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水泥
肥东县水泥厂1970年秋,创建于桥头集火车站西侧,属地方国营企业,职工91名,厂房3294平方米(80%是草房),φ0.9×1.7m球磨机2台,改装φ1.5×7m的土立窑一座,时产水泥1.3吨,至年底生产127.55吨,产值0.54万元,亏损9.41万元。1973年新建φ2×8m半机立窑1座,时产水泥2.5吨,年产5503.75吨,产值23.12万元,亏损7.43万元。1976年添置两台φ1.2×4.5m球磨机,生产能力增长,开始扭亏增盈8100元。1978年1980年先后增置φ1.5×5.7m球磨机2台,1980年为最佳年度,时产水泥3.5吨,合格率为100%,500号占47%,年产量23026吨,产值96.71万元,利润13.89万元,税金11.86万元,荣获巢湖地区“先进单位”称号。1984年,产量25000吨,产值117.54万元,利润9.76万元,税金9.22万元,被合肥市评为最佳经济效益单位。是年集资217万元,开始扩建φ2.2×8m机立窑1座,预计1985年底投产后,年产量可增至5万吨。1985年拥有φ2×8m半机立窑1座,φ1.2×4.5m、φ1.5×5.7m球磨机各两台,生产矿渣硅酸盐水泥28192吨,400标号占80%以上。
肥东县水泥厂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

王铁乡东海水泥厂王铁乡利用企业积累资金和驻军、干部、群众等集资,联办东海水泥厂,1985年9月投产,年底即生产水泥1.8万吨(一般符合400标号,最高达500标号),产值234万元,利润17.1万元,税金7.88万元。计划年产量6.2万吨。
复兴白水泥厂复兴乡办企业同安徽省建材研究所签订了白水泥生产技术承包合同,试制白水泥成功。1984年,生产白水泥200吨,远销省内外,弥补本省此项空白。1985年扩建,投资160万元,计划年产8000吨。

二、水泥预制件
1967年,县建筑公司兴办撮镇水泥预制厂,生产建房所需的楼板、桁条。1985年,县建材公司兴办店埠水泥预制厂,生产水利建筑用的涵管等。两厂都属集体企业。1979年起,部分公社也办了预制厂,从是年到1985年总产值依次为51.54万元、78.29万元、64.95万元、40.28万元、49.81万元、33.07万元、34万元。
三、白云石
肥东县双山白云石矿1954年夏,大雨成灾,6月,县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组织灾区人民生产自救,开采、加工各种石料。9月,成立双山石碴厂(即今水泥厂厂址),属集体企业。当时生产方式:人工凿眼、装药爆破、小睡破碎,生产青片石、道碴石、青分子,供筑路和建筑之用。1955年10月,灾区人民重返家园,厂的救灾任务已完成,转向企业生产,改为地方国营肥东县双山建筑材料厂,新建车间房屋于桥头集火车站站台南侧,购置1台φ400×600对滚机,加工磨花石,次年7月投产。1958年春成立双山矿厂,下属白云石矿、老粉厂、耐火材料厂、红砂厂、陶瓷厂、石灰窑等6个厂矿。11月改双山矿厂为双山白云石矿,工人1000多名,分为开采队和搬运队,按连营工区分住双山脚下的工房,生产的白云石供合肥钢厂冶炼之用。1961年5月划属合肥特殊钢厂领导。1962年,国家实行国民经济调整,厂停办,人员下放,保留10多人护厂。1965年9月,因马鞍山钢铁厂需要白云石,县委决定重建双山白云石矿。调回原调出人员,接收原下放部分技术工人。全厂职工81名,组成3个开采组,11月份开始生产,年底完成白云石2000吨,磨花石子500吨,产值3.8万元。1970年至1972年,根据大办“五小工业”的精神,扩大生产规模,招收新工人110名。省冶金局拨款70万元、县拨款30万元,修筑铁路专用线1.47公里,高位阅台400米,增购pm3空压机2台、YT—25型手提式凿岩机8台、DEF400×600鄂式破碎机2台、DEF250×400鄂式破碎机4台,初步改变了人工凿眼、手工加工石子的旧貌,产量由1969年的3.5吨
肥东县双山白云石矿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

上升到1972年的6.8万吨,产值7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092元。1974年县内工业调整,双白矿工人被借调110名,支援县磷矿、县化肥厂、县五金厂、县纺织厂,县印刷厂,产量下降到4.1万吨、产值57万元。1975年国民经济调整后,钢铁销路回升,白云石需求量大,但双白矿人员少,任务重,产量供不应求。只得向机械方面发展,添置了解放牌翻斗自卸车3台,四轮柴油车3台,柴油铲车1台,并改造更新了其它设备,解决矿内短途运输困难,提高了生产效率,到1976年底,产量上升到6.5万吨、产值7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上升到4900元。1978年到1980年,由于企业管理混乱,杂项开支增加等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三年中的产量、产值、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4.5万吨,67万元,11万元,4070元;5.7万吨,58万元,8.9万元,3500元;4.8万吨、54万元,4万元,3300元。1981年,调整了领导班子,加强企业管理,制订了奖惩制度。1984年,又实行厂长负责制,生产形势稳步上升,是年荣获全省工业系统30年安全生产奖杯。
四、砖瓦
县轮窑厂1970年建,厂址撮镇东2.5公里,合裕路南侧,属地方国营企业。建厂初,有油篓窑4座,420制砖机2台,手摇压瓦机l台,瓦托万余块,当年产砖约80万块,瓦20余万块。1971年,建成18门轮窑1座,后又陆续
肥东县轮窑厂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

添置自动翻瓦机1台,瓦托6万块,产量逐年增加。1985年,产砖约1000万块,产瓦约100万块,比1971年翻了3番多。
县砖瓦厂1957年建,厂址撮镇火车站南,属县集体企业。至1977年,有厂房500平方米,职工宿舍600平方米,油篓土窑4座,职工60人。年产瓦120万块,手工砖100万块。后因取土困难,于1971年迁至店埠镇北郊丁冲,征地78亩,陆续建成油篓土窑10座;添置五角轮制瓦机和自动翻瓦机各1台,替换了手摇制瓦机和摩擦轮制瓦机;还添置450制砖机1台、420制砖机2台、瓦托10多万块,并进行技术革新,改良粘土成分,产量大大提高。1977年,砖瓦产量均比1973年增加近1倍。1984年,实行厂长、车间、班、组层层承包责任制,消除了“吃大锅饭”的弊端,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步上升,年产砖2900多万块,瓦240多万块,一举扭亏增盈25万多元。是年为了节约能源,建1座18门轮窑烧红瓦,后因红瓦不适应市场需要而改烧红砖。
肥东县砖瓦厂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

乡镇砖瓦厂1958年前后,凡属粘土带或丘陵带的社队,大多办有砖瓦厂。但因燃料无计划,多数中途停业,仅有桥头集乡曙光大队砖瓦厂、复兴乡红光大队砖瓦厂、富旺乡王桥大队砖瓦厂、撮镇赵光大队砖瓦厂等,仍坚持生产,但因管理不善,积累甚微。1978年后,乡镇砖瓦厂迅速发展。截至1985年,全县共有砖瓦厂99个,年产砖13897万块、瓦1226万块,总产值为1100万元。其中以王铁乡砖瓦厂规模较大,26门轮窑1座、人工干燥隧道10条、土窑4座、职工479人,年产值604万元。
上一篇:第四节 电力
下一篇:第六节 食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