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旧志提要
枞阳自汉建县后,经过多次废置、分合,至唐至德二年(757年)始定名桐城县,直至新中国建立前夕,未曾改动,故以前县志都名为《桐城县志》。现将这些《县志》概括提要如下:
明弘治三年(1490年)版《桐城县志》,系桐城第一部志书,主修为桐城知县黄岩人陈勉,纂修为县儒学训导余姚人许浩。分2卷,38目,卷首有许浩《序》,曰:“……我朝英宗睿皇帝采集《大明一统志》,纤息靡遗;而桐城之事,不盈一简,……知县事陈公慨之,……深以为恨。……谋于予,取其沿革之载于史册者,形胜之成于造成者,坊镇之足为壮观者,风俗之习于民间者,疆域之载于图籍者,山川之在于境内者,陈迹之遗于前人者,财赋之额于地官者,户口之登耗于后先者,物产此土而可以养人者,官莅此邦而有功德于斯民者,士生此地而积道德于躬、笃伦理于家、昭声名于时者,桥梁津渡之济利乎人人者,以及学校、坛、祠庙、公署、寺观之兴者废者,悉收录之。而与吾同寅莆田翁先生正夫、巴陵彭先生舜臣,讨论而修饰之,厘为二卷,名之曰《桐城县志》。诸生桂华……请锓诸梓以传,而求余言为序……”。该志现有胶卷扩映本,存桐城县志办,原版(缩微胶卷)存北京图书馆。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版《桐城县志》:主修为桐城县知县陕西三原人石朗,原修为提督操江人蒋国柱。全志10纲,48目。此志主体已经散佚,仅存蒋国柱、刘宗韩、李士桢、张茁、朱建寅、石朗等序文,现存桐城县志办。巡抚刘宗韩《序》谓:“桐故旧有志,始于黄岩陈令,及方公《迩训》、《桐彝》二书可考。然时移事易,岁久而湮,石令慨然以修辑为己任,延请名儒,共襄厥典,阅浃岁书成,为考十、图五先之卷,因考其目四十有八。……”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版《安庆府桐城县志》,督修为安庆府知府姚琅、同知胡靖、通判何旅;纂修为知县湖北孝感人胡必选;校修为县丞李文雄、教谕赵君访、告归乡官陈焯;采修为本县生员倪传、方豫立、何永绍、王雯耀。该志计8卷,共分26目,体例较完备恰当。卷首有礼部尚书哈齐和龚鼎孳等人修志缘起的奏疏一道;刑部尚书姚文然、安南正使程芳朝、内秘书院中书舍人陈焯和胡必选序文各一篇。姚文然序谓:“澴川胡侯,以三楚名贤,筮仕吾桐,……莅桐之七年,有郡、县纂修通志之命。侯于职事之暇,征考文献,裒辑成书,邮至京邸,而问序于余。……(侯)以良史才,恭逢盛事,网罗旧闻,彬彬井井,独成一家之言。……并非过誉”。原版存安徽省图书馆,枞阳县志办有复印本。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版《安庆府桐城县志》,纂修者为安庆知府刘松、同知田时芳、知县王凝命、教谕王立极、训导丘五典、生员何永绍、方豫立、王雯耀等人。王凝命作序一篇。该志是在康熙十二年县志基础上进行补缀刊行的。
清道光七年(1827年)版《桐城续修县志》,主修为先后5任知县,即广西临桂人廖大闻、奉天丰宁人谢时和、贵州广顺人金鼎寿、湖南湘潭人尹作翰和江苏清河人龚裕。纂修为金鼎寿;监局为教谕朱应潮、训导杨琦、县丞常建、典史沈元理;采访为张元位、吴云骧、刘瑶、程春翔、吴逢盛、刘宗俭、张鹄、张宗辉、许丙椿、王遵、刘存庄、汪潆之、潘楫、程兼山等。该志分8册,计24卷,其中志19卷,表4卷,序录1卷;志分舆地、田赋、学校、营建、名宦、人物、艺文、物产、杂记共9志、43目、11附目;表分沿革、职官、选举、封赠,卷首有《桐城全县图》、《城内外街道图》、《桐城县衙署图》、《圣庙学宫图》;有廖大闻、金鼎寿序各一篇;录前志序13篇。廖序谓“桐志不修,一百五十余年矣。前令三原石君、孝感胡君之书,具备体例,……余令桐城之四年,为道光甲申,上官令修志,……爰集邑士大夫相与谋所以修之者;事甫集而余以吏议去;后令丰宁谢君、广顺金君踵其事为之。……阅八月而稿就,(金)君乃复以移官去;湘潭尹君至,将付剞劂。夫一邑志也,阅四令而后成之;且其中几不成者屡矣,卒乃成之。……”该志体例合理,内容详实,是国内公认为较好的县志之一。原书藏安庆市图书馆,枞阳县志办有复制本。
清同治十年(1871年)《桐城县志》,主修为桐城县知县武进人王国均;督修为县教谕朱桢、训导汪庆蕙、县丞刘亨嘉等。该志分为6册、10志、6l目,系手写本。原抄本藏安徽省博物馆,枞阳县志办存有复制本。
民国25年(1936年)《桐城县志略》,分23节,为铅印本。桐城县长石台人徐国治奉省府命令编辑而成。卷首有徐国治《弁言》一篇。本书虽为志略,但系抗日战争前夕的桐城文献,颇有保存价值。原本存安徽省博物馆,枞阳县志办有复制本。
道光以后,国家多事,内外战火频起,社会动荡不安,道光七年印本《桐城县志》,已经流传不多。民国29年(1940年),桐城人士为着保存乡邦文献,倡议重印,以广流传,组织了“重印县志委员会”。会长为桐城县长湖北天门人魏际青,副会长姚孟震、方守敦,委员马振中、崔建实、孙闻园、左挺臣、许复、姚安澜、吴元麒、郑广知等。公推姚孟震为驻会委员,负责校勘、考证、补充,借桐城西门外一笠庵为办事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成功付印,由桐城三民印刷所用铅字排版承印,考证、补充,即印在书眉上,县志后有魏际青《跋》,文曰:“庚辰春余筮仕桐,下车伊始,即闻士绅言有重印县志事。叩其缘始,则曰:‘吾桐县志创修,自明弘治年黄岩陈大令勉,前清顺治十四年三原石大令朗、康熙十二年孝感胡大令必选,相继踵修,嗣王大令凝命又有所补缀;……道光四年临桂廖大令大闻从事续修,稿未竟而去职;中历丰宁谢大令时和、广顺金大令鼎寿、湘潭尹大令作翰始脱稿付剞劂,时道光七年。阅四令,书始出,距今百有余年矣。……同治年马故绅起升等虽有续稿,而未印行。民国年来,两次筹款议修而未果。今道光七年版本存者亦寥寥无几,若不急思保管流传,……时局靡常,恐此篇残简断,烟消尘泯,……不其恫乎!’适省府退还城、西、北三乡路金余款,爰将《县志》重印之。……是役也发起于罗前县长成均任内,今余承乏是邑,……故为纪其巅末如此。……副会长方守敦、委员郑广智,与议甫定,旋即捐馆,于例得备书云。”桐城县志办藏有该志。
枞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征集《枞阳县志》资料的通告
枞政发(1985)162号
编纂地方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造福后代的千秋大业。为了编好枞阳第一部县志,决定征集凡记述我县各个历史时期建置沿革、山川地理、区域变迁、自然灾害、重大事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含成果汇编)、广播、水利、农业、工业、商业、邮电、交通、财贸、金融、劳动、宗教、侨务、人物、胜迹、工艺、美术、土特名产等方面的资料。如:枞阳县各种旧志书、历史地图、文书公报、法令汇编、政务专刊、私人文集、笔记、手稿、日记、游记、回忆录、讲演稿、公私函电、宗谱、纪念品、照片、图表、书画、墓志、石刻、校刊、传单、合同、契约;本籍、客籍在各个历史时期有重大建树人物的传略、简介及其著述、信札;各个历史时期的名流学者、商贾、名医等方面人士的著述、文献、遗稿、字画、对联、碑帖及其他文物珍品;各种书院、文庙、清真、庵观寺院等方面的史料和碑记、功德簿;民间的美术和工艺、风俗习惯、民间传说、方言、民歌、谣谚、遗闻轶事等。凡真实可信且愿意捐赠或借用的资料,请向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县文物管理所提供,并说明出处、时间、地点。经鉴定采用后,将给予精神鼓励或酌付报酬。
枞阳县人民政府(印)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日
上一篇:三、地方史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