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市境属淮河流域,主要水域有淮河、东淝河(瓦埠湖)、泥河、架河、窑河(高塘湖)、茨淮新河、石涧湖、胡大涧以及采煤塌陷区积水而成的湖泊等。此外还有泉山、老龙眼、乳山、丁山等小型山塘水库。境内河流水源主要靠上游补给,其次是自然降水提供,汛期与雨季一致,径流量高峰与降水旺月同步。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为第四系地层岩隙水,易于开采利用。
一、河流
〔淮河〕淮河由陆家沟口进入市境凤台县,流至永幸河闸口分流为二,北道北上转东环九里湾入市境潘集区,南道(又名超河)东流至皮家路入市境八公山区,南北河道至邓家岗汇流,由大通区洛河湾横坝孜出市境,东西流长51公里。
淮河5~9月为丰水期,10月至翌年4月为枯水期,平均丰水期(建国以来统计)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1%,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由于淮河是我国季风进退和冷暖拉锯的必经之地,冷暖气团交会与大气环流相配合而产生持续降雨或久旱不雨。降水量年际变化极大,但径流量比降水量年际间变幅更大,一般降水量变幅为2~3倍,径流量则为14~15倍。
淮河干流流量多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建国以来,因防洪和发展生产需要,淮河上游兴建了36座大中型水库,总储量达127亿立方米,致使淮河上游来水量逐年下降。鲁台孜水文站统计,50年代淮河年平均流量为888立方米/秒,60年代平均为707立方米/秒,70年代平均流量为525立方米/秒,最小平均流量仅为111立方米/秒。多年枯水期流量仅有58.7立方米/秒。由于蚌埠闸的节制作用,淮南段淮河水流量的保持率得以基本稳定。
〔架河〕原名夹河,别名驾河,因由黄家沟入淮,又称黄家沟。发源于凤台县邵集东北,后因开挖幸福沟于周庄截断源头来水,故今发源于周庄,现长27公里,流域面积188平方公里。
〔泥黑河〕泥黑河为泥河和黑河的合称。泥河又称东泥河、洱河,黑河又称黑濠河,两河同源,后又汇流,故合称泥黑河。
泥黑河发源于凤台县米集西,穿鸭嘴沟汇流称小黑河。再东向分为两支,北为黑河,南为泥河。流域面积约720平方公里。
黑河,自源头至市境潘集区古路岗,长23公里左右,河行于高地,河宽4米左右,无流域面积,至古路岗东南流,始有流域面积。再行24公里,右纳伊河左纳黑河岔,河面宽达1公里,再东南行3公里,转西南3公里至苏家嘴与泥河汇合。
泥河,自源头东南过徐圩入市境潘集区至徐桥再至刘隆集,河面宽4~10米,两岸支流多,汇水面积253平方公里;自刘隆集河面宽300米,东南流8公里,转东流7公里,左汇黑河,河面宽1.1公里。
泥、黑河汇流之前各长53公里,由于汇流后入淮不畅形成大面积水面。受长期黄泛影响,入淮口不断堆积,民国后期形成5处入淮口。分别为柳沟口(又称刘家沟口)、老尹家沟口、张家沟口、新新沟、新旧沟。建国后大规模治理淮河,1950年冬开挖新尹家沟作为泥黑河唯一的泄水道,遂使泥黑河汇流后经新尹家沟行9公里入淮。
〔东淝河〕东淝河由瓦埠湖入市境,出瓦埠湖分流南北,南为老河、北为新河,西北向平行流过东津渡,至李嘴孜转向西流,出市境经寿县城北门西北入淮。
东淝河自大潜山至两河口,全长122公里,流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淮南段长8.7公里,市境汇水面积64.5平方公里。
〔窑河〕又称洛河、洛涧、新河,发源于定远县狼窝山,沿途汇流,入市境河面宽达4公里左右,称窑河,又称高塘湖,经上窑镇过窑河闸,西北流入怀远县境于新城口入淮,市境长17.7公里,汇水面积148平方公里。
窑河本为直流入淮,受长期黄泛及黄河夺淮入海影响,淮河两岸淤积抬升,窑河入淮口相应升高,水流不畅,形成巨浸,渐成为高塘湖。
〔茨淮新河〕茨淮新河是人工开挖的大型河道,上自茨河铺与颍河通,下至怀远荆山入淮,流经市境段长7.5公里,是与怀远县之间的界河,市境建有古路岗电灌站,可提水灌溉。
二、湖泊
〔石涧湖〕又名十涧湖,位于田家庵区与谢家集区之间,汇聚舜耕山系西端诸山来水,与谢二矿采煤塌陷区成湖相连通,下与淮河以耿石涵相沟通。石涧湖汇水面积36.13平方公里,控制水位汛期17.3~17.5米,相应水面2.25平方公里;非汛期17.8~18米,相应水面2.62平方公里。与石涧湖连通的谢二矿塌陷区成湖(樱桃园)相应水面0.55平方公里,沉陷区底部最低处海拔10米,沉陷之前地面海拔27米以上。
〔胡大涧〕胡大涧又名为大涧沟,上承舜耕山诸山涧来水汇流而成,下注淮河,水面南北宽2公里,东西宽150~500米。涧东侧建有洛河发电厂。
三、地下水
市境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沉积层,面积约1650平方公里,可采储量4.5亿立方米,与地表平均径流量大致相等。
淮河以北地下含水层平面分布可分为3个区域。极强富水区分布于市境泥河、祁集、平圩、高皇、段湾等地区,单井出水量每小时75立方米左右;中等富水区分布于武集、贺疃等地,单井出水量每小时52立方米左右;弱富水区分布于芦集、架河、田集、古沟、龚集、夹沟、苏嘴等地,单井出水量每小时25立方米左右。水质属于重碳酸钙、镁水,矿化度500~600毫克/升。
地下水垂直分布可分为全新统含水组,上更新统及中-下更新统顶部含水组和中-下更新统含水组。
全新统含水组有3个含水层。第一层顶板埋深5~7米,主要分布在晚期古河床发育区,层厚4~8米;第二层顶板埋深15~20米,层厚8~10米;第三层顶板埋深25~30米,层厚8~10米,全层厚度35~40米,东与东南部较薄,为20米左右。
上更新统及中-下更新统顶部含水组有5个含水层。第一层顶板埋深40~55米,砂层厚6~15米;第二层顶板埋深60~75米,古河床带砂层厚度10~25米,其它地区2~4米;第三层顶板埋深由南至北70~100米,由西而东为95~70米,砂层富集区厚度20~35米,其它地区7~13米;第四、五层之间的隔水层较薄,可视为大厚度砂层夹薄层亚粘土,顶板埋深100~110米,局部120~130米。砂层累计厚度15~30米,最厚可达40~50米。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承压水,静水位埋深1.5~3米,局部不到1米。
中-下更新统含水组有3个含水层。第一层,底板埋深从南向北为155~170米;第二层顶板埋深160~180米,底板埋深270~300米,含水层累计厚度40~80米,最大可达100米;第三层发育不好,呈透镜体状。
淮河以南有4个含水区。高塘湖至大涧沟段北部中更新统含水层逐渐发育,延伸长度大于10公里,南部含水层粘土夹细砂,与下更新统坡积碎石层相遇,为一条形含水层。开采储量每日4.65万立方米。水质属重碳酸、氯化物、钙、纳水,矿化度700~750毫克/升。
姚家湾至石涧湖段沿淮河发育,含水层为全新统冲积中细砂浅层承压水,含水层厚度10~12米,水位深埋3~5米,最大降深9米,开采储量每日6.48万立方米。水质属重碳酸钙、镁水,矿化度500~600毫克/升。
二道河水源区可采含水层为中更新统至全新统含水层。含水层埋深10~15米,含水层厚10~20米,可采储量每日17.75万立方米。
翟家洼水源区埋深10米,开采储量每日6000立方米。水质属重碳酸钙质水,矿化度300毫克/升。
上一篇:第三节 气候
下一篇:第五节 土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