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夕,县境仅有私营的个体手工业和作坊,从业人员4281名,主要生产小农具、生活用品和食品等,年产值为635.2万元。1949年新政权建立后,兴建本县第一家国营工厂,年产27吨的酒厂。1956年,实行手工业合作化,手工业工人除约700名亦工亦农的石匠、茅匠、篾匠、铁匠外,其余2700多人都组织起来,成立3个工厂和56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此时,全县有全民所有制工厂3个(酒厂、双山建材厂、机械厂),职工177名,年总产值152.7万元,利润2.78万元;集体所有制工厂10个,职工2612名,年总产值177.8万元。1958年大办工业,工厂猛增到671个,其中全民41个(内有38个系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转的),集体630个,这是肥东第一次工业大发展,但因原料、技术、设备等条件不具备,导致产量低,质量差,销路难,总产值只有3855万元,大多企业亏本,仅大办钢铁即亏损1260多万元。1963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关停597个工业企业;保存62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充实15个人力、物力、财力较好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以奠定肥东工业基础。这时,全民工业职工536名,总产值429万元,利润17.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168元,集体工业职工1385名,总产值147.9万元,利润7.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068元。“文化大革命”开始,厂矿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废除,批判“物质刺激”,“奖金挂帅”,生产不正常,经济指标明显下降,1968年工业总产值1041.4万元,比1966年的1537万元,下降了496万元;利润1966年为33.8万元,1968年亏损22万元。1970年贯彻中央大办“五小工业”(小化肥、小水泥、小钢铁、小机械、小煤矿)的精神,至1973年全民工厂恢复和发展到25个,职工3602名,总产值3586万元,利润38.1万元;集体工业恢复和发展到75个,总产值808.3万元,其中社队工业发展较快,企业数由1969年的6个增加到1973年的22个,产值由1969年的16.7万元,增加到1973年的136.1万元。这是本县第二次工业大发展。1978年后,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本县工业有了长足的进展。1984年,根据改革开放的方针,县以衡器厂为厂长负责制试点,率先民主选举厂长,实行“四定”、“两包”责任制,促进了生产,是年产值、利润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2.2%和146.1%。县砖瓦厂实行厂长、车间、班、组、个人层层承包,年产值比上年增长58.5%,扭亏为盈25万多元。肥东县纺织厂,1984年产值1250.63万元,亏损15.6万元;实行厂长负责制的第二年(1985年),产值达1600.10万元,利润102.8万元,税金169万元,被合肥市政府授予年创利税百万元以上的“先进企业”称号。
1985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67个,职工16739名,固定资产原值7529万元(不含村队工业),产值12999万元,利税763万元,创外汇190.87万元,名优产品有空气锤、高低压过滤器、XQQ系列消气器、浴巾、健牛牌牛肉干、皮蛋(糖心、硬心)等。按所有制分:全民工业39个,固定资产原值4253万元,职工7766名,产值7535万元,利税443万元;集体工业328个,固定资产原值3276万元,职工8973名,产值5464万元,利税320万元;其中乡镇工业278个,固定资产原值2615万元,从业人员2206名,产值3032万元,利税275万元。此外还有私营专业者6037名,营业额3842万元(城镇个体工业42万元,农村个体工业3800万元)。
肥东县全民工业历年概况比较表


(续表)
肥东县集体工业历年概况比较表


(续表)

(续表)
注:县社队企业管理局于1976年成立(现名乡镇企业局),管辖乡镇、村办的工业,二轻局专辖县属集体工业。
肥东县历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


(续表)
肥东县历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


(续表)
肥东县内工业名优产品


(续表)
1985年肥东经委系统厂矿主要机械设备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一节 化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