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菩萨测水
菩萨测水,又称菩萨踩水。昔日农历正月初六日,抬工于清早将庙中龙王菩萨抬出,沿河坡堤奔走,菩萨停歇的地方,即为当年的最高或最低水位。水位高则主涝,水位低则主旱。此俗今已废。
煨百虫

昔日农历腊月农闲时,农民习将田间地头稻茬根及野草堆积田边,经点燃后,再于其上覆盖部分稻茬根和杂草,使其内部煨燃,外漫清烟,谓之“煨百虫”。亦有直接将田边坡埂蒿草直接点燃,任其蔓延燃烧。此俗不仅对杀灭田间百虫有益,且可以草灰肥田,故今农村仍常见。
开犁
开犁,又称“开耕”。昔日,春耕伊始,农民为求得开犁之吉、动土之利,在动犁下田耕作的首日,先将耕犁搬出户外,然后燃放鞭炮,驱除邪弊,祭祀太岁(即“土地神”),祭毕方可放心地在“太岁”头上动土。此俗今废。
开秧门
昔日,栽秧第一天,称“开秧门”。是日晨,一般农家都要吃油炒饭,期兆秧苗滑络,拔栽顺当。秧苗开拔前,要燃放鞭炮,驱邪祈祥。中午兴吃“催秧酒”(多为有钱人家款待帮工的)。傍晚收工要早,谓之“早栽早发”。收工时,要顺带几把秧苗置于园墙头上,谓之“晒黄粮”,祈祝稻米丰收。当天晚餐后,家主发给每个栽秧人2只或4只黄泥团(又称黄泥果子,即咸鸭蛋),称“发黄泥”。贫困户则以炒蚕豆或炒豌豆替代,以示慰劳。栽秧的最后一天,称“泥秧门”,亦称“泥仓”。这天栽完秧后,栽秧男女互以田泥涂抹对方,有甚者,竟将被涂抹者从头至脚,尽糊抹以稀泥,使之全然为泥人,以此表达完工后的喜悦和欢快。此俗今在农村虽偶有见,但不如前盛。开镰
昔日午季收割的第一天,俗称“开镰”。开镰日须事先择定,以晴天双日为吉。是日下地前,先燃放鞭炮,预祝收割顺利。若请帮工代为收割庄稼的,要一日款待四餐,收割完毕后,尚要备办酒席,既是对收割者的慰劳,也是对喜获丰收的庆贺。此俗今因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而消失。
栽树与放树
合肥素兴于家前屋后栽种树木。树种以椿、槐居多。“椿”字习指代家父。俗传: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庭前椿树茂,寓家主多福多寿。槐树的“槐”字与“怀”谐音,待槐树成材后,以其做床,兆家丁兴旺。
放树即伐树,旧时被视为一大事。此活计通常要请善放树者代劳,并付以报酬或款待酒饭。放树多在农历大寒之后。因此时天气入冷,树虫多已僵死。树放下后入水塘浸泡,待来年春日后即可提起加工成材派用。
捕鱼
昔日,渔民或农家人,在当年首次入湖、河张网捕鱼,兴于此前入寺庙焚香敬神,祈求神灵庇佑,以保平安丰收。年终收网后,在春节贴春联时,通常要在渔具上贴一红方纸或红福字,以兆示吉祥。此俗中焚香敬神旧俗已久废,但在渔具上贴红福字仍较普遍。
拜师收徒
昔日拜师收徒,须先经熟人介绍,待与师傅谈妥后,再由介绍人领着学徒人,带上礼物,拜见师傅,礼毕即正式确立师徒关系。有认真者常签订字约。学徒期通常为3年,只管吃,没有工钱。徒弟须十分敬重师傅。俗话称:“父母只养活你小,师傅却给你指路到老”。故徒工在学徒期,头一年实际上是师傅家的佣人,包揽各类勤杂活计,生活十分清苦,到第二年才真正进入学艺阶段。3年学徒期满,通常要在师傅家义务干活1年,以此作为对师傅的回报。师徒关系较好的,每逢过年过节,徒弟总要带上礼物前往看望师傅,若遇师傅活计过多,徒弟还要临时帮忙。今合肥民间虽仍有拜师收徒的做法,但昔日的陈规陋俗已不作兴。
祭祀祖师爷
传说“太上老君”为铁匠的祖师爷,其生日在农历二月十五日;“鲁班”为石、木、瓦、篾等工匠的祖师爷,其生日在农历五月初七日;“轩辕皇帝”为裁缝和纺织工的祖师爷(又称其为轩辕皇帝妻子嫘祖的弟子),其生日在农历九月十六日;战国“孙膑”为鞋匠的祖师爷,其生日在农历九月十三日;“葛仙”为印染工匠的祖师爷,其生日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三皇”(轩辕、神农、伏羲)为度量衡器匠人的祖师爷,以轩辕生日农历九月十六日为祭日;“罗祖”为理发匠人的祖师爷,其生日在农历九月十三日;“彭古”为厨师的祖师爷,其生日在农历六月十五日。昔日,凡遇祖师爷的生日,其所属行业的匠人,均停工休业一日,前往庙中焚香祭祀。同时备办酒席,以表庆贺,甚为隆重热烈。此俗在合肥解放后即渐废止。
缝裤子
旧时,裁缝开年后承制衣服,首次活计兴缝制裤子。因“裤”与“库”谐音,当年首件活计缝制裤子,兆示当年活计多,生意兴隆,“金库”充盈。故昔裁缝在每年的年首承接活计时,一定要等接到缝制裤子的活计后才动剪尺开工。
裁缝上工
上工亦称出工。昔日,大户人家缝制较高档次料质衣服或缝制衣服件数较多时,通常习请裁缝登门上工缝制。这样做,一可以要求裁缝按自己的想法裁制,不如意之处,可随时修改,使缝制的新衣款式称心如意;二可以居家监督,避免粗制马虎;三是上工价钱较低,可以省钱;四是裁剪下的高档衣料边角等,不致让裁缝落去,更可避免裁缝偷料。
请裁缝上工,除日管三餐茶饭外,尚付一元左右工钱,约合10余斤大米。1956年手工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请裁缝登门上工缝制衣服的习俗基本消失。
乡村理发
昔日,合肥四乡农村,不论老少,理发均由住村理发匠人包干,需要理发时,随叫随到,理完发后不用付钱,而是待庄稼收割后,按人头折付一定数量的粮食。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1949年合肥解放后才渐废止。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