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朝至今,原合肥县及现今合肥市在大地测量、地形测量与大型工程测量方面,都有布点。清代,测绘事宜由朝廷诏令天文历算官、钦天监和来华外国传教士作业实施。民国以后,由军方或省级以上测绘部门以及国家或区域性专业测绘部门作业实施。
清嘉庆八年(1803)《合肥县志》卷首所附的《合肥县傅郭城图》、《合肥县境总图》、《合肥县境山图》、《合肥县境水图》、《合肥县五乡区里图》等,皆采用写景手法,按地物之间比例绘制。
清光绪十一年(1885)《续修庐州府志》卷首所附的《庐州府城图》、《庐州府境总图》、《合肥县、庐江县、舒城县、无为州、巢县境图》、《巢湖全图》、《滨江图》等,亦用写景手法,按地物之间比例绘制。
民国24年,合肥县政府绘制出《合肥县新区全图》。
1949年11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建设科绘制出《合肥市区图》。图中包括老城区及东门外淮南铁路以西的城厢地区。市区道路计划草图(1951年草案)绘制在此图上。
1952年10月,建设科绘制出《合肥市街道计划草案图》。图示道路红线宽度为:45米、30米、25米、15米、12米。图标道路骨架格局为:老城内“井”字形,老城外围设环道。“井”字形道路向老城外东、南、西、北四面辐射,与环道沟通并向外延伸。之后,历次城市规划之道路骨架均在此基础上调整。1950~1953年,建设科进行老城区1∶500平面图测绘,并制绘了约20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图。
1955年,市测量队为合肥市建立了控制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三级三角网和近城区二等水准网。同年,开始第一轮1∶500地形图测绘,并于下半年绘出东郊工业区3.8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1956年,开始老城区1∶500和南郊1∶2000地形图测绘。同年年底,全市成图面积已达100平方公里,其中,1∶500地形图10余平方公里。1957年下半年,合肥市建立了城市一级三角网(与1954年北京坐标系一致)以及高程控制网(吴淞高程系)。测区控制面积为350平方公里,后扩大至1140平方公里。
1959年,合肥市将测区平面控制网扩大至1622平方公里,并绘出铁路枢纽60平方公里1∶2000地形图。1963~1964年,对350平方公里控制区内的二、三、四等三角点标志进行了全面维修,将等级点标志换成角钢觇标。1955~1966年,测绘了382平方公里1∶2000地形图和12.4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编绘出717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和1138.2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测量二等水准131.6公里、54点,三等水准109.7公里、53点;布置一、二级导线88公里、433点。1966年,开始对董铺水库2.64公里大坝沉降进行观测,历时10年,积累了可贵的资料;后因大坝加高,观测点标石损坏而终止。
“文化大革命”前期,市测绘部门只承担了一些零星的工程测量和地形图编绘工作。1971年,为编绘战略图,编绘出1∶10000现状地形图,编绘覆盖面积499.2平方公里。1972~1976年,第二轮更新测绘近郊区20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同时,进行了370公里二等水准校测、46公里三等水准校测和110公里四等水准新测。
1979~1983年,市测绘部门完成航摄面积384平方公里,摄影比例尺为1∶4000~1∶4200。测绘中采用分带纠正、全野外和电算加密相结合、综合法1∶1000成图办法,绘图471幅,覆盖范围为老城区外围94.2平方公里。至1983年底,市测绘部门已编制成覆盖总面积24.8平方公里1∶500基本地形图496幅,其中包括全面更新测绘479幅、覆盖面积23.95平方公里的基本地形图;编制白纸测绘1∶1000地形图13.2平方公里和1∶200基建图约0.5平方公里;加密三、四等三角网共16点,新建等级导线33公里、168点;编绘出合肥市交通图、1∶25000地形图、环境保护质量图集。
1983~1992年,市测绘队新测、扩测三环路以内36平方公里1∶500基本地形图,并将其全部缩编成1∶1000图。为配合市政大型项目建设,共完成基建测图与工程测量2000余项,基本摸清了建市以来合肥地下管线、人防坑道的分布。在加密控制方面,完成了等级导线500余公里,并将城市二等三角点上的寻常觇标全部换建成12米以上的锥钢标。在安徽省测绘局的支援下,市测绘部门出版了《合肥市1∶10000彩色地形图》,编制了《中国城市地图集·合肥版面》、《合肥市区图》、《合肥市道路示意图》、《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图》、《合肥新城开发规划示意图》、《合肥市人防工程系列图》、《合肥市防洪工程图》、《合肥市开发地块详细规划图集》等。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