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桐城县(含今枞、桐两县)人口有8860人。成化十七年(1481年),有9610户,109650人。明末战乱,人口锐减。崇祯四年(1631年),有10417户,58560人。清顺治二年(1645年),已减少到5010户,25530人,为志载人口的最低数。
清顺治后,社会渐趋安定,人口逐渐增多。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调整丁税征收办法,加强户籍管理,改变过去瞒报、漏报户口的状况,人口记载较为详实。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时期,经济振兴,人民安居乐业,加上江西、湖北等地移民入境,围湖垦荒,使县内人口骤增。顺治十四年(1657年)至乾隆三十年(1765年)108年间,桐城县由6123户增至85018户,人口由33250人增至850160人。咸丰三年(1853年)后,县境内曾是太平军与清军交战之地,时间长达8年之久,居民死伤、流亡较多,人口减少。至同治元年(1862年),全县仅存3858户,307648人。战乱结束后,人口又开始缓慢回升,至民国17年(1928年),全县人口增至949485人。当时东南乡(今属枞阳县)人口约为45万人。
民国年间,内战不止,灾害频繁,疫病和血吸虫病流行,人口变动再度呈下降趋势。民国28年(1939年),日军侵占枞阳,人民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人口外流贵池、青阳、东流、彭泽等地谋生定居,据彭泽县土地改革时人口统计,枞阳移民有4万人之多。这时期,社会动荡不定,人口增长较慢。民国37年,桐庐县境内人口为471984人。
1949年10月10日桐庐县统计,全县有93120户,486600人。1954——1990年,县先后进行了4次人口普查。1954年首次人口普查,全县为505931人,比1949年增加19331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为574559人,比1954年增加68628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849957人,比1964年增加275398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有923909人,比1982年增加73952人。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口径不同,前者以户籍人口统计为准,后者以常住1年以上人口统计为准。境内劳务输出多,流入甚少,户口在枞阳县而因各种关系常住外地1年以上人口有35921人,户口在外县、市而常住枞阳县1年以上人口仅有1027人。
枞阳县1949——1989年人口情况统计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