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清政府地方武装
(一)安庆卫
清初顺治年间,县属江南省,县城安庆循明制,设卫守备,专司芦课屯粮、征解济运之事,署设城东北之卫山头,顺治四年(1647年)裁。
(二)抚标
清代各省驻军有督标和抚标之分。属巡抚统辖的抚标,一般只“驻扎郡城”、“巡哨抚辕,别无分防”。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省治自南京移驻安庆,省府县同治一城,而负责城防的抚标军队,亦即视为地方武装。
康熙十三年(1674年),安徽设抚标,下辖左右二营,各营有游击、守备等官佐11人,马兵75名,步兵300名,守兵375名。后经多次增减,至光绪初年,左营有参将、守备等官佐13人,马战兵96名,步战兵138名,守兵207名;右营有游击、守备等官佐13人,马战兵75名,步战兵92名,守兵182名。光绪九年(1883年),推行曾国藩“洋操”办法,兵制变动,抚标挑选精壮编入练军步队。光绪二十九年,改为巡警兵,仍设左右二营,左营有参将、守备等13人,巡警兵62名,右营有游击、守备等13人,巡警兵59名。
(三)团练
咸丰三年(1853年),县内封建地主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开办团练。九月,安徽布政使张熙宇一次招募练勇300人进驻集贤关,围攻太平军占领的安庆城。
光绪二十年十月,因中日甲午战争,长江一带戒严,知县黄国城邀集绅董筹铺捐,成立保卫局于司下坡,招募勇兵督练,交各坊董分段巡查,以保障地方安全。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波及县境,知县姚锡光约同绅士,抽铺捐办团练,设总局于城南,城东、西、北内外各设一个分局,招募壮丁120名,交管带督练,夜随各分局董分段巡查,再到总局“会哨”。次年二月撤。
二、民国政府地方武装
(一)县民众自卫团
民国成立初期,军政合一,当时驻军亦兼治安任务。民国6年(1917年),县建团防总局,亦称警备队,约30人枪;全县7乡,均自办团练或团防分局,每局三四人枪。民国16年以后,县团防组织扩大,成立自卫团,约百人枪,由县政府统摄。翌年乡改区,自卫团撤销,成立县自卫队,亦称联防大队,大队长由县长兼。各乡(镇)的团防分局亦改建为自卫队,全县约200人枪。联防即所谓“地方自治”,负责催缴田赋、护卫县府和区乡公所等。民国22年,县自卫队更名保安大队,县长兼保安大队长,另配一名军官专职副大队长,专事军事训练,下辖3个中队,约300人枪。同年,县府内成立军事科,军事业务隶属省保安司令部领导,专事地方武装工作。23年,县保安大队改编为保安团。此间,区乡巨富豪绅各霸一方,招兵买马、私设团防,人民受尽兵灾之苦。民国27年(1938年)7月,日军西侵,安庆沦陷,县府西迁石牌,县长向廷瑞成立剿匪司令部,下令收编各团防,充实县保安团并改名为县人民抗日自卫总队,亦称自卫军,县长兼总队长,隶属省第一专署保安公署,下辖两个中队、6个分队,约240人枪,分队分驻各主要集镇,负责治安管理。次年春,改人民抗日自卫军为国民自卫队,各区署亦设立,计5个中队,约1000人枪。29年秋又扩为国民兵团,县长兼团长,辖3个大队、9个中队,约1000人枪。民国30年,县长石经健收编郑海澄残余部队,成立清乡队,下设4个中队,破坏新四军的抗日活动便日益加剧。抗日胜利后,县府迁回安庆,县国民兵团撤销,兵员仍存属县府。民国36年(1947年),成立县民众自卫总队,副县长欧阳锦兼总队长,总队下的大、中、小队建制齐全,兵员增至1300人。次年11月扩总队为县民众自卫团,县长曾愈兼团长,实行营连排建制。其间因有一个大队上调省保安三团,故兵力减至615名。此种地方军事组织直至人民军队解放安庆而改编。
(二)桐怀潜联防区署
民国30年10月,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桐怀潜三县边境之青草塥……五方杂处良莠不齐……以致‘奸匪’潜滋,政令阻滞”为由,报省府批准设立“桐怀潜三县边区临时区署”,配一个自卫武警中队,区署直属专员公署指挥。区署成立后,对于破坏新四军、游击队的抗日运动“尚能积极推行”。至民国35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高潮,次年9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区横扫敌地方保安团队,国民党政府慌忙调兵回援,并动员地方武装组织联防,临时区署遂扩建为“桐怀潜联防区署”,成为道地的反人民的地方武装。
联防区署驻桐城青草镇,辖区有怀宁的育儿、郑河,桐城的张云、松陶、青草,潜山的棋盘等6个乡。区署主任林洵、副主任程佩,均是校级军官。区署内设一个特务排,辖一个联防大队、二个中队,约250人枪。为阻挠人民解放军外线活动,区署积极扶植当地大刀会,配合便衣组,搜集军情,破坏解放军发动群众建立的人民政权;对无辜群众,以“通匪”罪相加,肆意惨杀。民国37年2月,区署召集辖地乡长、劣绅,组织“戡乱建国委员会”,下设总务、宣传、秘书、警卫4股,向群众勒索枪款,逼交军粮,捆绑壮丁。人民对其恨之入骨。1949年3月,林洵残部逃遁洪镇凭藉日军碉堡负隅顽抗时,林洵被解放军击毙,残部向人民投降。
附:安庆商团
商团建于宣统二年(1910年),由安庆商会发起,为保障各商号安全和协助段委巡更而成立。经费由各商号捐助,接受商会咨询,不受商会指挥。商团按军队编制,以团为单位,成员由境内各店主及其子弟选任,团长、团士为义务职,教练、排长为专职。
安庆先后成立中、西、南、北四路商团,其中以西路人数为多,约70人,中路约40人,南路20人,北路不足10人。中西两路商团辖区富商多,在辛亥革命时为驱逐浔军黄焕章部有功,新军师长胡万泰将缴获的部分枪支弹药赠送该两路商团,使其握有当时称精良的武器——湖北造步枪、日本造三八式——实力最强。
民国初,军阀混战,散兵游勇,拦路打劫,商旅不宁,遂加强商团。团士由义务制改为专职的招聘制,并成立城区商团联合办事处,公推中路商团团长张佩廷为总团长,下设分团,便利策应。此时商团不再限于护商,而开始介入反人民革命的行列。不久,西路商团因护商任重,改义务团长制为干事会,由干事会聘请正副团长、排长,招募团士60名。日行军事训练,夜即街巷巡查,武装护送帐户,保证到桐城、潜山、石牌、长江上、下水五条线路的商旅安全。民国20年(1931年),长江洪水成灾,商号多倒闭,商团亦缩编(西路60人减至20人),维持到抗日战争时,不少商号西迁,商团经费断源,遂散。
三、人民地方武装
(一)建国前地方武装
【工会工人纠察队】1927年春,北伐军抵达安庆,农工运动蓬勃兴起。中共领导的省、市总工会筹备会相继成立,同时建立工会工人纠察队,由各业选派46名进步工人组成,配备各式枪支48枝,操球任队长,负责保卫党组织驻地安全和维护城内的社会秩序。后在“三·二三”反革命事件中遭破坏。
【高河农会纠察队】1930年4月28日,中共高河区委书记操球主持召开农会骨干分子会议,决定成立高河农会纠察队,由各农会小组推派忠诚、勇敢的20名会员组成,操文质(中共党员)任队长,并向车匠铺借用20根车面梁作武器兼作标识。在高河暴动中,负责维护市面秩序,封锁车站、要道,断绝交通、通讯以及监视安庆敌情等,圆满完成任务。暴动胜利后,操球率领部分队员参加潜山独立师第五游击队,余散。
【新四军四支队直属游击大队】1938年夏,四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部至王家河宣传抗日,号召组建地方武装。时县办小学校长张春燕(今名张铭)积极响应,自筹资金,购置枪支弹药,动员兵员百余人,报四支队批准成立“四支队直属游击大队”,下辖3个中队,有枪70多枝。1939年春节后,经整编升为主力部队。
【怀宁县第四区署自卫队】1938年12月,查化群(中共党员)受省动委会和省民政厅派遣来怀宁接任第四区署区长。1939年1月,新区署正式成立,同时改组区自卫队,由区长查化群兼自卫队队长,进步青年何志鸿任区队副,徐国平任副区队副,共30多人枪。改组后的区自卫队,为区署开展抗日,锄奸除恶等活动助了一臂之力。1939年冬,查化群遭国民党通缉,区署的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撤退,区自卫队工作亦基本结束。
【第九游击纵队】抗战初,沿江各县游击武装大兴,其成份复杂,扰民之事时有发生。1938年夏,皖一行署专员张节受命收编各游散武装为第五战区安徽省第十三游击纵队,张节兼任司令。1939年3月,第十三游击纵队改为第九游击纵队(简称九纵)。司令改任云应霖(热心抗日的爱国人士),参谋主任李伟烈(中共地下党员)。纵队司令部亦由宿松迁驻抗日前线——怀宁石牌。纵队下辖3个大队,1个特务连,官兵约千人,长短枪500余枝,机枪40余挺。第一大队驻江家嘴(今江镇乡),第二大队驻石牌至凤凰山一线,第三大队留守随司令部行动。
九纵入怀后,中共鄂豫皖区党委、怀宁区委和新四军各部,不断派员加强对九纵的改造工作,使其官兵的政治、军事素质和文化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在参加5月对安庆日军的攻城战斗中,大部表现良好。
九纵拥共抗日、战斗力日益提高的面貌,为国民党所不容,一七六师公然派员监视。1940年2月,李品仙密令伺机消灭九纵。3月,被整编为一七六师野战补充团。4月,被迫仓促起义,在舒城县境败散。
【灵泉乡谢雨明游击队】1941年3月,新四军某大队批准成立灵泉乡谢雨明游击队,33人,长枪8枝。4月下旬,游击队整编为大队的第三中队,辖3个分队,活动于杨林畈、高河、三桥等地,宣传抗日,惩治汉奸。12月,为整肃内部纪律,有谢传来等8人不服整顿而叛变,谢雨明遭国民党杀害,游击队解散。
【黄马河游击队】1941年3、4月间,由行伍出身的张贵、何荣二人在黄马河附近发展地方党游击队近百人(没有武器),并主动向桐西独立团请求收编,未果。为解决枪支问题,于同年8月偷袭国民党十一游击部队,获长枪11枝,短枪7枝,机枪1挺。此事为独立团第一营教导员余铮得知并转报团部,团部同意收编为一个连,但张、何只同意参加新四军而不愿改编,故仍为游击队。11月正式整编为“新九连”,属独立团第二营建制。连长张贵,副连长何荣,指导员余铮。同时成立80多人的便衣队,配合新九连工作。1942年11月间,新九连遭国民党军3次围剿,兵力受损,人员思想波动,怀宁县党部乘机策反,张、何集体携械叛变,派往该连工作的中共党员余铮、江杰、方勇被国民党一七六师惨杀。
【百子山游击队(组)】1943年下半年,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两次派出县委成员开辟怀宁百子山地区,建立游击根据地。随同前来的有县委大队八中队指导员姚奎甲带领的长短枪两个班,在百子山区委领导下,建立地方游击队(组),最多时有10余支、150余人、长短枪120多枝。其中坚持时间长的游击队(组)有:
——百子山游击队,队长刘凤竹,1944年春成立,同年10月,刘凤竹遭建国军诱捕后叛变,游击队活动终止。
——独秀山游击队,队长冯奎,1944年春成立,1945年6月,冯奎率队转移途中遭日伪军堵截、战斗中牺牲,其余人员撤至花山根据地。
——海口洲游击队,队长钱礼明,1944年春成立,一直坚持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时止。
——叶坦游击小组,组长杨自富,1944年夏成立,一直到抗战胜利时止。
——官洲游击队,队长王保富,1944年夏成立。1945年3月16日,为掩护区委领导人脱险,王保富被梁金奎土匪部队杀害,游击队遂散。
——广成乡自卫队,队长朱勋(中共党员),队员24人,1944年10月成立,名为日伪的乡自卫队,实则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1945年4月,被叛徒出卖,自卫队在苏家仓房被日军包围,3人被捕,组织遭破坏。
【许龙彪游击队】1947年5月,大洼岭农民许龙彪,在皖西支队二大队六连指导员张凯辉支持下,组建起一支20余人的游击队,队长许龙彪。7月,收缴县参议会副参议长江河清等豪富枪支7枝。8月,袭击王河乡公所,获长短枪12枝,机枪1挺,队员增至80余人。9月,编为怀宁大队第一中队。
【潜怀武工游击队】1947年6月,新安岭农民汪信圣,在皖西支队二大队六连参军后,受命回乡开展游击活动。他回到新安岭(今枫林乡),迅速联络10余人,后发展到30余人,正式成立潜怀武工游击队,队长汪信圣。六连派中共党员张华富任副队长。9月,参加攻打石牌战斗后,回潜山休整,遭潜山县自卫队偷袭,部分队员牺牲,大部转入皖西一分区部队。
【桐怀大队】1947年春,皖西支队派张奇至青草塥发展地方武装,建起桐怀大队,蒋云贵任代大队长,张奇任教导员,200余人,组成4个中队,活动于三道岩、高河埠一带。1948年春参加消灭青草塥大刀会战斗后,整编为八旅二十四团四营二连。
【怀宁大队】1947年9月,皖西军区指挥部决定,以怀宁境内已建的几支游击队为基础,组成怀宁县大队,大队长兼教导员张凯辉,辖两个中队,近200人,100多枝枪。第一中队长许龙彪,第二中队长陈玉昆。大队成立后,为早日建立中共怀宁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遂于9月底自潜山王家牌移至怀宁今雷埠、腊树一带活动。10月上旬,在郝家山三柳港宿营时,遭怀宁县自卫队偷袭,遂转移潜山休整。11月上旬奉命至太湖整编为三纵七旅(后属皖西军区)三十七团三营九连。
【怀宁县大队】1947年8月,皖西工委派出姚奎甲在桐怀沿江平原地区建立起一支桐怀武工队,30多人,姚奎甲任教导员。1948年夏,为扩大地方武装,武工队改为桐怀县大队,姚奎甲任大队长兼教导员,下设一个70人的连队,连长钱福祥,指导员郑烈。1949年1月成立第二连,连长孙士和,指导员李相朝。同年2月,怀宁县人民政府成立,二分区党委决定改桐怀大队为怀宁县大队,县委委员姚奎甲任大队长,县委书记何杰之兼政治委员。4月初,收编国民党怀宁县自卫队徐宗朝中队,整编成立第三连,连长汪传家,指导员蔡伯青。全大队辖3个连、9个排、27个班,300多人枪。同时县委在广圩、高河、三桥、石牌建立4个区干队,200余人,军事隶属县大队。6月,县大队军事隶属安庆军分区。7月,大队长改任白毓方,姚奎甲任副政委(旋调离)。1950年6月,县大队整编为安庆军分区公安连。1951年2月扩编为独立营,12月底,随新兵三十一团编入主力部队。
(二)建国后地方武装
【县人民武装部】1950年3月,根据皖北行署、军区指示,成立怀宁县人民武装部,为地方武装组织。部长由县委书记何杰之兼任。1951年9月,县人民武装部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怀宁县人民武装部(简称县人武部),为军队序列建制,配有部长、副部长、政委(1952年10月明确由县委书记兼任)。1954年9月,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县人民武装部对外改称县人民政府兵役局,仍属军队序列建制,配有局长、副局长、政委(县委书记兼任)。1954年10月配副政委。1959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撤销兵役局,复名县人武部,仍为军队序列建制,配有部长、副部长、政委(县委书记兼任)、副政委。1961年5月,设第一政委(县委书记兼)和增编专职政委。1966年5月,县委书记兼第一政委制取消,1979年3月予以恢复。1975年4月,奉中央军委、南京军区命令,县人武部与浙江省临海县人武部换防。1983年取消副政委编制。1986年6月县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取消第一政委设置和副部长编制。
怀宁县人民武装部领导人员更迭表

【县人民武装委员会】1953年1月成立怀宁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它是县委的军事决策机构。县委书记兼任委员会主任,县人武部部长兼任副主任。2月,各区普遍建立区人民武装委员会(1954年4月撤销,保留一名武装助理员)。1954年3月各乡普建人民武装委员会。区、乡委员会主任由党委书记兼任,副主任由区乡人武部长兼任。县、区、乡委员会由同级共青团、妇联、工会、农会、公安局(派出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县公安(武警)中队】1949年5月建立县公安队,属安庆公安大队和县公安局双重领导。1952年6月,县公安队改列军队建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怀宁县中队,属安庆专区公安大队和怀宁县委、县公安局领导。1955年7月,县公安中队改归地方建制,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怀宁县中队,属县公安局领导,业务工作受安庆专区民警大队指导和管理。1959年1月,县公安民警中队改称怀宁县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中队,隶属县公安局。1962年1月,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怀宁县中队,列公安机关建制。1963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怀宁县队,属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安庆专区建制,同时受怀宁县委、县公安局党组领导。
1966年7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怀宁县队划归县人武部管辖,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怀宁县中队。1975年12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县中队移交公安机关领导,改编为怀宁县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中队。1983年7月,县武警中队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怀宁县中队,隶属武警安庆地区中队。
上一篇:第一节 驻 军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