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2年,本县有16个少数民族杂居各地。
回族唐宋时,有回纥部落及波斯种族人在境内活动。嗣后马、柏、米、陶、沙5大姓氏回民相继落籍肥西。据《柏氏宗谱》记载:先祖于明初(1368年)由辽阳迁至。《沙氏宗谱》记载:先祖于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年),由湖北江陵迁来。米、白二姓回民与柏、沙二姓联姻,陆续从江淮各地迁入肥西。陶氏回民于明初由江西瓦家坝迁至肥西三十岗,后散居于部分乡、镇。本县少数民族中,回民人口居首,占少数民族总人口99.44%。据1982年6月普查,西北部官亭、小庙、高刘3区有回民5805人,占回民总数84%。其中官亭、南岗、小庙3公社有回民3572人,占回民总数51.7%。回民聚集的行政村有官亭镇的马河湾村、南岗乡的瓦屋行政村。
1982年回族人口分布
表3—16

本县回民通用汉语、汉字,禁食猪肉及自死动物,喜食牛、羊家禽等。县城巢湖路东南侧有1家回民饭店。全县原有清真寺9处,现存大柏店1处。1957年以前,回汉一般不通婚。1958年,省召开民族整风会议,指出《古兰经》中并无不准回汉通婚条文。自此,回汉通婚,阿訇不再干预。回民每年有“开斋”、“古尔邦”、“圣纪”3大节日、“开斋节”这天,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回民放假1天,工资照发。
解放前,绝大多数回民缺吃少穿。解放后,党和政府逐年拨款,支援回民发展生产。1965年至1985年,拨给回民约9万元,购置农业机械,安装电力设施。马河湾回民行政村,位于肥西西部,土地脊薄,灌溉、交通不便。1979年前,人均年收入仅50多元。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生产发展较快。1982年,人均收入增至345元,由官亭镇10村之末跃为第二名。解放前,回民95%以上是文盲。解放后,人民政府先后在回民集居的马河湾、瓦屋、北分路村开办小学。1985年,这些地区的回民儿童入学率达98%。全县60名回民干部中,大学文化11人,高中39人,初中10人,文化程度高于汉族干部。
藏族5人,芮店乡4,董岗乡1,因婚姻关系,由西藏迁来。
苗族70年代,因婚姻关系由贵州迁来12人。分布上派镇1,孙集乡1,将军乡2,另有1户8人落籍三河镇。
彝族3人,由四川迁至烧脉乡2,孙集乡1。
壮族4人,清平乡2,小庙乡2,原籍广西。
布依族8人,官亭镇7,上派镇1。
满族3人,上派镇1,小庙镇1,防虎乡1。
黎族2人,从海南岛迁至长安乡。
高山族白秀琴1人,1946年随夫由台湾来丙子乡卫王村落户。1985年迁县城经商。
羌族1人,由四川嫁来程店乡。
锡伯族随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来肥西6人。
解放后,培养出一批少数民族干部。1949年至1985年,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省、市、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140人次。据1980年统计,全县少数民族中,有脱产干部60人,不脱产干部241人,约占少数民族人口4%;有共产党员138人,共青团员241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