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粮油价格管理
解放初,粮油自由上市、自由成交,国家通过消费合作社按牌价供应粮油,平抑市场价格。1950年6月,国家通过公粮收购和设立粮食供应点,控制粮食价格。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粮食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粮食收购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上升,国家陆续对粮食、油脂、油料实行统购统销,全市27家私营粮油店只能代销。统购统销后,市场执行粮油牌价,取消了批发价、合作社优待价、购销季节差价,缩小了地区差价。1958年“大跃进”,由于瞎指挥、浮夸风,加上以后遭受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大幅度减产。为了鼓励人民公社多售粮食,1960年合肥市实行加价奖励办法,即以生产队为单位,对每人全年向国家提供公粮和商品粮超过规定的部分加价10%。1961年适当提高了粮食、油料的收购价格,冻结了粮食、食油销售价格。1962年取消了超售加价奖励。随着职32212资的提高,1964年将农村粮食回销价和行业用粮价提到与收购价相平,消除了农村粮价购销倒挂的不合理现象。1965年,对超购部分的粮食给予12%的加价优惠,使城市粮食销价与购价持平,同时给城镇职工及其供养亲属每人每月0.7元粮价补贴。1966年,提高粮食收购价,取消粮食超购部分加价12%的规定。1971年为增加储备,对粮食超购部分加价30%,取消油料品地区差价,执行全省统一价。为鼓励社队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油料包干任务,对超任务缴售的油菜籽、菜油、花生、花生油、芝麻、豆油等一律加价20%。1973年大旱影响了粮食生产,合肥市采取超购粮继续加价30%,议购粮加价100%(议购社员自食的节余粮加价70%),适当放宽油脂、油料议购价的办法,鼓励社队农民多售粮油。翌年本着“高进高出,保本微利”的原则,调整了31个粮油品种议销价格。1979年将18种粮食统购价平均提高21.32%,6种食油统购价平均提高22.47%,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2年油料丰收,议价食油价格下降,销售额上升。1983年粮食大丰收,超购加价数量大幅度增加,平均购价上升。1985年,本着放调结合的原则,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定购的品种有稻谷、小麦、玉米等,其他品种可自由购销。定购按比例计价,粳稻“倒二八”,即20%按牌价计价,80%按加价计价;花小麦、白小麦、籼稻“倒三七”,即30%按牌价计价,70%按加价计价;红小麦、糯稻“倒四六”,即40%按牌价计价,60%按加价计价。花生、芝麻等油料被列入定购品种后,按“倒四六”比例计价。
副食品价格管理
蔬菜价格控制解放初至农业合作化前,合肥市的蔬菜价格随行就市,每逢淡季或节日,商业部门就以外购菜投放市场,平抑市价。自1955年开始,蔬菜由合作店组按规定比率加价零售。1958年后,城市以国营商店为主导,对蔬菜实行统购统销。随着人口骤增,蔬菜供不应求现象逐渐严重,加上自然灾害和菜地减少等因素,国营、集体蔬菜门市部常常有价无货,导致集市蔬菜价格普遍高于牌价二三倍,个别品种高达十几倍。60年代初,合肥市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自1962年下半年起,蔬菜上市量增加,市场价格开始回落,有的品种比1957年还低20%左右。1965年,国民经济全面恢复,集市高价蔬菜基本消失,国营蔬菜混合均价比1957年下降31%。
1966~1979年,蔬菜由蔬菜公司及其门市部统购包销,各网点均执行统一的计划价格。这一时期,蔬菜社队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市场大路货多,细品种缺,往往出现旺季烂菜、淡季脱销的状况。80年代初,市场大白菜、萝卜、芹菜、白菜、菠菜、乌菜、韭菜、莴笋、梅豆、土豆、青椒、蕃茄、豆角、冬瓜、茄子、黄瓜、鲜藕、瓠子等大宗蔬菜价格与1979年持平,每百市斤混合均价4.20元。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蔬菜公司实行产供销“一条龙”体制,生产大队纷纷开设门市部卖菜,生产及销价由郊区政府统管。1981年11月,合肥市根据“大管小活”(即对大路品种管住管好,对细小品种放开搞活)的原则,拟订了《关于加强蔬菜价格管理的意见》,以需定产,落实产销计划,使国营网点和社队经营的蔬菜数量占上市量的90%以上,销售混合均价不突破省规定的每百斤4.50元。1982年,对菜农实行定品种、定数量、定质量、定价格、定上市时间的“五定一自由”派购政策,鼓励“五定”以外品种及完成“五定”后多余部分自由上市。市价格委员会对占上市量80%左右的10个主要品种的价格进行安排,将零售均价定为每百斤5元(随季节变化上下浮动)。1983年,合肥市将蔬菜产销“一条龙”体制改为“农商合理分工”,开辟农贸市场,鼓励国营、集体、个体商和菜农一起上市经营。在价格管理上,继续按照“放管结合、大管小活”的原则进行分级管理,既管市管品种,又管大宗蔬菜主要品种。
1985年2月,蔬菜价格放开,菜农的生产积极性高涨,市场品种增多,细菜上市量增加,早晚均有鲜菜供应,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满意。市物价管理部门为蔬菜经营单位制订了指导性价格,实施“放、调”结合的价格管理形式,活跃市场。
肉、禽、蛋及水产品价格控制1953年,为了促进副食品生产发展,合肥市提高生猪、菜牛收购价和鸡蛋销售价。1955年,对生猪和其他主要农副产品实行派购,价格按国家规定。1956年7~12月,将副食品价格冻结。1957~1961年,陆续将肉、禽、蛋等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1962年,贯彻“稳定物价、加强管理”,“基本不动、个别调整”的物价方针,降低鲜鱼销价,平抑农副产品市价。1963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合肥市在计划价格继续稳定的前提下,调低了副食品价格;与上年相比,肉禽蛋价格下降40.3%,鱼下降45.90%。1967~1976年,将主要副食品价格冻结。1978年下半年至次年上半年,提高菜牛、生猪、鲜蛋、鲜鱼、鲜虾价格,恢复鸡蛋季节性差价;对生猪经营性亏损企业仍实行由国家补贴的办法。是年11月,为扭转购销价格倒挂,将猪肉、牛肉、羊肉、鲜蛋、家禽、水产品销售价格平均提高45.5%,同时发给职工每人每月5元副食品价格补贴。1980年1月,取消淡水鱼派购,实行多渠道直线流通。由于淡水鱼购销差价偏大,影响城郊养鱼单位向国家交售鱼货的积极性,因而在稳定市场物价的前提下,于12月起采取购销价格不动,渔、商利润内部转移的办法,保持供销企业购销价格差率鲜鱼13%、活鱼20%的水平,并实行城郊养鱼收购价外补贴。是年12月,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下达,合肥市规定生猪、猪肉、菜牛、牛肉、鲜蛋等一律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购牌价和销售牌价,不搞议销价;家禽议销价高于集市贸易价格的,必须按低于集市贸易价格销售。1984年,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在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合肥市制发了《关于放宽物价政策和价格管理的试行规定》,规定猪副产、牛肉,羊肉、家禽等品种的议购议销价格由各经营公司掌握核定;在水产品中,除春节期间青鱼、草鱼、鲢鱼、带鱼等的供应价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外,将平时所有水产品种价格一律放开。1985年,将生猪价格放开,并适当地制订了猪肉指导性价和购销价差率,将猪肉销售由单一的统货价改为统货价和若干种分项肉价,取消凭票定量供应,实行国营、集体、个体多渠道经营。
经济作物及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管理
1951年3月,合肥市提高棉花收购价。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规定了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与粮食的比价;对小宗农副土特产品,则允许购销双方协商议价,高进高出,低进低出。1954年对棉花实行统购。自1957年起,规定三类农副产品由供销社经营。由于统得过多,管得过死,许多品种实际上是供销社包购包销,经营单位少有定价权,因而影响了三类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1958年,合肥市将畜产品中的羽毛、生熟猪鬃、制革、制裘、杂皮等25个大类品种价格上调。1961年,调整了部分中药材价格,重新安排了猪鬃、棉籽、丝棉、肠衣、羊皮、羊毛、兔皮等价格。1963年,随着国民经济初步好转,计划价格继续稳定,集市贸易价格步步下落。是年调高价格的有棉花、木材、毛竹、猪鬃等,调低价格的有土特产和部分中药材,初步理顺了这些产品的比价。为了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调节供求,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安排,1978年下半年至翌年上半年,合肥市提高了茶叶、中药材、木材、毛竹、畜产品、烤烟以及部分三类农副土特产品的收购价格。1979年,允许三类农副产品产销直接见面,议购议销。1980年,提高棉花、桐油、生漆、松脂等收购价,继续执行棉花超购加价30%的政策。收购价格调整后,规定棉花供应价格和絮棉销售价格不变,同时对棉花、絮棉经销单位实行财政补贴。是年9月,合肥市改革了中药材销售价格管理体制,对市管品种实行产地一价、销地一价,对由省外调入的药材销价,根据主产地综合差率及费用定价。80年代初畜产品市场出现擅自提价或变相提价及轮番涨价现象,影响了畜产品的正常流转和收购调拨,为此合肥市规定除国家及省管16个品种的购销价格外,各国营、集体屠宰场、食品站、肉厂、禽蛋厂、皮革厂、农场生产的牛羊皮、绵羊毛、羽毛、猪鬃、兔毛、猪肠衣等畜产品,由供销社、国营畜产部门统一收购。同时,提高了毛竹、皮革、烤烟和部分中药材的价格。1982年,为弥补计划木材之不足,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精神,合肥市对市木材公司组织的计划外资源采取地方加价的办法,以缓和木材长期供应紧张的状况。1983~1985年,为缓和产销矛盾,适当地提高了干、鲜菜和干、鲜果及中药材的价格,将二类土特产品价格全部放开,允许同一市场同一商品实行不同价。
合肥市若干年份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动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