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性别
清·道光四年(1824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197463人,女性216200人,性比例为91。
民国元年()912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328863人,女性216298人,性比例为152.17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350569人,女性306014人,性比例为114.6。22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336573人,女性304804人,性比例为110.4。25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274669人,女性256436人,性比例为107.1。28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353121人,女性309967人,性比例为114。35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276760人,女性260648人,性比例为106。36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273760人,女性260720人,性比例为105。从清至民国期间,全县人口性比例一直失调。
1950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286475人,女性285652人,性比例为100。1957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272305人,女性273350人,性比例为99.6。1964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252162人,女性251564人,性比例为100.2;在少年人口中,男性81773人,女性73282人,少年人口性比例为111.6;在老年人口中,男性2352人,女性8045人,老年人口性比例为29.2。1982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340494人,女性329128人,性比例为103.5;在少年人口中,男性127805人,女性119885人,少年人口性比例为106.6;在老年人口中,男性8862人,女性18456人,老年人口性比例为48。1985年,在全县人口中,男性349395人,女性338161人,性比例为103.3。解放后,全县人口性比例在99.8~103.5之间,趋于正常。
1982年人口普查各社镇总人口和男女比例

二、年龄
(一)年龄结构类型
1964年,全县人口普查时总人口417981人。其中:0岁~14岁的155049人,占总人口的37.1%;15岁~64岁的252534人,占总人口的60.4%;65岁及65岁以上的10398人,占总人口的2.5%。年龄老化指数(指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与0~14岁人口之比)为6.7%,年龄中位数为21.26。
1982年,全县人口普查时总人口663377人。其中:0~14岁的247690人,占总人口的37.3%;15岁~64岁的388369人,占总人口的58.5%;65岁及65岁以上的27318人,占总人口的4.1%。年龄老化指数为11%。年龄中位数为19.51。
根据年龄结构类型——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的标准,全县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属年轻型,但有由年轻型向成年型发展的趋势。
怀宁县三次人口普查时各年龄组人口情况表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
1964年,全县少年人口(0~14岁)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7.1%,中年人口(15~49岁)占51.6%,老年人口(50岁及50岁以上)占11.3%。1982年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为37.3%,中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到48%,老年人口上升到14.7%。
根据人口再生产类型——增加型、稳定型、减少型的标准,怀宁县人口的再生产类型,1964年处于增加型与稳定型之间,1982年处于稳定型与减少型之间。
(三)人均寿命
人均寿命是受经济、生活、卫生、科学等因素影响的。民国时期县民人均寿命,据民国时期《安徽省情》记载,34.5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加之人民政府重视人民健康,开展卫生防疫、新法接生、防疫接种等工作,消除和控制了白喉、麻疹、小儿麻痹、儿童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同时,由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医疗保健加强,老年人寿命得以延长。因此,人口死亡率下降很快,婴儿死亡率下降更快。1949~1969年平均死亡率为14.35‰;1970~1978年下降为7.17‰;1979~1985年下降到5.7‰。全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1958年35.14岁,1982年已达65.98岁,比解放前延长近l倍,且一直呈增长趋势。
三、文化
民国36年(1937年),全县663019人中:大学文化程度923人,占总人口的0.14%(万人中14人);高中文化程度4376人,占总人口的0.66%(万人中66人);初中文化程度7447人,占总人口的1.13%(万人中113人);小学文化程度12296人,占总人口的1.85%(万人中185人)。全县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3.78%。
1964年,全县503726人中:大学文化程度377人,占总人口的0.07%(万人中7人);高中文化程度3978人,占总人口的0.79%(万人中79人);初中文化程度18202人,占总人口的3.61%(万人中361人);小学文化程度的127582人,占总人口的25.33%(万人中2533人)。全县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29.81%,是民国36年的7.62倍。
1970年,全县615576人中:大学文化程度780人,占总人口的0.13%(万人中13人);高中文化程度的5713人,占总人口的0.93%(万人中93人);初中文化程度28115人,占总人口的4.57%(万人中457人);小学文化程度170429人,占总人口的27.69%(万人中2769人)。全县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总人口的33.31%。
1982年,在全县普查人口663377人中,大学文化程度869人,占总人口的0.13%,万人中13人,比1937年少1人;高中文化程度16510人,占总人口的2.49%,万人中249人,比1937年增加183人;初中文化程度76439人,占总人口的11.5%,万人中1150人,比1937年增加1037人;小学文化程度246771人,占总人口的37.19%,万人中3719人,比1937年增加3534人。全县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总人口的51.31%。比1970年增加了18%;比1964年增加了21.5%;比1937年增加了47.53%。可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不断增加。
四、职业
1982年,全县在业人口为332832人,在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等部门,占在业人口数的82.27%。其次是制造业部门,占在业人口数的8.57%。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城镇待业人口505人。其中15~19岁346人,占待业人口数的68.51%;20~24岁61人,占12.07%;30—34岁35人,占6.93%;35—39岁24人,占4.75%;40~44岁18人,占3.56%。在待业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260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68%,是一支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
据1985年统计,全县在业人口数316378人。其中从事农业的283737人,占在业人口数的89.68%,比1982年显著上升。其次是从事工业、运输业的11690人,占在业人口数的3.69%。从事商业、服务业的10735人,占在业人口数的3.39%。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8076人,占在业人口数的2.55%。从事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55人,占在业人口数的0.64%。其它劳动者85人,占在业人口数的0.03%。
怀宁县1982年各行业在业人口表

五、婚姻
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县15岁及15岁以上婚龄人数415678人(男210086人,女205601人),其中未婚的118754人(男71424人,女47330人),占婚龄人数的28.57%;已婚的296933人,占婚龄人数的71.43%。
在已婚人口中:有配偶的258187人(男127956人,女130231人),占已婚人口的86.95%,占婚龄人数的62.1%;丧偶的36567人(男8950人,女27617人),占已婚人口的12.31%,占婚龄人数的8.80%;离婚的2179人,占已婚人口的0.73%,占婚龄人数的0.52%。
据1984年统计,全县15及15岁以上婚龄人数415479人(男210086人,女205393人),其中未婚的118754人,占婚龄人数的28.58%;已婚的296725人,占婚龄人数的71.42%。
在已婚人口中,有配偶的257109人,占已婚人数的86.65%,占婚龄人数的61.88%;丧偶的36769人,占已婚人数的12.39%,占婚龄人数的8.85%;离婚的2847人,占已婚人数的0.96%,占婚龄人数的0.69%。
全县15及15岁以上人口的婚姻状况,1984年与1982年相比,虽仅隔两年,但由于提倡晚婚,故未婚比例逐渐增大;丧偶及离婚比例明显上升。
六、民族
怀宁县系汉族聚居区,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据1982年全县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663377人中,汉族662272人,占总人口数的99.83%;9个少数民族共1105人,占总人口数的0.17%。在少数民族中,回族1054人,壮族24人,苗族7人,布衣族7人,蒙古族3人,朝鲜族3人,畲族3人,满族2人,白族2人。他们主要因工作调动、婚嫁等因迁入县境。
回族主要分布在红星乡680人;其次为石牌镇162人,江镇乡78人,其余分别分布在高河、皖河、腊树、三桥、雷埠、大洼、平山、龙泉、黄墩、秀山、枫林、三祝、育儿、万桥等14个乡镇。
七、姓氏
县内姓氏计有398个,除一复姓(欧阳)外,余皆为单姓。各姓氏按16岁以上人口数从多到少(人口数相等不分先后)排列如下:
陈、汪、王、刘、李、程、杨、丁、何、张、胡、黄、吴、江、查、朱、潘、徐、曹、郑、方、谢、孙、郝、余、董、操、夏、钱、叶、范、产、赵、詹、韩、凌、马、裴、姜、冯、彭、蒋、戴、卢、甘、邵、姚、檀、洪、严、鲁、章、毕、袁、林、齐、陶、金、邱、邓、周、曾、倪、储、史、斯、贾、苏、聂、葛、石、琚、吕、高、童、宋、国、宣、蔡、邹、秦、鲍、唐、沈、段、宁、华、梁、舒、谭、祁、田、嵇、盛、傅、熊、阮、汤、路、郎、龚、樊、应、桂、於、柯、施、魏、万、毛、雷、郭、罗、殷、翁、陆、仰、廖、康、宗、肖、孔、容、侯、龙、尤、涂、孟、莫、疏、崔、伍、费、尹、任、项、杜、光、冷、向、喻、梅、柏、仇、包、谷、邬、濮、纪、焦、慈、左、邢、饶、乔、房、薛、芦、都、黎、欧、帅、昂、钟、艾、单、官、管、俞、韦、哈、阎、关、娄、祖、常、顾、闻、文、白、成、贺、靳、庞、翟、安、皮、匡、劳、尚、桑、滕、颜、吉、邰、武、庄、祝、柴、潮、卜、卫、倔、昝、席、诸、卞、计、笪、穆、印、宫、温、雍、开、秋、郁、卓、屠、耿、司、邝、阳、辛、时、柳、潭、霍、阚、欧阳、于、牛、沙、谈、晏、居、朝、楚、解、郦、习、汲、佘、芮、束、闵、和、相、危、戚、辜、谌、鞠、车、风、丛、古、仲、冉、易、奚、游、姬、练、浦、褚、廋、缪、璩、虞、丰、兰、池、伯、支、仙、农、荣、伊、奇、明、苗、桃、骆、栾、巢、甄、萧、刁、巩、仁、米、宏、苟、佐、权、贞、巫、岳、申、刑、禹、郜、屈、尉、覃、季、晋、景、晁、橝、腾、释、衡、廉、刀、幺、门、亿、几、井、乜、玉、边、旦、巨、长、过、符、抗、全、圣、竹、师、杭、杞、棵、良、甫、贵、栗、岭、里、庐、牟、南、培、阴、宇、芸、邺、朴、诗、是、思、皖、朋、茅、别、靖、炅、班、崩、煎、楼、陵、旅、菜、教、蓝、莆、强、普、蒲、青、轩、象、柚、院、载、泽、湛、厦、臧、鲜、燕、瞿、漆、、渐、翰、赫、窦、蹇、赖、慕、谬、巍。
16岁以上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姓氏计有26个:陈、汪、王、刘、李、程、杨、丁、何、张、胡、黄、吴、江、查、朱、潘、徐、曹、郑、方、谢、孙、郝、余、董。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