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道路河岸绿化及防护林地建设
解放初期,合肥市街道狭窄,树木稀少。1950年开始在淮河路、安庆路、宿州路栽植第一批行道树千余株(树苗从南京购进)。1952年开始营造长8.7公里的环城路两侧的林带,并在南淝河两岸植树。1955年后又相继在长江路、六安路、徽州路、金寨路、蚌埠路、胜利路广植行道树。
1956年园林部门在东门外工厂区营造长800米、宽50米的史家河防护林带150余亩;1958年在总长83公里的南淝河、板桥河段及灌区两侧绿化。后因兴建工厂、仓库,此绿化工程逐步弃毁。
为了提高绿化效果,绿化施工单位选用了悬铃木、国槐、香樟、银杏、女贞、广玉兰等树种。90年代,注意将绿化与城市景观结合,从城市道路总体功能出发,大量种植常绿树和花灌木丰富景观色彩。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施工部门基本上做到路修好,行道树栽好。1958年在淝河之滨始建游园。1979年以后,充分利用沿河、路边、街头巷尾及单位门前零星隙地,因地制宜地辟建了多处沿街绿地、游园和装饰性花坛,栽植观赏树木和花草美化街景。
至1992年,城市园林路、小游园、装饰性绿地处处可见,街道绿化向增加绿量、重视质量、丰富色彩的高标准发展。
单位庭院及居住区绿化
1951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号召群众植树。1957年成立市绿化委员会指导全市绿化工作,要求各单位把辖区、厂区内空地全部绿化。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厅、省林业调查队、省立医院、安徽医学院、105医院、省委党校、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学院等单位院区都相继辟建了大小不同的林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绿化委员会年年召开绿化动员大会,提出在全面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城市。自1985年起,开始评选绿化先进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安徽针织厂、合肥化工厂等单位绿化美化效果尤为显著。1989年后,市绿化委员会发动各单位大力开展单位环境绿化活动,自1990年起每三年评选一次绿化先进单位。1991年制定了绿化达标及“花园式单位”标准,开展了100个重点单位绿化达标及创建“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学校”活动。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合肥炮兵学院、中科院合肥分院等离子体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合肥经济技术学院、省中医学院、石油地质海洋培训中心、民航合肥骆岗机场等纷纷成为新的绿化先进典型,被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合肥居住小区绿化始于1980年太湖新村建设。在此之前,市对居民新村绿化没作统一要求。1987年西园新村建成后,始对居住区的绿化进行了统一规划。西园新村小区于1987年获得意大利“里古利亚”国际荣誉奖。90年代建设的琥珀山庄南村居住区绿化获得了国家建设部住宅小区试点金牌奖。至1992年底,全市新建居住区绿化面积已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30%左右。
太湖新村位于南七里站,是合肥市较大的居民住宅小区,占地5万平方米。新村除道路外,均为绿地,种植有红叶李、棕榈、水腊、紫薇、黑松树,还有女贞、黄杨等观赏树木和用冬青围成的绿篱。在新村19幢楼房前后均设有居民私人绿化用地,地面植有百日草、鸡冠花、翠菊、月季、大丽花等,姹紫嫣红,分外夺目。楼上居民利用阳台养花,少则2~3盆,多达20~30盆,家庭养花户占居住户50%以上。新村于1984年、1985年连续2年荣获合肥市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西园新村位于西门外三里庵地段,占地23公顷。小区有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宅基前后绿地和道路绿化带,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居住区绿化系统。其中“桂香里”以桂花为主,“梅影里”以梅为主,“桃源里”广植各种观赏性桃树,“竹荫里”广植翠竹,“松涛里”叠落式喷泉周围种植松树,“枫林里”以植种三角枫、红枫、枫香等枫科植物为主。由中心绿地围绕着的新村中央的西园湖,占地12亩。湖四周用片石驳岸,岸边采用自然式绿地配置,形成居住区的游憩中心。
西园新村的公共绿地有3.43公顷,人均绿地2.5平方米。其布局系采用乔、灌、草植物垂直绿化方法,形成多层次绿化结构,既扩大了绿色植物的复合空间,又使小区显得更加幽静舒适。
来安小区位于东市区来安路,系1989年建成。建设者在小区内每排楼左右两边辟有相互对称的绿地。绿地用绿篱护围,地面栽有月季、迎春、丝兰、美人蕉、绣球等。植物造景分成三排:第一排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主题;第二排勾画出“桃花盛开春满园”;第三排主要表现夏季万物葱茏、秋季金色飘香的景观。
该区共植绿篱长600米,乔木142株,花灌木756株,麦冬草2000丛;园林路长500多米,花坛90平方米。截止1991年,小区绿地面积为3116平方米。
琥珀山庄位于环城西路琥珀潭地段。山庄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在绿化规划时就吸取徽派园林风格合理布局。南区设置五块敞开式中心绿地与各组团内小型绿地相配合,给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绿化生态环境。小区的整体绿化和园建小品与环城公园风格相适宜,似环城公园这条“绿色项链”上的一块晶莹剔透的“琥珀”。
山庄绿地率为30.4%,绿化覆盖率为42.8%,人均占有绿地8平方米。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品种配置合理,做到了黄土不露天,四季花卉应时,形成了“红瓦、白墙、绿树、碧水、蓝天”风貌。
园林苗圃建设及花卉生产
解放后,合肥市苗木花卉生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至1992年,全市苗木生产面积占建城区面积2%左右。
据《续修庐州府志》记载,合肥花卉资源约50种。解放前许多花木毁于战火,解放时大街小巷无花少树,仅有少数私家花园栽植了一些月季、梅花、桂花、石榴、菊花、兰花等,品种单调。1951~1959年,逍遥津公园、蜀山园艺场(后为森林公园)、市苗圃等处先后建花圃16亩、温室354平方米,征集和引进各种名贵花卉100多种。1959年“左”的思想泛滥,视养花为封、资、修产物,全市机关、单位的花房多数损毁或改作他用,尤其是逍遥津公园里的花卉损失最多。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文革”期间,园林部门先前栽植的大面积的樱花和桃花被挖除,引进的优良品种如唐菖蒲、康乃馨、小苍兰、菊花、月季等,大多数自生自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花卉盆景协会成立。全市各单位积极栽花种草,不少工厂、院校还新建(或恢复)了花房,郊区出现了养花专业户,市民家庭养花逐步普及,各园林苗圃、公园都建有自己的花圃。1992年含山路南端花市开业,国营、集体单位和个人纷纷在此开设“窗口”,近郊的花农和来自福建、云南、江苏、浙江、长春等地的客商在此经营,上市品种各色各样。
合肥市苗圃初建于1951年11月,地点在郊区张洼乡,面积2公顷,隶属皖北行署农林处。因该处环境不适宜育苗,故于1952年迁址于郊区城东乡隆岗村一带,归市政建设局领导。1954年10月,因工厂扩建征用苗圃土地,市苗圃又迁址于西郊董铺水库坝下、环湖路东侧。
建圃初期,市苗圃培养的树种主要是适合城市绿化需要的乔灌木,如槐、臭椿、杨柳、楝树、重阳木、青桐、水杉、石楠、女贞、海桐、紫薇、紫荆、松、杉、柏类约80多种。1956年育苗面积478亩。1965年育苗面积769亩,出圃苗木规格较大。“文革”期间,市苗圃培育的观赏树木花卉受损,仅剩了一些用材树苗和乡土树苗。
1979年后,合肥市绿化工作的重点逐渐由普遍绿化向香化、美化发展。市苗圃由生产一般性速生用材树苗转向为城市绿化提供观赏价值较高的优质苗木,如广玉兰、雪松、桂花、珊瑚树、五针松、桧柏、龙柏、月季、梅花、花石榴等等,1981~1985年共生产苗木1397万株,出圃375万株。除此,1979年,在办公楼以北扩建花卉生产用地10亩;1980年建双层玻璃温室466平方米;1982年征熊大塘等土地73亩,将花圃面积扩大到60亩,建温室300多平方米。温室设备较先进,内装红外线灯泡、紫外线灯泡、暖气管和自动喷灌装置。1992年市苗圃拥有土地1400余亩,育苗约63.5万株,拥有苗木花卉盆景种类371种。所产苗木除供合肥绿化外,还销往全国各地。
植物园苗圃位于董铺水库南滨,始建于1955年,原属省林业厅,名合肥果树试验场。1964年划归市园林处领导,改名合肥市园艺场。1969年下放给合肥市郊区,1980年收归市园林局。1987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改为合肥植物园,其面积为1054亩。
1955~1956年,植物园的任务是垦荒定植。1956年起种植果树苗木。1958年开始向市场提供商品水果。1964年果树面积1040亩,果树16156株,主要树种有苹果、沙果、梨、桃、葡萄、板栗、柿、石榴等60个品种。因初建场时缺乏经验,没有因地制宜地选择引进品种,因而造成有的品种适应性差,产量低,病虫害严重。后经多年努力改进治理,于70年代大部分果树进入盛果期。1975年水果总产量达79万斤,至1985年累计生产鲜果9349400斤。该圃还试验定植矮化砧木苹果树90亩,引进早熟苹果“辽伏”树苗,淘汰低劣品种,保留金帅、红星、辽伏等优良品种。此外,该圃还培育各种绿化苗木70余种41700株。
1987年后,植物园由果树生产逐渐转为绿化苗木生产。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着手建“木兰山茶园”。此园占地32亩,内广植天鹅绒草坪16000余平方米,主要植物有山茶、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等22个品种。园内“水生植物区”,占地54亩,育有荷花、睡莲、碗莲、玉莲等。1991年苗圃建松柏园20亩,品种有松、龙柏、湿地松、塔松及部分球类松柏。1992年建“梅园”50亩,内有梅花品种近百种;建市树市花园29亩,栽植丹桂、金桂、月桂、花石榴、果石榴等;着手完善北半部园路道路系统,以形成园容风貌。
逍遥津花圃初期仅有花圃1亩多地和简陋温室8间、96平方米。1950年开始花卉生产,还从淮南等地引进牡丹、芍药、梅花、桂花、佛手、金桔、对兰、建兰、白玉兰等30种、约50盆。1951年始栽培菊花,随后陆续从蚌埠、北京等地购进了一些花卉品种。1954年引种和繁殖石竹、虞美人、翠菊等草花50多种、约60万株。1956年在公园西北角(今藏幽园处)建温室500平方米。1964年增建了大白兰温室,增加生产花卉圃地。1966年以及以后几年,停止花卉生产,转为培植中草药;花师改行。1979年后逐年从外地引进了珍贵品种鹤望兰、米兰、白兰、含笑、杜鹃、茉莉、君子兰等,重新翻盖、新建温室4幢,另辟地栽面积约3亩。1982年日本久留米市访华团赠送给市政府的茶花(100株)及部分杜鹃花,被植于藏幽园。此园育有花卉80多种、500多品种,约5000盆。自1990年起,花圃开始大规模种植观赏莲花等。
包河花圃1954年,包河公园(后属环城公园)建砖木结构花房15间,育有月季、菊花、石腊红、梅桩等100多个品种1000余盆。当年11月,举办菊花展览,展出盆菊3000余盆,其中菊塔、菊山、菊径和菊花品种室最受参观者青睐。1958年大办钢铁时,花房被改作他用,花卉生产停止。
蜀山花圃1957年,蜀山花圃(蜀山森林公园内)有单屋面温房1幢、148平方米,生产面积2.65亩,培育花卉30多种1500盆。1958年,引进菏泽牡丹、歙县梅桩等,育有草本52种175盆,木本69种749盆。1979年、1987年分别从广州、江浙一带引进茶花、白兰、米兰等品种,用于进行大面积草花生产和制作盆景。90年代,花卉生产进一步扩大,发展速度加快。
花木公司花圃1981年成立时无生产基地,后与郊区杏花村联营建立8亩圃地。1983年2家分开。1985年花木公司在南门口公司花店后面建温室1幢,面积57平方米,辟有圃地0.3亩,种植花卉120多品种、约2000盆。90年代初,花木公司主要以经营为主,生产培育渐少。
合钢苗圃(花圃)合钢苗圃隶属市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处,位于合钢公司钢北小区,始建于1960年。90年代初,拥有面积近50亩,种植花木62科、209个品种。因该圃主要任务是为市区绿化定向培育大规格种苗,因而将所产花卉主要用于市区由园林系统自管的花坛游园。
附:家庭养花解放前的合肥,家庭养花仅限于私家花园。当时欧氏花圃、克东花圃业主均以养花为业。解放后,其艺高者被聘为公有花圃的花师。50年代到60年代初,家庭养花为数不多。“文革”时期养花爱好者更是寥寥无几,有的只能在暗中莳养。
1978年后,家庭养花兴起。1982年市苗圃向全市每户居民提供1盆廉价花卉以普及养花。据1985年底抽样调查,全市居民养花户普及率达67.7%。广大市民利用庭院、阳台、窗台、屋顶莳养的花卉品种丰富多彩,种类有文竹、米兰、白兰、茉莉、月季、菊花、桂花、石榴、茶花、杜鹃、牡丹、苏铁、五针松、仙人掌类、君子兰等,少则几盆,多则百十盆。绿化树种
据《续修庐州府志》记载,清光绪十一年(1885),在合肥土地上生长的树木竹类有50种,其中竹类11种,果树13种,其他树木26种。据1951年调查,城内树木主要有桧柏、侧柏、臭椿、洋槐、枫杨、麻栎、马尾松、朴树、柳树、棉、桃、梨、枣、山楂等乡土树木30多种;另有分布在私家宅园内的少量的观赏树,如广玉兰、白皮松、银杏、三角枫、五角枫、桑树、爬墙虎等若干种。1956年城市各类观赏乔灌木发展到176种。随着植树造林运动和园林建设的发展,1983年6月,市区有乔灌木78科174属400余种、80余万株。其中常绿针叶乔木63种,常绿阔叶乔木28种;落叶针叶乔木6种,落叶阔叶乔木159种;常绿灌木47种,落叶灌木70种;常绿藤本植物5种,落叶藤本植物8种;竹类18种。
绿化部门从中筛选出常绿树42种,落叶树97种,藤本植物26种(木本19种、草本7种),地被植物20种(草本17种、蕨类3种),竹类5种作为全市主要发展的树种。
附:古树名木合肥市现存的古树数量不多。1983年,市区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4株,其中树龄最长的1棵约200年。古树品种有银杏、广玉兰、麻栎、侧柏、圆柏、臭椿、白皮松等。
百年以上的银杏(俗名“白果树”)有5棵,其中3株的分布情况是:
一、位于省委老警卫连院内(原洪家花园)、第32幢宿舍楼南15米处。树高22.2米,胸径89.8厘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46米,雄性,树龄约200年。
二、位于市政府主楼西南隅。树高18.5米,胸径66厘米,冠幅东西12米、南北10.8米,主干较直,树龄约150余年。
三、原位于阜南路90号寿春路派出所宿舍楼南,后因建设需要被移入环城公园的环东景区内。由于树木太大,未能成活。
市树市花及花展
市树市花1983年,市绿化委员会、市园林局开始对全市的园林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邀请部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机关、学会人员反复讨论酝酿,提出了合肥市市树、市花候选品种名单。后经全市人民于1984年9月参与评选,再经市九届八次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确定“广玉兰”为合肥市市树,“桂花”和“石榴花”为合肥市市花。
花卉盆景展览1983年9月,合肥市苗圃赴北京市北海公园举办桂花展销会。这是我省首次赴京举办花卉展览,也是北京首次举办桂花展览。展览为时半个月,2万余盆桂花在北京飘香,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一届全国盆景艺术展于1985年10月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展览由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上海市园林局主办,合肥市荣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3个,布展一等奖1个。第二届全国盆景艺术展于1989年10月在武汉市翠微园举行。展览由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武汉市园林局举办,合肥市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4个,传统奖1个。
城市市花展览第一届全国城市市花展于1986年11月在深圳市海上世界举行。展览由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合肥市组团参展,副市长吴翼领队。第二届全国城市市花展于1989年5月在北京市花乡举行。展览由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合肥市组团参展,市园林局副局长尤传楷领队。第三届全国城市市花展于1991年4月在洛阳市人民公园举行。展览由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合肥市组团参展,市园林局副局长尤传楷领队。
梅花、腊梅展览首届全国梅花、腊梅展于1989年1月在北京宣武艺园举行。展览由中国“二梅”协会、北京市园林局主办,合肥市荣获金奖1枚,铜奖3枚。第二届全国梅花、腊梅展于1991年2月在杭州市植物园举行。展览由中国“二梅”协会、杭州市园林局主办,合肥市获金奖1枚,银奖2枚,铜奖4枚。
荷花展览1990年7月8日,第四届全国荷花展览在合肥市逍遥津公园举行。展览由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合肥市园林局、合肥市逍遥津公园主办,共展出荷花170个品种、5000缸(盆)。这是合肥市首次承办的全国性花卉展览。
其他花卉展览1987年4月20日至5月10日,中国花协杜鹃花分会、无锡市园林局在锡惠公园举行杜鹃花展览。合肥市赴会参展,荣获二等奖1枚,三等奖3枚。
1987年6~7月,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北京市园林局在北海公园举办全国根雕展览。合肥市赴会参展,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
1991年10月,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沙市绿化委员会主办中国第二届全国根雕展览。合肥市赴会参展,荣获金奖1枚,银奖1枚,铜奖3枚。
1992年2月,南京市园林局在玄武湖公园举办南京国际梅展。合肥市赴会参展,荣获一等奖1枚,二等奖2枚,三等奖3枚。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