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除旱、涝、虫、震等自然灾害外,合肥还发生过连阴雨、寒潮、大风、大雪、冰雹等灾害。连阴雨
连阴雨是指3天或3天以上的连续降水。根据连阴雨时间的长短,一般把它分为大于或等于3天、5天、7天、10天4个等级。出现这种长时间的连续降水的主要原因,是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或处于准静止状态。
连阴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根据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情况,通常把连阴雨分成两个时段,出现在3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叫春季连阴雨,出现在9月上旬到11月中旬的叫秋季连阴雨。
合肥市春季连阴雨以大于、等于3天的出现次数最多,每年平均4.4次;大于、等于5天的出现次数较少,每年平均1.4次;大于、等于7天和大于、等于10天的每年出现次数很少。
秋季连阴雨也是每年以大于、等于3天的出现次数最多,大于、等于7天的和大于、等于10天的出现次数很少。但3~6天时间不很长的连阴雨,秋季比春季少;7天及7天以上的连阴雨,秋季比春季多。1970年9月7日至9月29日,合肥出现了持续时间长达23天的连阴雨。这次连阴雨是因为当时冷暖空气都很活跃,经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交锋所致。
春季连阴雨往往造成旱稻烂种烂秧,蔬菜生长缓慢,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受渍。秋季连阴雨对晚稻、蔬菜、西瓜等生长不利,造成稻谷等粮食霉烂,并影响到午季作物的播种。1975年秋,合肥相继出现3次长期连阴雨,致使市郊大部分农田受渍,影响秋收和秋种,损失很大。
寒潮
安徽省气象部门规定:日平均气温一次连续降温10℃,并在连续降温过程的终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12、1、2月)或小于、等于5℃(3、4、10、11月)的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
根据上述标准,合肥市平均每年出现3次寒潮。寒潮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是12月,其次是3月。这是因为合肥12月份气温还不太低,3月份气温回升较快,这两个月,遇有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因而寒潮次数较多。寒潮平均初日在11月中旬,平均终日在3月中旬。
寒潮侵袭合肥时,一次连续降温的幅度多在15℃以下(一次连续降温的幅度在15℃以上的强寒潮很少)。寒潮过程中,偏北风占优势,风力多为6~8级。多伴有降水(无降水的寒潮极少)。
寒潮时,由于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农作物遭受伤害或死亡,这种低温称为霜冻。在寒潮的前锋过后,晴天微风的夜间,地面散热快,更易发生霜冻。因此,当获悉寒潮或强冷空气将要来到时,应采取灌水、熏烟、覆盖、培土等防寒措施,以避免或减轻霜冻的危害。
大风
瞬间风速大于或等于17.2米/秒的风,即风力在8级以上的风,称为大风。
合肥市的大风,平均每年有8天,春季出现大风日数最多,夏季出现大风日数次多。秋冬两季出现大风日数较少。
合肥大风的风向以西北最多,北风和西北偏北风次多。
合肥的绝大多数大风,出现在午后到傍晚(12~20时),持续时间多在半小时以内,最长的曾达17小时。
大风主要受冷锋、低压、雷雨、台风等天气系统的影响。在各类大风中,冷锋大风(包括寒潮大风)最多,低压大风和雷雨大风次多,台风大风最少。寒潮大风和台风大风一般持续时间较长。
大风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往往对生产、生活带来灾害。1978年8月24日,合肥出现11级大风,并伴有雷雨,树木、电线杆、农村房屋、高压电线被吹倒很多,给工农业和人民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上一篇:第三节 地震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