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发展概况
建国前,县内中等专业教育仅限于师范教育。清宣统三年(1911),县首创熙湖单级师范学堂,校址设在熙湖书院(城北范铁巷,今太师体育场西北面)。校长朱克诚,教员及后勤人员7人。建校时招收学生85人,编为两个班,学制4年。学生多为贫穷子弟、潦倒书生,也有少数乡间塾师,年龄最大43岁,最小20岁。采用日本松本考次郎编的《单级教授法》进行教学。民国10年(1921),赵曾泽创办县单级师范学校,招收高小毕业生和私塾学生,学制4年。后因经费困难,开办不久便停办。同年,曹伯荣在县城开办1所英文专科馆,专门培养英文教学人才。19年,由吴敦任主持开办师资养成所,培训国民小学教员,第一期招收学员50人,为期半年。后断断续续办了4期,其中有两期是杨慧存任所长。29年,六邑联中辛家冲分部附设简易师范科两个班,学生100人,学制1年。30年,在县刘家山铺创办省立太湖师范学校,这是县正规中等师范教育的开端。33年,县立初中创办时,附设简师两个班,学生100人。34年,六邑联中辛家冲分部附设的简师科与县立初中附设的简师班合并,单独建立县简易师范学校,学制4年,校址仍设在辛家冲,周祖舜任校长,招新生两个班,学生100人,教职员工10余人。37年,简师又与县立初中合并。
建国后,县内除办有师范学校外,还先后办起初级农业学校、初级卫生学校、农业技术学校、农垦学校、农业初中、职业高中等专业学校。1958年,创办县初级农业学校,校址设在岔路口(原太湖中学校址)。首届招生225人,分4个班,教职工20人。学校只收点学杂费,学生食宿在校。实行半耕半读,每周开课24节,有政治、语文、数学、农业常识、农业机械、生物等课程,学制3年。有水田35亩,旱地85亩,还有养殖场。1959和1960年,又招收新生各1个班,每班50人。1962年学校停办。1958年,创办县初级卫生学校,开始设在太湖师范学校内,首届招生53人,学习时间为1年。开设的专业课有中医内科、西医内外科、药理、药剂、针灸等,此外还开设基础课。专业课由县医院医师轮流教授,基础课由太湖师范教师兼授。学生生活费由国家按月发给。次年迁至城东门,又招收学生45人。该校只办了两期便停止。1958年下半年,马庙、黄镇、寺前、玉珠、黄岗、弥陀、树坪先后办起农业中学,共招收学生124人。1960年,全县又办起7所半日制民办农业中学,共招生397人,教师38人,生产园地274亩。1964年,在徐桥区桃铺创办县农业技术学校,同年在县城北门沙滩创办城关镇农业中学。1965年,县文教局、劳动局联合创办甘河洲农垦学校。1966年上半年,全县各种形式的农业中学共有50所,学生1005人,教职工83人,试验田490亩。
1983年,遵照省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指示,将黄镇、寺前两所普通高中改为高级职业中学(简称“职业高中")。两校首届招收林、农各1个班,共有学生110人,学制两年。同年,太湖二中附设1个财会班,招生50人,学制3年。1984年,黄镇、寺前两所职业高中又续招两个班,学生110人。1985年,黄镇职业高中再招1个班,学生57人;寺前职业高中附设1个畜牧兽医班,学生30人,第二年转入江亭高中由其代办。职业高中所开课程,除普通高中应开课程外,还增设农、林、医药等专业课程。同年,江塘民办初级中学改为民办初级职业中学,校址在江塘乡程庙村。除原在校学生外,再招收130人。
二、学校简介
1、安徽省立太湖师范学校
创办于民国30年(1941)秋。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极其艰苦,但皖西却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为使学校布局合理,省政府决定在太湖创办1所师范学校——即后来所称的“省立太师”。当时,校址设在刘家山铺,首任校长宋树传。是年,招收简师4个班,高师(即今中师)两个班,学生290人。33年,发展到12个班,学生600人,教职工39人。35年秋,该校由刘家山铺迁至岔路口。36年秋,根据省教育厅指令,迁至安庆孝肃路原省立女子职业学校。38年春,安庆解放,又奉令迁回太湖姜家岭,原辛家冲的太湖简师亦并入该校。暑假学校停办,校教具移交给皖北区安庆第二中学(即后来的太湖中学)。
省立太师,分前师、后师两部,前师即4年制的简师,后师即3年制的高师。课程设置齐全,除基础学科外,专业学科有《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学》、《小学教材及各科教学法》、《教育测验及统计》、《参观实习》等。师资力量较强,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占总数的80%以上,他们不但各有专长,且有志于教育事业。学校各项经费由省直接拨给。学生每月糙米2斗3升,副食费2.8万元(法币)。
从民国33至38年,省立太师共培养6届毕业生,其中简师6个班,280余人;高师9个班,430余人。学生来自太湖、宿松、望江、怀宁、桐城、潜山、岳西及合肥、淮南等县市。
2、安徽省太湖师范学校
民国38年4月,省立太师与县立初中简师班合并,成立皖一分区太湖师范学校,校址设在姜家岭,学生100余人。7月初,学生毕业,学校停办。
1951年6月,县人民政府任命文教科长向明兼任校长,筹建师范学校,校址仍选在姜家岭。9月中旬,招收两个3年制的初师班(110人)和一个1年制的中师速成班((30人),配备教职工20人;下旬,正式开学上课。12月2日,举行建校典礼,后将这一天定为“校庆日”。其时校名为“皖北区太湖县乡村师范学校”。1952年上半年,改校名为“皖北区太湖县初级师范学校”。1953年夏,迁至城内北门新校舍,又改校名为“安徽省太湖县初级师范学校”。1958年,招收6个初师班和两个中师班,校名正式定为“安徽省太湖师范学校”。1960年,除保留3个中师班外,其余15个初师班全部下放。此后再没有招收过初师学生。1966到1969年,学校停止招生,在校学生停课闹革命,正常的教学工作完全中断。1970年,实行推荐选拔的招生制度,招收1个中师班,学生54人,成绩参差不齐,教学十分困难,质量明显下降。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后,学校每年按计划招收3年制中师班2至4个,教学秩序日趋正常,教育质量逐渐提高。198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有14名教师晋升为讲师。1984年,设置中师函授部。1985年,学生293人,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校舍面积约1万平方米,除生活用房外,教学用房有教学大楼、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
太湖师范自1951年创办以来,学校管理逐步制度化,师资队伍不断加强。该校根据师范教育特点,面向城乡小学,注重专业思想教育,强调基础课和专业课一齐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教育质量大为提高。从1951到1985年,培养初师毕业生、结业生22个班,共1002人;中师毕业生46个班,共2746人;各种培训班毕业、结业的学生约500余人。他们遍布太湖、宿松、望江、怀宁、桐城、潜山、岳西、安庆等县市,有不少人已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1980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3、太湖县农业技术学校
1964年,根据中央关于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精神,县创办农业技术学校。校址设在徐桥区桃铺。学校经费由省和安庆行署教育局直接拨给,招生计划也由行署教育局下达。当年9月,招收太湖、宿松、望江3县的初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开设的文化课有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专业课有农作物栽培学、茶叶栽培学、茶叶制作学等。学校实行半耕半读,文化学习与生产劳动时间为7:3。学校兴种茶园376亩,年收入3000余元。学生在校期间吃商品粮,每人每月由国家发给生活费17元。招收过两届学生,共106人。1966年“文革”开始后停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