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田家庵商会
田家庵商会成立于沦陷时期,初名“大民会”。抗战胜利后,由向旭初任商会理事长。民国35年(1946年)3月,商会改选,张鹤宾、郑子衡为常务理事。商会共有4人:理事长、会计、文书和通讯员。商会之下,按行业成立13个同业公会,分别为:盐粮业、旅浴业、布业、五金业、杂货业、酱园业、民航业、卷烟业、中药业、西药业、木业、鲜味业、菜馆业。各同业公会设理事长,主要负责调解商业纠纷,协助收税及搞各种摊派,参与各种商贸活动(把竹木、大米等农副产品介绍给煤矿、电厂及军政机关)。是时,大宗交易基本都通过商会成交。1949年1月,淮南解放,田家庵商会自行解散。
二、市工商业联合会
〔组织沿革〕经过解放初期的三年恢复,淮南工商业得到发展。1953年6月4日,淮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处成立,省工商联筹备处派人来淮协助指导市工商联的筹建工作。6月6日开始进行会员登记,8月,市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在经三路(今淮舜北路)建10余间平房和1个礼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通知精神,会务活动停止。1981年10月,市工商联开始恢复组织活动。1990年经省、市同意,市工商联同时又称市商会。
〔基层组织〕1950年9月建市(县级,隶属淮南矿区政府)后,辖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八公山4镇。为了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组织领导,4镇相继建立了工商联筹备委员会。1953年6月,市工商联筹建时有会员4153户,其中工业4户、手工业760户、商业802户、服务业204户、饮食业179户、行商业496户、摊贩业1708户,共有33个同业公会。后根据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组织通则》精神,把同业公会调整为24个,分别是:茶叶、印刷、旅浴、理发、菜馆、估衣漂染、酱园、文具、广货、屠宰、木厂、竹器、木漆、五金、成衣、工厂、盐粮、布店、山货陶瓷、中西药、行商、摊贩、窑炭、杂货。后又成立摊贩业、行商业、手工业三个联合会和一个联合会办公室,并建立洛河工商小组(后上窑从中分出另成立了上窑工商小组)和高皇工商办事处。市工商联成立以后,先后成立了九龙岗、八公山镇工商联分会和大通镇工商联办事处。1954年九龙岗分会和大通办事处合并,成立了大通区工商业联合会。八公山分会改名为八公山区工商业联合会。1959年7月,成立田家庵区工商业联合会分会,1963年9月撤销。1961年谢家集从八公山区划出,成立谢家集区;谢家集工商联与八公山区工商联分设。
三、代表大会
〔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1953年8月12~15日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78人,特邀代表4人,列席人员8人。市长杜少安等与会讲话。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工商联筹备处的工作报告,讨论了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方针、任务及工商界应作的努力。大会选举产生由31人组成的执委会和13人组成的常委会,并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1955年5月23~26日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73人,特邀代表5人,列席人员19人。周盛国副市长代表中共淮南市委、市政府到会讲话。会议学习讨论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审议通过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39人组成的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和15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并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1957年5月2~7日召开,大会审议并通过二届执委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43人组成的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和17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并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1959年5月7~10日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69人,特邀代表20人,列席人员26人。郑华模副市长出席大会并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关于目前形势和我市的任务以及当前工商业者加强改造、积极服务等问题》报告,大会审议并通过三届执委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选举产生45人组成的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和17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并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1961年7月10~13日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65人,特邀代表20人,列席人员20人。谢英副市长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审议并通过四届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五届执行委员会,并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1982年6月15~18日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23人,列席人员18人。会议议题是,进一步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中共淮南市委书记张旭东,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高曙,市委顾问、市政协副主席潘效安,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省工商联副主委张斌与会讲话。
大会审议并通过五届执委会工作报告,交流为四化建设服务的经验,安排今后的工作。会议选举产生41人组成的第六届执行委员会和17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并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1984年12月16~19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07人,特邀代表12人。会议议题是,学习宣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文件,贯彻全国工商联第五届代表大会和省工商联五届代表大会精神,审议市工商联六届执委会工作报告。
中共淮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宋长汉出席大会,并作了淮南市经济建设的形势报告,民建省委秘书长卢菊芳代表民建省委和省工商联作了讲话,市委副书记杨振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甄培德、市政协副主席黄光策及市委统战部、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与会。大会审议并通过七届执委会工作报告,选举42人组成的七届执行委员会和20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并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1989年12月20~23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20人,特邀代表5人。会议议题是,学习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文件,积极投入到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去,听取和审议七届执委会工作报告。
中共淮南市委副书记洪祖荣出席大会并讲话,省委统战部发来贺信,民建省委副主任委员黄舜代表民建省委和省工商联到会讲话,陈迪武代表各民主党派致贺信。大会选举产生由42人组成的第八届执委会和22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并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四、主要活动
〔协助工商管理〕解放初期,工商联受政府委托,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商管理,办理私营工商户的变动注册登记工作。对私营工商户开业、关、停、并、转及经营范围变更等进行登记,报主管部门批准,配合有关部门对私营工商户实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对私营工商户的一些陋习进行改革,帮助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改进经营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商业道德,促使商户做到“明码标价、薄利多销”、“称平斗满尺码足、货真价实态度好”。为协助税收,工商联成立评税委员会,分行业成立评税小组,设立助税员,协助税务部门登帐建卡,检查税源,定期开展季评及商民大会评议。对不同规模的税源采取分档征税,有条件的大户,定为查帐征收户;无条件建帐的中等户,定为民评户;小商小贩则定为定期定额户,既保证了国家税收及时入库,又基本做到税收合理。为配合税收,工商联还举办多期税收学习班,请税务机关派专人进行辅导,推行统一会计制度和建证建帐制度。
〔促进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0月,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明确提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含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商联及时邀请市党、政领导对会员及工商界人士作报告,组织工商界人士学习讨论,工商界人士大都表示愿意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安分守己地合法经营,把自己的企业逐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轨道。1953年建成油厂接受省、市合作总社和市油脂公司委托加工,联合米厂接受市粮食公司委托加工。1954底,已有268家私营工商业部分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性质,手工业也自发组织10个互助合作社形式的生产组。1954年起全市有计划地发展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11月,建成油厂、上窑缸厂首先公私合营;1956年1月,联合米厂、红星印刷厂实现公私合营。在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全市的2885户私营商业(包括饮食、服务业)也纳入各种改造形式。1956年1月18日,市人民政府批准百货、棉布、五金、文具、中药、西药、茶叶、糕点、山货陶瓷、桐油、颜料、酱园、旅浴、烟酒、皮毛、煤炭16个行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至此全市的4家私营工厂和商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1月29日,在市人民体育场召开3.7万人参加的各界人民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中共淮南市委书记刘廉民在大会上宣布:全市工商业、手工业及小商小贩完成公私合营和合作化,共同进入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贯彻“量材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选拔具有一定生产经营管理才能的工商界人士,担任企业的领导人员。据统计:担任合营企业、合作企业正副厂长(经理)的有116人,科(股)长10人,门市部主任92人,技师1人,共219人。
〔参与政治协商〕工商联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参与政治协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1953年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期间,收集提案164件,其中149件被采纳或答复,占提案的90%以上。50年代中后期,工商界人士被安排担任各种社会职务达89人,其中省人民代表1人,市人民代表12人,区人民代表14人,省政协委员1人,市政协委员3人,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人、区人民委员会委员2人;省群众团体成员2人;市群众团体成员28人,区群众团体成员25人。1981年工商联组织恢复后,参与政治协商的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先后担任人大、政协职务的达165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人,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13人、区人大代表20人;省政协委员7人,市政协委员59人,区政协委员63人。
〔落实工商业者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工商界中落实各项政策,纠正历史上的冤假错案。1979~1981年,先后对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10名原工商联主委、常委、执委及其他18名被错误处理的工商界士人予以平反。1980年还将1034名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及其它劳动者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对于“文化大革命”前部分工商业者私股定息被停发者,经认真调查和核实,及时补发定息,仅田家庵烟酒商店就一次还清定息12户。“文化大革命”中市工商联机关被占用的800平方米办公用房和3幢26间家属宿舍,也于1983年4月和1985年上半年全部归还。1981~1985年还先后给125位工商界人士恢复了干部身份,并安排47人担任正副厂长(经理)。
〔参与经济建设〕技术服务。50年代初期工商联利用自身经济上的优势,对私营工商户进行经营、管理及技术辅导,开办多种技术学习班。1981年后,工商联把工作重点转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从1983~1990年,共开办内脂豆腐等52个生产技术学习班,面向全国、全省招生,培训专业人员2007人。信息服务。工商联利用信息网络覆盖面大,和外地经济界连系广,信息沟通快的特点,1984~1990年,共收到国内外经济信息3530件,及时发出经济信息3320件。在提供经济信息的同时,还多次组织各工商企业参加多种形式的商品交易会。1987~1990年共组织59个单位6次参加在石家庄、上海、南京等地举办的全国工商联名、特、优、新商品交易会和华东六省一市工商联商品交易会,参展人员167人,成交额1473万元。
市场调查。1987年,工商联对全市糖果、糕点、食品行业进行调查。1989年对天一袜厂进行调查,1990年对市三家大型百货商场——田家庵淮滨商场、谢家集人民商场、蔡家岗百货商场进行调查,共形成5份1.6万字的调查报告和一份《存在问题和出路分析》的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24条。
咨询服务。1982年还成立了市工商联咨询服务委员会,委员会下按照不同的行业建立调味品、副食品、糕点、蔬菜、百货、中草药等7个咨询组,开发本地的传统名特产品,引进外地的名优产品和先进技术。
兴办企业。1958~1959年,先后办起市种猪厂、草绳厂、文具厂、毛纺厂、铁厂等12个小型企业(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各企业先后全部停办)。1981年工商联组织恢复以后,积极开办第三产业,1983年成立团结商店(后改名团结商场),经营毛料、化纤等各种针纺织品。截止1990年底,营业额达1522万元,上缴税金68万元,解决知识青年就业人数109人。1984年7月,开办市工商联经济开发公司,经营木材。1988年3月和邵武贮木场联营,建立市工商联经济开发公司福建省邵武贮木场淮南联营经销处,跨省联合经营,效益显著,仅1988年就销售木材2645立方米。截止1990年底,营业额达692.4万元,上缴税金24.3万元,销售利润33.6万元,并解决10余人的就业问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