当前日期:

目录

舜耕山地区早期有少量出露地表煤藏,每遇山洪,时有黑色煤液渗出,当地居民据此掘窑取煤。明初以后掘采不断,清嘉庆年间李兆洛编纂《凤台县志》载述道:旁郡邑资之者甚众,舟车百里,络绎不绝。
民国8年(1919年)5月,国民政府农商部经济地质局王臻善技师来淮南,对舜耕山一带地质状况进行勘察,写出《舜耕山煤矿报告》,并绘图2张。王臻善此前是美国国家地质局技师,此一行是淮南煤田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勘察。
民国16~26年间,刘季辰、赵汝钧、王竹泉、叶良辅、俞德渊等人先后对舜耕山、上窑山一带进行一般性地质调查工作,为大通、九龙岗两矿的开采提供了勘察依据。日本侵占淮南矿区以后,派人对淮南煤田进行再次勘察,在舜耕山、上窑山两地的平原地区首次开展物探和钻探。民国35年6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测探处处长谢家荣来淮南矿区实地勘察,6月21日,谢家荣偕燕树檀、颜轸赴八公山,在山前平原地带发现石炭二叠系纺锤虫石灰岩断续出露,长达3公里,且分布整齐,毫无断裂痕迹,经调查对比,发现舜耕山井下所见纺锤虫石灰岩距底部煤层仅数十米,因此,八公山煤层的存在初见端倪。8月初成立初测勘探队,17日驻八公山下朱家岗,开始进一步勘察,并于9月30日进行钻探,10月6日在距地面19米的冲积层下,发现厚度为3.6米煤层,10月底又遇一层,此后共发现大小煤层24层,最大厚度38.9米。勘察工作年底结束,初步探明八公山煤田4亿吨之巨的可观储量,根据勘察结果,谢家荣先生写出《淮南新煤田及大淮南盆地地质矿产》一文,为认识淮南煤田的全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建国以后,淮南煤田的勘察工作随着煤炭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更加深入。1956年7月,安徽煤田地质局越过淮河在凤台县境内八里塘发现可采煤层,针对淮河南岸煤田地质情况进行科学研究,提出淮河北岸同样蕴藏着大量煤炭资源的设想。从1957年开始,省煤田地质局120勘探队先后在淮河两岸的定远、怀远、凤台、颍上、利辛、阜阳以及淮南市等6县1市的350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地质勘探,1958年发现潘集煤田矿床,华东煤炭基本建设局第四勘探队承担了潘集勘探区第一井田的勘探任务。1959年12月,120勘探队、地震队、水文物探队等,提出了潘集煤田综合普查勘探地质报告,在东起何家湖、西至潘集,南起刘龙集,北至徐老家,面积约84平方公里的地区,初步探明-800米以上储量约为22.8亿吨。在此后的30多年,先后又有安徽煤田第一、第二勘探队和煤炭工业部地质局147勘探队等一批地质勘探队伍,加入淮南煤田的勘探行列,对淮南、潘谢两个矿区进行大规模地质勘察工作,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先后提交了谢家集、新庄孜、李郢孜、二道河勘探区,潘集一、二、三、四勘探区,张集、刘庄勘探区的精查地质报告和丁集勘探区的详查地质报告以及其它普查勘探资料。地质勘察表明:在从潘集到谢桥、口孜集长约100公里、宽15公里的范围内储量为228.63亿吨,其中精查80.44亿吨,详查8.74亿吨,普查139.45亿吨。勘察还表明,淮南矿区与潘集—谢桥矿区煤层越过淮河而联系在一起,淮南矿区只是这块大煤田南缘的一小部分。
为适应煤矿生产建设,淮南矿务局地质勘探队承担矿区的生产勘探工作,为改建、扩建和开拓延深提交了李郢孜地区地质补充勘探报告和深部修正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谢家集—新庄孜区段深部(-660~-1000米)地质报告,采区补勘和其它专用工程钻孔等地质资料。在生产建设中还为解决淮南矿区A组煤底板岩溶水提交水文地质勘探钻孔资料和潘集一矿的第四系底砾层(含水层)补勘资料。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