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会
肥西工人的早期革命斗争1928年3月,合肥的中共组织即在工人群众中进行宣传,帮助工人秘密成立赤色工会或互助组,开展公开或秘密的斗争,争取最基本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1930年下半年,三河镇40多名屠宰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为反对镇上当权者的限价增税政策,举行集体罢工,市场停售猪肉。经过两天的斗争,罢工取得胜利。同年冬,中共三河特支领导春成等碾米厂100多名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也取得了胜利。继之,中共合肥县委派汪洋至三河组织全镇百余家米行、碾米厂,其中包括天成、义源等大米行在内的809名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减少工时,改善伙食。罢工持续三、四天,稻谷无人收购,大米加工不出,商船停装待运,迫使资方接受了工人们所提出的全部条件。1932年5月1日,合肥赤色职工会向全县发表《合肥赤色职工会为“五一”示威告劳苦民众书》,号召工农兵劳苦大众起来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苏维埃工农民众政权,求得八小时工作制的实现及生活的改良。这一宣传号召对党在肥西官亭、雷麻等地组织农民,开展“五一”扒粮斗争,起了配合作用。
三河市总工会1949年4月成立筹备会,市委组织部长冯动群兼任筹委会主任,随着各基层工会的建立,9月召开市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总工会领导成员,冯动群任主席。内设宣传、生产、劳保、劳资四部,下设手工业、店员、海员、搬运四个工人联合会。至1950年4月,三河市撤销,成立三河区,划归肥西县管辖,三河市总工会随之改建为三河区工会办事处。
肥西县总工会1952年1月成立筹备会,在原三河市组织的各基层工会基础上,进行扩大充实组建成肥西县店员工会、教育工会、航运工会,建立和健全了三河、丰乐和航运3个办事处,共有基层工会96个,职工6442人,其中会员3803人。
肥西县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会议于1953年6月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0人,列席5人,代表职工6650人,其中会员4323人。大会总结了肥西县4年来工人运动的成绩与缺点,贯彻省总工会代表会的精神,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胡恕贤为主席。总工会内设组织部、文教部,配专职部长及财会人员。1956年,县总工会改名为县工会联合会,当年6月召开了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到会代表89人。会议的议题是:贯彻先进生产者运动;听取县工会联合会《关于三年来的工作情况及当前工作任务的报告》;选举县工会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县工会会员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0年5月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56人,会上总结了上届大会以来的经验教训,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布置了工会的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了县工会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县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62年1月召开,到会代表128名,代表全县106个基层工会,职工9653人,其中会员6596人,代表们听取了县工会的工作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选举了县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并将县工会联合会恢复原总工会名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工厂、企业的职工均纷纷自行投入“文化大革命”的各项活动中去,工会活动随之停止。1968年4月,各工人造反派团体联合发起召开了“肥西县首届工人代表大会”(注:后来此会作为县第五届工人代表大会),经过协商,建立了“工代会”取代了县总工会的职能。县第六次工人代表大会于1973年5月召开,选举产生第六届委员会。自此,各级工会组织才逐步转向正常活动。县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于1979年3月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00人,特邀代表8人,列席4人,代表全县基层工会149个,职工15115人,大会总结交流了上届工会的工作经验,部署新时期工会的工作任务,选举产生第七届委员会,靳彬如任主席。1985年,全县有214个基层工会,职工18564人,其中会员17738人。
本县各级工会组织,30多年来,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的政治运动和中心任务而开展自身活动,其主要工作有:
政治活动:1949年春,在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之际,三河工人除和当地居民一道筹集粮草和组织担架队外,还动员民船81只,船工2491人,开赴长江以北一线运送解放军,直接参加了渡江战役,并有管道生等3名船工牺牲。1951年,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三河全体工人参加了“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示威和拥护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的和平签名活动,捐款2000多元给国家购买飞机大炮,有20多名工人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春,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中,很多工人对资本家的非法经营和偷税漏税行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写了5000多件检举信,有些材料经过查实,追交了应补的税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县革命委员会于1968年11月,组织工人宣传队,进驻上派、三河两镇的中、小学参加管理学校,据1976年3月统计,从县化肥厂、印刷厂、农机等厂的22个单位选派28名工人进驻肥西师范,上派、三河中学及8所小学,工宣队正、副队长均担任学校的党支部副书记或革委会副主任,参加领导学校的“斗、批、改”。粉碎“四人帮”之后,才相继退出学校,回厂参加生产。1981年5月,县工会和工业局的负责人带领部分干部至县化肥厂进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的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向各厂普遍推广,至1985年底,全县工交、财贸等系统,已有63个单位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占50人以上的单位54%,其中经委系统直属厂已达100%。
劳动竞赛:从1952年开始,全县各专业公司职工即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内容的红旗竞赛活动;1953年,三河酒厂工人在竞赛中,八个生产组在不增加人力和设备的基础上,一个月可为国家增加利润4000多元;1955年,全县有16个单位807名职工参加竞赛,当年涌现了劳动模范16人,先进生产者27人;1960年,各工厂普遍开展“对口赛”、“对手赛”、“单项赛”,使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2%;此后,竞赛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会组织活动停止。1973年工会组织恢复后,竞赛活动又逐步兴起,1979年又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为“四化”建设立功活动,县工业系统职工在竞赛中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当年产品计划超额22.6%完成了年度计划;1985年,开展创最佳经济效益的劳动竞赛活动,全县至12月即收到合理化建议1611件,实现技术革新项目的38项,其中有一项年经济效益在万元以上。
劳动保险:为保证职工在病、伤、残及退休等方面,获得一定的物质享受,县工会于1956年即在县百货、医药、煤建、专卖等10个单位实行了劳动保险待遇,建立保险卡片,提取了劳动保险金和医药费,按规定按期发给应享受者。“文化大革命”后,劳动保险金由县劳动局统管,工会实行监督。1980年9月,县工会与劳动局联合发出通知,对实行劳动保险的单位进行整顿和加强,建立劳动保险工作委员会,使1585名享受劳动保险待遇的职工,有了专门管理机构,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和报销医药费,以及其它各项应有的物质享受。
文娱活动:县工会于1953年即在上派建立工人俱乐部,1956年又重新选地兴建了一所范围较大,活动内容较多的工人俱乐部,使工人们在工休假日有个娱乐活动场所。随着工人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1983年又兴建工人文化宫大楼,占地1251平方米,内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游艺室、电视放映室等。
二、农会
1927年12月,肥西第一个农民协会——雷麻农民协会成立,中共雷麻小组组长张建之兼任主席,谷隅三、徐梦观二人任常委。
1931年前后,合肥农民协会分别在肥西境内的焦婆店、三河、高刘、众兴集、中派等地建立了农民协会,计有会员1300人左右。当时农会的主要活动是在中共合肥中心县委的领导下,组织农民开展抗捐、抗暴和扒粮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32年的“五一”扒粮斗争。是年春荒严重,很多农民挨饥受饿,针对这一情况,合肥中心县委派军委书记李星三(张志一)去西乡组织农民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时机,开展扒粮斗争。事前经过周密计划,在5月1日这天,分别在官亭、雷麻、北分路口同时举行了纪念“五一”群众大会。会后,农民群众在游击队的保护下,分三路开展扒粮斗争,共计扒掉北分路口、高河沿、张新圩等地地主粮食11万多斤。在扒粮时,国民党地方民团武装前来堵截,共产党员周味韶、顾先行等指挥游击队掩护群众突围,被民团逮捕,壮烈牺牲。
三河市农民协会筹备会于1949年7月成立,钱广胜任主任。1950年4月,三河市撤销,建立三河区,随之成立三河区农民协会。
肥西县农民协会筹备会于1949年9月成立,干仲儒任主任。此后,即着手建立区、乡、村各级农会组织。全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于1950年3月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57人,经过选举正式成立了肥西县农民协会,黎岚任主席。
县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于1950年11月13日至15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64人,会议总结了1949年9月至1950年9月的反匪反霸、生产救灾、抗美援朝宣传等项工作,介绍土改试点经验,为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进行动员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951年全县已有会员177459人,各级农民代表35340人,其中贫农18762人,雇农5232人,中农11279人,其他67人。1951年土地改革时,各级农会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土改,斗争地主,评审成份,分配土地。土改结束后,农会工作的重点转入发展生产和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954年7月,中共肥西县委农村工作部成立,农会随之撤销。
县贫下中农协会于1973年12月建立。黄厚英任主任。贫协的主要活动,在农村是选派一些贫下中农代表进驻中、小学和商店参加管理;在县城是在县革命委员会召开有农民参加的群众大会上代表贫下中农作表态发言,做些宣传鼓动工作。至1983年12月撤销。
三、妇女联合会
1931年前后,合肥妇女协会分别在肥西的焦婆店、中派河、三河、高刘集、众兴集等地建立了妇女协会,每个协会会员,多的80多人,少的50人。三河市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7月成立,王瑛任主任,1950年4月撤销市妇联会建立三河区妇联会。
肥西县民主妇女筹备会于1950年夏季成立。夏芳任副主任。同年,各区、乡建立起相应组织。肥西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1年4月14日召开,选举产生了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夏芳任主任。1957年1月改名为肥西县妇女联合会。
县妇联及其基层组织在1950年至1952年间,着重发动妇女参加“土改”和抗美援朝运动,深入广泛宣传婚姻法,宣传男女平等,协助妇女开展生产自救和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各项政治活动,举办冬学和识字班扫除妇女文盲等。据1954年统计,全县有13万多名妇女参加了互助合作组织,其中有11人担任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正、副社长,有91人担任社务委员和生产组长,出席县的劳模大会有妇女劳动模范24人。在普选中有64名妇女被选为省、县人民代表,有1266人当选为乡级人民代表,其中担任乡政府委员的237人,担任正、副乡长的100人,担任副区长的1人。全县参加冬学和识字班学文化的妇女有20365人。从1954年5月至1955年10月,省妇联曾先后向全省转发了肥西县妇联8个工作报告,如:1954年5月29日,转发了《肥西县紫蓬区召开乡妇联主任会议讨论发动妇女投入夏收夏种工作意见》;7月13日,转发了《肥西芮店乡怎样在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生产运动中发动妇女工作的报告》;12月8日,转发了《肥西县妇联在统购统销试点工作发动妇女情况的报告》;1955年8月14日,转发了《肥西县妇联通报芮店乡小许庄社如何发动妇女开展夏季积肥的工作报告》;10月7日,转发了《肥西县关于四十埠乡妇联如何运用妇代会组织发动妇女种菜的报告》等。
县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0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53人。会上,选举了二届妇联领导成员,李春芳任主任。大会通过了“关于发动妇女参加农、副业生产的决议”、“关于保护妇女儿童安全和健康的决议”和“关于开展扫盲工作的决议”。
1957年3月,县妇联召开了勤俭持家代表会,出席会议的有339人,会上交流了经验,作出了“关于贯彻执行勤俭持家的决议”。会议期间有211个乡、社,28个个人开展了友谊竞赛,省妇联于3月28日转发了这次会议的情况。1962年发动妇女进一步开展勤俭持家活动,全县评出县级勤俭持家模范89人,公社级模范1235人,大队级3452人。1964年继续贯彻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方针,并且要求家长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勤劳习惯,克服偏爱、溺爱,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中国妇女杂志》1964年第六期刊登了本县张惠英教育子女的先进事迹,作为省妇代会的典型材料,省妇联宣传部印成单项材料向全省推荐,要求各地结合“六一”儿童节广为宣传。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妇联组织活动逐步停止。
县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73年5月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06名,特邀代表7人,选举了县妇联领导成员。各级妇联组织随之恢复。县妇联的主要活动,是发动妇女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做好妇幼保健,开展青壮年妇女扫盲,推行计划生育和晚婚等项活动。1978年,举办托儿所97个,农忙托儿组2065个。
县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79年3月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654名。县妇联主任李春芳作《全县妇女动员起来进行新的长征工作报告》,选举了县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并选举了出席省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
1982年,各级妇联把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和“三八妇女节”、“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婚姻法宣传和对儿童的教育结合起来。在第一个“文明礼貌月”中,发动妇女清扫单位、街道、家庭,改善环境卫生,清除了垃圾和阳沟,同时还发动妇女栽花栽树美化环境。
从1981年至1985年,全县共评出“三八红旗手”和“优秀妇女工作者”117人。其中有受到全国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手”孔淑云、刘永珍、张武英、沙翠业、李荣兰、舒仁凤、何桂英、何宜珍;受到省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手”有5人,优秀妇女工作者7人;受到市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手”11人,优秀妇女工作者9人;受到县表彰的优秀妇女工作者74人。
县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84年11月9日至11日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50人。与会代表听取和讨论通过了上届妇联所作的《在改革中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的报告,选举产生了县妇联第五届执行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花飞侠任主任。
四、共青团
1931年前后,共青团合肥县委在肥西的高刘集、众兴集、三河、中派等地建立了6个特支,12个分支,有团员130多人。
1949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河市工作委员会成立,刘曙任书记。1950年4月,三河市撤销改建为区,划归肥西县管辖,团市工委随之改建为三河团区工委。
1950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肥西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刘锦华任副书记。肥西县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52年12月21日至24日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11人,列席代表40人。大会总结了建团以来的工作,布置新的工作任务,民主选举17名团县委委员,刘锦华任书记,下设秘书及组织、宣传、城工三部。从建团起至1952年间,团组织着重抓了自身组织建设,发动广大团员、青年参加反匪反霸,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斗争。在此期间,团员总数由建国初期的1166人,发展到5113人,其中女团员1098人,建立团支部309个。为配合反匪反霸和土改斗争,团县委于1950年8月办了一期团干训练班,参加学习的人员有团支部书记及小组长80多人,同时在县委办的土改训练班的200多人中有团员70多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肥西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54年3月召开,大会总结了上届团委的工作,讨论和布置了新的工作任务,选举了第二届委员会。大会之后,全县各级团组织动员和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加各项社会改革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等项运动。据1954年10月统计,全县9423名团员中有90%以上的人参加了互助合作组织,其中担任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领导骨干的1498人,有些团员被评为农业集体的模范人物,如袁家才、孔令法、洪厚元等。
1954年夏,本县发生特大洪水,团组织发动3万多名青年和洪水搏斗,大批人涉水打桩,以身挡浪,渡水救人,旬日不息。青年团员程保乾、王东银在抗洪斗争中牺牲。
肥西县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3日至7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24名,列席代表221人,大会审议和通过了上届团委会的工作报告和团县委1956至1967年的12年工作规划,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委员会和出席省团代会代表,徐自力当选为书记。1957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共青团肥西县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59年4月18日至19日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546名,列席代表16名。大会听取了上届团委的工作报告,会议表彰了75名优秀团员,通过了1959年大搞大面积高额丰产、大搞文化科技和学习活动等4项决议。选举17名委员组成团县委第四届委员会。
共青团肥西县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63年5月26日至28日召开,与会代表听取和讨论了上届团委的工作报告,布置了今后工作任务,选举了五届委员会。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团组织的活动逐步停止。
共青团肥西县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71年9月26日至29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776人,会议选举了共青团肥西县第六届委员会,程毅川兼任书记。团县委机构恢复后,初期的工作重点是恢复和建立各基层组织,办理超龄团员离团和发展新团员。
共青团肥西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79年2月28日至3月2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522人。审议通过了上届团委工作报告,选举了第七届委员会,并作出关于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突击队活动的决议。
共青团肥西县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9日至11日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03人,列席代表84人,选出29名委员组成第八届委员会。并选出出席省团代会的代表。
1982年,团县委组织发动团员、青年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和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并向全县各级团组织转发了《滨湖公社五合大队团支部乡规民约》。1983年5月,各级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了学习张海迪事迹活动。1984年5月,团县委组织“田野之春报告团”活动,在全县七区两镇作了9场报告,既宣传政策,又传授科技知识,并解答了一些疑难问题,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政策水平和生产技能。
1984年底,全县共有团委76个,其中农村59个,中学14个,机关2个,工厂1个。有团总支和支部1145个。共有团员24976名,其中女团员9783名。
附:少先队儿童团
1931年前后,共青团合肥县中心县委在肥西境内组建共青团组织的同时,曾在西乡发展少先队员60余人,童子团3组18人。
1950年,本县开始在一部分小学中建立了中国少年儿童队。1951年在72所小学中发展了少年儿童队员1427名,配备辅导员14人。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大部分小学建立了少先队组织(分大队、中队、小队)。至1955年,全县在204所小学中发展了少先队员19167人,其中农村18330人,城镇837人,组成21个大队,158个中队,有专职辅导员179人,校外辅导员140人。1965年,全县建队单位有454个,其中:小学375个,中学11个,校外68个,总计发展少先队员36294人,有辅导员1155人,其中校外138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为“红小兵”组织所代替。
1977年,各学校恢复了少先队组织,逐年都有发展,至1984年统计,全县建立少先队的单位有563个,其中小学529个,中学34个,共有队员76314人,占在校儿童总数129793人的58.8%。有辅导员1289人,其中大队353人,中队909人,校外27人。
五、工商业联合会
商会民国时期,肥西境内较大的集镇,如三河镇、丰乐镇、新仓街、雷麻店、高刘集等,都建立了商会,商会的日常职责是维护商人利益,代表商界交涉有关事项,调解商界内部纠纷,协助地方政府在商民中募捐派款等。
三河镇商会约于民国初年建立,因地跨三县,称合舒庐三河镇商会,下设竹树、土布、衣质、药业、布广、纱业、酱业、染坊等10多个行业同业公会。商会为维护镇上社会治安和货物运输安全,还建立了武装商团,下设4个中队,中队下设若干分队,简称商装队,初期有300余人,后为紧缩开支人员减至200左右。
工商联三河市工商联成立于1949年4月,主任张伯衡。1950年4月改建为三河区工商联。1953年3月选举产生肥西县三河镇工商业联合会委员会,市、镇工商联的主要活动,在建会初期至1951年重点是抓协调劳资关系,协助税收和认购公债等项工作。1952年组织工商户开展“五反”学习(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推动工商企业合法经营。
县工商联筹备会于1953年6月建立,9月在上派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83人,讨论制订了《肥西县工商业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伯衡。会后,随即筹建基层工商联组织,共建有三河工商联,丰乐、山南、雷麻、长镇、高刘5个办事处和38个工商组。县工商联和各基层组织于1954年春组织全县私营工商业者认真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1955年从帮助一些集镇私营商业改善经营管理入手,逐步组建起批购代销,经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店组62个,从业人员521人。1957年全部组建成合作商店(组)和公私合营企业。
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57年4月13日至17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6人,代表全县工商业5844户。大会通过了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所作的《三年多来的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贯彻和讨论了工商界家属家庭副业生产的开展和小商贩生活互助储金等事宜。选举产生了第二届执行委员会。
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59年9月5日至9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87人。大会通过了《关于号召全县工商业者立即投入增产节约的全民运动,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第三届执行委员会领导成员。
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61年8月29日至9月12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72人。大会听取第三届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出第四届执行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张明良。会后,县工商联即协助县委统战部对一部分私营工商业者和小商贩在支援农业生产活动中,发生的一些实际困难,进行细致的调查,并分别不同情况给予恰当的处理和解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工商联机构受到冲击,后被撤销。
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85年10月3日至6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19人,列席代表9人,特邀代表21人。代表们听取了筹备工作报告和会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五届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明良。县工商联恢复后,组织全体会员为本县工商业和乡镇企业提供经济咨询服务,帮助培训财会人员。
六、科普协会
肥西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于1956年4月筹建。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4月25日至26日在上派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农、林、水、文、教、卫各局,工青妇团体和各区、镇以及县医院、文化馆、中学、农林场等单位的代表60多人。会议的目的是把全县所有科技工作人员组织起来,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人员的才智和创造性,系统地宣传科学技术知识。会议选举产生了肥西县科普协会委员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孝伯兼任主任。发展会员212名。科协内设组织、宣传两部和科普资料编辑委员会,成立农、医、理3个学组和27个科普小组。
县科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57年4月25日至26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80多人,代表400余名会员。会议总结了上一年的工作,布置今后的任务,选举产生了县科协二届委员会领导成员,通过了《肥西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章程试行草案》。
县科协于1958年4月15日至18日,召开各乡镇、中学、机关和医务科普工作组长会议,有42个单位派员参加,会上,张孝伯作了政治报告,县委书记处书记高立镗、房崇阳到会讲话。会议经过认真讨论通过本县的科普工作五年规划和1958年的工作意见。会议要求在工业、文教和农林水系统开辟科技知识讲演阵地,有系统地讲解科技知识,掀起一个全县性的讲科学、懂科学、用科学、向科学大进军的高潮。
在一二届委员会期间,县科协的日常活动是开展科技讲座,出科普专栏,编印科普资料,办科普小报等,广泛地向广大干部、群众传播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建设中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一个月印发一次科普资料,除发至区乡科普小组外,还与40多个兄弟县进行交流;会员每月向群众口头宣传科普知识一次。科普宣传以传播农业方面的科普知识为重点,如水稻、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栽培、治虫和管理,也注意抓医药、卫生和除四害等方面的科技知识传播。
1961年,县科协与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
1962年11月,县科协并入中共肥西县委宣传部,有专职干部一人负责科协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科协及各学组停止活动。
1978年11月,恢复肥西县科学技术协会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两单位合署办公,科协主任由李鉴平担任。1980年12月,县科协与县科委分开办公,有专职干部4人。
1978年11月县科协机构恢复以来,逐步恢复和建立了农、林、水、医、数、理、化、生物、地理、体育、美术、轻工、化工、机械、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花木、财会、信鸽、养鸡、养兔、养蜂、蚕桑、建筑等23个协会,发展会员776人,建立区、镇、乡科普协会59个,发展会员7051人。1984年全县乡乡有科普协会,村村有科普分会,队队有科普小组,初步形成以协会会员、专业户为中心的科学技术普及推广网。
县科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84年10月25日至30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23人,特邀代表7人,编成13个代表队。副县长胡蓉勉致开幕词,县长胡庆长讲话,高立志作了《尊重知识,开发智力,为振兴肥西科技事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县委副书记朱贵甫致闭幕词,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王文达、合肥市委副书记施伟国出席了会议并作指示。会议通过了决议和章程,选举23名委员组成县科协三届委员会,主席高立志。
科技普及是科协常年工作,1979年至1985年活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详见《科技》章。
自1978年11月县科协恢复机构以来,积极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协同县科委做好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工作。1984年县科协对全县中级科技人员的子女升学、就业、住房等情况作了全面调查登记,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供依据。1983年至1984年,协同县人事局对中级科技人员作了健康检查。1985年以来相继组织科技人员赴青岛、北戴河、厦门、黄山等地考察、疗养23人次。
七、文联
肥西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于1958年9月成立,编制4人。11月,编辑《朝霞》文艺月刊。1959年4月,县文联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与会代表180多人。会上,选举产生肥西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36名,高立镗兼主席。同时建立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研究组。七、八月间,先后召开小说创作和文学剧本创作座谈会。是年,发展会员125人。1962年6月,县文联机构撤销。
八、个体劳动者协会
县个体劳动者协会于1984年4月成立。下设9个分会,即城关、三河两镇和7个区各设1个分会,共有会员4040户,从业人员4200人。
协会主要活动是:组织会员学习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文明经商,讲究信誉,反对克斤扣两,以假充真的不道德行为,广泛开展优质服务等。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