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人组织
(一)民国时期的工人组织及主要活动
1919年6月11日,为声援北京“五四”运动,安庆码头、搬运工人2000多人举行罢工,参加、支持安庆学生的爱国行动。以后,安庆共青团组织创办工人夜校,传播新文化和新思想,使工人的阶级觉悟不断提高,相继参加了驱逐军阀省长李兆珍的斗争,揭露安徽造币厂厂长吴柏生贪污克扣工人工资的丑闻并迫其辞职。1922年5月29日,安庆药业工人迫使资本家同意成立“药业研究所”以及增加工资、不无故辞退职工的要求。
1926年1月,中共安庆特别支部成立,安庆工人运动,即在党领导或影响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西门外手工业工人集中区开始建立团的组织。
1927年春,北伐军进入安庆,组建起安徽省总工会筹备处和安庆市总工会,中共党员舒传贤、王绍虞分别担任省、市总工会负责人。在省、市总工会领导下,各行业相继成立工会,当时共有劳工联合会、鞋业工会、挑水业同人工会、报业工会、电业工会、实业协会等50余个。省造币厂工人操球,组织工人纠察队进驻双井街,保卫中共党组织驻地。安庆“三·二三”事件后,国民党右派夺取了领导权,左派工人组织被迫解散,但安庆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秘密斗争。1928年1月,中共党员操球在安庆建立了赤色工会,使电业、印刷、店员、黄包车夫、搬运等工会组织相继恢复,并开展活动。
1928年10月,中共怀宁县委成立“安庆济难会”,负责人葛文宗。负责援救遭国民党右派迫害的革命同志及其家属。1930年2月,又相继建立起黄包车工人、筑路工人、进步警察3个分会。同月还建起“安庆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5人,书记刘庆云。是年春荒严重,国民党安庆民食维持会不向车夫供应大米,激起工人、贫民公愤,打毁市政处。4月25日,安庆爆发饥民抢米事件,有1000多名建筑工人和500多名厨业工人举行罢工。国民党政府仇视工人运动,以特务手段,秘密搜捕,血腥镇压工人领袖。1931年2月和5月,中共党员操球、王步文先后遭国民党惨杀,党领导的安庆工人运动被迫停止。
1934年,安庆城内经怀宁县政府登记的有27个行业的公会组织(均经国民党各级党部审核成立的组织),其中工人人数最多的为木、瓦、竹、锯、石、成衣、挑水、机织、油漆、理发、屠宰、六码头、招商码头、民船船员、垃圾、挑运、黄包车17业;次为制丝、白铁、印务彩扎、机电、派报、制面、茶水炉、信贷接运、西式皮鞋、废牛屠制10业。共有工人2.18万名,约占城内人口16%。
1937年12月,安庆工人代表1000多人举行集会,呼吁省政府组织军民共同抗日。会后,发动募捐,支援抗日前线。1938年4月10日,安庆工人救亡协会召开首次委员会议,组织工人阶级投入抗日斗争,举行反日肃奸游行。1939年8月,怀宁县工商抗敌协会在石牌成立,在袭击安庆日军战斗中,石牌工商界一夜之间筹集制作1000多副担架所需的竹木、布匹、铁丝等,做出了贡献。
在解放战争中,安庆工人多次组织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1946年12月,安庆晚报社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民岩》、《皖铎》等6家报社工人一致响应,使全城各报全部停刊,迫使当局同意增加工资。这次斗争,使报业工人加强了团结,成立了安庆印刷业工会。1947年3月,封建把头为争夺招商码头地盘,唆使东门和南门码头工人械斗,死7人,怀宁县政府派出军警镇压,阻止工人上工。迫使码头工人及其家属300多人,向民国安庆专员公署和怀宁县政府请愿游行,高呼“我们要工作,我们要生活,反对饥饿”等口号,持续三天请愿游行,终于取得复工的胜利。同年5月9日,安庆因富商垄断米市,工人、市民、学生几千人上街游行,要求怀宁县银行出售存米,反对囤积居奇,但遭警察镇压,工人程国政当场被枪杀,愤怒的群众,一举捣毁县银行行长何荫庭的住宅,抄了县商会会长郎克明、县参议会参议长钱镇东的家,迫使当局开仓降价售米,抚恤死伤者家属,并撤了何荫庭的行长职。同年6月6日,安庆澡堂工人及警士30余人,在中共地下工作者策引下举行暴动,成功偷袭安庆专员公署,获长短枪数十枝,后撤至桐城金神墩,与人民游击队汇合,在安庆周围和沿江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1948年5月19日,安庆1000多名建筑工人,向怀宁县政府游行请愿,提出每天发给55万元法币不足购买3升半米的工资改发大米的要求,县府为策应内战求稳定,遂决定每日改发7升半米。
1949年3月,安庆电厂等单位工人,在皖西区党委干部和民盟成员宣传下,成立护厂委员会,组织巡逻队,开展护厂活动。安庆解放时,“两厂三局”(电灯厂、自来水厂、电政局、电报局、电话局),未遭破坏,照常生产营业。
(二)建国后工人组织及主要活动
【建立工人组织】1949年4月安庆解放,1950年5月,县委、县政府机关迁至安庆,7月县委在县城安庆召开首次工人代表大会,酝酿建立基层工会组织。下半年,在石牌筹建店员、搬运和建筑三个基层工会。安庆建市后,怀宁县党政机关移驻石牌,于1951年初,以石牌镇三个基层工会为基础,筹建怀宁县工人联合会筹委会的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干部,开展工会工作。
1951年11月,县工人联合会筹委会在县委领导下,召开怀宁县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50人,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23名,在第一次全委会议上,选出常务委员会委员5名,工会主任张丰书,副主任杨连启,正式成立怀宁县工人联合会(1956年9月在第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改称怀宁县总工会)。至1985年11月,先后召开九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会工作、进行总工会委员和常委换届选举。其中“文革”期间两次召开的“三代会”的“工代会”,是为县工代会第五次、第六次排列。
历届(次)“工代会”简况表

为加强对基层工会的领导,1952年秋,县委指定县工会联合会在石牌、高河、洪镇、江镇、王河、小市6镇建立工会工作委员会,至1954年改按行业和系统建立工会工委,取消分地区的工会工委。其中教育系统工会工委建立最早(1951年5月),继之全县工业、商业、供销、交通等系统陆续建立。行业、系统工会工委受县工会联合会和系统党组双重领导,是工会的中间层次,设有正、副主席和专职办事人员,负责组织本行业本系统基层工会活动。基层工会,一般按基层建制单位建立,设正副主席各1名,委员若干名。主席和委员均由单位党组织提名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任期2年。吸收新会员,凡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职工,经本人申请,工会小组讨论通过,报工会工作委员会或县总工会审查批准,即为会员。
若干年份基层工会基本情况表

【主要活动】各级工会组织,在同级党组织领导与支持下,在广大职工中,进行业余文化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推行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951年下半年,县工会联合会开办正规职工学校1所,设22个班,在校生705人,其中县城为18个班,分初小、高小班次上课,到1966年春,全县职工学校发展到20所,有专职和兼职教师136人,在职职工学习由663人增加到6220人。1981~1985年,县总工会在县城举办初、高中电化教育业余学习班,聘请专职教师分班上课,经考试,有200多名青年职工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办起“工人俱乐部”、“图书馆”,定期开展文娱体育和读书、借书活动。各基层工会,根据条件,都先后举办过职工夜校,文化补习班等活动,其中县供销社尤为经常。
各级工会经常组织职工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开展先进评选活动。1954年,县设立劳动竞赛委员会,负责全县劳动竞赛的组织工作,当年即评出县劳模153人,先进生产者58人。1956~1965年,全县评选先进企业单位219个,先进生产者1339人,其中出席全国和省、地的先进单位9个、先进个人43人。1959年,有41个基层工会获得奖金,受奖职工1771人,奖金额11525元。1979~1985年,全县评选出先进集体123个,劳模363人,其中出席全国和省的10人,他们当中有教育战线的模范班主任、特级教师以及煤炭、交通、商业等战线的劳动模范、青年突击手和先进工作者等。
同时,广大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参加本单位的民主管理。1951年即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每年都有百条以上的建议被采纳,成效显著。1959年,全县会员向职工的本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5387条,当年被采纳而见诸实施的有1516条,创造价值50多万元。1978~1985年,全县有62个单位,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会议条例》的规定,逐步建立和健全“职代会”制度,半年或一年开会一次,对本单位的生产或工作计划、以及经费预、决算和干部优劣进行研讨、评议,这既改进了领导工作,也提高了职工的主人翁思想。1983年,县总工会在棉织厂、食品厂、月山煤矿等工商企业女工较多的12个基层单位,建立女工工作委员会,结合女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更好地发挥了女工的作用。
为搞好职工生活福利,各级工会在1956~1964年间,组织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费13.56万元。1960年在58个单位中,发动职工组织互助储金会,储金2.60万元。1978~1985年,县总工会和局一级工委会,先后组织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等600多人,到黄山、青岛、庐山、杭州、北京等地游览观光或短期疗养。有的基层工会还组织职工到天柱山、小孤山、江西龙宫洞、石台蓬莱仙洞等附近旅游胜地作一日游。
二、农民组织
(一)安庆农民协会
1927年春,中共党员夏澍等人根据党组织指示,自武汉来安庆组织农民协会。农协内设组织、宣传、调查、总务股和秘书室,成员以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为主,计有10余人担任开创工作。到3月22日,农协组织城郊和广圩等地农民200多人参加迎接北伐军的活动。“三·二三”事件发生之后,农协干部转入隐蔽斗争,其组织被迫解散。
(二)海口洲农民协会
1927年3月,北伐军进入安庆,在国共两党合作下,以中共党员薛卓汉为主席的省农民协会筹备处于3月7日在安庆成立。薛卓汉旋即派出江靖宇、姚新宇等到海口洲(今红星乡)组织成立独立区农民协会,址设广成圩圩务处(圩管机构)。农协口号是;实行二五减租、打倒土豪劣绅、组织农民互助合作等。这些行动口号,深为广大贫苦农民所拥护,不到一个月时间,即发展会员2000多人,普及全洲二三十个大小村庄。根据区域范围划成11个农会小组(其中菖蒲1个、南埂3个、河口2个、朱家墩1个、鲍家圩2个、五股头2个),每组设组长1人,负责开展小组活动。在建立基层农协组织的同时,于农民中开展互助合作活动,并积极筹备召开大会斗争土豪劣绅陈荣生。当海口洲农协运动方兴未艾,日益高涨之时,不料发生“三·二三”反革命事件,农协活动被迫停止。
同年10月,中共怀宁县临委派储醉醒到海口洲,开展建党活动。11月,在朱家墩成立中共海口洲特别小组。小组决定由党员许老五组织发动当地农民运动,下旬,海口洲农协会正式成立。12月,会员发展到30余人。在特别小组领导下,农协会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抗租抗税的斗争。1928年2月,怀宁县临委遭国民党破坏,海口洲农协会随之停止活动。
(三)高河埠“农民自救会”
1928年春,中共安庆中心县委,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派出中共党员操球回家乡高河,以教私塾为掩护,秘密进行建党和农运工作。开始是通过联系各塾师成立“文字研究会”,进而发动青年农民,成立高河农民协会(因农协以组织农民自救为斗争策略,故称“农民自救会”)。负责人操球。到1929年底已发展会员1000多人,遂划成5个农会小组,小组名称和组长分别是:操土楼(今谢山村)小组,组长操球(兼);王家塥小组,组长王星五;王家堰小组,组长王治安;塥埂头小组,组长操雨常;二元观小组,组长黄三略。每月举行一次组长会议,每半月组织一次小组活动。会议内容,初以教学为中心,渐次剖析社会,有时由操球主讲苏联革命斗争故事,学习列宁著作和油印的《红星报》,以提高农协骨干的马列主义觉悟,后来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1930年4月举行的“高河埠暴动”中,担负着计划、指挥、执行的重任。这次暴动后,民国县政府保安团对农协实行武装镇压,高河埠“农民自救会”被迫解散。
(四)怀宁县农民协会委员会
1949年2月,党组织根据农民迫切要求,因势利导,组织梅湖乡两个保的农会试点。其他乡保也自发地组织农会,这些自发性农会有的为流氓和坏分子所利用,他们自刻图记,乱借粮款,解放后即行整顿,大部撤销。
1949年10月1日,以县委书记何杰之为主任的怀宁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并发出《全县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贯彻合理负担,开展减租运动而斗争》的布告,随之区、乡、村各级农民协会于同年底先后成立。1950年1月24日在石牌召开怀宁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80名,大会讨论通过关于减租、减息、反霸、土改、秋征、宣传《婚姻法》等项决议,制订了《怀宁县农民协会组织章程》,继之于同年8月,县委召开“怀宁县农民协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后各区都召开了乡农代会和群众大会。农会组织迅速发展,至年底,全县成立农会374个,农会会员5.70万人。县农协会主任先后由何杰之、苏枫、刘剑兼任。各级农会在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打土豪、分田地”,大力开展说理斗争,仅村一级斗争地主恶霸的会议共召开1773次,有3.66万人作控诉发言,被斗争的地主恶霸和其他不法分子共3.19万人,打击了封建势力,保证了土改运动的顺利进行。1954年12月,县农协会撤销,其业务移交县委农村工作部,基层农会组织遂逐渐消失。
(五)怀宁县贫下中农协会
1968年9月27日,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成立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尚文兼任主任。其主要工作是组织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并管理学校。1973年8月,根据安庆地区贫代会精神,撤销县贫代会,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汪琼(女)、杨栋先后任主任,配备专职干部办公。全县32个公社都成立了贫协组织,配有专职或兼职干部。生产大队建立贫协小组1700个,贫协会员1.36万人。县贫协的基本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树立长期的阶级斗争观念”;“学大寨,赶郭庄、超纲要”等。基层贫协组织的经常任务:管理社队的集体财产,管理农村学校、商店、合作医疗以及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1983年4月11日,根据省委通知,各级贫协组织撤销。
(六)专业户协会
1985年2月3日,县召开第一届专业户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50名,大会经民主协商、选举成立“怀宁县农村专业户协会”。会长施宗武(副县长兼任),常务理事14人,下设办公室为常设办事机构。各镇、乡均成立了分会。协会主要任务:切实保障和维护会员的正当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帮助会员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从信息、供销、技术和运输等方面积极为会员作好服务工作。凡农村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事专业性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社会服务,商品率达到50%以上,或专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50%以上的农户,经本人申请,可批准为“协会”会员。至1985年底全县专业户已发展到12752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2%。
三、妇女组织
(一)组织沿革
解放前怀宁县未建立县级妇女组织。
1950年5月10日成立怀宁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由地委任命栾彬为主任。下设组织、宣传、妇婴福利3个部和办公室。1954年11月,召开怀宁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杨安菊选为主任。1958年1月,改名为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县妇联),主任郭嗣芬,下设宣传、生产、福利3个部及办公室。1966年7月,县妇联干部组成“贫下中农宣传队”到公社工作,妇联机构撤销。1968年8月,全县妇女工作由县革委群众工作小组分管。1973年根据中央指示,县委决定恢复妇联组织。同年6月召开县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妇联第四届委员会,主任汪琼,内设组织部、生产福利部和办公室,1981年增设儿少部,1984年将生产福利部改名权益部。
县妇联的基层组织是逐步健全的。1950年l0月,有18个区成立妇女联合会,配妇女专干57人。1957年8月缩区并乡,组成8区3镇妇联会,有妇干20人。1958年9月,撤区建社,区妇联随之撤销。1961年5月,恢复区建制,区设有专职妇干。1978年,恢复设立区、镇妇联组织,到1985年底,有7区3镇妇联会,妇干17人。乡和村级妇女组织,解放初,由妇女代表推选产生组成乡妇女委员会,妇干为不脱产或半脱产,共67人。自1956年2月起,便由县委组织部门逐步配备了专职妇干。1958年人民公社化,乡妇女代表会议改名为公社妇女工作委员会。1973年对公社、街道的妇女组织统称为妇女联合会;大队、居委会的妇女组织称妇女代表会;生产队、居民组称妇女代表小组。1984年3月公社改乡,妇联会亦同时易名。至1985年底,各乡妇干为108名,村、组不脱产妇干230名。
(二)历届妇女代表大会
1954年11月在县城石牌召开县妇女第一届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00多人。县长曹洪章代表县委、县政府到会祝贺。大会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妇联《关于中国妇女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号召全县妇女宣传、贯彻《婚姻法》,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发展互助合作组织,努力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大会选举产生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杨安菊当选主任。
县妇女第二届代表大会于1957年3月24~26日在石牌召开,出席代表200余名。会议贯彻中共“八大”会议精神,在妇女中广泛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发展福利事业。会议选举产生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并首次设立12人的常委会,杨安菊选为主任,张美英、郭嗣芬、汪秀芬选为副主任。
县妇女第三届代表大会于1963年4月17~19日在石牌召开,出席代表293名。大会议题:高举“三面红旗”,组织发动妇女积极参加集体生产,为妇女彻底解放而奋斗。会议选出县妇女联合会(系1958年改名的)第三届委员会,组成12人常委会,郭嗣芬任主任,汪秀芬任副主任。
县妇女第四届代表大会于1973年6月10~13日召开,出席代表650名。会议以所谓“批修整风”为纲,对妇女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会议选举产生县妇女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15人组成常委会,汪琼任主任,芦庭桂、姜玉琴、张淑贞任副主任。
县妇女第五届代表大会于1978年11月20~23日召开,出席代表550名。会议深入揭批“四人帮”干扰破坏妇女运动的罪行;深入贯彻全国妇女第四次代表会议精神,以实际行动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任务。会议选举产生县妇女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15人组成常委会,芦庭桂任主任、黄晓霞、焦淑华任副主任。
(三)主要活动
在民主革命时期,怀宁有部分妇女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各项斗争。1927年3月8日,安庆妇女协会正式成立,顾纯任妇协主席。妇协口号是: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反对压迫妇女,反对养童养媳;不穿耳、不缠脚。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被破坏而停止活动。1928年,女县委委员郭诚淑以假夫妻名义租住房屋于安庆西门外太平寺11号作为县委机关,使县委及时安全地开展了工作。1937年10月,有汪秀功等20多名男女知识青年,在郝家山成立“民众抗敌后援会”,宣传抗日。1938年10月成立怀宁县妇女抗敌协会,由县动委会妇女组长张克琴负责。1943年10月,党在百子山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阮家冲交通站的交通员,即由女共产党员阮学桂及其妹阮学志担任。阮学桂在一次护送新兵途中,遭日军杀害。海口洲女交通员钱光照,多次出色完成任务,受到中心县委书记黄瑛的物质奖励。1944年7月,王家冲女交通员王菊英在其丈夫王高法遭日军枪杀的悲痛时刻,仍冒着生命危险,为山上游击队送饭、送情报直至抗战胜利。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渡江作战,全县妇女欣喜万分,她们日以继夜突击纺织土布193匹,做军鞋10043双献给渡江大军。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妇女在各级党组织和妇女组织领导下,走上社会,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半边天”作用。
1950年5月,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县妇联立即组成30名妇女干部工作队,到同福乡试点,各区、乡同时开展面上教育,此间各区人民法庭庭长都由该区妇联主任兼任。1953年3月,在《婚姻法》宣传月中,调处各类婚姻案件100多件,使广大妇女实现男女平等的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1954年第一次基层普选,全县有60多名妇女在基层选举中当选,朱雪珍当选为江镇乡乡长,是怀宁县第一任女乡长。至1955年,妇女任乡长的13人,任副乡长和各级委员的789人,任农业社正副社长的40人。土改中,有陈佩清、姚仙云等34名女青年参加地、县土改工作队。抗美援朝期间,各级妇女组织迅速掀起订立以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军烈属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公约热潮,据当时容岭乡统计,全乡已订立公约的有1005户,占该乡总户的91%;广大妇女支援亲人参军杀敌,三祝乡松家田铺女青年刘爱莲,新婚才几天,对爱人王三伢报名入伍热情支持,在她的影响下,该乡有6名女青年支持丈夫走上战场。据全县1951年5月对10区128乡统计:母送子参军51人,妻送郎参军88人,妇女制作慰问袋7896个,书写慰问信763封,捐献鞋子5000双,捐献人民币(人民币旧制)184万元,妇女参加和平运动签名28.68万人,参加订立爱国公约1.13万人。在互助合作运动中,1951年全县有2300名妇女参加互助组,自1952年开始妇女下田插秧,到1956年学会插秧的妇女已有2.42万人。
1957年4月,贯彻中共“八大”会议精神,全县妇女积极开展勤俭建国、勤俭持家活动,县妇联在平山乡试点,总结推广“四查四比”(查出勤率、比劳动工分,查家庭副产,比饲养家禽家畜,查收入、比生活安排,查开支、比节约)和“三不五少”(不烧香拜佛、不请客、不送礼,少吃零食、少喝酒、少做米耙、少买果品、少做新衣)的经验,使得该乡大塅村涌现出像赵秀云那样成为全县闻名的勤俭持家的能手。到60年代初,开展学雷锋活动,把“双勤”列入评比“五好社员”的条件之一,使“双勤”活动形成制度。
1958年,在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当中,全县有48名妇女评为劳动模范,其中评选出席全国青年、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会议的代表有曹玉琴、汪根秀2人。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有部分妇女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县委迅速组织起卫生、财贸、妇联联合普查组,并立即开展治疗。同时,严密了妇女“四期”的保护措施,实现了妇女劳动卫生的基本要求。
推行计划生育和兴办儿童少年保教事业,是各级妇女组织的一项经常任务。50年代初,对计划生育认识不足,曾提倡争当“英雄母亲”(即多生子女)。1957年11月开始号召节制生育,县成立节制生育委员会,搞试点、办展览,有一定成效。1960年10月,妇干朱雪珍、贺先伦、姜风英、储祖卫4人做了全县第一例结扎手术。1963年各级妇联和卫生部门联合培训计划生育宣传员1217名,使受教育人数达2.48万人次,当年做节、绝育手术435人。后来受“人多热气高”的影响,工作放松,造成后患。儿童少年保教事业是1952年开始兴办的,限于当时经济条件,采取亲邻相帮、个别寄托、统一领导、分散托管的方法进行,附以托儿所、托儿组、幼儿队等形式,开展托儿互助活动。至1955年全县11区95乡都建立了托儿组织。1958年,全县实现所谓“托儿化”,是“大跃进”的结果,后来大多自行解散。1981年12月,成立县托儿保教委员会,由分管文教的副县长兼委员会主任,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1984年更名为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1982年2月成立县家庭教育研究会,开展评选“好家长”活动,1985年评出好家长代表340名。1982年在县城民办幼儿园内试办家长学校,学校9名成员都是社会各方热爱儿幼事业的人士,该校1986年被全国妇联、国家教委授予“优秀家长学校”荣誉称号,颁发了荣誉证书,奖给收录机1部。1981~1985年间,支持幼儿事业的不完全统计,县财政拨款7900元,各有关学校捐款1.88万元,其中月山公社一次捐款1.10万元,还有许多单位捐赠出相当数量的教具、用具、玩具等。至1985年底,全县办成较正规的幼儿园(班)46所,入园幼儿5005人,有教职工52人。
在发展农业经济中,妇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50年代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兴修中,每年都有10余万名妇女参加。1952年凉亭乡妇女主任杨宝华带领28名妇女经一冬奋战建成水塥一座,能使31.5亩水田20天无雨不受旱,人称“妇建塥”。1974年春,江镇余冲徐雪兰,带领妇女建山塘一口,能灌溉百亩土地,人称“三八塘”。同年推行科学种田,全县有妇女丰产田3844亩,种子田1551亩,实验田999亩,产量比普通大田增产一成以上。回乡女知识青年,积极参加科学种田活动,组成铁姑娘战斗队726个,三八战斗队487个,成为妇女科学种田的骨干。她们还利用冬闲时间开办红民校1381所,扫除妇女中新生的文盲1.24万人。1979~1985年,在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全县355名村级妇干有154人参加商品生产,有2877名妇女群众从事第三产业活动。各级妇女组织兴办第三产业482家,安排城镇女待业青年2297人,占1985年待业女青年总数的92.1%。从事乡镇企业的女职工27907人,占乡镇企业总职工的30.8%。以妇女为主的专业户2400户,占专业户总数20%。被评为全县“十个女能人”之一的储风华(育儿乡泥河村人),1982年承包村五金工具厂,加工生产油石、棕制品、棉纱制品等50多个品种,产品销售十几个省市,几年中,产值已达二三十万元,除国家税收和工人工资外,获纯利10余万元,不仅使本厂得到发展,还热情支持周围的专业户和困难户的资金,又献资为本村供电、修路、打水井等集体福利事业,受到群众的爱戴,获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涌现许多先进集体和个人,据1951~1985年的初步统计,全县妇女授予县以上的劳动模范、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代表等荣誉称号共859人次,其中省以上的124人次,全国的17人次;被授予县以上先进集体140个,其中省以上的3个,全国的2个。1981~1985年全县评选出席各级表彰会的“五好”家庭6301户,这为改善社会风气,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起了促进作用。
四、青少年组织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组织沿革】解放前,县城在安庆市,青年组织名称,因革命斗争形势需要,或县或市、或“地方”或“中心”等多种称呼,且隶属关系亦经常变动,为使组织沿革脉络清楚,故依时以记。
1921年春,学生运动的骨干蔡晓舟、刘著良在怀宁县学宫义务小学(现安庆四中)召开筹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会议,到会有进步学生20余人,会议被军警冲散,未得结果。同年4月,在菱湖公园茶社召开第二次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会议,到会青年学生30多人,会议推选蔡晓舟为团组织负责人,会后因军阀政府的政治迫害,蔡晓舟逼走上海,团的活动陷入沉寂。1922年初春,曾参加菱湖会议的舒传贤、周新民等在安庆建立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团组织领导下,成立以舒传贤为委员长、王逸龙为秘书的9人学生运动委员会。安庆遂成为全国17处成立地方团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年6月以后,舒传贤、周新民等团员骨干获“官费”留学日本,安庆团员仅剩二三人,团组织“难于成立矣”。
1923年春,柯庆施接受陈独秀委派至安庆恢复和建立党团组织。6月13日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安庆CY地方团),执行委员柯庆施、何大年、卢春山,候补委员杨溥泉。有团员15人。地方团推选柯庆施为出席团的全国“二大”的代表。秋,团员发展至22人(均为学生),杨溥泉为团组织负责人,柯庆施任秘书,并在一师、一工、职工学校建立3个团支部,办团刊,筹建社会科学研究会。年底,在反曹锟贿选斗争中,安庆学生运动遭到镇压,团的活动处于低潮。1924年春,许继慎、杨溥泉等去黄埔军校学习,其他大部分团员骨干遭军阀当局通缉相继离开安庆,至4月,安庆团组织处于停顿状态。
1925年5月,徐梦秋在上海受陈独秀指派,同薛卓汉到安庆恢复团组织,建立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庆特别支部(团的全国二次会议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徐梦秋任书记。7月11日,团安庆特支改选,李竹声为书记。10月10日,改选杨兆成为书记,郭士杰(负责组织)、李竹声(负责宣传)为干事。12月13日,在团中央巡视员彭振纲指导下,团安庆特支改为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杨兆成(书记)、郭士杰(组织)、李竹声(宣传)、张定武(经委)、孙芳续(学运);候补委员谢硕(非基运动委员)、马秀山(妇运)。时有团员23人,分立为5个团支部(一师、附小、建华中学、高中、一中),1926年5月,团员发展到32人(其中有4人按超龄规定转为中共党员)。是年初,共青团安庆地委执行中共中央和团中央关于超龄团员转党的决定,将20岁以上的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仍保留团员身份),年过23岁的团员入党后完全脱离团的组织,故在5月以后,安庆大部分团员陆续转为中共党员。
1927年3月,蒋介石在安庆制造“三·二三”反革命事件,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百余人遭通缉,相继被迫离开安庆,党团转入秘密活动。
1928年6月,怀宁党、团组织恢复建立,团组织负责人为汪兴。同年8月,共青团怀宁县委成立,俞昌准任书记,王金林、钱新嘉等为委员。下辖市区团组织有:安徽大学、安庆一中、六邑中学、东南中学团支部,团员20余人。11月23日,书记俞昌准在安庆被捕(12月16日在安庆北门外英勇就义),由钱新嘉代理团县委书记。1929年4月,钱新嘉因领导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当局通缉,被迫离开安庆,团组织临时负责人吴大鹏等30多人被捕。6月,共青团安庆中心县委成立。1930年3月上旬,成立共青团安庆特支,下属4个学校团支部。8月,安庆党团组织合并成立皖北特别行动委员会,特委书记汪仲熙。10月,共青团皖北特委成立,书记高翔(又名朱镜明)。年底,高翔叛变投敌,使安庆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31年2月,改团特委为共青团安庆中心县委,书记吴海若。4月,吴海若被捕入狱,安庆团组织陷入停顿状态。自此直至解放,怀宁境内再未建立团的组织。
1949年11月,根据党中央决议开始组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中共怀宁县委领导下,以月山、洪镇、石牌区和石镜、大桥、司马、黄龙、长安等乡为重点,发展团员158名,建立11个团支部、35个团小组。年底,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怀宁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由中共怀宁县委副书记苏枫兼任。1953年3月,召开全县首次团代表大会,会议做出“关于撤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怀宁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怀宁县委员会的决议”,选举产生青年团怀宁县第一届委员会。会后,各基层团工委均改为团委。到1956年底,全县11区1镇普遍建立团委,乡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了团总支、支部或小组,团县委机关有专职干部8人,区、乡(社)专、兼职团干110多人。1957年6月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1958年底,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建立17个公社团委。1966年8月,因“文化大革命”,各级团组织陷入瘫痪状态。1970年底整团建团,次年春,成立15个公社团委,团的组织得以恢复。至1985年底,全县建立基层团委51个,团支部1020个,团员27595名(其中女性8877名)。全县专职团干58名。团县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专干8人。
【县历次团代表大会】自1953年3月首次召开青年团代表大会到1985年12月,共召开9次。自1956年第二次团代会起,以后每次都设立了团县委常务委员会。1963年第五次团代会以后,因“文化大革命”,会议召开时间不正常。其间于1971年曾在县革委政治工作组领导下召开过第六次团代会,直到1979年才又按团章规定期限召开会议,前后间隔16年。
历次团代会和基层组织情况表

【主要活动】在怀宁县境内由团组织领导的活动,始自1921年4月。这时的团组织,直属上海团临时中央局领导。团组织以安庆各个学校为阵地,采用“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合法形式,秘密传播马列主义,开展学运,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是年6月,安庆学生为反对军阀倪嗣冲、倪道烺侵吞教育经费举行请愿遭镇压,50多名学生受伤,学生姜高琦、周肇基牺牲,酿成“六二”惨案,后经斗争,取得基本胜利。9月,大批学生组成纠察队、义勇团巡视江岸,抗议由倪道烺贿赂来的李兆珍长皖,迫其辞职。1923年2月,武汉“二七”惨案消息传到安庆,蔡晓舟发起组成“安庆‘二七’惨案后援会”,在体育场召开以学生为主的几千人大会,发表宣言,示威游行,组织募捐,编发《二七惨案专刊》。5月,在柯庆施组织下,安庆学生以“外交后援会”名义,举行万余人集会,要求政府收回旅大、废除“二十一条”。10月,在反对曹锟贿选大总统时,学生捣毁猪仔议员何雯、张伯衍的住宅,反动当局下令通缉蔡晓舟、王步文等36人。1925年6月,安庆学生参加成立“‘五卅’惨案安徽后援会”,举行罢课,支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7月,学生参加“英日仇货检查组”,凡英、日货物,一经发现即行拍卖,售款支援沪、汉工人斗争。10月,杨兆成与上海团组织取得联系,接收杨贤江、沈雁冰从上海寄来的《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书刊,同时在一师和王步文合办“中山图书室”,藏有孙中山、鲁迅著作和《共产党宣言》、《社会进化史》等书刊,供学生阅读。12月20日,国民党(左派)安庆市党部成立,团员李竹声、郭士杰、张定武当选为执行委员,孙芳续、谢硕为候补执行委员,下辖4个区党部、11个区分部。1926年3月,舒传贤率领一批青年砸毁以管鹏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安徽临时省党部”,管鹏等闻风出逃。1927年春,安庆团组织团员青年和群众举行盛大庆祝游行,支援北伐战争,捣毁怀宁县衙,赶走县知事。“三·二三”反革命事件后,党团员和进步人士遭到国民党右派的迫害和通缉。
1928年11月,安大、一中、东南中学、六邑中学等校学生,组织3000多人的示威游行,反对蒋介石在安庆下令逮捕同情学生的安大校长刘文典。1930年9月,由于“立三路线”的错误指引和叛徒出卖组织,城区党团组织到年底遭到严重破坏。1935年12月21日,安庆市学生救国联合会成立,发表《抗日救国宣言》,声援北京“一二·九”运动,23日,5000多名学生游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等口号,唤起民众挽救民族危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0月,郝家山一带知识青年查化群、郝晓辉、郝笃先、韩芍轩、韩健、韩传鼎和流亡青年陈一萍、汪秀功(女)等成立“抗敌后援会”,在周围村镇演戏、募捐,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1月,安庆40多名青年学生成立抗日流动宣传队,在城区开展抗日宣传。1938年6月,“抗敌后援会”改建为“皖一区抗敌工作队”,队长查化群、陈一萍。7月底,改为省属第十四工作团,团长石安国。10月,潜怀边区知识青年汪竹梅、王零、汪良弼、方振华等人,经多方筹集武器成立抗日游击队,11月收编为新四军。1939年8月,怀宁县青年抗敌协会成立,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活动。1940年1月,查化群等人遭民国省政府通缉离开石牌,石牌民众念其抗日有功,石牌商会于三道桥勒碑以颂。1941年1月,洪镇陈季狗、陈来狗兄弟,乘为日军做饭之机,药杀日军一个班。1944年9月,百子山游击根据地有150多名青年参加抗日游击队。
1946年10月,中共安大支部在本校、怀宁简师、崇文中学等校,建立“读书会”、“同乡会”、“菱湖学社”等公开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47年5月9日,安庆学生参加“五九”米潮,迫使当局开仓降价售米。1948年3月,安大学生数百人游行示威,抗议县长储贤卿违法征集高中以上在校学生当兵,迫使当局释放学生,储贤卿登报道歉。5月中旬,怀宁简师“读书会”,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书,反对校方强制学生上交“尊师米”,迫使县政府增补教师薪金,保证学生安全。1949年3月,安庆学生和工人一起参加护厂、护校活动,制止国民党政府溃退前的破坏行动。4月,在渡江战役前,怀宁广大青年积极参加运输、修路、开河、水手等战前准备活动。5月,有80名青年参加县委第一期培养干部训练班。9月有1433名青年学生和积极分子参加乡干培训班。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共怀宁县委领导下,团工委、团县委相继成立,各级团组织充分发动团员,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
1951年2月,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县有370名青年被批准志愿入伍。1952年3月,团工委召开支部书记以上团干239人会议,贯彻党中央关于开展爱国增产运动的号召,是年有2865名团员、1.70万名青年参加爱国增产学习小组,带头制订爱国增产公约。1954年6、7月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灾害,有团员7000多名、青年10.80万人投入防汛抗洪、抢收抢种战斗。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有团干334人、团员368人参加互助合作训练班,他们为推进互助合作运动起了骨干作用。至1955年10月,全县有8661名团员参加农业互助组,其中加入初级社的有5145人,占农村团员的60%。到1956年春全县9281名团员全部入社,其中2111名团员加入高级农业社。在此期间连续三年开展的扫盲运动中,各级团组织配合有关部门兴办识字班1332个,学员59944人;办民校751所,学员28719人;学习小组769个,学员9766人;包教包学2522人。当时很多团员被评为县扫盲积极分子,郑河区枫林乡新新社团支部书记丁士珍曾荣获团中央颁发的“扫盲奖章”一枚和省、地、县扫盲积极分子称号。
同年,全县参加植树造林的青年13.77万人,植树546.78万株,造林4561亩,建立护林小组359个。把每年2月20日至26日作为全县青少年植树造林活动突击周,此项活动以后一直坚持,基本上没有间断。
1958年,在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当叫,,各级团组织相继开展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红旗青年突击队(手)”、“六好团支部”评选活动,全县有10名团员获省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称号;有43名先进青年(先进集体)获团中央“五四”纪念章;50个团支部被团地委授予“六好团支部”奖旗。
1959年开展整社整团和“反右倾”运动,全县有121名团员被开除团籍。
1960年1月,全县团员青年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高潮,按照“学用结合”原则进行检查评比,是年评出先进团小组515个、团支部247个、团总支42个、公社团委6个,龙泉公社团委和书记赵传金分别获得省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集体和标兵的称号,团地委作出向龙泉公社团委学习的决定。1963年3月5日。团县委和有关部门联合发出《学习雷锋同志英雄事迹的通知》,号召团员、青年开展创“四好团支部”和“五好青年”活动。10月,团省委决定出版以介绍龙泉公社石潭大队团支部工作经验为内容的《一个四好团支部》的专辑。
“文革”中,各级团的活动被迫中止。1971年整团建团,重建团县委,各级团组织相继恢复活动,至1978年,先后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开展所谓“基本路线教育”,投入“批林批孔”斗争,参加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
1979年起,团的工作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各级团组织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新长征突击队(组、手)活动和科学致富活动。是年,团县委命名表彰的青年新长征突击队9个,新长征突击手40名。皖河公社中心大队新光生产队青年科研组、县棉织厂机修车间团支部书记许结旺分别被团地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和“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并予表彰,还有45名青年被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其中许结旺还被团省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1980年,五横公社五横大队团总支青年造林突击队、三桥公社金闸大队林场科研组副组长团员何毛节分别被团省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和“新长征突击手”。1983年3月5日,全县组织11200名青少年走上社会,学雷锋、送温暖,开展利民活动,受到群众称赞。1984年7月,雷埠乡青年专业户陈水根参加团省委在屯溪举办的全省农村青年“科学致富报告团”竞赛,获二等奖,授予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5年2月,三桥职中农村科技小组,被团中央表彰为“活跃的中学”的先进小组。
(二)少年先锋队
1937年秋,中共党员方述之,在洪镇杨家大山一带组织“抗敌后援会儿童团”,发动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中站岗放哨、监视汉奸,传递革命斗争情报。
建国后,1949年底即开始少年儿童队建队工作。1953年9月改名少年先锋队,由团县委城工部分工专人负责。至1957年,全县建队435个,少先队员42291名,辅导员1118名。1959年6月,团县委和县文教局联合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怀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00人,主要议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红色的革命后代。大会成立少先队怀宁县队部,并选举队部委员19名,常务委员9名,推选张心凤为队长,张世信、王启满、汤凤珍、凌旺明为副队长。是年的少先队大队384个,少先队员38601名,占队龄儿童数的65.4%,辅导员801名。
少先队工作受到各方支持,发展健康,到1965年已有少先大队750个,少先队员40353名,辅导员1057名。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各级少先队组织为“红小兵”组织所取代。1977年全县红小兵56029名,辅导员1851名。1978年10月,恢复少先队组织。至1985年底,少先大队431个,少先队员81970名,占队龄儿童数的63.7%,辅导员2546名。
1966年前,各少先队组织把“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作为教育队员的经常内容。广泛开展科学小实验、除四害、讲卫生、植树、积肥、捡粮、讲普通话和“好队员”等活动。1958年建立县少年之家。1959年,全县营造少年林113处。1978年少先队恢复后,全面开展“五爱”教育和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为“红领巾添光彩”等活动。1980年10月13日,县委批准成立“县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1982年“六一”儿童节,团县委表彰29个少先队先进集体、29名优秀少先队员和29名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83年,县实验小学江涛、三桥中心小学王岭生被团省委评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85年5月28日,在省少先队和辅导员首次代表大会上,县实验小学少先队、洪镇中心小学401班少先中队、三桥中心小学少先二小队分别被大会授予少先队“先进集体”、“优秀中队”和“优秀小队”称号。
附“红卫兵”组织
1966年8月25日,怀宁中学首先成立红卫兵组织。11月6日,全县各红卫兵组织派出439人组成代表团,赴京参观学习“文化大革命”,10日,接受毛泽东主席在西郊机场的检阅。自此,学校红卫兵组织取代了学校中的团队组织。
1968年9月19~21日,县首次红卫兵代表大会在石牌召开。成立县首届红代会,并通过“宣言”、“章程”,选举委员29名、常委9名和主任、副主任。红代会取代团县委,与工代会、贫代会合称“三代会”,1971年团县委重建后,红代会同时存在。1972年11月29日,召开第二次县红代会。1974年10月,红代会机构撤销,红卫兵运动结束。
五、工商团体
(一)商务总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安庆宋德铭(号玉田,士绅),联络工商界代表人物胡懋旗(胡玉美酱园经理)、吴辅臣(同康钱庄店主)、蔡静堂(荣泰和糖号店主)等发起组织,拟订章程,于光绪三十一年正式成立“安庆商务总会”,实行董事制,会董共30人,任期4年,首任总理宋德铭,协理胡懋旗,均义务职。董事会设司下坡。会内置秘书、庶务、管卷等职,职员有薪俸。经费由商号缴纳会费以及自认和派款等。该会负有管辖和指导全省各县商务公所之责。至民国元年共改选4次,继任总理依次是张杏书、吴辅臣、蔡静堂。
辛亥革命胜利后,于民国5年,根据《商务法》进行改组,成立“安徽省城总商会”,组织仍沿用董事制。总、协理改名正、副会长,蔡正(蔡静堂)为会长,程庆福为副会长。商会的主要工作是注册商号,批核执照,摊派税捐等。民国16年北伐军抵达安庆,省城总商会停止活动。
民国16年底,南京国民党政府发布“商会改组大纲”,省城总商会实行改组,成立“安庆总商会”,实行委员制,推举张荫森为主席。民国20年3月,安庆总商会改组为“怀宁县总商会”,选举张荫森、汪农卿、胡子穆、卫凤翔、吴天铎5人为常务委员,张荫森继任主席。22年改选徐笃庵(永祥当铺经理)任主席。抗日战争初期,贺葆荆(震昌仁油铁号经理)代理,南京失陷后,县商会解散。日军侵占安庆,扶持汉奸潘敬敷组成亲日的怀宁县伪商会。民国怀宁县政府西迁石牌,于32年5月筹备成立怀宁县商会,开明绅土刘润生任理事长,潘星灿、操仲麓为常务理事。抗战胜利,商会随县府迁回安庆,郎克明(集成药房经理)任理事长,钱镇东、吴木天为常务理事,吸收会员3560人,恢复同业工会27个、1251家。继任理事长夏锦文(同泰和粮油花纱号经理)。解放前夕,夏锦文出逃上海,由监事柯润林代理会务。
安庆的同业公会组织在清末民初时期很少,商业仅有钱业公所、绸布业公所、酱业公所、药业公所等几个基层组织;手工业、服务业则设行会,如木瓦匠的鲁班阁、缝纫业的轩辕庙、铁器业的老君会等。民国5年省城总商会成立后,又陆续增设花纱业公所、面业公所。16年总商会改组为安庆总商会时,各业才普遍成立同业公会。抗战胜利后怀宁县商会统计,当时安庆私营工商业3014户,分属104个自然行业,其中工业1099户,商业1915户(含摊贩)。3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以后,经营户数不断减少,自然行业只有94个。抗战后的同业公会基本上是以自然行业为单位建立的。
农村集镇建立的基层商会主要有:
石牌镇商会,民国4年成立,会址设后街66号,首任总理姜寿落。12年改选,盛朝瑞(盛天长商号店主)接任会长。18年依《商会法》改组,先后由潘润卿、潘少卿、刘润生、潘星灿、郑振璜为会长至解放。辖江镇分商会,会长何会名。
高河埠商会,民国7年成立,首任会长张益仁,继任张云轩。抗战时解散,光复后操景文任会长。
江镇商会,民国24年成立,陈坛云、汪秉衡先后任会长。
洪镇商会(成立时间不详),首任会长是“刘义立号”老板(姓名不详),继任孙光普、朱玉理。
集贤岭商会,民国28年成立。王家河商会,民国31年成立。
各级商会的成立,“以图谋工商业及对外贸易之发展,增进工商业公共之福利为宗旨”。但工商界某些代表人物不是按“宗旨”办事,而是使其成为谋取政治资本、对小型工商户索取分摊钱款的工具。“商会法”规定会员权力大小,视资产多寡而定,这对官僚资本家把持商会便成为“合法”。但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时,工商界亦不乏爱国人士涌现。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安庆商会决议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举行罢市,支持学生运动。抗日时期,石牌成立“商抗会”,在物资、道义诸方面,支援抗日战争。大军渡江作战,三桥商界一次捐献大米100多担,生猪30多头。
(二)工商业联合会
1952年底,全县有大小集镇18个,私营商业1724户、工业408户、摊贩198户,行商92户,共建立区(镇)工商联16个,工商小组4个,为成立县级工商组织创造了条件。
1953年9月25日,县委决定在石牌召开全县工商业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怀宁县工商业联合会”,选举产生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徐光祖当选为主任委员,郑烈、曹洪章、陈西武、李新华为副主任委员。11月,对基层工商联组织进行改组,改组后有王河、小市、洪镇、江镇、老峰、高河、集贤7个分会;有新安、月山、山口、石镜、黄马河、雷埠、天津、黄龙、马窝、圣埠、三桥、总铺12个工商小组;直属有纺织工业、木器工业、竹器工业、皮革工业、制鞋工业、迷信品工业、土烟工业、棉布商业、百货商业、理发浴室服务业、南货商业、饮食商业、国药商业13个同业工会以及铁器工艺工业、食品工业、烟什商业、鱼肉商业、五金瓷器商业、竹木柴炭商业、粮油商业7个同业委员会和牙行商业同业小组、摊贩业联合会。1956年1月19日,县工商联召开第4次执委扩大会议,历时6天,传达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己命运》的讲话精神,会后经宣传发动,培训骨干,组织试点,在全县迅速掀起私营工商业改造高潮,到6月底,全县基本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合营后,工商组织的会员改变以往以工商户为会员而以工商业者为会员,手工业系统以团体为会员;基层工商联组织以各镇工商小组和城关各合作商店为基本单位。1962年再次改组。改组后有城关、高河2个分会;有月山、洪镇、江镇、三桥、小市5个办事处;有金拱、育儿、黄墩、龙泉、总铺5个工商小组;有会员小组57个(国营企业11个,合作企业46个)。1966年“文化大革命”,各级工商联组织停止活动。1985年3月23日恢复县联活动,基层组织尚在整顿之中,县工商联自1953年成立至1987年共召开5次会员代表大会。
县工商联历届会员代表大会简况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