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城
宿松自西汉建治,旧无城池。至明崇祯九年(1636年),监军史可法驻节宿松,创议建城,疏请获准,并请调太平府照磨苟天麒为宿松县令以任其事。
全城始建6门,垣周4里,垛口1400,层楼6座,是宿松城防建设之始。以后随圮随修,历经30余次,其中以康熙、乾隆和咸丰3次缮修工程最大,仅乾隆一次就动用库银3.0044万两。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进犯宿松,国民政府实行焦土抗战,勒令将县城拆毁。抗战胜利后,又在旧城废墟上修筑了一座土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适应城镇建设需要,土城逐渐拆除,至今只有部分遗址依稀可辨。
城廓外围,岗峦起伏,地形险要。东有雷公岭,北有潜佳山、龙门山,西有河西山、佛座岭,南有南台、长安诸山,皆为县城防守要地。城中孚玉山(俗名鲤鱼山),海拔82米,居高临下,俯瞰全城,为城防中心控制点。
要隘
小孤矶:即小孤山,在县治东南120里套口乡境内。孤峰独耸,屹立江心,周围1里,海拔78米。南与江西彭泽的彭浪矶隔江对峙,东与长江马当要塞互为犄角,古称长江绝岛,又称海门第一关,为长江水路军事要隘,是宿松东南门户,明置小孤巡检司,设关驻守,现已辟为游览胜地。
东门山:亦名石门山,在县治东北50里柳溪乡境内,山高势险,层叠九重,为宿松、太湖交通要隘。古代居民曾垒石为城,以御寇乱,故又名九层城。它与凉亭之烽火山、柳溪之纱弁山互为毗邻,成为宿松东北大门锁匙。
小隘岭:在县治西北80里北浴乡境内,位居罗汉尖北麓。罗汉尖是陈汉山的最高峰,为皖西屏障,占有重要军事地位。小隘岭环山峭壁盘垣,辟有宿松与湖北要道,是皖鄂边防要地。
铜陵山:在县治西北30里铜陵乡境内。西与黄梅县的亭前古镇毗邻,地形外陡中平,群山环抱,有京广古驿道穿过其间,素称“八省通衢”,中南兵事,多以此为屏藩。明末史河法建同仁堡于此以为关隘。
古寨
白崖寨:旧名白牙山,在县治北50里趾凤乡境内。元末邑民吴士杰为首建,明季邑庠生徐行增修。张献忠战史可法,诸寨尽破,此寨独存。清咸丰五年(1855年),经太平军毁尽无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乡主事贺颀、贺欣捐资重建。山势险要,峻岭嵯峨,战垒纷呈,宛若长蛇,至今有南国小长城之称。
石家寨:在县治东30里九姑乡境内,为明初石良聚义战守之所。平地起垒,有高层建筑之势,年久失修,今仅存遗址。
东林寨:在县治北35里梅墩乡境内,为邑民王均用为首所建。因平地筑寨,无险可守,明末被农民军夷为平地。
屏风寨:在县北40里西源山内,元末邑民朱建二建。明崇祯十年,邑庠生朱昌元重修。壁垒坚峻,曾作一方保障,史可法题名为“淳风堡”,设左右二门,左曰:“解愠”,右曰:“南熏”。
架山寨:在县治北60里陈汉山外,元末陈汉建,塞以形名,有高屋建瓴之势。附近另有九层,城河、土蜂诸寨,皆陈汉聚义用兵之所。
田氏八寨;在县治北90里,为元末陈汉部属田姓家族集资所建。
太平寨:在县治西北70里北浴乡境内,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所建。四面皆山,孤峰独耸,垒石为城,遗址犹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设施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