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在解放初期,职工工资实行的是供给制与工资制两种形式。工资制,以支发粮食为工薪,后逐步发展成以粮、布、油、盐、煤五种实物折合成“工资分”发给职工。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在职职工的劳动报酬分配,逐步实行由供给制向工资制过渡。到1955年7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实行工资制。1956年,进行较大规模的工资改革,全市参加工资改革的职工21572人(不包括流动壮工、搬运工人及调入安徽省建筑工程公司的流动建筑工人),增加工资人数20512人,占职工总数的95.08%。全年增加工资额153.8万元。工资改革前,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为38.73元,改革后为46.33元,平均每人增加月工资7.57元,比工资改革前提高了19.53%。1957~1976年,合肥市先后按产业分类实行新的工资标准,同时以粮食补贴的办法调整了工资。
1977、1978、1979年,合肥市连续调整部分职工工资。1983年给知识分子、技术骨于增加了较多的工资。1978年恢复奖励制度。1979年调整合肥地区的工资类别(从4类调到5类),并实行副食品价格补贴。1984年,全市全民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943.38元,比1965年增长54.91%,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7年增长53%。1985年全市再次进行工资改革,解决工人工资上的突出问题。这次工资改革,全市职工月平均增资17元,较1984年增长21.6%。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