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仓储设备
1965年建县时,从四县划入粮食简易仓,仓容40000吨,仓库布局也不够合理。建县后,拆除报废草仓,兴建简易瓦仓或基建仓;增设站、点和迁移交通闭塞粮站;在交通便利的主要粮站和仓容小的粮站扩建仓库。
1965~1967年,投资10万元,增建简易仓库157间,仓容量增加3600吨。
1968~1977年,投资68.6万元,建基建仓和简易仓360间,基建仓容量10125吨,简易仓容量10550吨,其中:1976年、1977年推广北方地区的一把草一把泥兴建土园仓130个,容量600吨,投资37704元。但因盲目强调土园仓的优越性,忽视了本地土质条件,使土园仓建后大量倒塌,造成经济损失。1978年,全县各粮站、点共有仓库104幢,仓容量52510吨。
1979年,农民踊跃向国家交售粮食,仓容处于饱和状态,普遍出现“卖粮难”局面,本县在四墩、造甲、吴山、杨公、罗集、埠里、义井、四树等粮站、点增建粮仓,1980年又在下塘、水湖、朱巷、隆兴、沛河粮站兴建储备仓。1982年,全县共有粮仓110幢,库容量88925吨。1983年还租用公房、民房7375平方,存粮4230吨。1984年9月,动工兴建下塘粮站中转库,国家商业部和省粮油食品局联合投资394万元,兴建仓库6幢,建筑面积6336平方,容量2.85万吨。1985年,投资130万元,兴建区、乡粮站仓库435间,建筑面积8448平方,仓容量15000吨,当年新增仓容5000吨,年末,全县粮食仓库145幢,仓容量达132145吨,年平均保管量130185吨。粮食保管费用,60年代每万斤为39元;70年代48元;80年代初67.17元,1985年为160.60元。
1970年始,建食油罐1个,容量50吨;1973年,投资2.24万元建油罐3个,容量140吨。1978年后,先后在水湖、朱巷、卅头、吴山、杨公、下塘等地投资27.57万元,兴建油罐21个,容量1525吨,1985年末,全县共有储油罐25个,容量1615吨。
二、仓储保管
粮油储存保管工作,本着“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实行安全保管和科学保管,并由国家粮站协助农村社队储粮,培训粮食保管员等工作。1965年,本县粮仓使用化学药剂“氯化铅”、“磷化铅”、“磷化锌”等杀虫灭鼠,坚持做到仓外垃圾、杂草、污水“三不留”,仓内上下、四壁“六面光”。认真做好春防潮、夏隔热、秋除虫、冬降温的四季保粮工作和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工作。各区粮站均设化验室,配有测定器、分样器、容重器、恒温器和油脂仪器等,可对粮油进行测定、检验,另有碎米分离器、电动砻谷机等。
1974年,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保卫、粮情检查、汇报进出粮油检测、清洁卫生及岗位责任等制度。1985年,全县有95.7%的站点,有98.19%的粮仓达到了“四无”(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标准。
1985年粮食仓库情况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调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