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夏(约前2l世纪——约前l6世纪)属扬州之域。
商(约前l6世纪——约前11世纪)属扬州之域。
西周(约前1066——前771年)封为宗子国。
春秋(前770——前476年)为群舒之地。前6l5年,楚执宗子国君,宗子国遂灭。
战国(前475——前221年)属楚。
秦(前221——前206年)属九江郡。
西汉(前206——公元25年)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枞阳县,属庐江郡。
东汉(公元25——220年)枞阳并入舒,隶庐江郡。
三国(公元220——280年)属吴庐江郡。今下枞阳有“吕蒙城”遗址。
西晋(公元265——3l7年)属庐江郡。
东晋(公元317——420年)属豫州晋熙郡。陶侃为枞阳令。
南朝宋(公元420——479年)初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废舒县,置吕亭左县。阴安县属豫州晋熙郡,系侨置。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复置舒县,属庐江郡。
南朝梁(公元502——557年)废舒县,复枞阳县,属枞阳郡。
南朝陈(公元557——589年)为枞阳县,属晋熙郡。同时侨置阴安县。
隋(公元581——618年)阴安县并入枞阳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
唐(公元6l8——907年)唐初仍名同安县,属同安郡。贞观元年(627年),属淮南道舒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郡为盛唐郡,改同安县为桐城县,辖33里。
宋(公元960——1279年)为桐城县,先后属舒州、淮南西路德庆军、安庆军、安庆府。桐城县辖4乡9镇,今枞阳县境为其东、南两乡,东乡石溪镇时为九镇之一(其余八镇不在今枞阳县境内)。
元(公元l271——1368年)为桐城县,先后属江淮行省、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的安庆路。
明(公元l368——l644年)为桐城县,先属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年)属安庆府,直隶
南京。今枞阳县域时为桐城县东、南两乡,乡名清净、大宥。
清(公元l644——191l年)为桐城县,先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
中华民国(公元l912——1949年)为桐城县,民国3年属安庆道,民国l7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5年属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属安徽省第一专区。民国24年,今枞阳县境,时为桐城第四区、第五区。民国36年(l947年)年l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l949年——)l949年,桐庐县属皖西第二专署,2月l8日划桐城
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置县。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后属安庆市人民政府(l988年9月安庆地区与安庆市合并)。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