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程集中学
程集中学座落在距县城15公里的农村集镇长岭铺。
1958年秋,创办宿松县程集初级中学,借用五星大队部五间房子作教室,民房六间作宿舍。招收两个初一班,开学不到一月师生投入“大炼钢铁”等运动。学生上课时间极少,学年考试能升入初二年级仅9人,转入宿松中学插班学习。1959年秋,招收初一年级学生50名,教职员工20余人,师生开荒垦地,搬砖运瓦兴建校舍30间,学校定制为半耕半读初中。教学质量不高。1962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其中2人仅以照顾名义进入高中。1963年,执行《中教五十条》,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工作,促进学风好转,教学质量提高。1965年毕业生升学率在全县6所中学名列首位。“文化大革命”中,师生团结一致,排除干扰,使校舍和教学设备免遭严重破坏。1968年“老三届”学生毕业离校,新招初一学生复课。1970年县革委决定在程中办文革以来全县第一个高中班,作为学制改革的试点(二年制高中)。学校改名“宿松县程集中学”。此后,教育战线虽出现一系列的政治风波,但程集中学教育秩序基本稳定。师生一面坚持教学,一面自己动手开辟操场,挖掘水井,种
树种菜,改善办学条件。
1978年,经安庆地委批准,程集中学为地区重点中学之一。刘年荣任校长。这年起高中面向全县招生。初中面向全区招生,学校由6个班发展到10个班。教学力量严重不足,学校大抓教师队伍的建设,排除“左”的障碍,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平反教工中冤假错案,解放一批中老年教师,他们在“青黄不接”之际,勇挑重担。1980年后,陆续分来师范院校毕业生。1984年,全校57名专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42名,逐步形成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力,以中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1982年,张留火被评选为全国农村优秀教师。学校加强了领导和管理工作,陆续制订了班主任工作,教研组工作,师生考绩考勤、教务、财务等十项制度。学生中深入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取得较好成绩。1983年春,程集区遭受水灾,全校两天内捐款514元,粮食3230斤,衣服874件支援灾区,连年被评为地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有50多人。教学上以加强“双基”能力,发展智力为中心内容的改革,亦初见成效。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78年到1982年,毕业生通过高考升入大专院校及高中专共391人。1983年,因改制无毕业生。1984年录取人全国重点大学50多人。1985年,为大专院校输送了172名新生。1983年学生严红日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获三等奖。何小敏的美术作品参加地区美展。洪岩在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跳远金牌。学校开设劳动技术课,教给学生水产养殖,禽畜饲养、柑桔栽培等方面知识。几年来没有升高校的学生多数成为农村经济建设中骨干。据统计有32人成了养殖业、种植业的专业户。有的人是区、乡级农技员。高中毕业生熊纪复种柑桔事迹上了电视。1984年10月副省长杨纪珂来校视察,赞扬了该校“两为”任务落实得好。
自1978年以来,新建教学大楼一座,实验楼一座及职工宿舍,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另建校园围墙700米,园内广植花草,有桔园6.9亩。
宿松中学
宿松中学位于县城人民路(考棚旧址)。创建于1939年。1950年春,命名为皖北区宿松初级中学。后改为安徽省宿松县初级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部,更名安徽省宿松中学。1969年改为宿松县五七中学。1972年恢复原校名。1978年定为县重点中学。1982年为改制中学,定型为初、高中各年级平行4个班的完全中学。
1949年4个初中班,学生162人。1952年发展到8个班,学生353人,均为建国初期的两倍。1956年班数增到12个,学生628人。
1958年到1965年,是宿松中学改革调整、继续发展的阶段。为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掀起了“教育革命”的高潮,春季各年级就纷纷成立勤工俭学小组,由服务业、小手工业转向农业、饲养业,大西畈农场、河西山饲养场面积达数百亩。秋季,在全民大办钢铁的日子里,组成三路学生大军烧炭、淘矿、制坩锅。此后每年春季和三秋季节,师生都要到公社参加支农劳动。师生一面劳动,一面教学,做到工地设课堂,田头挂黑板。1960年宿松中学以教育劳动先进单位出席省“万人大会”。1962年在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引下,落实《中学五十条》,根据部颁教学计划,开足课时,开齐课程,干部教师抓教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64年和1965年高考升学率分别为41%和76%。1963年开展以“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中心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活动。1964年开展以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主的马列主义学习运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当时学校秩序井然,学风端正,尊师爱校蔚为风气。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师生遭受劫难。22名教师被隔离看管批斗,强迫劳动,学生参加对立的两大造反派组织,在武斗中死1名女生,伤2名男生,学校领导被斗,教师四散,校舍教具损失惨重。1968年,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改校名为宿松五七中学,原宿中教师下放13名到陈汉、佐坝、东风、许岭初中或小学任教。1969年,9名教师回原籍,剩下的轮番下乡接受再教育。1969年秋,学校从方家山迁回原考棚,在动乱中折腾了7年。“四人帮”垮台后,撤走了工宣队,学校逐年走向正规,先后建房屋56间,改善了办学条件。1978年,7名教师的冤假错案得到改正平反。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整顿学校工作,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1979年到1983年中,初中毕业1602人,高中毕业1507人,通过高考,升入大专院校及高中专共317人,高中学生桑杰获1981年华东六省一市作文竞赛二等奖。王爱清获1981年省数学竞赛二等奖。张松柏、王成锋分别获1984年省历史竞赛二等和四等奖。殷劲松获1984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安徽赛区三等奖。近几年为大专体育专业输送十八名新生。1984年地区体委和教育局定宿松中学为(篮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勤工俭学活动中,电机修配厂。1977年至1984年获纯利9.5万元。1984年,学校建教学大楼1幢,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为建国前学校建筑面积的总和。
宿松县1961~1965年高考参考和录取人数表

宿松县清未民初大专院校、中专、普中毕业生统计表

宿松县1978~1985年各完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录取人数统计表

上一篇:第一节 小学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