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代

1839年(道光十九年)
1月30日,林则徐自北京去广东禁烟,途经肥西上派河、花子岗。
1854年(咸丰四年)
1月14日,太平军攻克庐州(合肥)。次年11月10日,庐州复为清军攻陷,太平军退守三河。
1856年(咸丰六年)
夏秋,大旱。赤地千里,子粒不收,饿殍载道,人相食。
1858年(咸丰八年)
11月3~18日,湘军悍将李续宾率马步兵7000余人,进攻三河。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与湘军展开激战,歼灭湘军精锐6000余人,取得“三河大捷”。
1859年(咸丰九年)
3月,太平军在官亭、长城镇(今长镇)一带,与清军激战,毙敌4000余人,活捉安徽布政使李孟群。
1862年(同治元年)
肥西团练首领张树声、周盛波、周盛传、刘铭传等,受曾国藩、李鸿章之约,在肥西组建淮军主力数营,开赴上海攻打太平军。
1871年(同治十年)
肥西书院在大潜山东麓马跑寺创办。
1882年(光绪八年)
秋,境内遭受严重水灾,圩田大部被淹。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5月,大雨连旬,山洪暴发,派河、丰乐河泛溢,冲毁圩田、村庄甚多,淹死人畜不计其数。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三河设立邮局,与庐州邮路相通。
1911年(宣统三年)
冬,肥西袁斗枢、刘文明等组建地方军队,响应武昌起义,光复庐州。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民国元年)
合肥南乡小学堂在三河创办,1933年改称合肥县三河小学。
1913年
英、美、德、日等国买办,在三河设立协和、海林、茂益昌、谊和、华昌等商行。
1914年
6月,境内发生严重蝗灾。
1919年
6月,境内淫雨兼旬,圩田受淹,损失颇巨。8月,水尚未退。
1924年
是年,三河、山南等地三番、青红帮、理教、大刀会等帮会组织兴起,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各据一方,相互争斗。
1925年
7月,上海“五卅”惨案消息传到三河,近万名工人、店员、学生开展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
1927年
夏,合(肥)六(安)公路动工兴建,1932年8月通车。1948年铺筑砂石路面。
12月,共产党员张建之、谷隅三,组织肥西第一个农民协会——雷麻店农民协会。
12月,肥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雷麻店党小组成立
1928年
3月,境内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雷麻店党支部成立。
1930年
5月,中共合肥县委在雷麻店方坎成立,辖城内、肥西2个区委和三河、中派2个特支。
8月,合肥县电话站架设城乡线。境内王拐岗、周老圩、上派、董岗、三河至合肥电话开通。
1931年
7月,肥南大水灾。圩田受淹,房屋被冲毁,人畜死亡无数。
1932年
1月18日,三河爆发万余饥民扒粮斗争。
4月,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成立。9月,县委机关遭破坏,书记程明远等23人被捕。同月,合肥临时中心县委在肥西大潜山成立。次年4月,恢复中共合肥中心县委。
1933年
5月,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游击队袭击程店、双枣树、神灵沟等反动民团,缴获步枪20多支。
1934年
10月,中共寿县中心县委转移到肥南中派河彭家圩,和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两支游击队合并为皖西北游击大队。次年2月,皖西北中心县委改为皖西北特委。6月,游击大队扩编为皖西北独立游击师。
1935年
春,皖西北独立游击师袭击程店、焦婆店、众兴集、聚星街、五十埠联保办事处和地主武装,缴获长短枪50多支。
1936年
三河镇流动放映无声小电影,每场观众数十人。
1937年
12月,共产党员桂俊亭、赵干臣在山南、中派河组建合肥抗日游击队和肥南抗日游击队。
1938年
4月,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二路军在寿县下塘集成立,司令李武德。不久,移驻肥西高刘集,下辖7个支队,约1.2万人。
5月14日,日军侵占合肥。合肥县政府机构人员撤至舒城溃散。7月,李武德任县长。县政府设高刘集东孔伯尤圩子,8月,迁至南分路附近鸽子笼圩子。1945年9月,迁回合肥。
6月,日军侵占二十埠、烟墩集、上派河、三河等地,烧杀抢掠。
是月,国民军第一三八师四一二、四一四旅进驻聚星、金桥,阻止日军向六安进犯。
9月12日~10月10日,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七、八两个团在合安、合六公路作战10余次,击毙日军500多人,伤300多人;击毁和缴获军车70多辆,缴获步枪400余支。
9月,共产党员程明远、徐树吾、童宜仙在雷麻店组建抗日游击队,700多人,长短枪600余支。
12月,日军自合肥沿合安公路进行扫荡,烧毁花岗集镇3000多间房屋和沿途20多个村庄。
1939年
3月,日机数架轰炸聚星街、周老圩、雷麻店、投弹数十枚、炸死数十人,伤百余人,毁房数百间。
是月,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直属大队,在肥西烧脉岗成立。
1940年
1月4~5日,国民军第一三八师四一二旅八二三团,在友邻部队配合下,于农兴、大蜀山之间歼灭日军500多人。
是年,境内最早的两所中学——私立肥西初级中学在聚星集开学,私立肥南初级中学在三河镇开学。
1941年
5月10日,日军进犯长岗店。国民军第一七二师五一六团奋勇反击,毙敌280余人。次年2月,日军再犯长岗店,五一六团奋力反击,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十八团积极配合,沿途堵击,歼灭日军百余人。
1942年
夏,日军1000多人向大潜山一带扫荡,回经防虎山时,受游击队阻击,仓惶回窜合肥。日机数架狂轰滥炸聚星街、雷麻店等集镇。
1945年
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肥西各地召开大会,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
7月,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一纵一旅东进,途经肥西,解除金桥、官亭、高刘集等地反动武装。
1947年
12月,中共肥西工委、肥西(南)办事处成立,同时组建肥西武工队。次年6月,肥西武工队扩编为肥西支队。
1948年
12月,龚衡军等率合肥县自卫总队近千人在江夏乡杨新圩起义。
1949年
上年底,中共肥西县委、肥西民主县政府宣告成立。本年初移驻农兴乡周新圩和小梁岗。1月8日启用公章。肥西建县。
1月24日,本县全境解放。6月,肥西民主县政府迁驻上派河镇。
1月下旬,三河民主县政府成立。3月,改设三河市。次年4月,撤销三河市,设立三河区,并归肥西县。
2月,本县设立上派、山南、金桥3个支前分兵站,为南下人民解放军筹集粮草。3月,三河市出动民工4000人,担架160副,民船286艘,随军南下。
3月,县支前师成立,出动民工3万人。
3月,县境出现九路军等武装股匪20多股。人民解放军进驻本县,配合地方武装,全力清剿。1951年3月结束。
4月15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在合肥成立,本县为皖北行署直辖县。6月,本县改属巢湖专区。
5月,撤销寿合县,长军、蜀西2区归并本县。
5月,县独立团成立。6月编为六安军分区警备八团,调往霍山县剿匪。是月底,本县重建独立团。
7月,三河市杭埠、梅林、牛河、林楼、汪湾、韩桥6乡分别划归舒城、庐江两县。
夏,全县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受灾作物39.9万亩。受灾人口5.7万。
8月13日夜,县独立团团部周老圩遭武装股匪袭击。次日,巢湖军分区司令员马长炎率1个团兵力来本县,在农兴乡道士山将股匪包围,毙匪百余人,俘匪39人。
8月,巢湖军分区基干团、庐江县独立团和三河市、无为县大队,共同组成剿匪指挥部,担负沿湖地区剿匪任务。指挥部设三河市。
9月9日,中共皖北区委确定本县为重点实验县。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干仲儒率领500多名干部来本县开展工作。
9月21日,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次年3月,正式成立县农民协会。
是月,丰乐、乐平两乡,进行减租减息重点实验。次年秋,全县普遍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
10月6日,上派各界人民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是月,国营三河酒厂建成投产,为肥西国营工业之始。
是月,对旧政权进行改造,废除保甲制,建立乡村民主政权。全县提拔乡干313人,民主推选村、组长3557人,年底结束。全县有8区76乡。
12月10日,县首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至1953年11月,先后召开九次会议。
是月,国营皖北第一林场在紫蓬山创办。1956年移交本县,改称紫蓬山林场。
冬,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创办冬学和常年民校。
是年,全县有20多万农民参加反匪、反霸斗争,召开诉苦会、公审会300多场。
1950年
1月,潜山乡刘老圩刘肃曾向国家献出西周大型青铜器“虢季子白盘”和三国时期的战鼓等珍贵文物,轰动全国。刘护宝赴京,受到国家表彰。
是月,上派电灯厂在葛大巷建成发电,装15瓦灯泡300盏,为县直机关照明。
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肥西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是月,增划上派、焦婆、岗集3个区及73个乡。
8月,本县接收和安插淮北地区灾民2万人。
是月,中共皖北区委在本县上派乡进行土改试点工作。9月中旬,试点工作扩大到上派区9个乡。11月上旬,34个重点乡开展土改。次年1月,全县开展土改,至3月上旬,基本结束。
9月,肥西县人民武装总部成立。1954年8月改称县兵役局。1959年11月改称县人民武装部。
10月,全县宣传、贯彻《婚姻法》,实行结婚、离婚登记。
是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先后惩处一批不法地主、恶霸、土匪、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等。次年5月结束。
1951年
1月15日,北外、卫岗、金斗、德胜4乡及城南乡3个行政村划归合肥市郊区。
3月,县农场在界河乡创办。后迁四合乡。
4月10日,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10月,损献“肥西号”战斗机1架,大炮1门,计18万元。
4月16日,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
4月25日,本县第一个常年互助组——高庙乡许文彬互助组成立。
是月,上(派)周(老圩)、官(亭)张(新圩)、王(祠店)刘(老圩)、半(个店)江(夏店)4条支线公路动工兴建。8月底完工。
5月1日,全县有49万人参加“五一”游行示威,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
7月,上派河钢筋混凝土版面公路桥动工兴建。次年建成通车。
9月,肥西乡村简易师范学校在四合乡董小圩创办。1957年迁至上派,次年更名为肥西师范学校。
10月20日,县水利委员会成立,下设岗区、圩区2个指挥部。月底,参加冬修民工10万人,修圩150个,修塘、坝、堰4006口,完成土方385万立方米,次年3月结束。
11月25~27日,县首次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召开,评选模范互助组17个。
是年,全县1600名青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是年,皖北行署电影队首次来本县上派镇放映电影《白毛女》。至1956年,本县建立电影队4个。
1952年
1月19日,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8月上旬结束。
3月10日,在工商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4月底结束。
3月,增划烟墩、中派、土山、高刘、滨湖、防虎6区及56乡(镇)。
4月12日,本县改属六安专区。
5月10日,本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七十埠乡袁家才初级社成立。
7月1日,本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
7月15日,举办暑期教师研究会,参训教师1416人,占教师总数86%。8月中旬结束。
8月17~22日,县首次中级市场物资交流会在上派举办。成交额37万元。
8月20日,县组织93名水利技术员,分赴18区进行农田水利勘查工作,制订水利规划。11月底结束。
9月1日,全县708所民办小学转为公办小学,873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10月1~15日,县首次全民运动会在上派召开,有8个代表队175名运动员参加男子篮球、男女田径项目比赛。
11月7日,县劳动就业登记处成立,登记失业人员737人,其中安排就业30人,给予救济664人。
11月20日,本县为省实施普遍民兵制典型试验县,省军区农村工作团400多名干部驻县指导,次年3月结束。
是月,上派区谢塘乡开展民主建政工作,召开乡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乡人民政府。1954年3月,全县240个乡(镇)普遍开展基层选举工作,成立乡(镇)人民政府。
是月,开展首次整党建党工作,吸收部分团员、积极分子和建党对象参加学习,发展一批新党员。
是年,全县开展禁毒(鸦片烟)运动,查封烟馆43家。
1953年
1月15日,本县第一座小型水库——老牛坟水库,在金牛乡动工兴建。5月竣工。
是月,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工作。经教育,有8万多名一贯道、九宫道道徒退道。
2月,开展禁赌运动。处理和打击一批聚众赌博和以赌博为业的犯罪分子。
是月,开展对私营工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至1956年底,全县私营工业、手工业4183户,参加合作化3921户,占93.8%;私营商业6215户,参加合作化和公私合营5492户,占89%。
4月17日,省人民政府确定本县为选举试点县,在馆驿、山西两乡进行普选重点试验工作。
春,免费为少年儿童接种牛痘16.51万人,注射疫苗1.52万人。
6月30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县组织5500多名普查人员,结合基层普选进行人口登记。是日24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745327人。
6月,县总工会成立。
9月,县工商联合会成立。
11月11~25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贯彻中央《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和《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定》,布置统购统销工作。会后,取消粮食自由市场,对城镇居民实行计划供应。次年4月,实行油料、棉花统购统销和生猪派购任务。
1954年
1月,开展首次基层普选工作。全县划分1787个选区,选出县人民代表401人。
5~7月,本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破圩170个,冲毁塘、坝、堰2500多口,倒房3.8万多间,受灾作物26.5万亩,成灾19万亩,受灾人口17万人,死40人,伤101人。县委、县政府全力抗洪救灾,发放救灾粮款和物资。同时将特重灾区5万多灾民安排到岗区,开展生产自救,次年4月重返家园。
6月17日,上午10时许,官亭附近发生5.25级地震。
7月29~31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作出农业生产、生产救灾、贯彻宪法草案、继续贯彻总路线等项决议。选出省人民代表8名。
8月,本县为重灾区凤台县代养病牛6968头。县政府抽调33名兽医,巡回为病牛治疗。
9月13日,上海市第九医防大队50多名医务工作者,来本县灾区,为群众治病。年底返回。
10月,本县首次引进“南大2419”小麦新品种。
11月29日,本县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肥光高级社成立。
11~12月,本县组织大批干部深入灾区,帮助群众建房5625间,修房15750间,发放救灾款16.6万元以及寒衣、棉被等物资。
12月5~11日,中国共产党肥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决议》,选举19名委员组成中共肥西县第一届委员会,何真理任书记。
冬,全县连降大雪,平地积雪约0.6米,成灾。
1955年
1月17日,县新光倒七戏剧团成立。次年,更名为县庐剧团。
2月10~15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贯彻《兵役法(草案)》,实行义务兵役制。是年,首次征集义务兵1665人。
2月,本县最大联圩工程——滨湖乡三十二联圩,动工兴建。治理圩田2.01万亩,4月竣工。
3月,人民银行在本县发行新人民币,收回旧人民币。新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停止旧币在市场流通。
是月,部分初级社开展“单季改双季、旱地改水田、低产作物改种高产作物”的“三改”工作,推行一年三熟制。
5月,开展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到户工作。8月底结束。
6月28~30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县第一届人民委员会。
是月,县建设窑厂建成投产。1968年更名县砖瓦厂。
7月,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由供给制、补贴制改为工资制。
是月,开展内部审干、肃反运动。全县8085名干部,分期分批参加。至1957年底结束。
7月,本县和舒城县以丰乐河为界,调整边界。本县河南8个乡中的41个选区划归舒城县;舒城县河北3个乡中的17个选区划归本县。
9月,县食品厂建成投产。
10月,全县爆发流行性白喉病,发病513人,死亡52人。
11月1日,开始使用全国流通粮票和安徽省流通、定点粮票,对城镇居民实行定点、定量供应、凭票证购粮。
12月20日,山北乡大蜀山林地,划归合肥市园林管理处。次年3月,山北乡划归合肥市,改名蜀山乡。
1956年
1月中旬,《肥西农民》报创刊。1958年10月改为《肥西报》,1962年5月停刊。
是月,县广播站建成,开始播音。
2月,公私合营肥西县光华印刷厂建成投产。1961年转为国营企业,更名县印刷厂。
3月,全县办高级农业合作社164个,农民入社171085户,占总农户99.6%。次月,全县抽调872名干部组成164个工作组,帮助高级社制订生产规划,推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责任制。
4月26日,县首次科学技术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5月31日,撤区并乡。全县8区68乡合并为31乡。上派、三河两镇未动。
10月,培训新法接生员5400人,建立接生站、组300多个,全县基本实现新法接生。
11月10日,设立三河、官亭、山南、花岗、丰乐、小庙、岗集、义城8个邮电支局。次年6月,实现县、乡、社电话、邮政联网。
1957年
1月13日,开放农村集镇粮油自由市场。
1月14日,县委培训整社骨干2400人,组成164个工作组,进行第二次整社,普遍推行田间管理到户责任制。
3月31日~4月1日,肥西、舒城两县交界处的龙潭(本县)、柏林(舒城县)乡发生反革命武装暴乱。两县公安干警、民兵和省军区部队进行围捕暴乱分子的战斗。4月3日,36名暴徒(除击毙、自杀5人)全部被抓获。韩必贤等14名主犯经公审后,于10月18日被依法处决。
6月10日,中共肥西县委开展整风运动。9月下旬转为“反右派斗争”。全县有448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0年,摘掉部分右派分子帽子。1979年,对错划右派分子全部改正,并进行妥善安置。
1958年
1月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陪同下,来本县肥光高级农业社视察。
2月,增划黄花、聚星、董岗、烧脉、大蜀、夏店、义兴、四十井、严店、清平、方桥、大柏等12乡。
3月20日,县造船厂在三河镇建成投产。
3月25日,本县定为安徽省“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重点县。次日,全县统一时间,统一行动除“四害”,参加者达65万人,连续大干6天。
是月,县农业机械修造厂建成投产。1979年更名县缸套厂。
4月1日,县召开少数民族代表会议,研究制定发展民族工、副业生产规划。
4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朱德视察本县公路乡张公塘和官亭乡交通水库工地。
5月31日~6月2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贯彻“社会主义总路线”。会后,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共产风”、“浮夸风”,生产高指标、瞎指挥等问题。
夏,大旱,全县92%塘坝干涸,河水断流,受灾作物134万亩,30多万人连续抗旱50天,抢救水稻9万亩。
7月上旬,全县“平调”20多万人大搞中稻移苗就水“搬家”,8月11日,全县普降中到大雨,旱情基本解除,移栽的19万多亩中稻受淹或倒伏,大部无收。
7月24日,县淠河引水工程指挥部成立,下设8个指挥所,21个水利团。年底,上河民工达8万人。1960年6月,撤回修淠河民工,参加农业生产。
9月1日,本县改属合肥市。
9月23日,全县258个高级社改办22个人民公社,撤销42乡,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9月下旬,大办农村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11月底,全县办农村公共食堂6900多个,60多万人在食堂就餐。
是月,全县10万人投入“大办钢铁”运动,并强收农户铁器、铁锅炼钢铁,砍伐大量树木作燃料。秋收、秋种时,农村劳力缺乏,不少成熟的庄稼收打不及时而霉烂。
是月,以公社(镇)建立民兵团,按社员不同性别和年龄,分别编入民兵组织,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是月,创办花岗、山南、小庙、金桥、岗集、烟墩、丰乐7所初级中学和321所小学。同月,创办农业中学170所,因师资和校舍缺乏,年底仅存22所,1962年全部停办。
1959年
1月1日,县气象站建成,开展气象测报工作。
是月,全县办敬老院32所,入院2983人,占“五保户”总数97%。
3月,县委召开五级干部大会,出席1.1万人,开始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错误,落实包工包产,实行超产归队,减产赔偿政策。
春,全县发生麻疹、脑炎、白喉、百日咳等流行性传染病1.92万人,死亡708人。5月上旬,县组织855名中、西医务工作者下乡,防治各种传染病50多万人次。
8月13日,县委召开全县党员干部大会,传达中央《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会后,全县开展“反右倾”斗争,部分党员干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
9月,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
9月,县烈属养老院建成,首批接收烈军属26人。
11月26日,县化肥厂动工兴建,1961年2月建成投产。
是月,潜南干渠动工兴建,干渠总长45.5公里,可灌溉面积41.25万亩。1966年6月竣工。
是月,本县最大水库——磨墩中型水库动工兴建,集水面积24.2平方公里,库容量126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9万亩。1966年竣工。
是年,开展首次土壤普查工作,编印《肥西土壤志》一书。
1960年
3月上旬,中央农村工作团来本县检查工作。
4月,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包括强迫命令)”的整风运动。全县有1.61万名各级干部参加运动,占干部总数76.8%,年底结束。
5月3日,下午6时左右,上派镇及16个公社受台风袭击,刮倒房屋7.8万多间,死9人,伤85人,受灾作物9.8万亩。是日晚,县委召开紧急电话会,布置救灾工作,并组织1450名干部和245名医务工作者连夜下乡,救灾抢险。
8月,贯彻“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精简干部、职工,下放城镇居民,支援农业生产。
11月,开展“小秋收”活动,组织大批人员上山、下堰,采集野生植物,加工淀粉食用。
自1959年至本年,粮食产量不断下降,农民生活日益困难。本年冬,全县出现严重的饥荒,人口外流,病饿死人等情况。
1961年
1月3日~11日,县委召开五级干部大会,出席6700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纠正以“共产风”为中心的“五风”(即共产风、浮夸风、生产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生活特殊化风)错误。县委向大会作了检查。会议期间,在县城召开万人大会,退赔在公社化运动中平调的集体、个人资金、实物(折款)666万元,占应退赔资金的54%。次年11月,全县退赔工作结束。
2月2日,金桥公社2处山林因群众上坟引起火灾,烧毁树木13万多棵,房屋8间,经济损失9万元。
3月,开始推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责任田办法。秋,全县7160个生产队,有7157个生产队实行责任田。农业生产回升,农民生活开始好转。
4月1日,本县改属六安专区。
4月25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贯彻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又称“六十条”)。会后,组织大批干部到农村,宣传贯彻“六十条”,解散农村公共食堂,划给社员自留地,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5月31日,下午3时,芮店公社吴山口街发生重大火灾。82户群众和一个国营商店被烧,烧毁房屋396间,粮食1.2万公斤,家具、农具、衣被5400多件,经济损失12.6万元。
9月8日,县委成立甄别工作领导小组,对在“大跃进”、“反右倾”和“整风整社”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分的1387名党员、干部进行甄别平反。次年11月结束。
10月,官亭、金桥、潜山、众兴、聚星、山南、金牛、芮店、沈店、孙集、农兴11个公社发生狼害,咬死34人,咬伤35人,咬死咬伤牲畜400多头。县组织打狼专业队,分赴11个公社打狼除害。
11月,建立区卫生院8所,公社医院61所,有病床2500张。
是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关、停、并、转一批工业企业,精简干部、职工,参加农业生产。
1962年
1月11日~2月7日,县委第一书记赵保先、副书记房崇阳,参加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向中央汇报本县人口的非正常死亡情况。
1月22日,上派供销社综合厂采购员酒后点燃爆竹引起火灾,烧毁厂房43间和一批商品、物资,烧死1人,伤3人,经济损失5.5万元。
3月12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贯彻省委《关于改正责任田的决议(草案)》。年底,改正责任田的生产队不到10%。12月下旬,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出《关于改正责任田的决议》。次年春,全县改正责任田工作基本结束。
4月,全县商业、供销系统组织556个送货专业队,划片包干,送货下乡,支援农业生产。
1963年
2月28日,县召开支农工作会议。会后,组织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并抽调800多名国家干部到大队,生产队任职。
3月,全县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4月,开展“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
是月,本县首次引进“矮脚南特号”水稻新品种。
6月,合安公路铺筑渣油路面。为全省第一条渣油公路。次年竣工。
7月,合肥市井岗、园林、优胜3公社划归本县。次年9月复归合肥市。
9月23日,县化肥厂在中央化工部和省化工厅技术人员帮助下,改革工艺流程,在全国小化肥厂中首次生产出碳酸氢氨。次年1月,被评为全国小化肥生产红旗单位。
11月18日~12月12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贯彻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称《前十条》)和《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又称《后十条》)。会后,县委抽调360名干部,分赴黄花、孙集、罗祝、丙子、农兴、雷麻、焦婆、岗集8个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工作。运动中,60%的社、队干部受到批判。次年1月,县委又抽调750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分赴57个公社,开展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2月30日,县计划生育工作领导组成立,下设办公室。区(镇)、公社及机关、工厂、学校、街道居委会都确定专人,分管计划生育工作。
是年,县水上运输社2艘驳船在长江(马鞍山市附近)航行,因大雾与其它船只相撞沉没,经济损失10万元。
1964年
3月19日,省、地、县三级水利部门,在馆驿公社进行小型水利工程清查整顿试点工作。4月底全县铺开,9月底结束。
5月15~18日,全县降雨量151毫米,淹没农作物21万亩,冲倒房屋8893间,其中冲毁自然村106个。19日,张祚荫副省长来本县指挥抗洪救灾。省军区从蚌埠调来部队和船只,帮助本县救灾抢险。
6月30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日24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617977人。
9月22日,根据省委和六安地委决定,中共肥西县委第一书记赵保先率领450人的工作队,赴寿县开展“四清”运动。
是月,县农业技术学校在小庙创办。同年,全县兴办农村耕读小学983所,民办小学225所,有9个公社普及小学教育。
是月,官亭11万伏变电所建成。
11月,大蜀山分干渠动工兴建。1966年5月竣工。
1965年
2月7~12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大会,贯彻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又称“二十三条”)。会后,全县开展“四清”运动,少数大队开展“夺权”斗争。
3月,全县豁免1961年以前社队和社员所欠的各种贷款706万元。
5月31日,岗集区及所属的岗集、白塔、夏店、土山、梅冲、斗镇6公社划归长丰县。
11月20日,增划紫蓬区和聚星、农林、防虎3公社。
是月,潜南干渠的主要配套工程——聚星渡槽,动工兴建。次年3月竣工。
1966年
1月26~31日,县首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有18个生产队被树为“大寨式生产队”。此后,“农业学大寨”运动逐年“升温”,推行以大队核算和“政治评工记分”。
3月,县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县古埂农垦学校创办。
6月4日,县文化大革命办公室成立。7月,首批80个单位开展文化大革命,县委向各中学派出工作组,学校停课,批判教师。
8月,全县开展“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焚烧古书、家谱,砸毁碑碣和古建筑。紫蓬山西庐寺佛象和经书被毁;次年,房屋亦被拆毁。
7~9月,大旱。受灾作物70万亩,成灾44万亩,减收粮食5000万公斤,受灾人口19万。
9月16日,肥西中学部分学生贴出《炮打司令部——造肥西县委的反》的大字报。10月以后,中、小学校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部分师生开始“大串联”。11月,工农群众开始组织“造反队”。
1967年
1月28日,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县城23个“造反派组织”联合夺了县委、县人委领导权,宣布成立“肥西县革命造反派总指挥部”。继而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学校、公社、大队造反派,均在本单位、本地区进行“夺权”。
3月14日,县“革命造反派大联合筹委会”(简称“大联合”)因不同意“一·二八夺权”,组织群众砸毁“总指挥部”。部分群众被支持“总指挥部”的公安机关拘押,后于月底放出。全县群众组织从此分成两大派,争斗不息。
4月24日,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决定对肥西县实行军事管制,解放军四一六部队进驻肥西。5月12日,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5月18日,造反派批斗原县委、县人委主要负责人,挂牌游街。此后,造反派乱揪、乱斗各级干部,不断发生打、砸、抢、抄、抓事件。
7月15日,县军管会召开“总指挥部”、“大联合”两派负责人会议,要求坚持文斗、制止武斗。
8月31日,三河酒厂甜酒车间因电线接触不良发生火灾,烧毁厂房30间,甜酒1.95万公斤,机电设备7台,民兵步枪38支,经济损失7万元。
8月30~31日,合肥两大造反派因拦抢军车枪支弹药,在县境肥光公社发生武斗,互相开枪射击,死伤数人。肥西造反派也卷入武斗。解放军六四0八部队赶到现场,制止武斗。
1968年
1月12日,县军管会举办原县委常委、副县长以上干部及两派群众组织负责人学习班,开展“斗私批修”。次月,全县城乡层层举办学习班,开展“斗私批修”和“革命大批判”。
4月,全县开展“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四无限”(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活动,家家户户建立“宝书台”、“忠字栏”,实行“早请示、晚回报”。县城出现跳“忠字舞”活动。
5月17日,群光公社(今董岗乡)前进大队大塘一队青年民兵解正新,为抢救触电社员余之年而牺牲。12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作出决定:追认解正新为中共正式党员、革命烈士。号召全省人民向解正新学习。
6月28日,县革命大批判办公室成立。此后,层层成立“大批判小分队”,对“三自一包”、“四大自由”、“责任田”等所谓“修正主义路线”进行批判。
8月14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时撤销县军事管制委员会。
9月,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深挖所谓“阶级敌人”,乱揪乱斗成风,致使一些干部、群众遭到迫害。
10月,本县开始动员1966年~1968年城镇“老三届”高、初中毕业生下乡插队落户。
11月21日,县首次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
12月20日,本县首批下放干部到“五·七”干校、干部农场及厂矿进行“劳动锻炼”。
12月29日,县革委会发出通知,要求全县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开始并社、并队,收回社员自留地,割“资本主义尾巴”。
是月,县组织“万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全县各地,开展“斗、批、改”运动。
是年冬,大挖“民利党”组织,搞刑讯逼供,先后株连300多人,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和迫害。1978年12月,县委在上派镇召开万人大会,为“民利党”冤假案及其受害者平反昭雪。
1969年
4月,撤销8区,将61公社合并为28公社,保留上派、三河两镇。
5月13日,中国共产党肥西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立。
是月,本县接收外地一批下放干部和学生到农村插队落户。
7月4~17日,全县连降大雨、大暴雨,降雨量达450毫米。破圩119个,倒房1.8万间,受灾作物17.7万亩,受灾人口13.7万。县革委会带领干部、群众抗洪抢险,上级调来车、船、飞机支援灾区,空投救灾食品,转移受灾群众。
7月17日,肥西籍军人、济南部队“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排长、共产党员盛习友,在山东省章丘县抢救被山洪卷走的9名女社员时牺牲。1971年5月24日,中央军委授予盛习友“爱民模范”称号。全国全军开展学习盛习友活动。
7月,全县开展“整党建党”工作,恢复中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组织生活,发展一批新党员。
9月,全县创办中学10所、民办小学1000多所,有70所小学附设初中班。同时,公办中、小学校全部下放到公社、工厂和生产大队,由工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11月27日,县农业机械修造二厂建成投产。
11月,全县8万多民工参加丰乐河治理工程,完成土方470万立方米,建涵闸28座、桥梁5座。次年春竣工。
1970年
2月14日,增划南分路、大柏、洪桥、清平、中派、烟墩6公社。次年10月,又增划长岗、高店、山口、新仓4公社。
2月18~24日,县革委会召开全委扩大会,组织发动“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分子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会后,各单位大办“火线”学习班,出现逼、供、信现象。
3月7日,县革委会全体成员及县直、三河镇和部分公社干部、造反派负责人,参加省革委会举办的“解决老大难问题学习班”。同时“省宣队”和“军宣队”进驻本县,并成立县临时革命领导小组。
是月,县民兵独立团成立,辖17连,2800人,分批赴六安县独山,参加八三0一国防工程建设,历时6年。
是月,“省宣队”进驻三河镇,认定1967年8月31日三河酒厂火灾事故是“纵火案”,有15人被打成“纵火犯”,受株连干部、群众百余人。1978年12月平反。
6月27日,县磷肥厂建成投产。
7~9月,大办“合作医疗”,培训“赤脚医生”。有520个大队建立合作医疗室。
9月10日,全县建立公社(镇)广播放大站36个,6207个生产队队队通有线广播。年底,实现有线广播载波化。
9月30日,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来本县视察,访问了红旗公社红光大队颜湾生产队和县化肥厂。
11月,县组织1万多名干部、民兵参加合肥骆岗机场工程建设,1975年竣工。
12月26日,县水泥厂动工兴建。次年10月建成投产。
12月,开展中共基层党委重建工作。次年1月,全县40个公社、镇党委全部成立。
1971年
1月,县直机关干部实行“三三制”(留机关、蹲点、跑面),抽调180名干部驻后进地区,151个大队配备国家干部。
2月1~4日,中国共产党肥西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肥西县第四届委员会,陈硕峰任书记。
2月10日,全省人口普查。是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698505人。
3月21日,增划程店、罗祝、四十井、界河、防虎、长安、河东、焦婆、雷麻9公社。
5月1日,安徽省微波总站一六三站在本县农兴乡紫蓬山动工兴建。次年5月竣工,并交付使用。
是月,柿树岗公社八里大队出土一批西周早期青铜器。
是月,县“五·七”大学创办。1978年并入县行政干校,后停办。
8月,县石料厂在紫蓬山动工兴建。次年建成投产。
是月,大潜山总干渠两岸树木被群众砍伐6.8万棵,县派人前往处理,制止乱砍滥伐。
是月,本县1970年底前招收的1946名合同工、临时工全部转为固定职工。
10月中旬,县委召开行政22级以上党员干部大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九一三”事件文件,批判林彪叛党叛国罪行。此后,逐步扩大传达范围。次月,开始向群众传达。
是年,三河羽毛扇厂生产的羽毛扇进入国际市场,年出口124万把。
是年,全县完成粮食征购9950万公斤,为全省第一。
是年,创办馆驿、肥光、中派、新仓、芮店、大柏、高店、南分路、长岗、义兴10所初级中学。小学附设初中班增至83所。
1972年
2月28日,县批林整风办公室成立。此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4月28~29日,县在三河镇召开现场会,推广三河镇兴办“五·七”厂、组经验。会后,全县各农村集镇纷纷创办“五·七”厂、组,安排待业人员就业。
6月,馆驿公社周坝大队在周坝古遗址发掘一批历史文物,初步推断为龙山文化、商文化和西周初期三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7月12日,县革委会发出《关于坚决纠正废塘为田的通知》。据统计,全县废塘为田1700口,减少蓄水容量1000万立方米。
10月,三河机针厂建成投产,填补安徽省缝纫机针生产空白。1985年,该厂生产的“黄山牌”机针的主要产品质量,在全国18家机针厂中名列第五位。
12月,县螺钉厂建成投产。1983年为安徽省定点生产木螺钉重点厂,产值、产量居全省各厂之首。
1973年
3月,县委为加快农业发展步伐,采取“抓南促北”措施,抽调257名干部到北片长岗、河东、青山3公社蹲点。同时抽调88名干部跑面,指导全县。
5月,调整部分大队、生产队规模过大造成管理和生产的诸多不便,增划生产大队25个、生产队606个。
9月20日,开展大清查,整顿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
11月20日,全县抽调1200名干部组成宣传队,分赴高刘、官亭2区的12公社和县直6单位,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中,错整了部分干部和群众。
1974年
3月15~18日,县首次“工业学大庆”会议在三河镇召开。
3~6月,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县城部分干部和群众在街头贴大字报,揭发批判“县委所犯的错误”。后发展到乱揪乱斗各级领导干部,派性回潮,全县正常工作受到严重干扰。
6月17日,下午6至9时,全县遭受10级大风袭击,受灾作物12.3万亩,损毁房屋9.2万多间,死2人,伤58人。次日,县委、县革委会负责人带领机关干部,赴重灾区检查慰问。
1975年
3月6~9日,县第七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苦干五年,誓把肥西变昔阳”的口号。冬,全县组织10余万人改冲治圩、平整土地。
春,本县首次引进和试种薄荷。
8月14~19日,全县连续降雨200毫米,上派河上游降雨量达280毫米,破圩37个,受灾作物18万亩。灾后,全县发放口粮500万公斤,救灾款50万元。
11月,全县6万多民工参加合六公路肥西段38.5公里改建工程。次年1月完工。
是月,西大圩联圩工程开工,日上堤民工5万人,完成土方232万立方米,治理圩田1.4万亩。次年春竣工。
12月26日,县委抽调1700多名干部组成宣传队,分赴16个公社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中,错整了部分干部和群众。1977年1月,又开展第二批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县直机关干部、职工,自发地佩戴黑纱、白花,以各种形式举行悼念活动。
3月,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不少干部、群众反感较大,以各种形式加以抵制。
4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天安门广场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的革命群众运动,但被歪曲为“反革命事件”。此后,本县清查“与天安门广场事件有关人员”和“反动诗抄”,凡4月5日前后外出人员均被列为审查对象。1978年后皆彻底平反。
6月,肥光中学业余无线电报务班成立。此后,曾8次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共获金牌8枚,银牌19枚,铜牌12枚,奖牌15枚。
7月6日,全县人民沉痛悼念朱德委员长逝世。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县城乡各级、各单位设置灵堂,敬献花圈,沉痛哀悼。18日,县体育场万人集会,收听北京召开追悼会实况,举行悼念活动。
10月1日,县自来水厂建成投产。
10月下旬,全县城乡连日举行集会游行,拥护中共中央粉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反革命集团,声讨“四人帮”罪行。
11月,全县8万民工参加丰乐河治理工程,完成土方470万立方米,改善排洪效益3.6万亩。次年春完工。
1977年
2~3月,本县部分地区发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1276人,死亡88人。
5月,本县首次引进和试种“杂交稻”1万亩。
6月13日,刘河公社党委、革委会,带领90多人到东俞户两个生产队铲掉西瓜10亩,强制栽种粮食作物,和社员发生冲突。公社举办两个队干部和15名群众学习班,并组织百余名大队、生产队干部对他们进行批判、斗争。次年12月给予平反。
是月,全县开展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运动,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
11月,国家在县境肥光公社三十岗兴建50万伏超高压变电所1座。自淮南输电到上海,途经本县8个公社。
是月,本县7.2万民工和庐江、舒城两县民工,共同参加杭埠河治理工程。次年1月,本县工程完工。
12月,全县有4300名干部参加“三大讲”(讲路线、讲党性、讲团结),占干部总数80%。运动中,错批错整了部分干部。1979年平反。
1978年
5月20日,义城区及所属的义兴、义城、晓星、大圩4公社和烟墩公社的高王、官塘两大队划归合肥市。
是月,创办程店、严店、四十井、长安、雷麻、焦婆、井王、王集、防虎、界河10所初级中学。
6月,轻工业部授予县轻工机具厂“全国轻工业学大庆标兵企业”称号。年底,轻工业部又授予该厂“支农标兵红旗单位”称号。
7~12月,全县遭受特大旱灾。塘坝、水库干涸,大、小河流和淠河总干渠断水,巢湖现滩,49%的生产队人畜用水发生严重困难。受灾作物90万亩,成灾40.6万亩。全县投入抗旱。大旱持续到次年5月。
10月中旬,山南、官亭两区部分生产队在抗旱抢种中创兴包产到户责任制,加快了秋种进度。次年,包产到户责任制扩展到全县。
1979年
1月,县委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月17~3月16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韦章友、方家社等11名肥西籍战士为国牺牲。
2月,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会上,县委对包产到户采取限制措施,受到不少干部反对,开展了激烈辩论。会后,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继续发展。至6月底,全县有3397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占生产队总数40%。7月,县委发出46号文件,要求纠正“包产到户”,实行包产到组,受到很多社队干部和农民抵制。县委又发出50号文件,强调不要强迫纠正包产到户。是年,全县粮食大丰收,首次出现卖粮难。至次年10月,全县有8199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占生产队总数97%。
4月,贯彻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主、富农子女成份的决定》,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进行复查、评审。经群众评议和县革委会批准,摘帽5799人,占总数99.2%。
5月21日,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来本县山南公社考察包产到户责任制情况,并同区、社干部进行讨论,对农业责任制给予支持和鼓励。是年12月,万里第二次到山南考察农业责任制。
是年,县除尘设备厂建成投产。
1980年
2月3~5日,县首次科技成果奖励大会召开。
是月,县酒厂动工兴建。1982年建成投产。
3月,推行林业承包责任制,落实谁栽谁有的林业政策。全县造林1.2万亩,垦复杉树、油桐、茶、桑1.6万亩。
4月24日,安徽省巢湖管理委员会肥西分会成立。
5月31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中指出:“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农业责任制在全县巩固下来。
6月10日,县召开标准计量工作会议,贯彻《计量管理条例》和《标准化管理条例》。
7月17~18日,全县普降暴雨,降雨量200毫米,受灾作物14.3万亩,倒塌房屋7500间,冲毁水利设施700处。其中,上派河北一带水深1~2米,冲毁房屋2000多间,淹没工厂设备,冲走原材料,损失严重。县抽调大批干部到灾区,参加抗洪抢险。
9月,电视大学肥西教学点建立。次年9月,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肥西分校创办。
是月,全县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历时3年。挖取土壤剖面1.2万个,收集土壤标本1200个,查清县境土壤类型分布情况。编印出《肥西土壤》一书。
11月26日,县交通局与合肥市汽车运输公司合资经营,组成合肥市运输公司肥西第八车队。
是年,中央和国家机关20多个单位负责人和全国23个省、市分管农业领导人,先后来本县考察“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是年,全县历届下放学生全部回城,安排就业。
1981年
1月6日,县地名普查办公室成立,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后编印《肥西县地名录》一书。
3月,三河镇自来水厂建成投产。1985年,丰乐镇自来水厂建成投产。
9月,县卫生进修学校在上派镇创办。
10月6~14日,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设立县人大常委会;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人民政府。同时,召开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1月30日,县召开满30年教龄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庆祝表彰大会。
12月,上派地区部分单位违反基建管理,擅自高价购买土地177亩。县政府发出《坚决制止乱建房屋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严格基建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制止违章建筑。
是年,全县建成农村影剧院18个,座位1.2万个,农村电影队105个。
是年,县直部分单位和上派、三河两镇,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统筹安排劳动就业。
1982年
3月20日,县扶贫工作领导组成立,确定首批扶贫对象3000户。
是月,本县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
4月1~3日,县工业品供货展销会在上派召开,展出各类商品2600多种,成交额225万元。
4月2日,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保护森林制止乱砍滥伐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护林工作的领导,依法护林。
6月15日,三河镇由庐江县境窜来一条狂犬,咬伤14人,后被打死。次日,镇党委组织人员,将全镇百余条狗全部打死。7月15日,县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县灭犬防病。
7月1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808663人。
8月1日,县棉织厂动工兴建。1984年1月建成投产。
9月,县家具厂在中国科技大学协助下,研制出皖轻82—1型太阳能木材干燥窑,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次年,又获轻工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安徽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0月10日,本县组织青壮年干部、职工参加初、高中文化统考。全县设14个考点,4000多人应考。
10月,贯彻《环境保护法》。印发《环境保护手册》1500册。对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源严重的24个单位征收排污费。
1983年
1月,三河大桥动工兴建。次年10月竣工通车。
1月24日,国务院确定本县为商品粮基地县,并拨款进行农业科技、农田水利建设。
2月中旬,县、区、公社分级召开干部和党员大会,贯彻《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此后,县直机关建立区、社联系点,加强对农村工作指导。
3月1日,全县52个乡(镇),分批进行体制改革,改人民公社为乡。各乡(镇)分别设立党委、政府、经委。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7月底结束。
4月1日,县整顿城镇市容领导组成立,抽调50多人,对县城脏、乱、差进行综合治理。拆除主要街道违章建筑74处;开辟大桥头、上三路、方郢3个农贸市场,并明确卫生责任区。
5月,省文物工作队和安徽大学历史系文博班,对上派镇古埂岗遗址进行发掘,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居住遗址。
6月7日,本县改属合肥市。
6月18日,开展第一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打击拐卖、残害、虐待妇女、儿童的严重犯罪分子。
6~7月,全县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受淹作物23万亩,其中绝收9.5万亩,倒塌房屋1万多间,受灾人口19.3万人。灾后,全县开展向灾区群众捐献钱、粮、物活动,国家发放救灾款152万元。
8月,全县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拘留、逮捕各种刑事犯罪分子323人。次月,县在广场召开两万多人参加的公判大会,县法院对41名严重犯罪分子进行宣判,依法惩处。此后,社会秩序明显好转。
10月17日,县委召开县直部、委、办、局、厂、站、公司领导干部大会,贯彻落实中纪委关于纠正建房分房中不正之风的《公开信》。会后,对县直机关党政干部住房、建房情况逐户调查登记,对多处占用住房、超标准住房户进行纠正处理。
10月22日,县委召开会议,布置机构改革工作。按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对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次年6月结束。
11月,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清除淫秽书刊。全县收缴各种非法出版书刊2200册,黄色录相带1114盒。对极少数传播淫秽物品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是月,淠河总干渠上的高刘乡中堂郢公路桥和高店乡邵庙公路桥动工兴建,次年10月竣工。
是年,全县有1.26万农民到集镇从事第三产业。
是年,首次招收合同制工人300人。
是年,三河酒厂生产的“巢湖甜酒”在安徽省第二届评酒会上,获同类产品第一名。
1984年
1月14日,新仓乡12户农民筹资办联营车队,有解放牌带拖汽车4辆,经营21个月,获利5.2万元,向国家缴纳税金4.5万元。
是月,县抽调大批干部深入农村,贯彻中央〔1984〕1号文件,改革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历时3个月。
2月14日,县举办首届“派河灯会”,百余盏彩灯在县文化馆挂展。次日,县组织千余人文艺队伍及数十盏彩灯赴合肥,参加首届“庐州灯会”。
3月,三河镇杨婆村7户农民集资,购置大客车3辆,联营客运。
4月9日,县计划生育指导站建成。
是月,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
5月,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成立。开展自学考试工作。
11月20~24日,县首届农民“丰收杯”男子篮球赛在上派举办。
是年,全县修建乡村砂石公路188公里,实现乡乡晴雨通车。
是年,三河工具厂生产的3个品种、8种规格的钢丝钳,出口美国、法国、西德、荷兰等国家12万把。
是年,本县放开565种小商品价格。
1985年
1月1日,县汽车站落成,建筑面积1573平方米,是全省县级站的一级站。
1月8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成。
是月,开展工业普查,制定工业发展规划。
2月2日,长岗乡粮站因小孩玩火引燃露天粮堆,致使35万多公斤粮食受损。
2月17日,县调频广播电台建成。6月,县电视转播台建成。
10月,县砖瓦厂从西班牙引进一条空心砖生产线,填补安徽省空心砖生产空白。
12月,洪店乡宏殿电子仪器厂生产的“回春牌”电热毯获轻工部和安徽省优质产品。
是年,三河机针厂生产的“黄山牌”缝纫机针与芜湖市缝纫机厂生产的“长江牌”缝纫机配套,产品畅销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1986年
3月,开展第一个五年普法教育活动,至1990年底,全县完成“十法一例”普及教育47.1万人,占应普及对象的81%。
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肥西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马正乐任部长,翟荣华任政委。
是月,增划沈店乡。
7月3日,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次年,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全县评聘高级职称111人,中级1557人,初级7236人。
8月,开展非农业用地清查工作。至1990年底,全县查处违法违章用地9670亩,其中退宅还田865亩,罚款38万元。同时配备乡村专兼职土地管理员,开展村庄规划,加强对宅基地管理。
11月15日,上派河斜拉式钢筋混凝土桁架悬臂梁公路大桥动工兴建,桥长114米,宽18米。1990年6月竣工。
11月20日,县政府核定公布刘老圩等31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
1月,丰乐镇私立齐新初级中学创办,至8月底,全县私立高、初中发展到11所。
3月2~7日,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张文题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本海、李大明、张明良、花飞侠、王庆元、许坤为副主任;杨振坦为县长,周宗仁、丁常仓、胡玉圣、武克宽为副县长;李文章为法院院长,汪庆平为检察长。同时,县政协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解正连为政协主席,孙道模、陈康、周万初、黎少鸣、纪元、吴泽林为副主席。
7月,开展创建文明县城活动,实行门前“三包”。拆除违章建筑及沿街庵棚81处,取缔无证商贩83户。同时,拆除合安、合六、杨桃、上三、上小5条公路路障1000多处,解决骑路集市问题。
11月9日,全县20万民工参加派河治理工程,次年2月上旬结束。完成土石方540万立方米,裁直弯道7处,河道由原25.3公里缩短为19.3公里。兴建配套工程78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挖深拓宽为4级航道,可常年通航300吨级船只。
1988年
3月,县委抽调300多名机关干部到农村,开展党在农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
4月22日,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和干部参与经济活动的试行办法》。此后,县直机关有一些干部和科技人员与单位脱钩,兴办和领办各种经济实体。
7月,旱,全县受灾作物66万亩,其中绝收20万亩。井王、南分路、焦婆、长岗、河东、金牛等乡人畜用水困难。灾害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紧急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抗旱,引水、提水3.86亿立方米,旱情得到缓解。
9月,本县从山西省引进“秦油2号”杂交油菜良种15公斤,分别在7个区试种。次年,全县杂交油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1990年扩大到30万亩。
11月22~26日,中国共产党肥西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肥西县第七届委员会。褚振国任书记,杨振坦、朱贵甫、李碧传任副书记。
是年,本县向国家提供商品粮22万吨,被商业部授予“全国售粮先进县”称号。
1989年
1月20日,县城1000门自动电话开通。10月,县城自动电话和三河镇自动电话与合肥市电话联网,可直拔全国各地。1991年10月,官亭镇500门自动电话与县城电话联网。
6月,县苎麻厂、羽绒厂、合肥毛条厂、大柏被单厂相继投产,全县纺织业发展到20多家,产品有棉、麻、丝、毛、化纤5大类。
7月5~8日,全县降雨量227毫米,上派镇最高水位11.63米,派河两岸安然无恙。11日,省委书记卢荣景、副书记孟富林来本县考察,称赞派河治理工程效益显著。
8月,肥光中学业余无线电测向队代表安徽省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全国青少年“鸿丰杯”测向比赛,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夺得“鸿丰杯”;获单项金牌5枚,铜牌1枚,奖牌1枚。
9月21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限期内自首坦白的通告》,成立县经济罪案举报中心。至10月31日止,县检察院受理各类举报线索194件,接受投案自首104人,其中立案侦察59件,挽回经济损失45万元。
11月,全县开展扫除“六害”(即拐卖妇女儿童、卖淫嫖娼、传播淫秽物品、聚众赌博、种毒吸毒和封建迷信)统一行动。
1990年
1月,县制定“三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肥西”规划,当年营造成片林2.56万亩,公路、渠道两旁植树140公里,四旁植树1080万棵,育苗4000亩。至1992年,全县基本实现消灭荒山目标。
3月10~14日,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朱贵甫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大明、花飞侠、许坤、王庆元、汤茂林为副主任;周宗仁为县长、丁常仓、武克宽、罗以振、黎少鸣为副县长;李安稳为法院院长、汪庆平为检察长。同时,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解正连为政协主席,王祥莹、陈康、周万初为副主席。
7月1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897126人。
7月,县组织县直机关和区、镇、乡干部轮流下基层,开展“抓百村”活动,历时3年。
9月,本县有33羽信鸽参加亚运会开幕式放飞活动。
11月24~27日,全国农村师范教育改革研讨会在肥西师范学校召开。
12月,建立县、区、乡(镇)、村四级农科教协作网。
1991年
2月,县组织县直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帮百厂”活动。
3月,本县开始实施“八七五二一”工程,即:8个明星镇建设、7个系列开发、5个支柱产业、2个出口基地、1个工业小区(桃花工业区)。至次年8月,桃花工业区已签订入区项目15项,投资额达3.32亿元。
7月,全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古镇三河被洪水淹没,83个圩口溃破77个,全县受灾人口71.4万,其中有24万人被洪水围困;受灾作物74万亩,其中绝收32.8万亩;倒塌房屋7.8万间,毁损房屋5万多间,直接经济损失9.25亿元。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全力抗洪抢险,营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并发放救灾粮、款,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7月12日,国家民政部副部长陈虹、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杨兴富、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张肖、中国农业银行行长马永伟等来本县三河视察,慰问灾民。此后,中央、国家机关和群众团体负责人,海内外各界知名人士、联合国官员等2000多人先后来本县察看灾情,慰问灾民,捐款捐物。10月份以后,中央、国家机关及上海、江苏、广东、山东、青海、宁夏、福建、陕西、江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自治区和本省有关单位捐献给本县灾区冬衣43万件,棉被4万床。
8月29日,傅锡寿省长率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三河现场办公,将三河作为全省重建家园“窗口”。9月10日,新堤合拢并开机排水,至25日共排除镇内积水780万立方米。10月中旬,恢复交通、通讯、供电、供水,商业网点恢复营业。11月,全镇57家工业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年底达到灾前水平。
1992年
2月29日,据《安徽日报》报道:肥西县有400多名农民推销员常年活跃在大江南北,推销苗木3亿多株,为育苗户盘活资金4000多万元,肥西县已成为产苗木最多的县份。
3月5日,县召开撤区并乡大会,宣布撤销7个区和3个街道办事处,将原53个乡镇合并为31个乡镇,即:上派镇、三河镇、高刘镇、高店乡、长岗乡、江夏店乡、金桥乡、南分路乡、官亭镇、聚星乡、大柏乡、五十里小庙镇、南岗镇、金牛乡、山南镇、洪桥乡、袁店乡、柿树岗乡、孙集乡、四合乡、新仓镇、花岗镇、董岗乡、农兴镇、肥光乡、烟墩乡、北张乡、严店乡、刘河乡、清平乡、丰乐镇。
是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国务院对台事务办公室主任王兆国,英国著名女作家韩素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麦守信、桑德库等先后到三河视察和考察。
7月10日,据《合肥晚报》报道:肥西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逾6万人,其中运输业达1.3万人,拥有客货车4000余辆。
10月,紫蓬山区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11月4日,全县20万民工参加蒋口河联圩治理工程,按防御1991年洪水标准,将33个小圩和畈田建成1个联圩,完成土方250万立方米。圩区耕地1.7万亩,建电力排灌站3座,涵、闸、桥19座及其它配套设施。
11月11~15日,中国共产党肥西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肥西县第八届委员会。周宗仁任书记,丁常仓、郭本道、吴大珊任副书记。次年4月,增补解正荣为副书记。
是年,全县乡镇企业首次突破10亿元(10.13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98.3%,进入全省18个乡镇企业超10亿元县的行列。
是年,集资修建小庙至高刘渣油公路,程店至金岗头、油坊铺至长镇、江夏店至老庙桥、农兴至聚星、长镇至高庙店5条砂石公路。
1993年
2月8~13日,县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吴大珊为政协主席,王祥莹、陈康、周万初、王学泉、何世斌、姚大德为副主席。
2月17~21日,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朱贵甫为人大常委会主任,花飞侠、武克宽、李文贵、周先高、施道周、高家泉为副主任;丁常仓为县长,罗以振、黎少鸣、俞能宏、戴昭运、翟荣华、杨惠芬为副县长;李安稳为法院院长,汪庆平为检察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