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五四”运动以后,县青年运动蓬勃发展,并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形势和任务,建立自己的组织。民国十二年(1923年),长溪高等小学青年师生成立了“同德会”,后改为“学生会”。组织学习《新青年》、《共产党宣言》、《安庆学生》等进步书刊,传播共产主义思想。
少共特别支部
民国十九年(1930年),少共特别支部(即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二十五里墩徐家湾王玉林家成立,书记何瀛,团员26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庙前成立少共宿松县委,下设东区、西区、北区3个分会,开展抗租反霸斗争。
抗日学生后援会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佐坝青年黄仕功(上海光华大学学生)辍学回家,组织在乡青年成立青年抗日后援会,发展会员近百人。活动在柳嘴、金碧、徐岭、新兴、新周及九姑等地,走乡串户,发动青年参加抗日民族解放斗争。该组织后因当地劣绅诬陷告密而遭破坏。
青年抗敌协会
民国三十年(1941年),本县湖区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建立了“青年抗敌协会”(简称青抗会),发动青年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开展抗日支前援后活动。
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9年11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宿松县委员会”在江堤宣布成立,吸收了一大批青年突击手参加团的组织。
1953年3月,第一届县团代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30人。大会听取并讨论了团县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首届团县委。
1956年5月第二届县团代会在县城召开,大会号召团员为完成全县粮食生产4.70亿斤、油料2900万斤、棉花4420万斤而奋斗。选举产生第二届团县委。
1957年12月召开第三届县团代会,代表299人,总结上届工作,决定本届任务,产生了新的团县委。
1957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宿松县委员会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宿松县委员会。
1960年5月,召开第四届县团代会,号召团员、青年积极投入大跃进运动。
1963年5月召开第五届县团代会,代表470人,选举产生了新的共青团宿松县委员会和出席省团代会代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红卫兵"代表大会所取代。
1971年1月,召开了第六届县团代会,出席代表470人,选举产生了由47名委员组成的第六届团县委(设常务委员9人)。
1978年12月,第七届县团代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513人,选举产生了由41名委员组成的第七届团县委(设常务委员15人)。大会号召全体团员投身“四化”建设,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
1982年,第八届县团代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54人。大会通过上届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八届团县委和推选出席省团代会代表。
1986年2月,第九届县团代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90人,特邀代表10人。会议学习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审查通过了第八届团县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九届团县委组成人员。大会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为争取早日实现本县“七五”计划建功立业。
1972~1985年宿松县共青团组织简况

儿童团
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中国国民党宿松县党部组织建立儿童团,由华丽任团长。发动青少年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本县山区和湖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儿童团组织,进行站岗、瞭望、放哨、送信、盘查和锄奸等活动。
童子军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县城及集镇中、小学按政府规定,在学生中建立童子军。并要求学生穿戴童子军服装、领巾、军帽,开设童子军课,实行“三民主义”教育和“新生活”训练。科目有纪律、礼节、操法、结绳、旗语、侦察、救护、炊事、露营等。
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0年团县委在宿松中学、实验小学等校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1954年,实验小学、城关小学、宿松师范联合建立“少年先锋队”。各校分别组成中队。随后,全县城乡小学建立了少年先锋队组织。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小兵”组织取代了少年先锋队组织。1978年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
1981年,全县从小学1年级开始普遍建立了少年先锋队组织。宿松实验小学自1982年起,实现了红领巾学校。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