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族政策宣传教育
合肥是一个多民族杂居、散居地区。市政府历来重视做好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工作,经常进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帮助、引导各民族居民建立相互依存、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民族关系。1979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学习贯彻全国边防会议和国家民委第一次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全国民族政策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毛泽东关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的论述及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的活动。1981年春节前后,全市各有关单位和镇、乡、村分别举办不同规模的民族政策学习会、民族工作座谈会、少数民族代表联欢会等,并利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画廊等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较好地促进了党和政府各项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合肥解放前,居住城郊的一些回民群众生活非常贫困,不少人依靠讨饭维生。1953年,合肥市对境内回族人口经济状况作了一次调查:东市区有回民46户,236人。其中,经商的有5户51人,小商、摊贩20户89人,小手工业者1户4人,自由职业者1户7人。生活状况较好的有2户9人,生活一般的5户56人,生活能勉强维持的35户152人,生活困难的4户19人。西市区有回民61户,生活状况较好的有20户,生活能维持的22户,生活困难的13户,生活需救济的6户。为了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使少数民族群众(主要是回民)生活水平达到或接近汉族群众的生活水准,1957年,市委统战部与市民政局密切配合,督促各区对有劳动力而无固定职业的少数民族群众有计划地组织参加副业生产或就业,对少数民族困难户就业,实行优先解决;对无劳动力或人口众多而又缺乏劳动力及生活确属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在经济上给予适当救济。1962年,全市95%的回民群众生活水平与汉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平。1963年,全市少数民族有907户,其生活状况是:东市区64户,每户月平均收入67元;西市区80户,每户月平均收入49元;中市区133户,每户月平均收入65元;北市区87户,每户月平均收入60元;郊区13户,每户月平均收入44元。1979年,市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处成立后,积极兴建民族服务设施,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1981年,市政府决定由二商局负责兴办合肥清真糕点食品厂;1982年,由省市民族宗教部门筹建合肥民族服务社,下设明教寺清真素餐馆、宿州路小商店、城隍庙“庐州民族用品之窗”。至1985年,全市建有少数民族饭店、小吃店6家,清真食品厂和民族服务社各1家。此外,省、市、县人民政府每年都拨专款10多万元,扶持少数民族村队发展生产。合肥市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的做法,不仅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和赞扬,而且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国家《民族团结》杂志曾发专文,介绍了合肥市的经验。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
1949年前,合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基本是文盲。1949年后,中共合肥市委、市政府在帮助少数民族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同时,一方面鼓励、支持少数民族青少年就学,一方面举办各种形式的扫盲班,组织超龄青壮年参加文化学习。到1953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683)中,具大学文化程度有1人、高中2人、初中12人、小学95人。1963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1800)中,有大学文化程度的52人、高中96人、初中193人、小学423人。至此,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水平已接近合肥地区汉族人口的文化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合肥市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1985年,全市考生11394人,其中少数民族考生80人,占考生总数的6.7%。考生总录取2874人,其中被录取的少数民族考生25人,占总录取人数的0.9%。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