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市优生工作是在宣传贯彻《婚姻法》和适应计划生育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起来的。
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规定:“有生理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者,患花柳病或精神失常未经治愈者,麻风病患者,禁止结婚”。解放初期,合肥市性病很快得到控制,1963年,最后1例治愈,性病绝迹。通过普查,让麻风病患者住院、(人村)隔离治疗。近年来药物治疗已有新的突破,经短期治疗即无传染性,现发病率很低。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优生和遗传”问题被视为禁区,对精神病人和近亲婚配问题未引起社会重视。为此,新《婚姻法》进一步明确:“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的疾病者,禁止结婚”。还强调了“晚婚、晚育和优生”。70年代后期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把提高人口素质列入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传普及优生知识
近10年来,合肥市举办的计划生育、人口理论、妇幼保健培训班,都安排讲授优生和遗传学理论。在社会上也经常应群众要求举办优生知识讲座。广播电视、报刊、文艺读物、书画艺术、科普赶集、画廊厨窗,到处可见优生话题,形成经常性宣传优生知识的热潮。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省内外杂志上发表优生、遗传学论文。安徽医学院医学遗传研究室制作了遗传与优生、优育科学教育影片供宣传放映。
优生与遗传调查研究
近10年来,合肥市进行了以儿童体质健康调查、评价为内容的科学研究工作。
1979年,安徽省青少年体质调查组在合肥市进行了中小学生身体形态调查。结果表明:在9189人(城市4599人,农村4590人)中,城市男女身长均值高于农村。城市孩子发育较早,9~12岁为生长突增期;农村孩子11~13岁为生长突增期。城市中小学生身长均值较1957年增加2.3厘米,体重增加1.21公斤;农村学生与1958年相比身高增加4.2厘米。合肥市青少年与安徽省其他8省辖市相比,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4项主要指标排列位次:男性第五位,女性第六位。
1958~1959年,市儿童保健所对合肥市4422名儿童(男孩2656名,女孩1766名)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比例测量,测定出全市各年龄组儿童生长发育指标。1979年国际儿童年,合肥市又完成了卫生部下达的对2万名7岁以内小儿体格发育调查。调查报告在当年10月召开的全国儿童保健工作座谈会上宣读,后获1982年安徽省科技成果四等奖和1983年合肥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78年、1979年和1980年3个班级145名学生(年龄最小11岁,最大16岁)形态机能素质23个项目全面测试表明,男性身高体重超过8省市均值和安徽省均值,16岁组还超过8省市最高均值,说明少年班大学生,不仅学习优秀,而且身高体壮,发育良好,属壮型体型。
安徽医学院对患有重度智能迟滞的240例病儿进行分析,除45例原因不明外,其余195例中,属生前因素的80例,占33.3%;属出生因素的46例,占19.17%;属生后因素的69例,占28.75%。
省立医院和安医附院小儿科1984年对1973年3月至1982年8月住院的25827例病儿进行遗传病分析,发现各种遗传病1263例,占4.89%,其中先天性心脏病住院占遗传病总数的41.65%,血友病占12.98%。
安徽医学院1982年对某化工厂接触有害气体作业的44对夫妇及其78名子女进行调查,发现子女中有先天性缺陷6名,孕妇死胎、不孕、早期流产、畸胎发生率均有显著增高。另据市妇婴保健院咨询调查,曾有流产或死胎的农村妇女80%与农药、化肥均有密切接触史。
遗传学实验与咨询
1981年7月,市妇婴保健院建立医学遗传实验室,开设遗传咨询门诊。安徽省首例外周血及羊水细胞培养获得成功,1982年获省科研成果四等奖,市科研成果三等奖。市二院、省立医院、安徽医学院于1980年起开始筹建医学遗传实验室,1982年前后均开展了遗传咨询门诊,通过外周血和羊水细胞培养开展染色体检查项目,1985年前后用胎儿绒毛膜细胞培养检查染色体又获成功。据不完全统计,到1985年9月止,咨询门诊3000多人次,共筛选出1811例做实验检查(外周血培养1627例,羊水细胞培养184例),发现明显异常113例。经检查,绝大多数染色体数目异常者表示遵医嘱不再怀孕。市妇婴保健院通过咨询门诊,发现异常者嘱其终止妊娠,有66例遵医嘱终止妊娠,避免了畸形儿出生;有115人不听劝阻,娩出畸型儿49例。
市妇婴保健院的研究课题“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优生咨询的应用”,获1991年合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婚前检查
1981年3月,合肥市妇幼保健所开办婚姻保健门诊。通过询问家族史、先天性遗传病史及体格检查,对患有疾病、暂时不宜结婚的,劝其治愈后再结婚;对不宜结婚者(近亲或有遗传度高的遗传性疾病),则婉言陈述利害关系,讲述《婚姻法》规定。保健所对婚前检查的青年男女进行妇幼卫生、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宣传指导,并发给婚姻保健宣传小册子。至1985年9月30日止,共作婚前检查43452例,发现不同类型疾病5843例,占13.45%,患有生殖系统疾病2794人,占患病人数的47.81%;患有先天性遗传疾病1306人,占患病人数22.35%,占接受检查人数的3%。经过4年实践,婚前检查逐步走向正规。1986年起,试行签发婚检合格证制度,并增加HAA检查项目,还组织专人对1981~1985年参加婚检发现有盆腔肿块妇女进行病情和生育情况随访。
1987年,性病死灰复燃,发病率有上升之势,已引起社会重视。5月起,市妇幼保健所婚检增加“康氏反应”实验检查项目。
1987年,全市婚前检查人数11887人,占当年新婚人数的67.93%(含3个区保健站检查人数)。未婚先孕占有相当比例。婚检时发现:早孕317人,中孕176人,晚孕11人,合计504人,占参加婚检妇女5977人的8.43%。此后两年,市妇幼保健所因进行基建,婚检工作量相对减少,但全市年婚检人数仍保持在万人左右,婚检率约70%,市区逐年上升,郊区下降。检查发现男女患病率误差较大,市保健所在10%以上,各区7~8%,不能结婚者为数极少,暂缓结婚的不足1‰。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