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金属制品业起于手工业。早在民国以前,合肥民间就有数家手工制作铁、铜、银、锡等金属器具的匠铺。到了民国期间,手工加工金属制品的匠人匠铺日渐增多,尤其是铁器、铜器制作和经营最兴旺。铁器制作除一般的生活用器具外,已有铸铁犁头等大件产品加工。铜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具。至1949年,合肥全城计有手工制作金属制品匠铺76家,其中铁器匠铺34家,铜锡匠铺5家,白铁匠铺19家,刀剪匠铺2家,银器匠铺16家,从业工匠达320人。
1951年,合肥手工制作金属制品匠人逐渐走向互助合作和集体生产道路。同年10月,合肥第一家由失业铁匠组织起来的爱国铁器生产合作社成立,成为合肥市金属制品匠人率先走上合作化道路的典型。至1956年,全市金属制品业99%以上的个体劳动者都加入了合作社,使合作社形式的企业迅速增加。此间,还相继建立拥有机械化生产设备的金属制品加工企业。主要有合肥轻工模具厂、合肥搪瓷厂和合肥锁厂等。
1958年开展“大跃进”运动,隶属原合肥市手工业管理局领导的金属制品企业,一时间全由集体所有制性质转为国营性质。根据统计资料载,1959年,合肥市全民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完成48509万元,比上年度增长52.56%;集体所有制企业完成总产值484万元,比上年度下降36.36%。1960年后,合肥金属制品业生产出现徘徊下滑趋势。直至1964年后,合肥金属制品业始出现回升局面。至1965年,合肥市金属制品业总产值约回升70余个百分点。这期间,采取扩建和改建方式,新增合肥量具刃具厂、合肥电镀厂、合肥电焊条厂、合肥盲哑制钉厂、合肥防雨工具厂和合肥新光白铁制品厂等一批企业。
1966年后,合肥金属制品企业生产再度出现下降趋势。以搪瓷制品生产为例,1967年比1966年总产量下降33.29%;1968年又比1967年下降33%。再以电焊条生产为例,其总产量从1966年开始,连续5年递减。1970年比1966年下降45%。
从1971年开始,合肥金属制品生产复见回升。从1977年开始,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的势头。再以搪瓷制品生产为例,其总产量,1977年比1976年增长19.7%;1978年又比1977年增长14.5%。电焊条年总产量,1977年比1976年增长22.6%;1978年比1977年增长10%。
1979年后,合肥金属制品业在实行整顿和改革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生产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以合肥市五金工业公司为例,该系统1980年后的年工业总产值,平均以13.1%的幅度逐年递增,年利润总额则以平均14.12%的幅度逐年递增。这期间,金属制品工业新发展一批大、中、小型企业。金属门窗制造、不锈钢制品制造、厨房设备制造等行业,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1985年底统计,合肥金属制品业,计有独立核算企业33家,其中工具制造业6家,集装箱和金属包装物品制造企业1家,建筑用金属制品制造企业4家,农业用金属制品制造企业2家,金属表面处理和热处理生产企业3家,日用金属制品制造企业9家,其他金属制品制造企业8家。按所有制性质划分,全民所有制企业12家,集体所有制企业21家。全年职工平均人数9900余人。其中全民职工占42.73%,集体职工占57.27%。全行业当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105万元,全民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2768万元,占54.22%;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974万元,全民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为1829万元,占61.5%。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660万元,全民企业总产值为4428万元,占全行业总产值59.4%。实现利税1482万元,其中全民企业利税为1035万元,占69.8%。全员劳动生产率:全民企业为1万余元,集体企业为0.55万元。12家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金属制品生产企业是:合肥工具厂、合肥轻工模具厂、合肥塑料机模厂、安徽省建筑钢窗厂、合肥市构件公司金属材料构件厂、合肥热处理厂、合肥电镀厂、合肥搪瓷厂、合肥锁厂、合肥电焊条厂、安徽省通讯铁件厂和合肥市盲哑制钉厂。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