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支援抗日军队
合肥县于民国27年成立县民众动员委员会,担负抗日宣传组织、锄奸、征募、慰劳等任务。县城沦陷后,该委员会随县府移驻肥西刘老圩,继续动员人民支援抗战。这期间爱国人士纷纷出力出钱,农民缴纳救国公粮,妇女争先做慰劳鞋。时有周事农、周仲培父子捐田地、献衣服,因之受省政府赠匾额嘉奖。民国29年,县属潜山、江夏、长镇青年抗日救国协会与民众一起协助军队挖战壕、砌碉堡,动员群众运弹药、送饭菜、抢救伤员。这一时期,合肥抗日游击队伍的每次战斗都有民兵组成担架队随往护送伤员,运送武器弹药和粮草。民众动员委员会撤销后,县政府于民国33年设立合肥补给分会,在高刘、烧脉、梁园设补给分站,负责征集差役与军用物资。抗战胜利后,该会撤销。
支援解放军渡江
1949年初,合肥市人民政府制订颁发《合肥市战勤组织暂行办法》。市、区两级设支前委员会,区属各镇设支前小组。2月,合肥市支前司令部成立。王善甫、树海分别任正副司令。司令部下设民力、运输、收发、秘书、医务5个处。各区政府组织支前民工队,每队150人,轮流担负战勤任务。数百名平车工人,自带车辆踊跃支前。以农民为主组织的担架队,一直随军渡过长江。妇女们争先做军鞋。米厂工人加班为解放军碾米。自2月中旬至大军渡江2个月内,全市出动常备民工38755人,短期民工4000多人,担架万余副,平车、小车万余辆,以及汽车、木船、毛驴等;先后转运军用物资25625吨,装卸货物11万吨,转运伤病员8500余人次;涌现支前模范100余人,受到市支前司令部的表扬和奖励。3月18日,高振修等200余名工人,冒着敌机轰炸扫射的危险,抢运物资。陆仁堂头部被弹片击伤,孙长胜面部烧伤,至医院包扎后,仍立即赶回现场继续抢运。张士海出车送粮4天返回后,接着运子弹,归途中淋雨40里,刚到家得知部队急需车辆,又连夜与平车组长分头奔走街巷,召集人力。黎明前,他俩组织的120辆平车列队出发。
支援抗美援朝
1950年11月,合肥市成立抗美援朝分会,范涡河任分会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群众运动在全市展开。12月初,各中学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军事干校,600余名学生被批准入伍。10日,省暨市机关、团体及各界代表2万余人集会庆祝平壤解放。24日,工商界7400余人举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游行示威集会,订立以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公约。1951年春,新华书店皖北分店向省市机关、团体、学校及各界人民募捐通俗书刊、连环画报汇寄前方。其后,市新华书店职工用业余时间为志愿军募订书刊。各机关、商店居民订赠《抗美援朝专刊》、《时事手册》、《人民周报》等3000余份。6月,合肥各界人民决定捐献“合肥号”战斗机一架款15亿元(旧人民币,下同,至1954年)。其中,民主同盟皖北支部主任委员沈子修除一笔捐50万元外,还每月捐5万元至抗美援朝胜利止。新民戏院、皖北实验文工团以周末义演所得,为汇捐“鲁迅号”飞机筹款。各区居民纷纷订立增产计划,以饲养家禽家畜、洗衣、编织、脱土坯、纳鞋底等,增收献款。9月,市工商各业同业公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将原捐半架飞机款计划改为捐一架款。至11月,全市共捐款21.23亿元。
支援驻军
80年代,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市党政负责人都抽出时间走访驻军征求意见,指示有关部门帮助驻军单位解决军营建设、征用土地、物资供应、复转军人安置、家属的工作调动和就业安排、子女上学等问题。1981年,35岁以下的在肥随军家属大部分被安排就业,被调进合肥的军人家属有近百人。1982~1986年,市里通过征兵、招工、劳动部门安排,使驻军家属中的大部分知青就业。此外,还在驻军单位设置副食品供应点、粮油代销点和邮政代办所,方便驻军生活。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