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市境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居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左右。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有回、满、苗等少数民族人口192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78%。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有少数民族11个,分别为回、满、蒙古、朝鲜、侗、哈萨克、维吾尔、苗、白、土家、塔吉克族,人口590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9%。此后,铁四局第三工程处,中建四局六公司等单位由西南进驻淮南,所属人员少数民族成份较多。1982年,全市有少数民族19个,增加了布依、壮、彝、水、黎、藏、仡佬、哈尼等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1672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3%。1990年,有少数民族23个,分别为回、满、布依、苗、仡佬、壮、朝鲜、土家、蒙古、彝、侗、维吾尔、白、畲、拉祜、藏、仫佬、俄罗斯、哈萨克、羌等民族,人口1995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3%。
少数民族人口中最多的是回族,4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分别为1917人,5762人,16107人,19057人,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9.79%,97.53%,96.32%和95.5%。回族人口除居住在城镇外,主要聚居在淮河沿岸的村庄,比较集中居住在潘集、谢家集、八公山的回族村,其他少数民族如布依、满、苗、壮族等人数较少,绝大多数是建国后因工作调动,毕业分配、单位搬迁、婚嫁原因先后迁入。
市境散居在城镇、矿区的少数民族人口,1982年为8614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1.51%,1990年为8100余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1%。土著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其中多数居住在靠山、沿淮、湖洼地区,自然环境差,经济发展缓慢,因此文化教育事业也比较落后。解放前,只有少量回民学校,而且校舍破旧,设备简陋。解放以后,少数民族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少数民族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很快,全市(含凤台县)有回民中学1所,回民小学8所。在校学生3171人,其中回民学生2271人,占总数的71.6%,有76个班级,教室面积5861平方米。大多数学校盖起了新的教学楼,教学设备得到更新和完善,教学质量提高,一些中小学的升学率已达到或超过当地中小学的水平。
民族体育和卫生事业也得到提高,乡乡建立了卫生院,村村建立了卫生所。淮南少数民族体育代表团多次在全国、全省民族运动会上获得好成绩。
1990年全市少数民族在业人员14741人,其中14194人为回族。少数民族在业人员中,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为7977人,从事工业为3888人,从事地质普查和勘探业为16人,建筑业为592人,从事运输、邮电通讯业为292人,商业、饮食业等939人,房地产、公用事业和服务业106人,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206人,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业390人,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9人,金融、保险业49人,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276人,其他行业1人。
全市共有各类民族企业86家(均为回族企业,含凤台县),其中集体性质的回民饭店6家,个体或联户办的清真饭店23家。其余为回族乡、村或联户办的石灰窑厂、砖厂、制盒厂、养鱼场、织造厂、牛皮加工厂、米面加工厂、灯泡厂、鞋帽厂等。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