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远溯元古代震旦纪至古生代志留纪(距今10亿~4亿年)间,今枞阳县境处于下扬子系海中。古生代志留纪至中生代三叠纪时,古海水时有进退,在海水中沉积遗留下砂岩、石灰岩、硅质岩。中生代三叠纪末(距今约1.95亿年),印支期地壳运动使古海洋全部退出,今安徽省境联合大陆形成,县境于此时始为陆地。
中生代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的3000多万年间,枞阳地区火山多次爆发,遗留下数十个火山口,堆积巨厚的火山岩。岩体中断裂成群,沿断裂地壳下陷,构成了著名的庐(江)枞(阳)火山岩盆地。
新生代以来,县西北区沉积巨厚的第三系砂砾层。进入第四纪(距今300万年),长江沿岸以上升运动为主,山峦起伏,河流遍布,湖泊萎缩。此时期普遍沉积第四系砂、砾、粘土层,江岸内侧不断缩小,并在江湾处沉积为江心洲。
县境位于郯(城)——庐(江)断裂带与沿江破碎带之间的庐(江)枞(阳)中生代火山盆地中部。地层以中生代火山岩为主,东北与西南部有零星火成岩体。县境有3条深大断裂带斜贯,有众多的古火山口及小断层,具有典型的火山岩区地质特征。
一、地层与岩石
县境出露地层最古老的为古生代志留系地层。中部地区以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岩为主,其次为侏罗系、三叠系沉积岩及火山岩。新生代第三系地层出露于县境西北,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于县西北、东南部及长江北岸、湖滨、河畔。
(一)古生代
古生代地层出露于县东北隅陈湖区青山街一带,包括志留、泥盆、石炭、二叠4个系。志留系地层为灰褐黄绿色砂页岩,含三叶虫、石燕化石。泥盆系以白色石英砂岩为主。石炭系为灰黑色石灰岩、白云岩。二叠系为各种黑色页岩。
(二)三叠系
三叠系地层主要分布于青山街西、陈家油坊、白荡闸、山、新破罡、桃花山、周家山、大王庙一带,北北东向断续出露,为灰色石灰岩及少量白云岩,含菊石等化石。在周家山、桃花山和义津桥至含山西一带为紫红色砂页岩。
(三)侏罗系
侏罗系地层为县内主要地层之一。自义津至公堰塥以南均有分布,在沿江湖岸有零星出露,下部为砂岩、页岩,含植物化石及瓣鳃类、腹足类、甲壳类等动物化石;上部以青灰、紫灰色火山碎屑岩为主,同位素地质年龄为l.2亿~1.21亿年。
(四)白垩系
白垩系地层位于火山岩盆地中心,亦为县内主要地层,包括两大类岩石:一类为火山岩(以浮山为代表,称为浮山组,1969年地质部门命名)、紫红色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同位素地质年龄为1亿~1.1亿年。一类为红色碎屑岩(即沉积岩,以杨湾为代表,称为杨湾组)、紫红色砂页岩,含石膏及轮藻化石。
(五)第三系
该地层在县境西北麒麟乡邹家草屋、张姚庄、钱家桥、公堰塥数处有零星出露,为棕红和紫红色的半固结砂砾岩,以及少量的粉砂岩、泥岩。
(六)第四系
该地层成片分布于县境西北及东南两大区,中部有零星出露,为冲积、湖积、洪积形成的砂砾、粘土层;汤沟至陈瑶湖一带夹薄层泥炭,并含天然气。
(七)岩浆岩(火成岩)
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北与西南两隅,两地区出露各约100平方公里左右,为石英正
长岩、花岗岩。黄梅尘正长岩体,位于无为、庐江、枞阳3县交界处,东西延伸为椭圆形,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同位素地质年龄为1.1亿年,有铀、钍矿及锆石砂矿。枞阳正长岩体,自县城向东北、西南两面延伸,被湖泊分成6块,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大部属县境,分布于城山、七家岭、胡家凹、张家湾、毛山井一带。另在枞阳城北之牛石岭及梅林、周家山有花岗岩体,在钱家铺、陈家院子有正长岩、正长斑岩岩脉,面积均在0.3~3平方公里。中部柳峰山西南有辉长、闪长玢岩呈条带状分布,单个岩体出露面积约0.3~1.5平方公里。
二、地质构造
县境斜贯3条深大断裂带,作北北东、北东方向延伸。断裂纵横交错,近南北方向最为发育;火山机体(构造)密集,古火山口遍布。
(一)深大断裂
根据地表现象及地球物理资料推测,这3大断裂带,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姥山逆掩断层,自全椒古河经巢湖姥山入县内,即为官埠桥至城隍庙大断裂带。这条断裂带由县城西侧经连湖、官埠桥、石溪至城隍庙一带,长达40公里,断裂走向北东30°左右。罗河断裂带,自义津桥北穿钱桥河,至庐江罗河,并向两头延伸,全长约190公里,断裂走向北东。头坡断裂带,自宿松经怀宁至枞阳镇、汤沟镇以东,全长约160公里,其中在枞阳县内长约50公里,断层走向北东约60°。
(二)断裂(层)
县内较大的断裂带有井边至杨家市构造带,长大于20公里,北东向;古楼山至公堰塥断裂带,长10公里,宽5~6公里,南北向。浮山经孙家畈至周潭断裂带,长25公里,宽5公里。县内还分布有火山岩中发育较小的断裂(层),其长度不足1公里或数公里不等。还有两组断裂(层)纵横交织成网格状(如拔茅山);另外两组斜交在桂竹园、何家冲、和尚桥等地。
(三)褶皱
由火山岩构成的砖桥向斜盆地,成椭圆形,西北郯庐断裂斜切,岩层倾角10°~20°左右,褶皱作用微弱。次一级较大向斜有柳峰山向斜、背斜、单斜。
(四)火山机体(构造)
中生代火山爆发,在县内遗留下众多的火山机体(构造)。由中心喷发形成的火山口、破火山口多达数十个,密布县境中部。最大的为七家山火山口,约10平方公里,可见环形及放射性断裂。其他火山口如黄栗山(位于横埠河西北,有2.3平方公里)、牡丹尖(钱铺西南,2.1平方公里)、龙城山(2.2平方公里)、竹园、黄家大山、查家破院、柳峰山、小岭、黑洼山等。著名风景区浮山由破火山口构成,火山区面积约14平方公里;其火山口直径为4公里;四周山丘山脊成弧形,构成悬崖峭壁、岩洞棋布、沟壑奇异的地貌风光。此外裂隙性喷发带在朱程庄至石溪、龙城山至癞痢山之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地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