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6年,全县辖7个区和2个直属镇,51个乡(镇),555个行政村,8275个村民小组,232179户,856421人,其中男450893人,女405582人。1990年,全县辖丰乐、上派、花岗、山南、官亭、高刘、小庙7个区和上派、三河2个直属镇,45个乡,6个乡级镇,9个街道居委会,565个行政村,8458个村民小组。据19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县总人口897126人,其中汉族889225人,回族7754人,藏、苗、壮、彝、布依、朝鲜、满、瑶、白、土家、哈尼、傣、高山、纳西、土、羌、锡伯、京18个少数民族147人。性别:男468734人,女428392人。教育程度:大学616人,大专2366人,中专6254人,高中29142人,初中178933人,小学308942人,不识字或识字较少256060人。平均每平方公里414人,耕地面积1081301亩。社会总产值81914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比1986年增加19168万元;国民生产总值41586万元,比1986年增加6190万元。
(一)农业
198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1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9元。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41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元。
水利建设1987年11月,全县20万人参加派河治理工程,裁直弯道7处,拓宽河床,加高加固河堤,完成土方540万立方米,次年2月完工,改善了派河的灌溉效益,增强了抗洪能力。1988年后,全县逐年安排兴建一批“当家塘”。1989年冬,全县参加水利建设21万多人,累计工日980万个,完成兴修工程3241处,土方780万立方米,治理了多年失修、严重影响灌溉效益发挥的潜南、大蜀山、小蜀山、双河等主要渠道。兴建改建宋坎、严店、金桥、河东等电灌站106处,加固圩堤32处,整修当家塘2420口,新增蓄水量2000万立方米,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5万亩。1990年,本县出现“梅雨无雨,汛期无汛,伏旱连着夹秋干”,灾情为10年不遇,全县投入抗旱29万人,兴建扩建抗旱站83处,打井306口,开机1066台,提水4亿立方米。
科技兴农1988年,本县从山西省引进“秦油2号”杂交油菜良种15公斤,分别在7个区试种,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1990年,以推广良种良法为重点,开展科技兴农活动,组织100多名科技人员下乡搞承包,推广杂交稻30.9万亩,杂交油菜27.3万亩,棉花2万亩等14个科技兴农项目和4500亩杂交油菜制种。推广良种150万公斤,良种面积125万亩,覆盖率达85%。两段育秧2万亩,地膜覆盖4万亩,化学除草80万亩,配方施肥50万亩,病虫害防治60万亩,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获得丰收。全县粮食总产50.74万吨,比1989年增长4%,突破前三年每年49万吨左右徘徊局面;油料总产61095吨,比1989年增长39%;棉花总产1658吨,比1989年增长47.4%;红黄麻1905吨,甘蔗380吨,水果1360吨,蚕茧225吨,茶叶22吨。
渔业1986年,本县利用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贷款,在四合、丙子两乡兴建精养鱼塘5000亩。1990年春秋两季投放鱼苗120吨,当年向市场投放成鱼300吨。是年,全县水产品产量5188吨,产值637万元。
畜牧业1986年,本县定为安徽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1986至1990年,全县年家禽饲养量达1000多万只,其中年饲养鹅鸭300多万只,年产羽毛1000多吨,居全国前列。1990年,全县养猪35.2万头,出栏16.4万头,养羊1.9万只,家禽1092万只。畜牧业产值6949万元。
林业1990年,县政府制定“三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肥西”规划,当年营造成片林1.9万亩,公路绿化99.5公里,渠道绿化40公里,四旁植树1168万株,育苗3968亩。秋,造林整地3.9万亩。个体户苗木生产发展很快,全县有400多农民苗木推销员常年活跃在大江南北,五年累计推销苗木2亿多株。199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9%,有林地8.4万亩,木材总蓄积量27.6万立方米,当年采伐木材2894立方米,元竹295万根及其它林副产品,产值585万元。
1986~1990年全县主要农副、畜牧产品产量统计表
表1

(二)工业
1986年,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加快。1988年,乡镇企业新上项目26个,其中千万元以上产值1个,百万元以上产值9个,总投资1380万元,其中引进外资700多万元。1990年,县化肥厂2.5万吨合成氨技改项目竣工;县轻工机具厂活动扳手生产线建成投产,产品批量投放市场;县螺钉厂自攻钉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段;化纤编织袋生产线、胶裹制剂生产线、工具钳生产线等技改扩建项目接近完工。5年间,新建主要工业企业有:县缫丝厂、清平麻纺厂、严店造纸厂、刘河氧化锌厂、上派镇毛条厂、县苎麻厂、县纺纱厂、县铝刻花板厂、大柏被单厂、烟墩硫酸厂、合肥毛巾四厂、常光电镀厂、小庙毛纺厂、县砖瓦厂空心砖生产线、轮窑厂等,改善了工业结构,初步形成食品、建材、纺织、化学、机械5个支柱行业。5个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63%。
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558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1%,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比1986年增长70%。列入计划的碳铵、磷肥、水泥、砖瓦、毛巾、棉布、缸套、木螺钉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产品质量提高。5年间,工业产品创部优3个,省优11个。
1986~1990年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表2

(三)交通运输
1986年至1990年,完成上派至小庙渣油路面铺设,接通高刘至寿县余集公路,整修高刘至高店、洪店,严店至刘河等砂石路,合安公路城关段改道通车。
1990年,县境公路有206(合肥至安庆)、312(合肥至六安)、405(合肥至黄山)国道3条;杨小店至桃溪省道1条;县乡公路26条,专业公路13条,总长486公里,其中渣油路面100多公里;村道94条,总长530公里。客运量195万人次,周转量5988万人公里;货运量245万吨,周转量15720万吨公里。县境航道6条,总长237公里,其中派河、丰乐河为4级航道,联结巢湖、长江航线,可常年通航300吨级船只,最大通航能力500吨级。港口5个,客货码头20座,年货物吞吐量84万吨,客运量31.4万人,周转量889万人公里,货运量15万吨,周转量5350万吨公里。
(四)邮政电信
1986年,全县电话机总数793部,年发行报纸、杂志8.9万份,报刊流转额51.9万元。
1989年,县城1000门和三河镇500门自动电话开通,与合肥市话联网。可直拨全国各地。官亭镇500门自动电话正在安装。丰乐、花岗、山南、高刘、小庙5镇自动电话正在筹建。1990年,全县电话线路总长1154杆公里,电缆长度27公里,电话机总数1949部。
1990年,全县有邮局、支局、所80个,代办所31个,开设国内国际各种邮政电信业务。有邮路17条,总长573公里,农村投递邮路38条,总长1717公里,年发行报纸、杂志5.9万份。报刊流转额89.4万元。
(五)商业外贸
1986年,全县有商业网点7129个,从业人员14582人,商品零售总额23196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7565万元。
1990年,全县有商业网点7442个,批发站67个,从业人员2.2万人,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67个,年商品零售总额30010万元。集镇农贸市场65个,贸易成交额15763万元。出口产品有大米、土畜水产、粮油食品、轻纺、工艺品等5大类57个品种,年出口额500多万元。
(六)财政金融
1986~1989年,全县年财政收入分别为:2360万元、2430万元、2586万元,3240万元。
1990年,全县财政收入3576万元,其中企业收入550万元,工商税收2100万元、农业税收750万元,其它收入17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9元。全县金融机构118家,其中银行4家,办事处、储蓄所18家,信用社、营业所96家,年营业额69790万元,年末存款余额39946万元,其中个人存款总额12820万元,人均储蓄140元。
(七)文化艺术
1986年,县庐剧团有演职员47人,全县有文化馆(站)57个,影剧院18座,图书馆1个。藏书5.6万册。
1990年,县庐剧团有演职员63人;全县有影剧院19座,座位1.2万个,平均万人拥有座位131个。电影队105个,年放映3785场次。县文化馆1个,区镇文化馆9个,乡文化站42个,工作人员73人。县图书馆1个,藏书6万册,年发放借书证790个,图书流通量1.93万册次。文物管理所1个,文物藏品1070件。县工人文化宫内设录相厅、游艺室、图书阅览室、展览厅、舞厅、老干部活动室等。群众性文艺团体有雪花吟诗社、西月散文诗社、青年摄影协会、楹联学会、戏剧创作协会、影评协会、紫蓬书画社、派河实验剧团,会员总数千余人。文艺性报刊有:《文化阵地》、《雪花吟》(旧体诗)、《西月散文诗报》、《肥西影评》、《紫蓬书画报》等。近年来,在省、市以上报刊发表各种体裁的文艺作品500多篇,获省以上奖励作品7篇。书法、篆刻、绘画等作品有多人参加省以上展览并获奖,有的作品参加中日书法交流。
(八)教育
1986年,县第四中学创办。1987年1月,丰乐镇私立齐新中学创办,至8月,全县私立中学发展到11所。1988年2月,县政府决定对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建造住宅(包括房屋开发),按投资总额3%提取,作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资金。同年,聚星职业中学和高刘镇第二中学创办。1990年,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970万元,重点解决丰乐、花岗、农兴、县三中和上派一小等中小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县三中、农兴中学、上派一小教学大楼均于当年交付使用,城南幼儿园主体工程完工。
1990年,全县有职业中学1所,卫生学校1所,中等师范学校1所,在校生1774人,教职工113人;幼儿园8所,在园儿童3555人,教职工126人;小学524所,在校生108604人,教职工4243人;私立小学8所,在校生500人。儿童入学率达98.9%,巩固率99.5%,毕业率94%,普及率96.2%。普通中学61所,在校生39381人,其中高中12所,在校生5305人,教职工2683人;私立中学11所,在校生1000人。初中普及率57%,高中普及率8.5%。全县有大中专毕业生3955人。美籍华人唐德刚、唐盛镐捐资2万元,用于家乡周桥、江桥小学办学。少数民族子女升学得到照顾,并在回民聚居地办小学3所,配备师资,回民儿童入学率由1986年70%上升到98%。
(九)科技
1986年,全县有科研中心1个(县农业科技中心),各类专业科技人员443人,共获科研成果22项。
1990年,全县有各种科研单位、专业学术单位23个,有各类技术职称8900人,其中专业科技人员2347人,中级以上职称280人,共获科研成果242项,有32项受到国家、省市奖励。上派镇医院HGG—1型多功能肛肠测试治疗仪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获1990年国家专利和合肥市1990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医疗卫生
1986年,县医院1所,农村中心卫生院9所,乡卫生院41所,病床900张,医务人员1402人,门诊部、所27所。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各1所;厂矿医务室19所,医务人员38人;个体开业行医33人。1988年后,卫生工作致力于基层医疗保健制度建设、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和基层卫生保健服务,全县51个乡镇实行计划免疫保偿制,出生婴儿入保率达80.9%。县投资90万元,兴建1500多平方米的县医院病房大楼。新建和改建农村中心卫生院和乡卫生院12所。
1990年,有县医院1所,农村中心卫生院9所,乡卫生院42所,病床960张,医务人员1594人。门诊部、所33所。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药品检验所各1所。厂矿医务室19个,医务人员41人。个体开业行医120人。全县万人拥有病床11张,万人拥有医务人员17人。
(十一)广播电视
1986年,全县有乡镇广播站51个,乡镇通播率100%,通广播村283个,村通播率51%。1990年,县调频广播电台1个,设备功能100瓦,发射功率107.6兆瓦,调频半径40公里,日均播音时间6.5小时。自办节目有:肥西新闻、农民之友、肥西今昔、文艺等,日播自办节目3次,每次半小时。乡镇广播站51个,其中有12个乡镇广播站为省甲级站,馆驿乡为省“农网示范乡”。全县通广播村407个,村通播率79%,村民小组通播率39%。县电视转播台1座,塔高37米,发射功率50瓦,覆盖半径4公里。除转播合肥市电视台九频道节目外,自办节目有:肥西新闻、专题报道等。
(十二)体育
1988年9月,县钓鱼协会成立,同年12月,县气功协会成立。1989年8月,肥光中学无线电测向队代表安徽省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全国青少年“鸿丰杯”测向比赛,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夺得“鸿丰杯”,获金牌5枚、铜牌1枚,奖牌1枚。1990年9月,县信鸽协会33羽信鸽参加亚运会开幕式放飞表演。全县现有体育场14个,总面积7100平方米,篮球场61个,其中灯光球场3个,排球场5个,足球场2个,中学专职体育教师42人。
(十三)社会保险、福利
1986年,县保险公司承保额24857万元,保险费收入102.4万元,赔偿额31.4万元。1990年,县保险公司1个,保险代办机构7个,承担保险额69700万元,其中财产保险48000万元,人身保险21700万元。保险业务收入383.4万元,赔偿额262.3万元,综合赔付率为32%。社会福利院1所,收养残老孤儿62人,年财政拨款5.5万元;乡镇敬老院53所,实现乡乡有敬老院,入院老人652人,福利工厂2个,安置残疾人39人,农村无儿无女老人享受“五保”待遇2956户,2971人,人均生活费552元,比当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多92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