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对农村中因劳动力少,人口多或因天灾人祸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户,县给予一定数量的社会救济。1965年全县共有贫困户11786户,46171人。县采取“集体补助为主,国家救济为辅”的方针,让生产队尽量安排他们多出工,多得工分,增加收入;对他们的透支款酌情予以减免,国家还发放一部分回销粮和救济款、物。1980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村社会救济以国家救济为主,群众补助为辅。全县有4934户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户享受救济,全年救济款达69604.7元,其中国家救济58965.5元,群众补助折款10639.2元。1981年以后,农村社会救济工作主要是采取集中人力、财力,分期分批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的方针,力求在几年内帮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时,对尚未确定为扶贫对象的贫困户给予一定数量的社会救济。
县对城镇中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幼、残或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实行定期定量补助或临时困难补助。1979年以后按每月每人10至15元的标准发给救济金,并发给衣服、鞋袜、蚊帐、被褥及其它日常生活用品。下塘镇1965年享受补助的有24户,26人,全年救济840元。1980年,全县城镇享受救济的有40户,43人,全年救济款3538元。1985年,全县城镇享受定期定量救济的有51户,58人,全年救济7248元,人均每月10.41元。
下一篇:第三节 扶贫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