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查病
1952年11月至1953年3月,在重疫区的九城等3个乡,采用目测方法确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953年6月,在大王庙和祝家塝开展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同时在城关、佐坝、程集三个区内进行个案体征调查,共查出病人909人,1955年,应用沉淀孵化法粪检17万人,查出病人4342人。1956年增加“抗原”皮内试验查病。1958年,全面改用“抗原”皮内试验,查出病人2.7049万人。检出率达5.6%。1959年粪便检查,查出病人9440人。检出率2.9%。同年,疫区耕牛普查,查出患病耕牛1397头。1972年,采用粪便“三送三检”、“一送三检”、“沉淀加孵化”为主的方法,并逐步推行“尼龙筛过滤集卵法”查病。1978年,增加直肠拖网法和刮取法查病。从1952年至1985年,历史累计查病335.5331万人次,查出病人6.2273万人。
治病
1952年,县血防站住院部收治晚期血吸虫病人10余人,实行对症支持疗法,1953年,使用“酒石酸锑钾”治疗174人。1958年11月至1959年10月,全县共治疗耕牛321头,治疗血吸虫病人11555万人次。1959年,木梓血防组改二十日锑剂长程疗法为“二日疗法”、“一日疗法”、“四小时疗法”、“夜间疗法”(病人白天劳动)疗效甚低。1960年1月至4月份共收治1416人。其中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接受锑剂三日短程疗法,口服锑“273”、血防“846”者1135人。1962年,恢复锑剂二十日长程疗法。1969年,为“晚血”患者实行脾切除手术91例。1970年,推行枫杨树叶和牛奶浆草煎服治疗10余万病人。因疗效不显而停用。1972年,仍以锑剂二十日疗法和“七日疗法”为主。1976年,全县治病7280人(次)。其中:“赤脚医生”治4654人(次)占63.9%;区、乡卫生院治916人(次)占12.6%。1978年,应用“二五疗法”治疗病人5253人。1979年,全县设治疗点32个,采用血防新药“7505”(硝硫氢胺)治疗慢性血吸虫病人1.0941万人,“晚血”病人统一由县站收治。1981年,应用“吡喹酮”治疗病人60人次。1982年至1985年,全县治疗1.8871万人次,其中“晚血”242人,全部应用“吡喹酮”治疗。为“晚血”患者切脾53人。历史累计治疗病人14.651万人次。
宿松县血吸虫病流行乡历史现状情况表(截止1985年)

上一篇:第二节 防护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