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清军
(一)陆军
顺治二年(1645),安庆驻军沿明制,设立安庆营,配总镇驻守,陆军1000名,水军500名。
顺治四年,改设协镇,配副将统领。七年,副将移驻潜山以遏制朱统锜的武装复明活动,安庆由操江巡抚李日芃率左右二营官兵2000多人驻守,其江汛水兵游兵营、骑兵营500名为兼辖。
康熙元年(1662年),裁撤操江,其官兵归并两江总督统辖。安庆营由游击张琦统领水陆官兵800余名(骑兵并入安庆营)。康熙五年,总督郎廷佐以安庆“地重兵单”,经朝廷准许改安庆营为安庆协,派副将熊嘉梦统辖左右二军,左军400名为守城营,右军800名为江防营,分别由守备张信、毋世科(继任为曹虎、施国耀)统领。此后自康熙八年至雍正七年(1669~1729年)的60年间,由于朝廷施行轻徭薄赋等措施,国内较为稳定,加之朝臣对绿营兵的不相信,故安庆驻军在此间裁兵3次、调出3次,共减少官兵331名。
雍正九年,西陲边患,清廷设军机房,地方设中军签书以集中军权,安庆改左军守城营守备为中军都司签书。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驻军调整,将江北的毛湖洲、渝家濮、大湾、沙湾和江南的枫火矶、马当6汛,裁归江西省南湖营。三十年添设集贤关、冷水铺2汛。此后,自乾隆三十二年至道光二年(1767~1822年)的55年间,增调3次、134人,调出3次、34人,实有官兵857名,其中于嘉庆七年(1802年),安徽巡抚王汝璧加提督军门,节制各镇兵,自此抚督集权一人,缓解了督抚间争夺兵权的矛盾。
道光十九年(1839年),省城设巡防营,加强安庆防务,弥补调出之防军以策应广州的禁烟事宜。营下设哨,配千总、把总,官兵500余人。
咸丰三年(1853年),清两江总督陆建瀛、钦差大臣向荣自武昌抗击太平军败退后率舟师途经安庆,未几东下江宁,安庆为太平军驻守。六年,提督秦定三、总兵郑魁士拥兵驻安庆北门外。八年(1858年),清将军都兴阿、翼长多隆阿、总兵鲍超、中丞李续宾同时拥军围驻安庆。
咸丰十一年(1861年9月5日),湘军曾国藩、曾国荃拥兵进驻安庆,旋调防,继续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同治元年(1862年3月),李鸿章在庐州(今合肥)等地招募的淮军第一批四个营,在安庆校场集中检阅,宣告淮军成立,驻安庆,按湘军章程组织编练。五月初二日移驻上海,参与镇压太平军。
光绪初年(1875年间),清军驻安庆有副将1员,中军都司1员,守备1员,千总2员,把总2员,外委千总2员,外委把总4员,额外外委4员,马战兵27名,步战兵149名,守兵502名,官坐马28匹,战马27匹,唬船27艘。
光绪九年(1883年),抽练绿营兵丁2200名和防军2000名,改编成步队8营,马队一营,分驻皖省各地,安庆驻步队4个营和马队营。此次改编,习称“练军步马队”。
光绪二十年,日军进犯东北旅顺、金州等地,安庆驻军调动步队4个营北上,同时成立400人的一个炮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北上4营仍回驻。
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新建陆军”(即新军)按照西方办法编练完成,清政府决定推行“新军”办法,实行征兵制,裁减绿营兵。是年底,安庆驻军裁减30%,留存3个营,称“安定练军营”,编余人员组成“安定练军副营”一个营。分驻全省各地的4个营亦同时裁减2个营。
光绪二十六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给左宗棠之楚军招募兵员15个半营编为“武卫军”,其中6个营留驻安庆及皖南北,安庆还同时添练安定步队3个营,马队1队。翌年整编裁存,安庆共有步队4个营,马队两个队。
光绪三十年,将原驻武卫楚军汰弱留强补足千名,改编为安徽常备军前后两营,又招募千名为常备军左右两营;将原驻安庆练军4个营改编为安徽续备军4个营。改编后的部队,均按张之洞的“洋操”办法训练,以备征调。
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将驻皖南楚军改编为常备军二标、步队一二三营,同时将驻安庆之常备军前后左右四个营改编为常备军一标、步队一二三营,此为改防练军为陆军(即所谓新军)之始。驻安庆之续备军步队4个营将其中3个营改为安庆巡警军左右二营,另一营改为炮台营,分驻前江口、拦江矶和东西梁山。
光绪三十二年,实行防、练、警、陆各军混合编制,在常备军两标中抽出外籍兵丁改编成巡防一二三四旗,陆军则征补本地壮丁组成三十一混成协,下辖六十一、六十二标和马、步、炮、工各营及测绘学堂和陆军学堂,步、马、炮、工辎四种弁目训练所。全协官兵5367人。
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安徽的中南北三路驻军共20个营概行裁减1个营,安庆为中路裁减后编成第一二三四五营,并设中路统领部。宣统元年一月(1909年),为对抗革命党人起义活动,在河南募兵三个营,安庆中路合为8个营分为左右翼各4个营,并分设统领部,以左翼一二营和右翼第四营防卫省城安庆。同时附隶中路防营者有省城亲军卫队一营,亲军马队一队,省城藩库及牙厘局的驻兵30名。
宣统三年(1911年),步兵六十一标驻安庆城外五里庙,六十二标驻集贤关。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不断活动,巡抚朱家宝匆忙请调江防营两个营来安庆及长江水师舰船游弋江面,以示威慑。十月初七日(11月8日),安徽独立,清廷对安徽的统治宣告结束。
附:军事教育设施及其他军用设施
【安徽武备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筹办,以抚署东侧演武厅为堂址。招考举贡监生、文武候补员弁及士绅子弟,以培养新军的中下级官佐。翌年五月开学,首招40名,学制3年。二十八年迁入敬敷书院旧址(今师范学院)。三十年春,皖抚诚勋招募新军300名交该堂训练,名为“武备练军学堂”,次年停办。三十二年十一月武备学堂亦停。
【安徽督练公所】光绪三十一年六月设立(址今市血吸虫病医院),由皖抚诚勋兼督办,藩臬两司兼总参议,下设总参议官及兵备、参谋、教练三处总办,三处还各置提调一员及其他司职若干人,主持全省新军训练事宜。宣统二年(1910年)撤。
【安徽弁目训练所】光绪三十二年设,是负责训练新军下级官佐的机构。内设马队弁目、炮队弁目、步队弁目和工辎弁目4个训练所。各所仅开办一期,计训练马队学兵55名、炮队学兵44名、步队学兵123名、工程和辎重学兵各30名。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停办。
【安徽陆军测绘学堂】光绪三十二年三月设立,址在北门外吊桥东侧。首批学生40人、选自武备学堂的肄业生。学习一年,学堂停办,改为陆地测绘局,挑选30名学生分4组进行实地测量。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招回肄业各生,恢复测绘学堂,员额100名,学制3年,六月陆军部改为2年毕业。
【安徽陆军小学堂】光绪三十二年三月设立,址敬敷书院。学堂置总办、监督、提调、文案、医官各1员,教习8员,学长2员。每年招收正额公费生70名,副额自费生54名。课程设修身、国文、外文、历史、地理、格致、算学、国画、训诫、操练、游泳、号音等13门。学制3年。先后共办4期。毕业者即升入陆军中学堂。
【安徽讲武堂】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以原将校研究所(三十二年设立)改办成立,初设高等、寻常、补习三科,以各标营轮派官佐驻堂授课。四月,首届学员60名开堂入学,九月毕业。学业及格者派充新军排长和见习士官,不及格的仍回原籍。同年十一月,讲武堂改订新章,改为研习所与教导队两部,学时6个月。宣统元年(1909年),研习所开堂入学,24名学员均系混成协各营的统带与管带;教导队学员为督队官及事务长;拟附设的学兵营因无房舍未办成。辛亥革命后停办。
【安徽绿营警察学堂】光绪三十三年二月设立,全省设有4所,其中在安庆的2所。各学堂设总办、监督、稽查各一员,教习2~5名。每期学兵20~50名,学时6个月左右。课程3~17门。
【支应局】在奉直会馆东,为防军薪饷供给之所,内设督办、提调、文案、收支各员。后归并财政公所。
【制造局】光绪中期官立,初在金保门外,三十四年移至鹭鸶桥原造币分厂旧址,负责军械修理事宜。附设军械库。
【军械局】设大朱紫巷口,专为贮存军械之用。内设总办、查械、司库各官。
【火药局】同治年间设,初在东门城内新塘中央,光绪初移北门外马山。同时在南庄岭东首建火药库一处。
【演武厅】初设抚署后辕东侧,咸丰间兵毁,后迁东门外五里庙。
(二)水师
顺治五年(1648年),创立江南水师,配提督及督标兵,衙署址在京口(今镇江市),统辖前后左中右5营及城守6营。其中骑兵营于顺治四年随操江巡抚赴安庆驻守,改为太平右营,康熙元年,裁并入安庆营;游兵营在顺治初隶属操江巡抚标下,康熙元年并入江南水师督标。
康熙六年(1667年),建立安徽水师,有安庆镇标、寿春镇标及游兵营、泗州营,均有战船。安庆镇标分防怀宁、桐城、望江、东流、贵池、铜陵及江西彭泽县等处,大唬船1艘,小唬船22艘。以上师船,在咸丰年间战乱中尽毁。
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曾国藩增设长江经制水师,合6标24营,水师提督署太平府(今当涂县)。八年设立安庆营隶属江西湖口水师镇标。安庆营设副将,受皖抚节制,为湖口镇标前营,分防自东流以下江面黄石矶、李阳河至枞阳,兼防北岸盐河、南岸通殷家汇之河。安庆营副将衙署址在西门外仁里巷(今德宽路口)。副将配置座船2艘,督阵舢板1艘,长龙2艘,亲兵12人。大战船每艘设水兵20人,舢板船每艘兵14人。各停泊战舰处所,均立汛建署,为营汛治事之地。官兵不得陆居,附近所有民船统一编号稽查,以清“盗源”。至光绪中期,安庆水师营有舢板船282艘,长龙船15艘,八团船1艘,枪划船10艘,护卡巡船15艘,督阵舢板船7艘,铁甲轮船2艘。
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为加强江海防卫,创建海军,购买外国小兵轮10余艘,并租用美国轮船2艘(一名土只坡,一名可敷本)为护运之用,配以炮械,驶赴安庆,隶曾国藩调遣。同治元年(1862年),于安庆设局,自制小轮船1艘。光绪八年(1882年),以长江下游江面空虚,议造铁甲小兵轮10艘,专顾内江,与岸上炮台相掩护。十年,于安庆城外筑明暗炮台各1座,石营1座,拦江矶北岸建明炮台2座、石营1座,南岸建明暗炮台各1座,新购马梯尼快枪配备各处。光绪三十一年,新建陆军次第建成,皖省炮台亦按新军章程分为四路:即东西梁山、拦江矶、前江口、棋盘山。拦江矶置炮15具,以续备步队中营驻台为炮兵,前江口炮台在东岸高阜,分上下二层,置炮12具,由续备步队中营拨兵分驻;棋盘山炮台踞安庆东门北岸,置大小炮68具,以步队前营驻防。
二、太平军
1853年9月至1861年9月(咸丰三年八月至十一年八月),太平军在安庆驻军8年。安庆是太平天国建都后在开辟根据地中,为时最早、历时最久和最为巩固的地区。
1853年2月9日(咸丰三年正月初二),号称50万的太平军自武昌起程,由翼王石达开率领先头部队,水陆并进,势如破竹,2月24日晚克安庆城,开狱放囚,周济贫苦,扩充军队。旋即东下南京。
1853年6月10日太平军西征军复克安庆,留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分兵驻守,设立西征军主帅大本营,指挥西征战事,中转上、下舟师。9月25日,翼王石达开带领地官又副丞相刘承芳、殿左二十一检点覃炳贤、殿左二十三检点梁立泰、殿前左七指挥许宗扬、殿前右十指挥张潮爵、殿左二十七指挥曾天浩等,率军五六千人,乘船600多艘,自天京(今南京市)抵达安庆。翼王来安庆旨在“抚安黎庶,救援生灵”,并在政权、赋税、兵役、科举诸端大创新例,即著名的“安庆易制”。在安庆周围各县及要地分兵驻守,于石牌猫山建筑“新城”,城墙高1丈多,开东南北三门,城堞上下置炮多具,城周挖壕置桩签数道。
1854年4月皖省平定之后,翼王石达开离皖返京,以秦口纲、梁立泰、张潮爵主持安庆军民各政,并分派陈玉成驻守太、潜,李秀成驻守六、霍。1856年9月,天京内讧,翼王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进封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和正掌率蒙得恩同主安徽军政。1859年6月、12月,陈玉成、李秀成由于战功显赫,分别进封为英王、忠王。陈玉成驻节安庆的英王府,为今安庆市任家坡45~59号区域。
1860年6月21日,湘军对安庆形成包围之势,1861年9月5日(咸丰十一年八月一日)城破,安庆落入清军之手,湘军曾国荃拥兵驻之。
三、辛亥革命军
1904年2月,安庆武备学堂头班学生毕业,皖抚诚勋即令招募新军300名,归学堂训练,称“武备练军”。新招学生“皆选身材合格,年少识字者充当”,如柏文蔚、倪映典、熊成基等,后都成为辛亥革命中的著名人物。
1906年7月6日,光复会会员安庆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徐锡麟刺杀皖抚恩铭,率巡警学堂学生举行武装起义;1908年春,熊成基主持安庆岳王会,11月9日联合新军各营革命党人范传甲、张劲夫、薛哲、田激扬等,举行马炮营武装起义。上两次起义后都失败,但它“启武昌之先声”,锻炼了安徽辛亥革命的军事人才。
1911年冬,以陆军小学堂、测绘学堂和尚志学堂的学生为主,在安庆组建成立青年军,分3个大队,约500人,韩衍任总监军。该军在维持地方治安、驱逐黄焕章部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次年夏,都督柏文蔚将该军解散。
同年10月,安庆革命党人吴畅谷、韩衍、管鹏等响应武昌行动,决定10月30日发动新军起义,但遭皖抚朱家宝的破坏。11月8日,安徽脱离清廷宣布独立后,革命党人遭排挤,请来浔军黄焕章部800人进驻安庆,该部纪律败坏,朱家宝外逃,吴旸谷遭惨杀。11月17日,浔军始撤。
同年11月下旬,安庆由段云、管鹏组成北伐队,率领马炮二营抵正阳关,与柏文蔚的救援支队相会合,共伐颍州清军倪嗣冲。1912年2月,南北议和成立,清帝退位,安庆北伐之段云部仍回驻安庆。
1912年12月,安徽民军第一师驻安庆,师长胡万泰。
四、北洋政府军
民国元年(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开始北洋军阀统治。民国2年7月21日,倒戈投降袁世凯、逼走都督柏文蔚的胡万泰师——安徽陆军第一师驻安庆。
民国2年8月28日,倪嗣冲率领武卫军右翼进占安庆,解散了安徽陆军第一师,师长胡万泰、旅长顾琢塘因曾倾向革命党人亦被捕入狱。倪嗣冲的武卫军(不久改称安武军)右翼分5路,每路5营,随后又添募3路,计8路,分驻皖省南北,由张汉英率领第六路军留驻安庆,张病死改派李良臣率领第八路军驻安庆。与此同时,张勋派吉臣统领定武军(辫子军)4营分驻安庆、大通等地。民国6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倪嗣冲收编张勋的“辫子军”改编为新安武军,其总兵力达80多个营。民国7年,段祺瑞为统一陆军建制,派徐树铮说服倪嗣冲将其部改编为5个混成旅(原张勋旧部改编的新安武军仍按旧制由张文生统领),每旅3团,每团3营,每旅约合4000人,安庆驻第五混成旅,旅长史俊玉(一说石忠玉)。
民国11年10月,马联甲任皖省督军,将倪嗣冲收编的“辫子军”除精锐留编外,余皆遣散。
民国13年王普三旅一团驻安庆,团长吴大鹤。
民国14年(1925年)春,王普督皖时,第五混在旅旅长改任其表兄华毓庵,由安庆移驻阜阳。
民国15年6月,自称“五省联军决司令”的孙传芳任命陈调元为第五方面军(即皖军)总司令,率部入赣抵抗菌素共合作的北伐军。这时陈调元已有两个军的兵力,每国由3个混成旅组成。第一军军长毕化东,第二军长刘凤图,率部开赴江西修水、铜鼓布防,后因九江联军倒戈,陈调元遂调其两军,星夜退回安庆。其第一军第一混在旅驻安庆,旅长杨士荣。陈之主力驻大通。不久,陈调元接受蒋介石改编,任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军长,下辖三个师。安徽的北洋军自此消亡。
五、国民政府军
民国16年(1927年)3月,北伐军江左军总指挥(兼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率本部暨二十九军三十三军经宿松、望江进驻安庆(不久即转战合肥及淮河两岸);北伐军江右军总指挥(兼第六军军长)程潜率本部部暨十军自九江进驻安庆(不久转征大通、芜湖、南京)。同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判别民革命,爆发宁汉之战。8月16日,武汉政府任命三十五军军长何键为江左军前敌总指挥,21日何部占领安庆,安庆守军王普、夏斗寅撤至大通。10月,何部退入湖北。
民国18年3月,方振武部整编旅一二三旅旅长余亚农率部驻怀宁集贤关。9月蒋介石在南京扣押皖省政府主席方振武,并派其嫡系整编第六师师长方策率部由桐城进驻安庆,强行接和城防及江面防务,并企图解除一二三旅武装,余亚农趁接受“点编”之机,下令扣留方策,宣布兵变,并率部撤移英山。10月上旬战败,余亚农突奔。
同年10月,讨逆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石友三任安徽省主席。12月,石友三部在安庆发动兵变。围攻省府警卫营,抢劫市民财产,拉夫、强奸妇女,人民饱受兵变之苦。
民国19年5月,南京卫戍部队第二营驻安庆,不久又增调赣东北唐云山旅第一团驻安庆,以镇压饥民抢米斗争。
民国22年5月26日蒋介石委任刘镇华为皖省主席,驻安庆,兼任“鄂豫皖边区剿匪总司令”,所率十五军(军长刘茂恩)驻六安。民国24年1月,刘镇华将全省各县的保安队升编保安团,自兼皖省保安司令兼总指挥,强化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民国26年12月,国民党杨森第二十军(川军)自津浦线南段退驻无、庐、怀地区,其一四六师分驻安庆、枞阳,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在长江南北作抗日布防。杨森在安庆确也面对群众大吹大擂,决心抗日。当次年6月7日日军犯芜湖他即逃到湖北英山,以图保命。其部一四六、一四七师在潜山和日军打过一仗后亦西移。
民国27年5月19日徐州失陷,国民党的皖北抗日部队向豫南、鄂北转移,部分退入大别山区,四十八军一七六师(师长区寿年)驻潜山、桐城,有时活动于石牌、高河及安庆等地。石牌有其小部队驻扎。
民国28年6月,国民党第九游击纵队进驻石牌地域,有1000余人,纵队司令云应霖、参谋长李伟烈(中共党员),积极参加抗日,次年4月在起义途中为一七六师所败。
民国30年5月,第五战区第十一游击纵队(后改挺进纵队)第一支队进驻高河、集贤岭、青草镇地区,上校支队长潘觉民。33年11月支队部移驻望江,其第二大队副队长李位九率两个分队驻上石牌,第三大队第七中队队长张宗文率队驻怀宁金潭河西岸(今皖河农场)。第三支队支队长郝文波率队进驻江镇、三桥、秀山等地。与此同时,郑海澄部驻石牌至望江赛口地区。马小李的土匪部队30余人枪驻百子山内。
民国34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视安庆为南京西大门,列为27个战略要地之一,设重兵防守。是年9月间,国民党陆军第四十八军副军长谭何易在霍山深沟铺接李品仙令,率一七六师进驻安庆城,协同第十战区安庆地区受降官指挥所接受日军投降。谭何易率部进城后,成立警备司令部,后改为军警督察处。司令由一七六师师长秦靖兼,处长由副师长周益雄兼,并调五二八团一个连作为司令部和督察处的警卫部队,巡逻站岗,维持治安。
民国36年9月,刘伯承、邓小平挥师大别山,南京政府急忙从四川泸州调青年军第二○三师第二旅(约万人)赶来安庆,加强防务。该旅以重兵防守集贤关,前哨设于月山、高河。旅部(旅长王大均)设市政街民众教育馆。是年11月,国民党“国防部九江指挥所”,令青年军二○二师、二○三师,扼守安庆,封锁长江,企图围堵大别山的人民军队。是年10月,又自山东调黄伯韬整编二十五师船运安庆,师部设状元府附近,次年1月该师调离安庆参加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后在碾庄被歼。
民国36年11月,国民党纠集16个师33个旅对大别山实行“围剿”堵截。37年2月,国民政府海军京浔区区队驻安庆,该队辖机动舰4艘,巡防舰8艘,炮巡舰4艘,以加强江防实力。安徽省主席兼第八绥靖区司令部司令夏威于同年底自合肥迁驻安庆,同时进驻的有省保安八团和江西保安一团。38年1月,人民军队锋指江淮,夏威迁九江,白崇禧即调四十六军一七四师驻守安庆。一七四师师长吴中坚兼城防司令,辖3个团,五二二团驻西门外大节祠,五二三团驻北门碟子塘,五二四团驻东门迎江寺,以抗拒人民解放军解放安庆。4月22日夜吴中坚督师南逃,5月3日在江西万年县被解放军三十七师生俘,时士兵只剩百人。
对江大渡口由刘汝明第八兵团的九十六军、六十八军驻守。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安庆驻军的主要情况见下表
国民政府军驻安庆一览表
(1945年9月~1949年4月)

【日陆军】民国27年(1938年)6月12日,日军波田支队侵占安庆后,经过10天烧杀淫掠,于6月22日启航西上向武汉方向进犯。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决定以第二军第三师团第六十八联队(联队长加藤钥平大佐)担任安庆至芜湖沿江一线的警备任务。是年9月中旬,日军调一一六师团(师团长清水喜重中将)接防,师团部设城东(今迎江区人民政府址)。28年5月19日,华中派遣军司令部调筱原诚一郎(又名西力贺尔)中将任一一六师团长。30年底,筱原诚一郎参加浙东会战,在杭州遇刺身亡,由伍内英雄少将接任师团长。32年师团长是岩永汪中将。32年7月一一六师团调湖南作战,日军驻各地兵力紧缩,改由武汉军区所属的十一军十三师团步兵旅团(旅团长多保田)担任安庆地区警备任务。旅团部设安庆,直至日本投降。
日军在侵占安庆的同时,对安庆外围迅速展开,并分兵驻守。27年6月18日,日军攻占洪家铺(今洪镇),驻约一个加强营的兵力,从广村以迄马蹄冲、侯家冲、杨家大山,建有交通沟和碉堡,修有骑兵道路,对江镇、石牌方向警戒。
与此同时,日军侵占高河埠、月形山,两地各驻约一个加强营,分驻于凉亭、斋人铺、人形河,对练潭、黄墩和青草塥方向警戒,控制安合、安潜公路。6月21日,日军进占老峰头,约一个营兵力,对枞阳、杨桥、宣家店方向警戒,并控制东郊机场和长风与安庆的通道。
同时,安庆周围的百子山、龙珠山、集贤关、狮子山一带高地,均修筑了工事、派设岗哨,不时有骑兵巡逻。城内外的炮营山、大王庙、碟子塘各驻有一个连的兵力。
【日空军】为配合日陆军第十一军和第二军侵犯武汉及华南地区,安庆沦陷后,日军即以安庆作为日航空兵团出击基地。寺仑飞行团(第一飞行团,团长寺仑正三少将)、营原飞行团(第三飞行团,团长营原道大少将)、藤田飞行团(第四飞行团,团长藤田朋少将),曾分别以一部兵力或主要兵力驻安庆,这些飞行团共有各种侦察、战斗、轰炸机约200余架。营原飞行团司令部曾设安庆。
【日海军】民国27年6月日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的第十二航空队(司令三木大佐)、第十三航空队(司令上坂大佐)、第十五航空队(司令浦三赖大佐)先后驻防安庆。这些航空队的攻击机、战斗机、轰击机共160余架。28年,驻安庆日海军舰队有炮舰2艘、陆战舰3艘、巡洋舰3艘;配一个海军中队及陆战队百余人。同时设华中港口监理部于安庆,执行长江军运任务。
【汪伪军】民国28年11月,国民党第九游击纵队受命配合一七六师进袭安庆日军,九纵一大队部署于女儿岭、山口镇一线,后在战斗中贻误战机、严重影响这次进袭战斗。大队长刘毅夫惧怕查处,诓骗出逃,至望江赛口投降日军,从此刘毅夫改名刘迈。刘迈降日后,先在望江县城待编,是年底,调至大渡口镇,驻原大光中学校舍,日军派出四方藤作中佐为顾问,受编为“苏浙皖绥靖军安庆独立营”,刘迈为少校营长,下编3个连、1个特务班,每连兵员不足60人。社会上统称汪伪军为“和平军”或“建国军”。
民国29年初,刘迈独立营自大渡口迁驻安庆西门外,根据汪伪中央军队组织改编办法,安庆独立营改编为“第一方面军安庆独立步兵第十一团”,刘迈升任中校团长。下属3个连长为争夺营长职,结果有两个连兵变,直到7月又补充两个连。团下辖两个营、6个连、一个特务排。
民国30年,改编番号为“第一方面军安庆独立步兵团”,派兵驻守石塘嘴、西瓜山、午公坝等地,能独立防守。是年,又收编了广济圩自卫大队徐宗朝及所属3个中队编为第三营。斯时全团辖3个营、9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个学兵连;团本部亦建有副官室(上尉副官刘云琪)、政训室(少校政训主任钱绍武)、军需室(少校军需主任任曙光、林少春)、军医室(少校军医主任王振廷)、军械室(上尉军械官谷文所)、书记室(先后有上尉书记官刘雪萍、徐实君、赵铣担任)。其兵力分布:第一营长孙志义驻杨桥,防地西瓜山、宣家店、枞阳、汤沟等地;第二第三营驻防宿松、望江县。
民国32年,日本侵略者加紧勾结伪军,刘迈也得到南京总部和日军的赏识,被任命为伪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安庆独立团团长,成为日军推行“以华治华”的忠实走狗。
民国34年8月,日本投降,刘迈的伪安庆独立团调江苏常州由汤恩伯改编接收,自愿离队者就地遣散,独立团编为支队,刘迈任支队长,不久逃匿香港,副团长孙志义落泊南京,跳火车自杀。
安庆除驻有刘迈的伪军外,伪怀宁县政府在民国33年春建立起伪保安大队。大队长由伪县长章树钦兼,下设两个中队,第一中队长管赓虞(后逃国外),第二中队长朱汉章(1951年被人民政府镇压)。两个中队各有人枪百余。
是年夏,伪安庆专员公署专员高燮,亦呈报建立武装,于北门外碟子塘小学旧址挂起伪安庆专署保安团的牌子,募兵多时响应无几,几个月后,这个保安团遂自行消失。
六、人民军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岁月里,皖境人民军队主力部队主要活动在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着殊死战斗。在县境内进行战斗的人民游击队、独立团、县大队等,都属于地方党组织领导的人民地方武装。“人民地方武装”参见本章第二节第三目。
1938年底,新四军根据国共两党“岳西谈判”达成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自江北派遣一个连驻怀宁江边(今红星乡)建立检查哨,检查过往行人和物资,以对安庆的日军实行封锁,同时保护大江两岸新四军交通联络的安全。
1938年10月,新四军四支队所属七、八、九团和手枪团先后挺进舒、桐等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打击日军为进犯武汉在合安公路上的军用运输车队,先后在桐城、怀宁县境内的大小关、棋盘岭、范岗、高河埠、月山一带,进行大小战斗数10次,炸毁日军车60余辆,生俘日军10余人。
1939年夏,新四军四支队某团,由政治部主任胡继亭率领,至广济圩一带建立抗日游击区。1941年3月,“皖南事变”后,成立新四军七师挺进团,团长林维先率二大队以桐西蒋潭地区为依托,向四周邻县展开。4月,攻克怀宁高河埠,消灭日伪军多人。1941年9月,新四军七师决定,将原桐、怀、潜地区各游击队组成独立团,团长傅绍甫,政委林立(兼),政治处主任马守一,副团长兼参谋长叶树槐,坚持桐、怀、潜地区的抗日斗争。
1943年2月,新四军七师整编,扩建成三个支队(支队为旅建制),其中沿江支队下辖7个大队,林维先任支队长兼政委,傅绍甫任副支队长,除巩固巢无抗日根据地、多次粉粹日伪军“扫荡”和国民党桂系顽军进攻外,还帮助建立地方党组织,成立地方人民武装。副支队长傅绍甫主持建立桐怀潜县委,成立县委游击大队,大队长张振、副大队长汪立庭,开展以花山、螺蛳山、百子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1943年冬,新四军七师沿江团组建成立,团长傅绍甫,政委黄先。沿江团除继续巩固花山、广济圩等根据地外,自1944年初,还新辟了江南贵西地区的工作。
1945年10月新四军七师北撤时,留下两个连队(七、九连)会同桂林栖、钟大湖、杨震、张伟群等地方领导人成立“皖西大队”,担任保卫根据地的任务。
1947年5月,鄂北军区三分区(江汉军分区)副司令员刘昌毅率两个大队突围进入大别山与皖西大队会合,成立皖西支队,对外称“皖西人民自卫军”,经常到怀宁境内进行游击战争。
1947年9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挺进大别山,成立皖西军区,下设三个军分区,怀宁为第一军分区辖地(一军分区司令员孔令甫,政委卢仁灿——地委书记兼)。9月28日,3纵9旅某连攻克石牌,歼敌两个营后转战太湖。
1949年3月,皖西军区一、二军分区武装,配合南下主力部队,解放怀宁县(除安庆城外)全境。
1949年3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部队陆续集结长江北岸。进驻县境的有第二野战军的三兵团和五兵团。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4月2日进驻枞阳镇,所属十一军各部迅速占领机场、沙桥、老峰、叶祠、大湖、五里庙等地域。五兵团第一梯队十六军4月6日进驻海口洲至三益圩沿江一线,十七、十八军相继进驻洪镇周围地域。4月13日五兵团司令员杨勇进驻洪镇街。
1949年3月,巢无独立团进驻怀宁,团长张有道,政治委员明克诚,解放后改为安庆警备团,参加大别山剿匪斗争。冬,改皖北警备十团,驻总铺斯家祠堂,整编后参加抗美援朝。
1949年3月下旬,安徽独立师驻安庆北郊,参加歼灭藏匿洪镇的林洵和解放安庆战斗,后担任保卫安庆和沿江防务。
建国后,县境先后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场、站)和海军部队(厂、场)。“文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地方“三支两军”,8361部队指挥部驻月山铜矿,130部队分驻安庆和石牌,南京步兵学校分驻望、桐、岳、怀各县。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