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历史上,长丰境内人口几经起伏。明代以前因屡遭战乱、灾荒和瘟疫,死亡和外流人口多,致百里无人烟;明初从江西、山西、山东等省移民来此定居,人口有所发展;清代经“康、乾盛世”人口发展较快;清末至民国期间,盗贼蜂起,天灾频繁,加之日本侵略军侵占后残杀,使人口大幅度下降。据统计,1949年底县境共有9.9万户,47万人。
建国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人口增长较快:1951年底县境总户数10.3万户,50万人;1954年为10.7万户,52.4万人;1957年底增至11.8万户,56.2万人。
1959年至1961年,由于“五风”和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粮食紧缺,县境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死亡情况严重,导致人口大幅度下降。1961年,全县总户数减至10.3万户,总人口减至43.6万人。
1961年,党中央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初步的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人口数字也逐年回升。人口普查统计,1964年县境总人口为451383人。
建县初,从相邻的四个县划入总人口480800人,其中寿县306194人,定远县45607人,肥东县73354人,肥西县55645人。1965年底统计,全县总户数11.9万户,493195人。1966年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不抓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快。1970年底统计,全县有13.5万户,609374人;1976年底为15.1万户,745724人,比“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增长66.1%。
1978年,县内全面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得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放慢,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县为157939户,758086人;1985年为183823户,789652人。
自然变动,主要是出生人口的增长。1965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42.40‰,死亡率为6.08‰,自然净增率为36.32‰。1967~1976年,由于生育人口失控,每年出生人口少则1.3万人,多达2万人以上,其中1971、1972两年,出现生育高峰,人口增长迅速。这10年,全县出生人口199800人,占建县20年人口出生总数的68.05%。1978年后,人口生育得到控制,出生人口数逐年下降。1980~1985年,全县人口增加43928人,年平均增加7321人。1985年人口出生率降到8.06‰,自然净增率为4.27‰。
机械变动,主要的为城市知识青年下放、军人复员、转业、企事业单位招工、招干(包括职工调入)和外地妇女嫁入本县等迁入;知青回城、征兵、升学、职工调出等迁出。由于本县是新建县,各项事业发展需要人员,总的趋势是迁入大于迁出,历年增长率保持在1—3‰左右,只有1976年因知青回城和征兵等迁出数量较大,增长率为“0”。1979年底和1980年初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的职工进入县境施工,人口迁入量大,增长率高达6.57‰和7.28‰。另外,农业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活改善,嫁入县境的外地妇女数增加。
建县后历年人口变动情况表
单位:人口率:‰

续上表

〔此表所用为各年末统计数字,与1982年7月1日普查数字不一致〕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