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公营存款
安徽省地方银行太湖办事处,从民国25年11月起开办金库存款、往来存款和行员存款.年末有6户存款余额1.42万元(法币,下同)。民国31年有18户存款,年末余额14.48万元。民国37年7月,存款户减少到只有4户,年末余额只有8.49万元。在经济危机时,大量发行本票。民国38年2月底,本票帐面余额是1046元。
太湖县银行于民国32年开办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同业存款、金库存款四种存款。
建国后,太湖县银行公营存款有工商企业存款、地方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部队存款和农村存款5种。银行组织这些存款,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以行政手段来实现的。这个“决定”规定各现金管理单位都必须在当地银行开户存款,并核定库存限额。各单位所有现金收入,超过限额的都必须送存银行。上级或财政拨给各单位的款项,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这些存款,经常在银行保留很大的数额,是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太湖县银行1950年吸收各项存款年末余额5.2万元,1957年增长到131.9万元,到1985年上升到2703万元,比1957年增长19.4倍,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增长了9.53倍.
二、储蓄
安徽省地方银行太湖办事处于民国32年(1943),开办活期、行员两种储蓄,当年有活期储蓄9户,年末余额法币555.44元;行员储蓄4户,年末余额法币5810.17元。民国36年活期储蓄4户,年末余额法币3000元,行员储蓄6户,年末余额法币298.2万元。
建国初期,为了使群众储蓄不致因物价上涨而受到损失,以树立人民币的威信,县银行从1951年起开办“保本保值储蓄”,即按存入日折实牌价折成实物,支取时,物价上涨,就按存人折成的实物数量,折价支付,物价下跌,仍按存入时金额支付,既保本,又保值,还有利息。年底保本保值储蓄余额1.64万元.嗣后,又增加“农村爱国有奖储蓄”、“货币定额储蓄”、“零存整取储蓄”。到1952年底,储蓄余额达7.2万元,比上年增加3.39倍。
1953至1957年,为配合粮食统购统销和棉花收购,组织货币回笼,举办“农村优待售粮储蓄”和“棉花定额储蓄”;并适应群众心理,开办“有奖储蓄”。到1957年底储蓄余额达27.9万元,比1952年增长2.88倍。
1958至1959年,为了支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两次投资储蓄新高潮。一次是结合春耕支持农业生产,一次是支持所谓“钢铁元帅上马”。发动全县人民把暂时不用的现金存入银行,并把闲置的金、银、铜、铁、锡、水车、耕牛等实物折现存款,集资421万元,其中累计吸储400万元。
1960至1965年,因花凉亭水库职工人数逐年减少,储源随之减少,以致储蓄余额逐年下降,到1965年底,储蓄余额下降到42.2万元,比1959年下降102.1万元。十年动乱中,储蓄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头五年每年储蓄余额在40万至50万元之间徘徊,后五年略有回升,到1976年底储蓄余额77.7万元,比1959年下降66.6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指引下,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市场繁荣,经济活跃,城乡人民收入增加,为储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储蓄余额逐年上升,由1977年的87.5万元上升到1979年的147.9万元,每年递增30万元。1980至1985年先后增办“有奖有息储蓄”、“实物有奖储蓄”、“零存整取小额储蓄”、“定活两便储蓄”,并实行奖励实物票证等新办法。又由于储蓄利率几次调高,调动了群众储蓄的积极性,到1985年底,储蓄余额达787万元,比1979年底增加639.1万元,比“文革”前的1965年增长17.6倍。
1950—1985年县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表

上一篇:第二节 货币
下一篇:第四节 信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