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势
县境地势为北、东、南三面稍高,西部瓦埠湖沿岸稍低。县内平均海拔高度为50米上下,北部有东西走向的舜耕山脉,周围地势偏高,主峰洞山海拔216米,为县境最高点;南部有西南~东北走向的江淮分水岭(以下简称“分水岭”)地势稍高,最高处海拔90米;东部有一南高北低的纵向岗垄,最高处海拔80米;西部瓦埠湖沿岸地势较低,平均海拔20米左右,最低处湖底高程约15米。
县境地貌起伏较大。多处岩石裸露,为典型的侵蚀平原。按组合情况主要分三部分:一为沿淮河湖滩地平原,系瓦埠湖、高塘湖及其支流沿岸的近代沉积所形成的滩地,地面起伏较小,分布于杨公区及水湖区的大部分,蔡城塘区的孔店乡,朱巷区的戴集、沛河等乡,面积约占县境的四分之一。二为淮南阶地平原,位于沿淮河湖滩地后缘,地面平岗缓坡、略有起伏,分布于水湖区南部,朱巷区东部、南部,下塘区与杨庙区大部,约占县境三分之一。三为江淮丘陵台地区(台地即岗地),位于淮南阶地平原之南,分水岭两侧,地面岗冲交错,起伏较大,分布于下塘与杨庙区南部,双墩区大部,约占县境三分之一弱。另外北部舜耕山南麓有小部分带状残丘;南部与合肥市郊区接壤地带有小部分阶地平原。
二、山丘
舜耕山东自淮南市九龙岗以东的小东山,西到淮南市望峰岗的小庙山,绵延20公里,其中段为淮南市与长丰县的天然界线。凡山峰自东向西有小东山、慕口山、龙王山(海拔141米)、小陈山、茅山、九大山、石婆山、禹王山(海拔131米)、大通山、长山(北纬32°36′,东经117°20′)、朱山、东平山、魏家山、赵家大山、西草山、小团山、东洞山、西洞山、洞山(海拔216米为最高峰,这一带山岗重叠又称五层山)、后山、刘家山、张家大山、对石山、庙山(108米)、罗山(161米)、荒草山、金家岭(109米)、馒头山、佘家山、火石山、小庙山。
舜耕山主峰洞山南侧山腰,有一很深的石洞,旧称老虎洞。清乾隆《寿州志》载:“石洞深逢,峭壁峻,梵宇称胜。”说明古代这里建有佛寺,曾香火繁盛,后毁于战火。
青峰岭江淮分水岭的一段。旧志书称“龙干”。清嘉庆《合肥县志》载:“龙干非山,以地势隆起如脊,即山脉盘结流行之处,与垄道相似,俗名龙干,亦水源所由限而分流不相通者。故载之。”青峰岭横贯县境南部,海拔最高处为90米。
土山是蜀山余脉,在县域南部土山乡境内,海拔106.8米。土山乡以此得名。山上旧有古寺,抗日战争期间被毁。
上一篇:第一节 地质
下一篇:第三节 气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