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土壤类型及分布
县内土壤分类有土类、亚类、土属、土种4类,以土类、土种为基础单元。全县土壤共分7个土类。
(一)水稻土类
县内水稻土面积为69.2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73.98%,分布于西北与东南部。西北部岗区,面积比例最大,为本区耕地的88.01%。分布于阳和、麒麟、石婆、官青、石马、钱桥、杨湾、牛集、浮山等乡和义津镇、麒麟茶场,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和第四纪红土,呈酸性反应,酸碱度5.1°~7.6°。生产性能是粘、饭、浅,土层深度一般,普遍缺磷。东南部沿江圩区,滨江环湖,占本区耕地的45.21%。分布于青山街、水圩、周潭、吴桥、左岗、横埠、金社、金渡、白石、白湖、会宫、大新、破罡、石矶等乡和城关镇。成土母质为长江冲积和湖泊沉积物,土层深厚,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酸碱度小4.8°~7.4°。地下水位高,土壤质地较细、粘,保水性强,肥料分解缓慢,有机质含量中等,缺磷少钾。
(二)潮土类
该土类总面积为13.16万亩,占县内旱地面积的54.05%,多分布于沿江冲积平原区,即铁铜、长河、新开、松园、仪山、陈洲、大新、老湾、老洲、红杨等乡。成土母质为近代长江冲积物,土层深厚,质地偏沙,多呈强石灰反应,酸碱度5.6°~8°,保肥力差,耕性较好。有机质含量属第三等,缺磷、钾。该区域是主要产棉区,多为麦——棉轮作,或豆(油)——棉轮作。
(三)红壤土类
该土类总面积6588.7亩,占县内土壤总面积的0.62%。除沿江冲积平原区少数乡外,各地均有分布,且范围较广,尤以西中部沿湖丘陵区分布最集中。成土母质为砂页岩、安山岩类风化物、山洪冲积物等,部分为下蜀系黄土、第四纪红土和湖河冲积物。土层深度一般,呈微酸性反应,酸碱度小4.8°~6°,肥力中偏下,有机质含量属三、四等,缺磷少钾。沿湖低圩田,虽有机质含量较多,但其肥力不能发挥;本区旱地土层较浅,有机质含量较多,严重缺钾、磷。
(四)黄褐土
该土类面积为6.24万亩,占县内土壤总面积的3.84%,主要为农林用地。分布于西北部岗地,即阳和、麒麟、石婆、官青、石马、钱桥、杨湾、牛集、义津镇、浮山、白湖、金渡、水圩、陈瑶湖等乡(镇)。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质地粘重,结构体面上常有铁锰结核及粘粒胶膜;土层浅,呈微酸性反应,酸碱度5.4°~6.4°。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钾。
(五)紫色土类
该土类面积为3.68万亩,占县内土壤总面积的2.2%,分布于西、中部低丘低岗上,或低山局部地段,即白柳、金渡、金社、后方、老庄、横埠、左岗、安凤、雨坛等及将军庙林场、城关镇等地。成土母质为紫色岩类,呈酸性反应,酸碱度5.3°~5.8°;土层深度一般,肥力属第二、三等。有机质含量低,旱地缺磷、钾,水田少钾。
(六)石灰土类
该土类面积为6893亩,钙质丰富,占县内土壤总面积的0.41%。分布于东中部傍湖石灰岩丘陵岗上,即青山街、长河、松园、仪山等乡,成土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物,呈强、弱石灰反应,酸碱度7.7°~8.1°;土层较厚,质地为重壤土以上,有机质含量较高,肥效前劲小后劲足。
(七)草甸土类
该土类面积为3.29万亩,占县内土壤总面积的2.03%。分布于长江外滩地、河漫滩、一级阶地,即长河、铁铜、松园、长凤、老洲、红杨、周潭等乡。成土母质为近代长江冲积物,呈强石灰反应,酸碱度为8.2°;质地中壤土以上,有机质含量低。江外滩地一般易被江水淹没,历来多数植芦苇。
在草甸土类分布中夹有少量沼泽土分布。
二、植被
县境处于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
带。由于原生植被遭受破坏,现以人工营造的马尾松、杉木、黑松等为主的常绿针叶林占优势;其次系以栎类为主、混生少量常绿阔叶树种(冬青、苦槠、青工冈栎等)的天然次生林和针、阔混交林;另有少量的竹林。县境人工植被所占面积大;灌丛、草丛、沼泽植被与水生植被亦有分布。
(一)针叶林
1、常绿针叶林:马尾松是本县典型代表群系之一,低山丘陵及岗地到处可见,多为人工栽培.也有的是自然飞子成林。常见的有马尾松——映山红——白茅群落,马尾松——美丽胡枝干、算盘子——白茅群落,马尾松——短柄枹、白栎——白茅群落,中尾松——映山红、茅栗——萁群落。常见的树木尚有槲栎、山胡椒、马棘、木、华胡枝子、中华白檀、一叶楸、六月雪等种;草本植物有苔草、野古草、芒萁、蕨、野菊、牡蒿、黄花蒿、鸡眼草等种;藤本值物有紫藤、葛藤、拔葜、木防己、海金沙等种。县境马尾松林郁闭度多为0.3~0.6,林龄为幼龄或中龄林,村庄附近的松林由于农民取薪柴,过度修枝,生长缓慢,林相不整齐。
杉木林在土壤条件较好的低山丘陵呈块状或带状分布,生长一般或较差。黑松林分布少,幼龄林生长良好。常绿叶树种尚有圆柏、侧柏、柳柏、刺柏、柳杉、湿地松等。
2、落叶针叶杉林:池杉林生于低地、沼泽地和水湿地,呈块状或带状分布,生长良好,为四旁绿化树种。落叶针叶树种还有水杉、落羽杉、金钱松等种。
3、针阔叶混交林:在低山丘陵区有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马尾松、麻栎、短柄袍混交林、马尾松、白栎、茅栗混交林等群落,呈块状分布。形成原因,一是在营造的马尾松幼林内栎类和茅栗等代根萌生,二是马尾松飞子和栎类伐根萌生自然成林。林内散生槲栎、山槐、枫香、大叶榉、黄连木等落叶阔叶树种和冬青、苦槠等常绿阔叶树种。
(二)阔叶林
主要类型为落叶阔叶林。低山丘陵原来覆盖着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由于屡遭战争破坏和过度樵采,立地条件变劣,要求生长条件较高的青冈栎、石栎、苦槠、天竺桂等常绿阔叶树种从数量上减少到有的树种消失的程度。喜阳、耐瘠、萌生力强的栎类、茅栗、枫香、山槐等落叶阔叶树种迅速发展,形成了枫香、栓皮栎、短柄枹林,栓皮栎、麻栎、短柄枹林,短柄枹、茅栗、白栎林等群落,林中常混生槲栎、小叶栎、山槐、合欢、黄连木、化香、大叶榉、无患子、黄连木、八角枫、三角枫、黑剌柿等落叶树种和散生冬青、苦槠、枸骨等常绿阔叶树种。上述几种森林植物群落在距村庄较远的低山丘陵呈块状或带状分布。在浮山的仙人桥及其以下胡麻溪坞有以枫香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分布,处于幼龄阶段,林相不整齐。
柳树林(河柳、旱柳)沿江岸呈带状分布,挡浪护岸,生长良好。柳树为常见的绿化树种。
杨树林(意大利I——69杨、意大利I——72杨、意大利I——214杨、沙兰杨等种)沿江沙洲和江心洲分布多,生长迅速。该树种可降低地下水位,造成钉螺难以生存的条件,对防止血吸虫病的发生与蔓延有积极作用。
泡桐林在村庄周围或堤上有小面积分布,多由毛泡桐、白花泡桐组成群落;兰考泡桐、楸叶泡桐有零星栽培。
(三)竹林
毛竹林分布在土壤较深厚、湿润、肥沃的丘间洼地及低山山坞。唯浮山会圣寺前山坞内和将军林场毛竹林生长茂盛,挺拔翠绿。
水竹林和淡竹林在村庄前后呈块状或团状分布。刚竹、桂竹、毛金竹、黄苦竹、阔叶笋竹呈片状分布或散生。
(四)灌丛
县境丘及低山均分布有灌丛,种类组成复杂,常见的有茅栗、短柄枹、白栎灌丛,短柄枹、映山红灌丛,麻栎、栓皮栎、短柄枹、槲栎灌丛,野山楂、算盘子、柘树灌丛等。经过封山育林或造林,多数成为幼林地。灌丛中常见的乔木树种经多次砍伐而成灌木状的尚有黄檀、黄连木、枫香、化香、山槐、合欢、毛白杨、响叶杨、大叶榉、冬青、苦槠等;灌木有杜鹃、羊踯躅、中华白檀、白檀、山胡椒、木兰、圆叶胡枝子、中华胡枝子、多花胡枝子、美丽胡枝子、木半夏、黄荆、牡荆、牛奶子、冻绿、圆叶鼠李、酸枣、六月雪、小叶女贞、崖椒、野花
木、黄栀子、紫金牛等种。
森林或灌丛中常见的藤本植物有葛藤、紫藤、络石、薜荔、菝葜、千斤藤、木防己、刺葡萄、葛藟、掌裂草葡萄、牛尾菜、葎草、女萎、毛果铁线莲、圆锥铁线莲、大血藤、千金藤、天门冬、海金莎等种。
(五)草丛
草丛在低山、丘陵均有分布。近几年来,林业部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草丛面积逐渐减少。县内主要草丛有黄背草草丛、白羊草草丛、白茅草草丛、结缕草草丛等群落。草丛中常见的草本植物有早熟禾、矶子草、鼠尾粟、显子草、求米草、马唐、狗尾草、狼尾草、牛鞭草、假俭草、荩草、橘草、麦冬、淡竹叶、芒、野菊、灯笼草、杠板归、茅蒿菜、地榆、翻白草、山菠菜、茵陈蒿、黄花蒿、牡蒿、牛蒡、鸡眼草、小叶野决明、草木樨、毛野豌豆、鹿藿、白头翁、龙芽草、一枝黄花、紫花地丁、窃衣、星宿菜、打碗花、飘拂草、碎米莎草、香附子、单性苔草、青绿苔草、披针苔草及蕨、芒萁、海金莎、金鸡蕨、庐山石韦、贯众等蕨类植物,并散生一些灌木和灌木状的乔木树种。
(六)沼泽植被与水生植被
沼泽植被是一种生长在终年过度潮湿或有季节性积水的土壤上的植被类型,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为主。水生植被生于水域中,以眼子菜科、水鳖科植物占优势。
1、沼泽植被
沼泽植被多分布于沿江圩区、湖滨低地、旧河床等处的淤泥沼泽土上。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每到汛期有季节性淹水的江、河、湖滩地上也有较大面积沼泽植被分布。常见的群落有下列4种:
芦苇群落,分布于沿江滩地、湖缘或小河低湿地或浅水中,塘、沟中亦有分布。盖度70~90%,伴生种不多,有水烛、菰、荻、稗、草、小碎米莎草、水蓼等。
水烛群落,分布沿江圩区、白荡湖、陈瑶湖、菜子湖等湖边浅水中,呈狭长带状,盖度一般为30~50%。伴生种有芦苇、菰、慈菇、荆三棱、萤蔺、萀草、水葱等种,另有浮水植物的眼子菜、浮萍等混生其间。
稗草群落,分布于湖缘浅水处和湖滩内洼地、池沼中,盖度20~90%。优势种为稗、孔雀稗等;伴生种有少量的菰、旱苗蓼、荸荠、牛毛毡、水蜈蚣、水虱草和浮水植物水鳖、荇菜等。
苔草群落,分布于湖滩地,盖度在40~80%。优势种有单性苔草、红穗苔草、灰化苔草、披针苔草等种。伴生有水田碎米荠、小叶星蓿菜、毛茛、蒌草、光叶鹅冠草、莔草等。
2、水生植被
水生植被生于水域中,以眼子菜科、水鳖科、浮萍科占优势,遍布全县水域。按其生态与形态特征的不同分为沉水、浮水、挺水3种生活型。沉水植物群落,常见的有竹叶眼子菜群落、苦草与黑藻群落、群落,菹草与苦草群落;浮水植物群落,常见的有荇菜与水鳖群落、细果野菱群落、菱群落、紫萍与浮萍群落、满江红与槐叶萍群落、芡实与细果野菱群落、大藻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最常见的有莲群落、菰群落。
竹叶眼子菜群落广布于县境湖泊、河口、池塘、沟、渠,盖度为30~60%。伴生植物有苦草、黑藻、
、金鱼藻等。苦草、黑藻群落分布菜子湖、白荡湖等水域,尤以羹脍赛分布最多,盖度在80%以上。伴生种有、竹叶眼子菜、茨藻等沉水植物及少量的荇菜、细果野菱等浮水植物等。
菱群落分布于湖河中,以白荡湖、菜子湖居多,盖度为70~90%。伴生种有黑藻、苦草等,并有金鱼藻、茨藻等沉水植物。
菹草、苦草群落分布于河口附近水域、水库及池塘中,盖度为30~70%。伴生种有黑藻、等沉水植物,水面有细果野菱、芡实等植物散生。
荇菜、水鳖群落分布于池塘及沟渠中,盖度为70~90%。伴生植物有细果野菱、菹草等,水下有黑藻、金鱼藻等。
菱群落多系人工栽培,分布池塘或沟渠中,盖度为90~95%。优势种有菱、乌菱、四角菱,伴生种有少量水鳖、空心莲子草、紫萍、浮萍等。
细果野菱群落分布于池塘、沟渠或湖泊,盖度为20~40%。伴生植物有荇菜、菹草等。
紫萍、浮萍群落分布于池塘、沟渠、稻田、湖汊,盖度可达95%。伴生种极少。
满江红、槐叶萍群落分布于池塘、沟渠、稻田等浅水中,常可覆盖局部水面,盖度达90%以上。伴生种有浮萍、紫萍、无根萍、三叉浮萍、水鳖等种。
芡实、细果野菱群落分布于陈瑶湖、白荡湖和池沼中,盖度为15~60%。伴生植物有莲、荇莱等种。
眼子菜群落分布池塘边缘、小河、沟渠等浅水处,尤以稻田居多,盖度为20~70%。伴生种有矮慈菇、藻类等。
大藻(水浮莲)群落系人工放养,在池塘、沟渠、水洼常形成单种群落,在生长盛期,盖度可达98%。伴生植物有水鳖、紫萍等。
莲群落广泛栽植于池塘、沟渠或洼地中,盖度为70~90%。伴生植物有浮萍、紫萍,群落边缘有空心莲子草,尚有石龙芮、雨久花、芡实、萍、水鳖等生长。
菰群落分布于湖泊沿岸浅水区,池塘、沟渠也常见栽培,盖度为50~7O%。伴生种有少量芦苇、水烛、高杆莎草、球形莎草、荭草、稗等,也有少量的荇菜、黑藻、苦草等浮水或沉水植物。
(七)人工植被
人工植被有作物植被、经济林和果树林等。
1、作物植被
双季稻、绿肥(紫云英,又名红花草)一年两熟为主,部分双季稻、油菜一年三熟和单季稻、油菜(麦类)一年两熟,分布在产粮区。建国初期以一季中稻为主,稻、肥,稻、麦和稻、油并存。1956年以后,特别是70年代双季稻发展,肥、稻、稻面积和油、稻、稻面积占水田面积85%以上。由于杂交稻的推广,稻的每亩年产量达500公斤以上。
棉花、小麦一年两熟为主,部分棉花、油菜(蚕豆)一年两熟。棉田集中分布在沿江一带,棉花亩产在50公斤左右,沿江棉田棉花总产占全县棉产量98%。
小麦、甘薯(山芋)一年两熟为主,少数小麦、花生或蚕(豌)豆、甘薯一年两熟,分布于岗地和丘陵区的旱地。麦、薯长期连作,地力下降。近几年,小麦、花生和洲地的小麦、大豆或花生连作面积扩大,有利提高地力。
2、经济林
茶园分布于低山山坞及丘陵坡地,呈片状或带状分布,茶叶质量尚可;少数分布在黄褐土的岗地,低产味涩。
桑园分布在沿江地区的四旁隙地、滩地,长势良好,收益较高;岗地亦;有零星分布,生长不良,产叶量低。
油桐林、油茶林、板栗林在低山丘陵有小面积分布,乌桕有零星种植。
3、果木林
梨园、桃园在村庄附近的隙地有小面积分布,柿、枣、石榴、杏、李、枇杷等在房前屋后、路旁、沟旁栽植较普遍。近几年,有些村办林场和群众,在丘陵坡地或凹地,利用局部小气候优越条件,引进柑桔成功,经济效益良好。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