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自然灾害,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怀宁县灾害频繁,历史上曾出现过水、旱、风雹等多种自然灾害,尤以水、旱灾害为盛,甚至一个生产周期内,水、旱灾害交替发生。过去,由于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科学不发达,对灾害不能预测,一旦发生,又限于小农经济,无力抵抗,只得听从大自然的摆布。民国16年(1927年)山洪,23年干旱,在怀宁地区,确属历史罕见,损失惨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特大江汛,1978年特大干旱,1983年特大山洪,都远远超过上述水、旱灾害年型。前者人民离乡背景,四处乞讨;后者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一鲜明对照,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着“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立足于防,大兴水利,控制灾害的发生,并加强水文观测和气象预报,为防灾、抗灾提供自然信息。常年设置“怀宁县水利兴修防汛抗旱指挥部”,区、乡及重点工程单位,都建立相应的机构。每年5月1日设防,10月31日撤防,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各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互通情报,日以继夜,坚守岗位,严密注视水情、雨情。在防洪、防汛方面,按江、河水系和工程抗御能力,对江水大圩(广成、同马)划定3线(设防、警戒和紧急)水位;内河圩堤(白莲、四联、杨联、胜天、白洋湖等),由于山洪来势猛,易涨易退,如上游降雨超过50毫米,或有雨量、水位报通知,即组织人员上堤防守;水库按照设计标准,本着“安全效益”原则,控制蓄水,灵活调节运用。在抗旱方面,生产季节内,15~20天内连续不雨,则对河流、湖泊活水加以控制,不让走失,并提引灌塘灌田,以防干旱;一旦旱象露头,即投入抗旱。随着旱情、水情的不断发展,逐步加强,以致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各行各业全力以赴,抗灾压倒一切。
一、防特大江汛
1954年江汛是超历史的。这一年的防汛工作,自始至终,历时近4个月。5月1日设防,各级指挥机构成员和分管负责人,深入基层,抓重点,带一般,检查计划,落实措施,筹集物资、器材,现场部署。设防水位,县、区、乡3级抽调上堤干部300余人,受益民工近万人,编为队、组。计编设有:巡逻队,负责沿堤内外日夜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并作好标记;摸氽队,负责潜水探险,堵洞;抢险队,负责临时抢堵溃口、塌坡和有关险情的抢修;运输队负责防汛物资、器材运输;通讯联络组纵横联系,传递信息。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定人定岗,分段防守,实行岗位责任制,边防守,边加固险段,挑预备土。6月中旬,沿江重点圩超过警戒水位,接近紧急水位,内河水势也连续上涨,日趋紧张。抗灾大军,后续力量,接踵而上,各级干部,全力以赴,民工猛增至5万余人,连为防汛服务的后勤人员近10万人。一方有灾,多方支援;一声号令,星夜奔赴防汛第一线;前方后方,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战斗。6月底至7月中旬末,雨下如注,洪水猛涨,风狂浪大,全体参战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哪里有险哪里去,一心扑在防洪上。风风雨雨,忍饥熬寒,坚守阵地,斗志昂扬,持续百日余。在风浪险恶堤段,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跳入水中,面堤背江,怀抱木桩,组成一道道人体挡浪墙,以防风浪袭击堤身。水涨堤长,广成、杨联、胜天、万全等大圩,原堤身低矮处,均浸没水中全赖土筑子埝和麻袋、布袋装土垒坝挡水。但洪水如猛兽,终因漫顶而溃破,圩田、洲地一片汪洋。这一年的防汛,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也是超历史的。所费资金、物资、器材,群众自筹的难以计算,仅国家拨给的,就有资金两百多万元(包括物资、器材折款),木材千立方米,毛竹万余担,铅丝和元钉百余吨,麻袋20多万条,汽灯、马灯5000余盏。
二、抗特大干旱
1978年大旱,近300年罕见。正当农作物生长季节,全县基本无雨,5~10月份,仅下221.9毫米,比1977年同期少893.4毫米,连续晴热、高温达130多天。平均气温比上年同期高1.3~1.5度,8月份平均气温高达30度;蒸发量大,6~10月份蒸发量为868.5毫米,与同期降雨量比,多646.6毫米。由于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晴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河水断流,塘坝、塥、堰和水库底水日益减少,相继干涸,旱象普遍呈现,旱情日重一日。面临大干旱,全县总动员,党、政、军民齐动手,奋起抗旱夺丰收。
旱象刚露头,县领导机关即着手部署抗旱工作,对一些提水、引水工程,逐一检查、维修、加固,合理布局。7月初,全面掀起抗旱高潮,向江河、湖泊要水,7月6日,枞阳大闸开闸,引江水倒灌。到7月17日,菜子湖水位升高1.07米,引进江水1.97亿立方米,沙河流域有了水源,遂组织高河、金拱、万桥、凉亭4个公社开沟筑坝,挑挖土方1.06万立方米,建临时站,装机33台,794.34千瓦,抽菜子湖水500多万立方米,灌入三鸦寺湖,使沿湖13座固定灌溉站恢复活力,正常运转,抗旱保苗3.20万多亩。同时,通过8级堤水,沿河逆流倒灌,引水上山岗,解决了新安岭与公岭的人畜用水,并灌溉了长达10余公里沿河两旁近两万亩农田,稻苗免遭枯死。皖河流域除在官坝头拦河打坝,支引花凉亭水库分入长江的水,进官坝头大闸,灌溉皖河公社的普济、邵一、邵二、中心和城关公社的潘塅、龙头等6个大队万亩农田外,并组织了三桥、黄墩两公社,于黄龙公社和联合渡口打坝,拦毛尖山水库的分水,倒灌入珠流河,过解放闸,入白洋湖,于湖梢建临时站,共安装机械26台,458.95千瓦,通过13级传递,将水送上黄泥墩山岗,约2万亩禾苗得救,秀山中学也不再用汽车到10公里以外去装运生活用水。小市、黄龙两公社,则在皖河水系的后河(即皖水),投入1500民工,一天一夜,筑一道砂坝,横埂河中,拦水(毛尖山、乌石堰水)入小市和平闸,灌溉四联圩、杨联圩、团结圩共2.30万余亩。此外,断流的大小河道,组织近万人沿河掏沙渗;没有水源的丘陵区,打深井取地下水,既可润苗,又解决了生活用水。
这一年抗旱,声势浩大、空前。投入抗旱的人力,有各级干部500余人,群众多达14万多人;动用龙骨水车1.50万部,柴油机1390台,1.59万千瓦,电动机1480台,1.56万千瓦,混流泵1530台,打拦河段680处,掏沙渗310处,打井780眼,开引水渠410条,长100.6公里。消耗能源:柴油1500吨,电力1.20万度,费资428万元(包括群众自筹)。虽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夺得了好收成,42万亩早稻丰收,平均亩产360公斤,全县早稻一季超纲要的有91个大队,超500公斤的有19个大队,超历史的有122个大队。晚稻抢插37万亩(计划43万亩),其中全收的21万亩,欠收的6万亩,无收的10万亩。全县粮食总产21805万公斤,比计划总产减少5195万公斤,比丰收的1976年减少4795万公斤。大旱之年夺得如此好收成,创造了怀宁有史以来的奇迹。
三、抗特大山洪
历史上,怀宁最高洪水位为20.89米(1955年),1983年7月5日最高洪水位达21.15米,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0.26米,抗洪、防汛异常紧急。
进入梅雨季节后,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以抗洪、防汛为压倒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并果断决定: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指挥部合署办公,形成统一的指挥中心,党、政负责人集中在堤,坐阵指挥,一切工作在堤上研究部署。除5名县级干部各带1个精干班子,到内河5千亩以上的大圩分兵把守外,参加同马、广成两圩抗洪、防汛的领导干部共158人,其中省4人,地区14人,县委常委、人大副主任、副县长17人,部委办14人,科局长109人,并将县直机关55个单位的一般干部,组成两个梯队,挑选身体好的精干人员492人,编为第一梯队,吃住在堤上,与民工同起同落;其余除老弱、病、残者外,统编为第二梯队,作为后备力量,整装待命,召之即来。全部抽调人员,混合编组,统一安排,分段防守,明确职责范围,造册登记,报防汛指挥部备查。上堤民工,同马、广成有1.30万余人,分一、二、三线,同时划定防守堤段,明确任务。在水情紧张时,南同马堤上段(官坝头至潭子湖)每公里有2~3名科局长,每35米有1名国家干部,每两米有1个民工。边防守边做险工工程。同马堤上段15公里碑、汪家巷处,堤脚4塘相连,其中第三塘水发浑,平台上也出现几处泉眼,情况十分严重。在堤干部,奋不顾身,跳进1米多深的水中,潜入塘底探险,摸清有两口大泉眼,翻砂鼓水,塘底淤泥隆起,有通漏管涌的危险。干群就地研究,当机立断乘洪水缓涨之际,填塘固基。连夜架设浮桥,集中1500多精壮劳力,组织11部5吨以上的大卡车运土,4天运土5400立方米。同时抢做直径分别为2米、2.5米、3米的木制养水盆,夸住泉眼,灌入粗砂、碎石压渗,缓解了险情。
7月中旬,山洪缓涨,江水持续上升,调集2000吨船只,快速装运黄沙、石子各1000吨,块石2000吨,草袋1万条,并拨资金2万元,给巨网分指挥所,以供同马堤下段和广成圩迎战大洪峰之需,广成圩、同马堤,安危与共,息息相关。使用麻袋、草包装土做子埝,对24公里长的广成圩堤线,予以普遍加高。其中3500米低矮段加高1.2米,2万米长的较高堤段加高0.6米,水涨堤高,顶住了离堤顶只有0.75米的高峰水位(18.1米)。与此同时,组织1000劳力,挑土8000立方米。加高培厚与同马、广成一堤之隔的镇江隔堤,以防广成圩顶不住同马堤遭威胁的万一。
7月16日凌晨,广成圩北埂1.10万多米堤段,在高水位情况下,遭7~8级狂风袭击,浪花溅高3米,堤身30多处严重崩塌,其中有24米堤身崩塌三分之一。在这万分紧急关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三二三三部队,270多名指战员,快速赶到浪头最大、崩塌最严重的双福潭,跳入水中打桩,摸块石挡浪,与5000多名防守民工一起,顽强拼搏6个多小时,战胜狂风恶浪,大堤化险为夷。
在抗洪防汛斗争的全过程中,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吃苦耐劳,自始至终,斗志旺盛,团结抗灾。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源源涌现。很多群众主动拿出木材、门板、稻草等物资用于抢险。全县统计群众自筹大小挡浪木桩129.10万根,柴草405万担,木材165立方米,草袋、塑编袋9.50万条,资金35.10万元(包括器材折款),做土方30.50万立方米。各单位、各部门齐心协力,围绕抗洪防汛这个中心,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交通部门除提供大小车辆11部、船只555吨专用外,其余车船一律停航待命,随要随到;粮食部门打开仓库,将清理登记好的1.50万条麻袋,6个小时内,送到风浪险恶堤段;建筑部门为抢险取土架浮桥,41名工人,10小时内,完成一道长100米、宽4米的架桥任务;卫生部门组织医疗队,上堤为抗洪防汛干部防病治病;商业、供销、粮食部门分别组织“商品供应船”、“粮食供应船”各两只,板车两部,沿途供应,共同为千方百计地减少受灾损失而奋斗。
由于广大干部群众,长期艰苦搏斗,终于战胜一次又一次的洪峰,大大减轻了灾害的损失。1954年,江水位17.6米时,沿江大小圩均遭溃破;内河圩堤,在1955年水位20.89米时,溃破殆尽。1983年,洪水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江水也超过1954年破圩水位,全县大小圩190口,保护面积23.29万亩,尚有40口圩安全渡过江汛,保护面积15.03万亩,占总圩口保护面积的64.54%。特别是同马、广成等16个5000亩以上重点大圩,除冶塘湖东、西2圩漫顶溃破外,其余8个确保,引河堤安然无恙,更为突出的是广成圩,在远远超过1954年水位的情况下,没有溃破。这些,都揭开怀宁县抗洪防汛斗争史上的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