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县时,全县仅有1个国营鱼苗养殖场。到80年代,全县有国营鱼场4个,多级联营鱼场1个,乡村鱼场21个。家庭和联户养鱼越来越多,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1981年,全县家庭养鱼2800户,联户养鱼有112户。到1984年,农村中以养鱼育珠为业的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到575户,联户422户,养殖水面为9.26万亩,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30.8%。
永丰鱼苗场位于左店乡境内的永丰水库旁,占地240亩,1972年10月投资12.8万元兴建,次年5月竣工投产。该场建有房屋29间、产卵池1口、环道池2口、大片塘3口17亩、夏花池43口52亩、蓄水塘1口7亩、购亲鱼100对、江淮牌汽车1辆,拥有养殖水面15815.3亩、职工45人。投产后,县财政拨给流动资金1.5万元。1973年,首次人工繁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苗获得成功。当年繁殖鱼苗4000万尾,培育鱼种450万尾,收入2万元。建场后连续7年亏损,亏损总额达20万元。1980年,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生产鱼苗6524万尾,培育鱼种515万尾,生产成鱼1.58吨,收入6.17万元,盈余2594元。1985年,鱼场拥有跃进牌汽车1辆、3吨12马力巡库机动船1只、捕捞木船10只、直径10米环道池6口、直径15米产卵池2口、夏花鱼池30口44亩、大片养殖塘24口137.8亩、亲鱼塘10口39亩、亲鱼600组、鱼饲料加工厂1个、大小仓库121间、房屋62间,经营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东北鲫、杂交鲤、三角蚌的人工养殖和养殖。1985年,该场繁殖鱼苗11353万尾,培育鱼种83.4万尾,生产成鱼20吨,收入12.5万元,盈余5903元。
永丰鱼苗场环道池

陶老坝鱼场位于下塘至杨庙公路中点的陶老坝水库下侧,1975年4月由省水产局拨款10.7万元筹建,同年10月动工,次年5月竣工投产。建场后连年亏损,最多的1979年亏损达6.8万元。1983年,随着生产责任制的逐步完善,首次盈利7383元。1985年,鱼场拥有直径15米的产卵池1口,直径10米的环道池2口,亲鱼500组,粮食、饲料加工机械各1台,汽车1辆,各种房屋52间、1122平方米。场内设人工繁殖班一个、养殖班3个、后勤班1个,下辖堵龙陂分场。全场养殖水面3025.5亩,其中精养水面162亩;职工42人。1985年,该场繁殖鱼苗5715万尾,培育鱼种400万尾,生产成鱼17.5吨,总产值8.3万元,盈利2.3万元。
堵龙陂分场位于钱集、车王、陶湖三乡交界处的堵龙陂水库西侧,建县前系寿县安丰塘鱼场的一个养殖场,1965年7月经安徽省水产局批准,成为县境第一个养殖场。原有职工110人,养殖水面1143亩,因无自繁能力,靠从外地购进鱼苗养成夏花出售,又因交通不便,管理不善,年年亏损,日渐瘫痪,到1984年,仅有职工16人。1985年2月,县畜牧水产局决定将堵龙陂鱼场并入陶老坝鱼场作为一个分场。职工36人,养殖水面1203亩。其中,精养鱼塘160亩,水库水面1043亩。当年,购进鱼苗1095万尾,生产鱼种500万尾,年终盈利1.3万元。
蔡城塘联营鱼场位于孔店境内的蔡城塘旁,1964年由寿县投资6.99万元筹建,建有瓦房7间,草房4间,开挖鱼塘17口、面积15亩,隶属堵龙陂鱼苗场。1969年底,交给永红(孔店)公社经营。1980年6月,由省、市、县水产局和孔店公社合股经营,有职工29人。1982年5月,经中国水产养殖公司、安徽省水产养殖公司、市、县水产局共同商定,蔡城塘由上述几家联合经营,并决定对蔡城塘进行扩建。同年6月,县成立蔡城塘扩建工程指挥部,9月动工,次年4月完成主体工程,部分投产,1984年春全部竣工投产。7月,经中国水产养殖公司、安徽省水产养殖公司、市、县水产局、省、市、县财政局、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单位联合验收,认为布局合理,易灌易排,质量合格,达到设计要求。此工程共完成精养鱼塘、水渠、控制闸、人繁设施、供电、饵料加工、生产生活用房等12个项目,设计年生产成鱼625吨。工程总投资174.18万元,其中:中国水产养殖公司投资125.7万元,省水产养殖公司投资28.48万元,合肥市水产局投资20万元。1985年,鱼场拥有直径10米产卵池1口,直径6米环道池3口,汽车1辆,拖拉机1台,饵料加工机械2台,房屋149间、3980平方米。场设鱼种、普养、精养一、二分场和一个奶牛场,有职工149人,养殖水面和饲料地总面积7900亩,其中,普养鱼塘3口、5000亩,精养鱼塘和饲料地2900亩。该场自1981年以来,年年盈余。1985年繁殖鱼苗3000万尾,培育鱼种1000万尾,生产成鱼250吨,总产值41.4万元,盈余3.3万元。
张桥渔场位于三十头乡境内的张桥水库下侧,建于1979年,有养殖水面5468亩,其中水库(蔡塘、张桥)5382亩,池塘86亩。1985年,该场有直径15米产卵池1口,直径10米环道池2口,亲鱼200组,木质巡库机船1艘,捕鱼木船6只,赶、拦、张、刺大型捕鱼网具1套,手扶拖拉机1台,房屋48间、920平方米,职工34人。1982年实行“超产全奖、减产全赔”的生产责任制后,年年略有盈余。其中1985年繁殖鱼苗1950万尾,培育鱼种700万尾,生产成鱼12.5吨,总产值6万元,盈余5000元。
水产养殖专业户王吉鹏,系本县孔店乡农民,70年代初开始钻研河蚌育珠技术,1975年首次收获珍珠2.3公斤、收入2290元,是本县人工育珠成功第一人。在“左”的路线占主导地位的年月里,王吉鹏被作为搞资本主义的典型在全公社巡回批斗,并被罚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他自筹资金、承包水面120亩,干起了水产养殖业。1980年,办起珍珠场。到1982年,3年间共接种河蚌11490片,收获珍珠10.9公斤,生产成鱼5.5吨,收入17119元。1983年,该场开展人工繁殖蚌苗、鱼苗,培育鱼种,饲养鸡、鸭、鹅、猪等多种经营,利用畜禽粪便作为鱼、蚌的饵料,提高水面综合利用能力,压缩饲养成本。当年,仅珍珠、蚌苗、鱼苗、成鱼的收入就达5.7万元。1984年,王吉鹏又承包蔡城塘的129.9亩水面,开挖、扩建塘口,经营总水面达363.9亩。当年,出售珍珠87.15公斤,繁殖绉纹蚌苗210万只、三角蚌苗105万只、鲤鱼苗30万尾,培育夏花和大规格鱼种52万尾,生产成鱼15吨,出售成鱼7.5吨,养猪120头,出售62头,全年产值达14万元,销售额11万多元,获纯利3.9万元。现在,王吉鹏的珍珠场拥有固定资产上百万元,能够繁殖多种蚌苗和多种鱼苗,年产值达20万元以上。1985年,他投资1.8万元兴建一幢珍珠接种手术房,订了20多种专业书刊,向专业化、科学化的高峰攀登。
林、牧、副、渔各业产值及发展速度示意图

林、牧、副、渔各业产值构成

附:畜牧水产名优品种
长丰猪
长丰猪属淮南猪的一个品系,主产于县境的朱巷、下塘、杨庙三区,其中朱巷生产仔猪的历史最为悠久,数量亦多,故又称朱巷猪。历史上,群众就用当地母猪与定远、霍邱猪进行杂交,经长期培育、选择,形成了地方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耐粗饲料、繁殖力、屠宰率、瘦肉率高的特点。长丰猪体形狭长,颈细头小,嘴筒长而直或稍翘,耳根软,耳朵下垂,腰背平直或稍凹,胸较深,腹下垂,四肢健壮,肌肉丰满。成熟公猪平均体重135.5公斤,平均体长146.8厘米,体高71厘米,胸围130.8厘米;母猪平均体长129厘米,体高66.6厘米,胸围119.4厘米,体重109公斤。母猪三月龄开始发情,四月龄初配,每窝产仔猪11至14头,最多一窝产仔28头,年产2至2.5窝,成活率91%左右,利用年限为5年。仔猪40日龄体重8至9公斤,70日龄断奶,体重15至20公斤,育肥阶段日增重300至500克,屠宰率为70—80%,平均膘厚4.2厘米,瘦肉率为41—45.6%。
长丰猪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仔猪市场广阔,省外销往新疆、内蒙、辽宁、天津、西安、山东、山西、江苏、河南、福建、上海等十几个省、市,省内销至芜湖、马鞍山、铜陵、滁县、阜阳、宿县和邻近市、县。生产已形成规模,仅朱巷区1983年就饲养母猪8817头,出售仔猪16万头,收入640万元。1984年,县被确定为全国7个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建立了种猪场,引进长白瘦肉型公猪与当地母猪杂交,杂交后,日增重提高15—20%,瘦肉率提高7—8%。种猪场以长丰猪作为母本,建立核心群,扩大繁殖,向县内外出售良种仔猪和长白种公猪,为长丰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建设作出了贡献。1985年,全县生产瘦肉型猪18.7万头,出售16万头。
吴山鹅
产于县境吴山镇一带。由我国古老而稀有的雁鹅演变的褐白相间的花鹅,很早以前,就出口到日本、朝鲜、苏联、美国等国家,至今这些国家仍称之为“唐鹅”,因多从香港出口,又称“香港鹅”。民国年间,吴山花鹅的品种退化,分离现象严重,体型不一,羽色改变,体重降至不足5公斤,同时由于白色羽毛的价格较高,群众开始以当地白鹅作为主要饲养品种,逐渐取代了花鹅。经过长期选育,现在的吴山白鹅已成为地方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寒耐旱、抗病力强、性情温和、生长快、饲养成本低等优点。其肉细嫩鲜美,腌制的腊鹅紫里透红,油香四溢,烤食更是别具风味。吴山鹅一般八月龄开始产蛋,年平均产蛋28枚,蛋重200克,种蛋受精率为90%,孵化率为95%。出壳雏鹅体重80克,20日龄体重150克,8月龄重5000克,日均增重20克,成鹅体重可达5500至5750克。吴山的仔鹅和成鹅畅销省内外。
瓦埠湖“三秀”
县境西部的瓦埠湖属淡水湖。水的理化性质稳定,溶解氧一般达饱和状态,营养盐类丰富,宜于多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衍。湖内水产品种类多,以银鱼、瓦虾、毛刀鱼的营养和经济价值高,产量亦丰,素有瓦埠湖“三秀”之称。古为贡品,今为出口贸易的重要水产品。
银鱼古称“脍残鱼”,俗称“面条鱼”、“面鱼”。瓦埠湖有大、小银鱼两种,大银鱼数量少,小银鱼数量多、产量高。瓦埠湖银鱼头扁、无舌齿,体长6至10厘米,细圆光滑,洁白透明,个体小,繁殖力强。它生活在水的中上层,以浮游生物为食,2至7月繁殖,6至7月捕捞。明代文豪叶善守有“风定湖水平,风生湖水活;波浪起银花,趁风扬帆出”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银鱼捕捞的最佳时机和壮观场面。鱼肉肥嫩鲜美,营养丰富,是珍贵的滋补品和馈赠礼品,炒、炖、煮食均可。瓦埠湖银鱼,无论是色还是味,都较其它产地的为佳。县境除瓦埠湖外,高塘湖亦产,但数量和质量都较瓦埠湖为低。县年产银鱼50吨左右,是县内主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供不应求。
瓦虾即淡水域中常见的秀丽白虾。但瓦埠湖特殊水质使其具有繁殖周期短、生长快、虾体透明、个大壳薄、肉丰满而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煮而不红的特点,为淡水虾中的上品。可鲜吃,亦可制作成干虾或加工成虾仁。年产量125至150吨,产值百万元,是县内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
毛刀鱼又名创花鱼、霉鲚,多成群集居,食性广而杂,鱼体小、长而扁,县境瓦埠、高塘两湖均产。由于瓦埠湖水质清新,泥沙含量极低,故所产毛刀鱼鳃内无泥沙,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为其它湖泊所不及。制干后的瓦埠湖毛刀鱼畅销全国。县年捕捞量达50至65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