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航道、码头、渡口
1、航道
(1)太湖河——皖河
自店前河至石牌,长145公里,为流沙河,沿途深浅不一,只能通排,不能通船。枯水期,上游有险滩,下游多沙洲,行排也需人力背纤。此航道,自古就是长河流域山区人民以排筏输出竹、木、生漆、桐油、皮油、栗炭、茶叶、果晶、药材等土特产品,运进盐、米、布匹、日杂百货等生活用品的重要运输线。排筏装卸点有:店前河、百里墩、羊角河、桥埠滩、薛义河、牛镇、龙湾、辛冲、大湖河、塔镇、花凉亭、太湖老城、驮龙山、新仓、黄泥港、官坝头、陈家渡、石牌。店前河以上为狭谷,素不通航;牛镇上溯店前河,一般通载重2至3吨排筏;牛镇以下直抵石牌,一般航行载重5吨排筏。1959年,花凉亭水库大坝截断河道,大坝抵石牌61公里航道停航,大坝上游用木帆船和小型机动船运输。水库蓄水期,10吨以上机动船可从檀树坳(或大坝)至牛镇,航程30公里,枯水期只能到辛冲,航程16公里。水库内常年开辟檀树坳(或大坝)至辛冲、马龙、寺前、罗溪的4条短航线,有12马力、5至10吨的小机动船经营客、货运输。
(2)泊湖——华阳河——长江
1954年底以前,华阳河连泊湖、黄湖、大官湖、龙感湖,地跨太湖、宿松、望江、黄梅、广济5县,湖水经华阳河流入长江。太湖徐桥镇位于泊湖西北角。徐桥至杨湾航程36公里,至华阳航程61公里。徐桥至挖口24公里,4—9月份水位3米,可通吃水2.5米的轮船和载重80吨的木帆船。1—3月和10—12月的6个月内,一般水位1—1.5米,除葫芦墩至徐桥一段浅滩外,可通航10—15吨的木帆船。徐桥历史上是太湖首镇,商业贸易兴隆。各类木帆船自徐桥经泊湖、华阳河至长江往返运输,并可上至九江、汉口,下至上海及沿江一带大、中城市,较为方便。1955年,建华阳、杨湾、杨林节制闸,控制外江与内湖水位,泊湖通长江航道被阻。交通部门专业运输船主要在长江营运,泊湖内航运主要是非专业运输船只。太华公路通车后,客、货运输弃水走陆,徐桥港处于停航状态。
2、码头
(1)东门河码头
位于县城东门河。岳西店前河到安庆的来往排筏,有时在此码头停靠、装卸。1950年,农民蔡生进、甘袁先等10余人自发组织搬运小组,后发展到30余人,专事此码头搬运。1951年,该组人员加入城关搬运工会。1956年,高界公路改经东门桥,此码头便成为水陆两用的装卸点。1959年,花凉亭水库下不通排筏,码头随之废弃。
(2)徐桥码头
位于徐桥镇中街西侧,紧傍泊湖,靠太华公路。1954年底前,船只可从徐桥直通长江,运输方便,徐桥码头成为太湖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码头。1954年,徐桥搬运组装卸工由1950年的50余人发展到100余人。1956年,建成一座踏坡式条面码头,长18米,宽8米。1959年建1幢400平方米的楼房。1968年,建成一座条石装卸码头,长180.5米,宽17米,可停靠100多艘船只;还建成两个3900平方米的露天货场,可堆放3000吨货物。1974年,扩建货场600平方米,延伸码头6米,顶高增加0.5米,基本能适应当时运输能量的需要。
(3)檀树坳码头
位于城北6.6公里,傍花凉亭水库,紧连檀树坳太岳公路。1959年,水库内的船排运输,自然形成檀树坳的中转搬运装卸码头,县搬运总站随即在此建立搬运大队,并于1960年建起候船室、宿舍210平方米。1978年,修建连接太岳公路的进港公路380米。1982年,建1幢528平方米的三层楼房和216平方米仓库。1985年,县人民政府用以工代赈形式,将粮、棉、布三项物资折款16.5万元,由县花凉亭水库移民委员会经办,建成罗溪、寺前、马龙、辛冲、赵河、龙湾、牛镇7个码头。龙湾码头还建有候船室。
3、渡口
民国10年(1921)《太湖县志》载:县内有古渡口39处,多在清朝巾期和后期建立,绝大部分属捐献义渡,每渡口一船一人。渡口靠所置田产收入支付费用。凡沙河渡口,桥、船交替使用,每年农历重阳节搭桥停渡,清明节拆桥用船。随着交通和水利建设的发展,渡口有所变化。建国初全县渡口22处;龙湾渡口3人2船,新仓渡口2人2船,其他渡口1人1船。1951年土地改革后,各渡口人员工资及修置船、桥费用,由县财政在农业税附加内拨给交通部门。1952年拨5276元,1957年拨8247.6元,1958年拨9871元。花凉亭水库蓄水后,群众自发增设罗中、寺前、侯陆畈、黄镇街、三河口、南阳河、棠梨坪、弥陀寺8处渡口,渡船8只,每只船2.5至3.5吨位,另增设洪家滩小竹筏1只。1970年以后,各渡口改善防水和安全设备,船工配有雨衣、深靴、救生衣。船:工年工资由100元增至300元。
1985年县境内尚有渡口16处:
天桥乡羊角河渡口天桥乡桥埠滩渡口
牛镇乡薛义河渡口牛镇乡牛镇大河渡口
牛镇乡牛镇小河渡口牛镇乡棠梨坪渡口
牛镇乡南阳河渡口龙湾乡龙湾渡口
赵河乡青石河渡口马龙乡大湖河渡口
李杜乡小湖河渡口县城南门渡口
罗湾乡新河口哑子渡口新仓乡驮龙山渡口
新仓乡新仓街渡口花园乡王家坝渡口
二、航运
1、组织
(1)排业同业公会
民国30年(1941),全县有排筏130余只。排民们在县城东门外小街成立同业公会,委员7人,由会长、干事管理运输业务。排民每月按排运收入的10%向公会缴纳管理费。该组织一直保持到建国初期。
(2)航运公司1951年,县人民政府组织泊湖船民成立徐桥木帆船联合运输社。1952年初解散排业同业公会,排民并入搬运总站;8月,成立皖北太湖竹排运输站。1956年,成立太湖港排筏运输合作社,排民349人,排筏121只;同时成立徐桥港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按照规定,徐桥港参加芜湖公私合营的船13只,参加运输合作社的木帆船111只,计1254个吨位,船工45人,船民246人。1958年7月,排运社和船运社合并成立太湖县水上运输人民公社。1973年,全社职工326人;客轮2艘,120马力,210个客位;货轮1艘,60马力,68个吨位;木驳2艘,196个吨位;拖轮2艘,210马力;木帆船67只,1194个吨位;排筏8只,47个吨位。1980年改名县航运公司。1985年底,共有干部22人,工人230人;固定资产净值231万元,自有资金223.5万元;拖轮4艘,640马力;货轮5艘,195个吨位;货驳34艘,3787个吨位;客轮4艘,200个座位;挂机船4只,82个吨位;竹排3只,12个吨位。是年,货运量11.9万吨,货运周转量5488.5万吨公里;客运量7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4.6万人公里;营运收入124.9万元,利润23.6万元。
2、运输
(1)排筏运输
太湖排筏运输历史较久。排筏造型别致,一般载重4至5吨,只在长河航道运输。1949年,全县排民300余人,有正规排筏132张,运输能量528吨。1953年,有排民、排工332人,排筏116张,运输能量421.5吨。1957年有排筏125张,运输能量500吨。1959年,花凉亭水库大坝以下排运停止,排筏逐渐减少;当年有排筏119张,446个吨位;翌年就只有46张,161个吨位。1968至1979年间,排筏12张,42个吨位。1980年,排筏8张,28个吨位。1985年仅剩下4张,历史上誉为“青龙”、“轻骑”的排筏运输几乎停止。
(2)木帆船运输
1949年,全县在徐桥——泊湖——华阳河——长江水道从事运输的木帆船166,只,运输能力2372吨。船形多样,各有特长。“巴斗子”、“桠尾子”、“丝网子”,稳性较好,善载泡仓货物。“南昌巴斗子”、“黄梢子”,善装落仓货。“板梢子”、“鱼鹰子”,轻快敏捷。1953年,全县有木帆船128只,运输能力2022吨。1965至1971年木帆船81只,计1252个吨位。1980年木帆船16只,计191个吨位。1985年木帆船4只,计82个吨位;船民、船工共291人。
(3)机动船运输
1957年将老八三式木帆船改为宽阔扁浅的新型挂机船。1959年,徐桥水运社安装1艘35吨机动船在泊湖营运,后逐年增加机动船。1960年11月,县水运社所属的徐桥造船厂建造两艘木质客轮在花凉亭水库开始运输。这两艘客轮分别命名为“红星1号”(安装常州4120型柴油机,60马力,237个座位)、“红星2号”(安装奇姆西汽油机,60马力,214个座位)。是年,又购货轮2艘,计94马力,105个吨位。1972年,购拖轮2艘,计210马力;货驳8艘,计550个吨位。1985年,交通部门有客轮4艘,计200个座位;货轮5艘,计195个吨位;拖轮4艘,计640马力;货驳34艘,计3787个吨位;挂机船4艘,计82个吨位。
(4)社会船舶运输
1973年8月调查,太湖专业船舶绝大多数在长江航运,留在泊湖航运的较少。太湖、宿松两县在泊湖航运的社会船舶400余只,计4000余个吨位。1967至1970年间,花凉亭库区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共造木帆船85只在水库内运输,其中马龙公社桃花大队造1只24马力机动木质船,在青石河至水库大坝间进行客货运输。1985年花凉亭水库有个体户的挂机船84艘,计736个吨位;木帆船3只,计12个吨位。
若干年份县交通部门航运工具统计表

3、航运量
(1)货运量:太湖水路货运主要靠长河排运和泊湖至长江的船运。1949年货运量o.24万吨,周转量150.18万吨公里。1970年货运量7.2万吨,周转量605万吨公里。1980年货运量4.9万吨,周转量1922万吨公里。1984年货运量9万吨,周转量4798.6万吨公里。1985年货运量11.9万吨,周转量5488.5万吨公里。
(2)客运量:民国初年,田祥嘴阳某1只木帆船在徐桥至安庆间从事客运,当天往返,民国30年(1941)停航。15年,徐桥镇王信茂商号购进名为“西湖”、“菱湖”共280个座位的两艘客轮,在华阳河内河跑客班。23年,这两艘客轮被民国政府封差到吉安。1952年,安庆至徐桥通客轮,洪水期直达,枯水期由115号客轮从安庆运至挖口,再由“红五一”、“红五二”两艘机动船转载至徐桥。1954年防汛期停航。1955年华阳闸隔断泊湖至长江的航道后,徐桥水运社于1959年开辟徐桥至杨湾客运航班,两只木帆船对开,每日—个单程;后改由工农1号机动船客运,当天往返。
花凉亭水库拦洪后,1960年在水库区开始开展客运业务。客运航线从水库大坝至辛家冲,行洪时到达龙湾,沿途停靠塔镇、大湖河、青石河,最长航线28公里;另有水库大坝至寺前航线。1972年,客运量12.2万人,周转量153.2万人公里;1978年,客运量13.2万人,周转量143.9万人公里。1985年,水库内有4条航线,客运量8.3万人,周转量127.5万人公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