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478年(明,成化十四年)夏大旱,民多避荒流散。
1523年(嘉靖二年)秋天大旱,疫病流行,民不聊生。
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自夏至秋5个月无雨,民食草木。
1589年(万历十七年)春至夏不雨,秋冬疫病流行。
1610年(崇祯十四年)湖水干涸,8月蝗虫满天飞,人死了4成。
1652年(清,顺治九年)4~8月无雨,河干湖涸,赤地千里,灾情惨重。
1671年(康熙十年)5~7月连旱,河水涸,禾尽枯,秋冬无雨、渴死无数贫民。
1735年(雍正十三年)5月旱,湖水涸,8月江潮不至。
1738年(乾隆三年)久旱不雨,山田如燎、禾不抽穗。
1785年(乾隆五十年)自去冬至是年,数月无雨,夏秋作物颗粒无收,蝗虫盛行,百姓食尽草木,继而人相食,死于饥荒者十之有四。
1921年春夏大旱,二麦无收。
1934年6月至8月底无雨,河塘干涸见底,禾苗枯死,饥荒遍及全县,饥民遍野,树皮、蕨根食尽,继而食观音土。
1958年11月16日~12月21日,滴雨未下。
1961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只下雨5.9毫米。
1971年6月28日~8月1日,仅下雨20.1毫米。
1976年7月16日~8月10日,滴雨未下,部分地区晚稻无水栽插,山芋、花生均受影响而减产。
1978年全县出现百日不雨的旱灾。全年降雨仅920.1毫米。梅天不雨,春旱接夏旱,夏旱接秋旱,受灾面积达60万亩,绝收面积4.5万亩。
1979年9月11日~12月20日,仅下雨20毫米,受灾面积3万亩,减产面积达18.69万亩。有13乡、647个生产队、6.7万人缺水使用。
1981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少雨,受旱面积达23.6万亩。
1985年,普遍干旱,东洪,乔木、九姑等乡灾情较严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洪涝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