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驿站、铺递
南朝时,县东20公里的小池就设有驿站。明嘉靖九年(1530)知县翁溥又重新加以修葺。该驿站的主要任务是担当东至潜山青口驿、西至宿松枫香4f的文报驿传。清末裁除,改办邮政。
清顺治年间,县有6个铺递:县前铺、棠梨铺、汪洋铺、刘家山铺、枫香铺、小池驿铺。铺有铺司铺兵,全县共34名。这些铺递以县前铺为中心,接递各地文报;后与墩相并。清末废除,改设邮政。
二、邮电局、所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县设有邮政代办所,附设于正街王义源店号内。民国元年(1912),“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3年,“太湖邮政代办所”改为“太湖邮政局”,定为三等甲级局;11年,升为二等乙级局,有职工3至5人。21年,安庆行署迁至太湖,邮电业务量逐渐上升。同年,局址迁于县城大西门桥头上,租用县商会会长张明元私人房屋一幢。2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太湖,邮电局人员避难于树林冲一带约月余,返回后立即恢复营业。为防敌机轰炸,局址迁至天灯街牛角抄,租用韦正富家房屋,属安徽省邮政管理局管辖。29年4月,安庆行署迁往桐城县,邮电业务量减少,二等局乙级又降为三等甲级局。31年,太湖邮政局又由天灯街牛角秒搬至天灯街口,租用陈裕丰商号房屋。先后由三等甲级局升为二等乙级局、二等甲级局。局内除管理人员外,还有信差1人、听差1人、邮差5人、临时差1人。除开办原有业务外,还恢复邮政储蓄和增加简易人寿保险、代售印花税票、代发优抚费等业务。此外,开通太湖——东至秘密邮路1条。太湖解放前夕,县邮政局在徐家桥、江家塘、岔路口、刘山铺、小池驿、塔镇、寺前河、牛包岭、黄界河、辛家冲、合水涧、南阳河、马嘶铺等地设有乡村代办所。在官桥铺、狭窄口、枫香铺、汪洋桥、赵家河、薛义河、大湖河、李杜店、刘畈、花凉亭、田家滩等地设有乡村邮政信柜。
民国38年(1949),太湖解放的当天下午,县委书记许少林亲临邮局视察,对坚守岗位的职工表示慰问,并就早日恢复通讯讲了话。第二天,县长李英接见邮局局长和职工代表,对早日恢复邮政通讯工作作了具体安排。4月5日,皖西第一行署召开太湖、宿松、潜山、望江、岳西5县邮政局长联席会议,为早日恢复营业作了具体部署,并决定发售改值加盖邮票。1952年9月1日,实行“邮电合一”,与县政府电话班合并,称为太湖县邮电局。12月,迁入天灯街徽州会馆内,下设邮政、电信两组,有职工20人。
1953年1月,成立徐家桥邮电营业处,接收原邮政代办所。1954年4月,开始整顿乡邮,以代办所、信柜为基础,根据行政区划的变化,在各区、乡政府所在地设邮电支局或邮电所,并改代办为自办。1957年3月,县局由天灯街徽州会馆迁至跃进路新建大楼内(即老城局址),规模扩大,设备更新。设有局长办公室及行政组、报话组、邮政组、机线组、投递组等,职工50人。1958年为配合花凉亭水库工程用邮用电(信)需要,增设花凉亭邮电所。1962年,县增划江亭区,接着增设江亭邮电所。1969年1月,邮政、电信两局分设,同楼办公。电信局实行军管,属县人民武装部领导;邮政局属县革命委员会和省邮政管理局双重领导,以地方领导为主,设有办公室、营业组、投递组。1973年10月两局又合并,仍称邮电局。下设职能科室:办公室、业务室、计财室、总务供应室;还设生产班组:投发组、机线组、报话组和601机务站。1982年撤销经济效益差的望天邮电所;百里邮电所拆除交换机,只办邮政业务。通过企业整顿,加强企业管理和经济核算,邮电局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县全年业务收入35.20万元,实现扭亏增盈,摘掉近30年亏损帽子。1983年6月8日至11日,省邮电管理局组织38人的班子(有专业人员和邮电局负责人)来县局验收企业整顿情况,经4天检查验收,确认太湖县邮电局为“企业五项整顿合格单位”,并颁发了合格证书。
1985年12月20日,县第一座自动电话综合楼在新县城邮电局址破土动工,土建规模2400平方米,市话终局按5000门设计。至年底,县邮电局下设徐桥、新仓、小池、寺前、黄镇、牛镇、弥陀、北中8个支局,刘贩、大山、百里、江亭、江塘、花凉亭、东山头、刘羊8个邮电所,还有报刊门市部5个,邮票代售处20个,信筒47个。局所的平均服务面积116.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98万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邮政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