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水利管理,随着生产关系变革,不断向前发展。在私有制社会时,封建把头操纵水权,以种田必管水为幌子,约束佃户看管,并强制义务维修看护。辛亥革命后,耕者有其田,群众自行商议,联户轮流看管,共同维修养护。地主、家族独塘、独庄,由承租者负责其维修、养护费用,在租额中计算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私有为公有,生产集体化,由基层生产单位(生产小队)付钱,或群众推选人员负责管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水利工作着重点转移,更进一步把水利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明确提出,水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积极开展综合经营,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一、管理体制
建设是手段,运用是目的,管理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建国前,没有县级专门水利管理机构,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专门管理机构。县水电局设工程管理股和机电排灌中心管理站,分别负责全县圩堤、水库、涵闸和机电排灌站的管理、运用、维修和养护的业务指导。县以下,以工程为单位,由所在地行政领导、受益群众代表和专管人员组成水库、圩堤、涵闸工程管理委员会、渠道工程管理所、保坍工程管理所和机电排灌工程管理站。跨区受益的属县领导,跨乡受益的属区领导,跨生产大队受益的属公社领导,跨生产小队受益的属生产大队领导。
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设置专管机构,根据工程规模和受益范围大小,配备专管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到1985年止,全县有各类管理机构265个,有专管人员234人,群管人员337人。
在专管机构中,属县直接领导的有:长江修防所(含石牌、巨网、广成3个修防段及官洲保坍管理所)、花凉亭水库怀宁灌区管理所、观音洞水库、茅庵电力灌溉站、广成电力排灌站(东站、北站)、小市和平闸等;区领导的有:皖埠水库、马踏石闸、石门湖圩、站。
专管机构的体制,按性质分,有全民和集体两种。全民的仅有两所(花凉亭水库怀宁灌区管理所、长江修防所)、两站(广成站、茅庵站)和一库(观音洞水库);按管理方式分,有专管、群管、群专结合3种,其中以专管为主。
怀宁县1985年管理工程单位在编人数表

二、工程管理
(一)管理制度
怀宁县水利工程管理规章制度,由县主管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各专管机构和管理人员共同执行,并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多次进行了修正、补充与完善,至1985年,最后形成如下主要内容:
加强政治、业务理论学习,逐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确立服务观点,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的职责范围,不得擅离职守,年终评比,予以奖惩。加强财务、器材管理,做到月清、季结、年互审,保证帐实相符。机件、物资、器材不丢失,不霉变,不锈蚀。充分发掘资源潜力,综合利用,开展多种经营,增收节支,自给有余。逐步建立生产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保护工程安全,绝对制止在工程周围和边近开山炸石,在库、渠、河道内、涵闸上下口、护岸护坡附近炸鱼、毒鱼,在堤坝上行驶车辆、挖坑口、铲草皮、放牧,以及堤内坡30米、外坡50米范围内种植、建房、立窑、打井、打窑、埋葬和堆置杂物。工程周围的林木和芦苇,不许乱砍乱伐。凡有碍工程安全的行为,管理人员有权干涉制止,劝阻无效,追究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违犯。收听气象预报,准确观测水情、雨情,随时记载。长期积累资料,加以分析、研究,为合理控制运用提供可靠依据;建立工程档案,除记载本工程建筑过程中各部位的基础结构材料、形态和标准外,投产后逐日记载运转情况、故障及事故发生原因、经过、处理措施及处理结果情况。机电站的设备和线路,落实到人负责管理、养护、维修、使用,不是司机手,不准开车。认真填写行车记录,掌握消耗和效益标准,做到低耗高能,努力实现最佳八项经济指标。定期检查,除专管人员对各自分管范围内工程的各个部位,经常检查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完好无损外;管理单位,每年汛前、汛后和生产用水期前后,由单位负责人组织领导,对所属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对照年度运用计划,生产过程中的观测、记录,认真分析、研究、全面总结,从中找出规律,吸取经验教训,总结材料,入工程档案。计划用水,合理调节,灌溉工程做到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先用塘水,后用库水。不允许废塘为田、以库为塘的做法。灌溉的原则是:分片轮灌,先远后近,先急后缓,夏秋灌田,冬春灌塘,按计划,由管理单位适时供应。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起闭水库闸门和开动机械排灌工程,严密掌握天气趋势,做到高水高排,未雨先排,排蓄兼顾,防止顾此失彼。各工程管理单位,汛期确定专人负责,定时、准确地向指挥机构报告水情、雨情和工程防御情况,如处紧要状态,随时请示报告。
(二)养护维修
工程的养护维修,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进行。
【经常性维修养护】经常维修养护,是管理单位及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对堤坝、渠岸、护坡、护岸、机电设备及线路等所有水利工程,勤加检修,在巡查中发现问题,随时补修,确保工作完好无损,运用自如。
【岁修】自然侵蚀,对工程有一定影响,通过抗洪、防汛、排涝、抗旱,工程都有一定损失,每年汛后,针对实际情况,编列计划,冬春培补加固。
堤坝培修加固,是岁修重点。每年冬春修,各圩口均投入一定劳力,挑土加高培厚堤身,填坑巩固堤脚。全县历年冬修,仅圩堤一项,完成土方就有300余万立方米。其中:5千亩以上大圩,如白莲、四联、杨联、胜天、广成、同马等,约占50%;5千亩以下,千亩以上圩约占27%;其它小圩约占23%。江水大圩(同马、广成)岁修,国家在岁修经费项下,按每方土0.5~1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余圩堤,根据谁受益谁负担原则,由受益户筹款出工兴办。
每年冬春季节,组织沿渠受益乡村劳力,对渠道进行清淤,保持设计标准,水流畅通无阻。清淤量最大的是花凉亭灌区,1981年一次清淤量高达15万立方米。观音洞水库,1980年一次清淤,也有10多万立方米。在日常精心养护管理情况下,一般的灌、排渠道,岁修清淤任务,也在千余立方米。
对埋藏在圩堤、库坝中的洞穴或孔隙的处理,在50~60年代中,采取人工钻探灌浆。如吸浆量大,则冬修还必须翻挖回填夯实,即使是吸浆量小,也难达到密实要求。这种人工钻探灌浆办法,只适用于填筑高程在10米以内的堤坝,对水库大坝不起作用。70年代开始,使用机械灌浆,即备置15马力柴油机、造浆机、灌浆机、钻孔机各1台,将黄粘土用造浆机打成浓度较大的泥浆,用柴油机带动灌浆机,按选好的孔眼,将泥浆通过管道压送至坝内,在适当的压力下,堤内洞穴、孔隙均得以填塞、密实。同马堤自1976年开始筹办,1978年试灌,1979年正式施灌,到1985年止,结束石牌段18公里堤长的灌浆任务。
对小(一)型水库,自1979年开始,按每年1库的进度,对库岭、汤岭、磨山、新华、胜利、谷泉、浩大等库大坝,先后灌浆加固。
每年汛后,对机、电排灌站,从线路、变电和配电设备,主动机、被动机以及管路等,逐一认真检查,损坏撤换,擦油清洗除锈。检修结束,试车验收,转交正常保养。
【大修】大修工程,重点3处:同马堤、观音洞水库和皖埠水库。
同马堤巨网段,属皖河下游改道联圩第2期工程,1958年第1季度施工,大堤在阴雨连绵中抢筑而成,且堤基坐落在沼泽地,多年淤积的腐植质土层厚,虽经认真清基处理,但仍解决不了堤基松软和坝坡滑动问题。大坝筑成后,堤身下陷,坝坡大码滑动下挫,坝顶开裂,裂缝宽3~4公分,总长近千米。33公里碑上下均有程度大小不同的类似情况发生,是一恶劣险段,其安危关系到两省(安徽、湖北)5县(怀宁、望江、宿松、黄梅、皖河农场),引起中央、省、地、县重视。大坝建成的翌年(1959年)冬,即列为大修项目,每年培修加固20~30万立方米,以保持原设计标准。但边做边塌连年挑加土方,历经7个冬春,共做土方近200万立方米,直至1965年基本稳定,化险为夷。仅此一项大修工程,国家拨款近200万元。3年自然灾害中,以工代赈,1方土、1斤粮、1元钱高标准补助民工。
观音洞水库属中型水库,蓄水1130万多立方米。皖埠水库属于小(一)型水库,蓄水700多万立方米。两库关键问题在于放水涵闸不牢。1961年列为大修重点,编报计划,申请国家拨款,由省、地派出施工力量承修。观音洞水库将原圬工涵洞竖井以下,改为1米×1.4米钢筋混凝土箱涵,竖井以上,在原基础上,内衬混凝土10厘米,并装置平面钢闸门。1977年大坝又加高至56.7米高程。皖埠水库,将原圬工涵洞全部拆除,利用原有规格料面,使用水泥砂浆重新砌成1米×1.5米的矩型箱涵,并浇筑钢筋混凝土启闭机台,装置起重8吨的启闭机和钢筋混凝土闸门,大坝增修加高至62.5米高程。大修后,两库均脱险。
三、灌溉管理
灌溉的原则是:分片轮灌,先远后近,先急后缓,夏秋灌田,冬春灌塘。做到计划用水,合理供水,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先用塘水,后用库水。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启闭水库闸门和开动机械排灌工程。做到高水高排,未雨先排,排蓄兼顾,防止顾此失彼。
用水要收取一定的水费,水费标准一般为:每年每亩0.5~1元。受益单位无论是用水或不用水都要缴纳。计量水费分为:按定额包干和用水时间2种计算形式。水库、灌区,一般都实行包干形式,即整个年度的生产用水,按受益面积,每亩征收0.8~1元;机电排涝,也属包干形式,每亩征收3~5元(包括油、电费);机电灌溉,大多采取记时办法,先预交款,后开机,灌溉结束,根据实用电度、机械折旧及其它消耗等计算,按小时分摊,灌溉多少时间,交多少钱,正常情况下每小时需要8~10元。
若遇天年不测,一旦遭灾,由受益户申请,核实灾情,报上级政府批准,水费给予减、缓、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