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驿站、递铺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省城安庆通往庐州府(合肥)干道上,设派河驿、桃花铺,派河驿有马55匹,马夫35人,每人每日支工食银4分,差夫24人,每人每日支工食银3分。合肥至六安的官道上,设官亭铺。1911年,驿站、递铺全部裁撤,公文改由邮局寄递。
二、邮电局、所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设三河邮局(在今三河镇西街)。1930年8月30日,肥西境内王拐岗、周老圩、防虎山、上派河、董家岗、三河镇架设电话线,作为合肥县西乡、南乡通话点。1934年,三河邮局为三等甲级局,1945年升为二等乙级局。花岗设电话转接站,三河镇、丰乐镇设总机房,隶属合肥电话站。1946年,商人李仲普在上派河河南小街(今上派镇中街)创办上派河邮政代办所。1948年,合肥县设立三河有线电报局(在今三河镇东街)。是年,境内有商人经办邮政代办所35处,信柜23处,邮票代售处3处。
1949年1月,肥西民主县政府接管境内电话线路、设备和人员,成立肥西县邮政局,为三等邮政局,承接邮件转运和投递。2月,成立肥西县电话队和通信班,为县政府通信联络服务。6月,县电话队由农兴乡梁岗迁至上派镇。
1月25日,三河民主市政府接管三河邮政、电信机构、设备和人员,市政府内设电话队和通信班。7月,成立三河市邮电局。1950年5月,三河市邮电局改为三河邮电局。6月,肥西县邮政局职工24人,对外办理信函、包裹、汇兑、报刊发行业务。肥西、三河两局,均隶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中心邮电局。是年,县邮政局在交通不便的74个乡建立通讯站,代办邮件投递和报刊发行业务。1952年8月,县邮政局与地方电信机构合并,成立肥西县邮电局,职工34人。三河邮电局改为邮电营业处,隶属肥西县邮电局。1954年2月8日,建立小庙邮电所。5月,安徽省邮电管理局从省局、工会和六安、阜阳、寿县3个中心邮电局抽调干部12人,选择肥西为试点,对私商经营的邮政代办所86处、信柜2处进行整顿,撤销业务量不大的代办机构27处,转交基层供销社经营邮政代办所56处,邮票代售处1处,地方干部经营邮政代办所2处、邮票代售处1处,仍由私商经营的代办所1处。1955年县邮电局机构整编,设局长、副局长、会计员、经济员、乡邮检查员、炊事员各1人。1956年5月。省邮电管理局核准县局增设局长助理1人,乡村邮电工作指导员1人,乡村电话技术员1人。1957年12月,小庙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1958年,县邮电局配备局长、副局长、会计兼事务长、计划统计兼出纳员、总务供应员、乡邮检查员、农话管理员、人事干事兼机要员各1人,简称“八大员”,职工79人,隶属合肥市邮电局。1960年,县局实行局、股、组三级管理,设置邮政股、电信股、人秘股,职工196人,隶属六安专区邮电局。1962年,将四合、孙集、龙潭、聚星、将军、肥光、馆驿、罗祝、滨湖、南岗、上派河河北、柿树岗12个邮电所下放给公社管理,县局只管辖8个邮电支局及金桥、江夏、长镇、农兴、高刘5个邮电所。撤销县局股级机构,恢复局职能人员和支局、班组两级管理,设局长、人保干事、经济员、会计员、出纳员、总务供应员、业务检查员各1人,邮政组兼汇兑检查和邮政业务监督检查,报话组兼电报开报,各配组长1人,机线组配不脱产组长1人,职工122人,比1960年减少39%。1965年5月,岗集邮电支局随行政区划变更移交给长丰县邮电局。1968年9月4日,成立肥西县邮电局革命委员会,职工114人。1970年1月1日,分别成立县邮政局、电信局,电信局归县人民武装部领导。邮政职工86人,电信职工77人。12月,县以下邮、电机构合署营业,相互代办业务。1973年10月,县邮政局和电信局合并,恢复肥西县邮电局,确定第一召集人和召集人4人,设农话管理员、乡邮检查员各2人,会计员、出纳员、总务员、供应员、经济员、秘书、人事干事各1人,以及投递班、邮政业务班、机线班、话务班、报务班、机要室,职工185人。各邮电支局、所也合二为一,属县邮电局领导。1978年5月,义城邮电支局及所属晓星、淝河邮电所,随行政区划变更划归合肥市邮政局、电信局领导。1983年7月,肥西县邮电局隶属合肥市邮政局。1985年,县局设:人秘室,配秘书、政工兼保卫干事、文档兼打字各1人;经济统计室,配经济员、统计员、供应员、仓库保管员、总务员各1人;邮电业务室,配邮政业务管理员、农村邮政检查员、电信技术管理员、电信业务管理员各1人;会计室,配邮电财务会计2人,汇兑会计、出纳员各1人;邮电工会配专职主席、干事各1人;机线班、报务班、话务班、投递班、邮政业务班,机要室。全县职工223人。邮电支局7个,邮电所15个,邮电代办所3个,邮政代办所27个,邮票代售处38个。
1985年全县邮电机构表
表12—1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邮政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