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初,由上级党组织委任县委正、副书记和委员组成县委会。1956年4月,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由19名委员组成的第一届中共宿松县委员会(简称县委会),设常务委员会。1958年7月,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县委常务委员会设书记处。1963年县委撤销书记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委不断受到冲击,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8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代行县委职权。1969年5月,成立中共宿松县核心领导小组,行使县委部分职权。同年12月,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委员27人,重新组成中共宿松县委员会,恢复县委常务委员会。此后,历届县委会均由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组成。
直属机构
1949年县委设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干部训练班。1950年增设纪律检查委员会。1953年至1955年先后增设统战部、农村工作部、财政贸易部。1956年,增设文化教育部、工业交通工作部、政法部;秘书室改为办公室;撤销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中共宿松县监察委员会;1958年,撤销文化教育部,改党员干部轮训班为党校。1959年,中共宿松县监察委员会改为中共宿松县委监察委员会;增设编辑室。1962年,撤销政法部、工业交通工作部和编辑室。1963年,撤销财政贸易部。1965年设工交政治工作部、财贸政治工作部。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委各级机构受到冲击,组织瘫痪。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县委及其直属机构逐步恢复。1977年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党校和县直党委。1979年恢复纪律检查委员会,设政法小组。1981年设立农村工作部。1984年,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中共宿松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5年县委常设机构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工部、政法委员会、党史办公室、信(访)办公室、党校。
区(镇)乡(公社)党委(总支)
1949年,全县解放后,宿松县建立6个区委会。1950年设城关、九姑、许岭、坝头、二郎、凉亭、长岭等7个区委会。1951年,城关改金碧并增设陈汉区委。
1952年,缩小区划,设城关、佐坝、九姑、许岭、下仓、复兴、汇口、二郎、凉亭、破凉、张畈、程集、陈汉等13个区委会。1954年,增设大官湖区(水上)委。1955年区委恢复1951年建置;同年下半年各乡人民政府开始建立支部委员会。1956年各乡建立总支委员会。
1958年11月,乡、社合一成立人民公社。各公社(乡)设党委会。1960年1月撤区并社,以区为单位设公社党委。公社下设管理区。管理区设党的正、副书记。1961年基本恢复1960年以前区、公社党委建置,分别设区委和公社党委。1966年夏至1969年底,“文化大革命”爆发,党的各级机构被革命委员会所代替。1970年区、公社恢复党委建制并开展活动。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成立乡人民政府,设乡党委会,村设支部委员会。
1985年全县设陈汉、二郎、凉亭、佐坝、程集、九姑、许岭、复兴8个区党委会和城关、复兴镇、五里乡等直属党委。
建国后宿松县若干年度区、乡级党委(总支)建制简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