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市殡葬管理所
1974年6月,设立市殡葬管理所,负责殡葬改革的宣传和殡葬管理工作,下设田家庵、谢家集殡仪服务部(1977年交谢家集区民政科)。1978年建立田家庵殡仪服务部礼堂,用作举行较大追悼会。1982年2月殡仪服务部礼堂改名为舜耕堂。1985年市大通火葬场大礼厅建成,舜耕堂改作市民政制盒厂车间。1984年5月,市殡葬管理所办理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是年8月,市殡葬管理所及殡葬服务部与市大通火葬场合为一体,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人员,统一经济核算。1987年3月,市殡管所与大通火葬场分设。
二、市大通殡仪馆
1959年4月开始筹建,1965年建成,1966年5月1日使用,始称淮南市殡仪馆,后称大通火葬场。位于大通南山脚下,占地6000平方米,总投资15万余元,建有主场房、礼厅、办公室、焚尸间、骨灰室、接待室、汽车房、职工宿舍等,有火化煤炉2台,美式中吉普1台作接尸用,选送上海培训了两名技术骨干,其中女工1名。开业伊始,场院内数十种鲜花盛开,水池里百余条金鱼游戏,草木葱茏,长廊通幽,市政府组织机关、团体、职工、学生及街道、居委会干部千余人参观,以扩大影响。旋逢“文化大革命”浩劫,损失甚重。
“文化大革命”以后,陆续进行了修建配套,逐步改善了火化工人的劳动条件,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场内还设有尸体整容、冷冻寄存、出租花圈、黑纱、白花等服务项目,扩大了工作范围。1990年建成600平方米办公楼,内设丧属休息室和骨灰寄存室。
1990年6月,市大通火化场更名为大通殡仪馆。1966~1990年,共火化尸体22056具,平均年火化882具,其中1990年火化1768具。
三、潘集火葬场
1976年8月,为方便淮河以北潘集区丧户办理火化事宜,投资12万元筹建潘集火葬场,1979年建成,1981年开业,直属潘集区民政局领导。场址位于袁庄西3公里梨树圩北侧,占地15689平方米,建有停尸间、火化间、告别室、整容室、骨灰陈列室、办公室、接待室、宿舍等29间,面积70146平方米。建场初有职工11人,其中男职工7人,女职工4人,1985年底共有职工9人,其中男5人,女4人。1981~1990年共办理火化业务441起。
四、市公墓管理所
1987年筹建南山公墓,1988年6月,成立公墓管理所,隶属市殡葬管理所。是年大通南山公墓营业,公墓位于大通南山路,北临骑山集果园,南靠禹王山,交通方便,背风朝阳,风景秀丽,公墓安葬骨灰盒,配备水泥墓套盒,以水泥或石碑刻制碑文。1989年造墓160多座,收入8.1万元,创利润4万元。1990年又划拨了近600平方米山地,开辟了第三墓区,是年,葬墓174座,营业收入10.6万元。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