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7年3月,合肥市税务人员在工作中获悉合肥市场缺乏桐油供应,原因是桐油产区要求以食油换桐油。于是,税务人员主动与省粮食厅和省供销社联系,由省粮食厅批给食油,由省供销社在武汉易货,及时解决了合肥市场桐油供应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税收。1958年,店埠酒厂因缺少容器使32万斤白酒无法发运出厂。税务稽征组同志获悉后,主动为企业找来木工突击加工木桶,使待运白酒及时调出。三河税务所税收人员还协助企业设计出6锭打纱车,提高工效5倍。此车曾在安徽省税务局召开的芜湖现场会议上展出,引起会议代表兴趣,纷纷索要图纸,带回推广。
进入60年代后,合肥市税务人员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为企业办实事。1961年,市税务局召开有18个工商企业参加的协作会议,帮助胶木厂解决了急需的减速机、球磨机、转送带、轴承、钢材等设备和原材料问题,使该厂及时实现了22种技术革新项目。此外,市税务局还组织有38个企业参加的保粮、保钢协作会议,帮助合肥机床厂解决短缺A型三角带的难题,使该厂700部车床得以及时出厂,实现产值160万元。
同年,市税务专管人员在安徽纺织厂调查时,发现该厂大批回丝作废料处理,其中一部分仍可织布,于是组织大、小厂挂钩,使一些街道织布厂利用废弃回丝织布,既使安纺增加了收入,又使大夫第、桐城路、同春居委会的街道布厂生产得到发展。生产人员亦由原来的56人增至369人,居委会的整、半劳力,基本得到安徘。
1965年,在卫岗公社驻点的税务专管员,为支持社员发展养猪生产,一面与信用社联系解决资金问题,一面去长丰等地为社员买来母猪13头,糙猪28头(中号猪),小猪苗37头,分给农户饲养。部分农产生产的草垫积压,专管员又在市内联系20多个购买单位,实现销售金额4000多元。
1963年,合肥酒厂原料不足,市税务局及时向市财办作了回报,并联系粮食部门调给稗子、麦麸、山芋粉40多万斤,可以生产白酒10多万斤,既保证了市场供应,也增加了税收。1965年,安纺一厂由于运输问题,所需4号棉不能及时运到,市税务局立即帮助联系从巢县运来棉花3000担,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据统计,1965年,市税务部门为企业挂钩搭桥、当参谋、通情报,解决促产助销问题达110余件,约增加税利90余万元。
1979年,合肥市税务局根据企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采取灵活措施,为企业解决产供销运方面的问题142项。合肥灯泡厂由于与销售方因价格问题扯皮,致使所生产的高压汞灯长期积压。市税务局直属分局专管员多次去省计委、轻工局、商业局反映情况,提出解决办法,在领导支持下,不仅使17万元的积压产品及时出厂,还落实了下半年的购销计划。搬运公司砂纸厂原承担上海浦江、五洲两厂洗衣粉袋的加工任务,1979年,因原加工任务终止,致任务不足,专管员协助砂纸厂与日用化工厂挂钩,一次签订了承接300万只洗衣粉袋的加工任务,使砂纸厂当年下半年实现利润10万余元,比上半年翻了两番。
1984~1985年,市税务局针对市场上存在的问题,采取放宽政策:1.为解决城市人民“理发难、洗澡难、冲开水难”的突出矛盾,鼓励商业部门扩建和改造服务网点,对从事上述行业的国营、集体、个体企业营业收入和所得,给予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照顾;2.为支持服装行业体制改革,缓和“做衣难”的矛盾,对统一核算的服装店前店后厂和服装门市部销售本厂的成衣,只征5%产品税,免征3%营业税;3.为缓和城市副食品供应偏紧状况,鼓励屠商进城卖肉,不分有证、无证屠商,每头猪只定额征收屠宰税、营业税9元,免征了有证屠商随销售额征收2%所得税和无证屠商临时经营营业税;4.对农民在市区菜市、农贸市场销售自产或贩运的鲜活家禽、鲜鱼、鲜蛋,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免征产品税和临时经营营业税;5.对国营、集体、个体豆腐作坊生产销售的豆腐,也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免征产品税和营业税的照顾;6.对国营、集体商业企业经营的新鲜蔬菜收入,免征零售环节营业税;7.为支持搞活城隍庙市场,吸引个体户参加经营,对进入市场营业的头一季度实行减半征税的照顾。对“钮扣大王”经营钮扣小商品的营业收入和所得,暂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8.为支持三县地方产品的发展,对其进入市区销售的产品,免征零售环节营业税。采取以上措施,较好地活跃了市场,收到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发展的效果。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