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森林面积和蓄积量
从1956到1982年,对全县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做过3次调查,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1、森林面积
1956年,安徽省林业厅林业调查队统计,全县林地面积185万亩,其中有林地(成林)176478亩(用材林164839亩、经济林42亩、竹林11597亩),疏林地21107亩,灌木林地55728亩,未郁闭幼林面积1046958亩,宜林地474414亩,其余7.5万多亩为石山。
有林地优势树种:杉木面积79981.5亩,其中中龄林74116.5亩,近熟林5865亩;松树面积84046.5亩,其中中龄林74638.5亩,近熟林9078亩,成熟林330亩;阔叶树面积808.5亩,均为中龄林。
毛竹面积9000亩,计1755869株;圆竹面积2597亩,计426250株。
1976年全县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林业用地总面积1583256亩。有林地面积1189606亩,其中用材林1176465亩,经济林10807亩,薪炭林2016亩,防护林170亩,苗圃地148亩;宜林地275782亩。
用材林优势树种分龄组面积:杉树幼龄林103239亩,中龄林23899亩,成熟林461亩,计127599亩;松树幼龄林921705亩,中龄林28353亩,成熟林1036亩,计951094亩;毛竹25935亩,圆竹222亩;软阔叶树面积5318亩;硬阔叶树面积6297亩。
经济林中,木本粮油面积8516亩,其中油桐1644亩,油茶5668亩,板栗1130亩,乌桕68亩,核桃1亩,油橄榄1亩,花菽4亩;特种经济林76亩,其中杜仲11亩,生漆20亩,栓皮栎45亩;其它经济林2215亩,其中梨390亩,桃205亩,蚕桑1618亩,毛棕2亩。
1982年林业区划调查,全县有林地面积1362200亩,其中用材林941126亩,竹林30073亩,薪炭林285000亩,经济林105686亩,特用林145亩,防护林170亩;疏林地30243亩;灌木林地32141亩;宜林地165489亩。用材林的主要树种杉、松树面积分别为185305亩和755821亩。
2、林木蓄积量
1956年,由安徽省林业厅调查,全县林木总蓄积量319001立方米,其中有林地杉木蓄积量187311立方米,松树蓄积量116997立方米,阔叶树蓄积量806立方米,疏林地和散生木蓄积量13887立方米。
1976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529915立方米,其中有林地林木蓄积量437992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82.65%;疏林地林木蓄积量25594立方米,占4.83%;散生木蓄积量53167立方米,占10.03%;竹林蓄积量13162立方米,占2.49%。
有林地中用材林林木蓄积量437970立方米,其中幼龄林317555立方米,占用材林林木蓄积量的72.51%;中龄林115976立方米,占26.48%;成熟林4439立方米,占1.01%。优势树种中,杉木蓄积量88131立方米,其中幼龄林33250立方米,中龄林53706立方米,成熟林1175立方米;松树蓄积量343643立方米,其中幼龄林278722立方米,中龄林61657立方米,成熟林3264立方米。
1982年调查统计:全县林木总蓄积量464065立方米,比1976年减少65850立方米,即减少12.43%。
有林地林木蓄积量446430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量341394立方米(杉木78558立方米,松树262836立方米),薪炭林蓄积量104942立方米,特用林蓄积量94立方米。
二、林种
太湖县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主要树种有:
1、用材林树种
杉木、马尾松、毛竹、香樟、枫香、青冈栎、小叶青冈栎、苦槠、甜槠、山槐、小叶栎、麻栎、栓皮栎、杨树、枫杨、悬铃木、刺槐、苦楝、泡桐、喜树、皂荚、侧柏、柏木、雪松、黄山松、火炬松、湿地松、水杉、池杉、檫树、檀树、榆树、椿树、香椿、柳杉、化香、石楠、臭椿、黑松。
2、经济林树种
油茶、油桐、乌桕、大木漆、小木漆、棕榈、板栗、茅栗、核桃、枣、柿、桑、桃、李、杏、梨、柑橘、杜仲、厚朴、枇杷、桂花、石榴、香橙、山楂、油橄榄、白果(银杏)、茶树。
3、其它树种
映山红、马银花、合欢、木、胡枝子、山胡椒、盐肤木、野山楂、铁黑汉条、长叶鼠李、六月雪、乌饭树,米饭花、老鼠矢、枸骨、山鸡椒、长叶冻绿、女贞、厚皮香、蜡办花、木腊树、闹洋花、扁担帚子、野蔷薇、牛鼻栓、四照花、臭辣树、算盘珠、茶条、柘树、野鸦椿、紫蕊槐、木芙蓉、溲疏、蔓荆、天竺桂、大叶楠、紫楠、胡颓子、金樱子、薄叶楠、白栎、短柄泡、鹅掌楸、水松、小叶桉树、丝棉木、三尖杉、金钱松、楠木、法梧。
以上树种中,水杉、池杉、刺槐、法梧、火炬松、湿地松、金钱松、柳杉、水松、油橄榄、小叶桉树、喜树等系引进树种。
1981年列为省级保护树种的有银杏、三尖杉、金钱松、楠木、樟树、鹅掌楸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的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杜仲,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树种的有天竺桂。
三、林副产品
1、生漆
生漆是重要传统产品,被列为全国生漆基地县之一。出产的生漆有大、小木漆两种,1982年经陕西中国生漆科研所化验,定为优质漆。生漆主要产于山区,产量最多的北中区沙河乡有“生漆之乡”之称;该乡集中产区的罗山村曾有“漆海”之誉,清末民初最高年产量达1.5万公斤,远销省内外。1949年,全县产漆5250公斤。1982年调查,全县共有漆树115.28万株,年产漆3400公斤。由于化工油漆的大量生产,生漆销路不畅,影响了漆农的生产积极性,至1985年,全县生漆年产量降至2500公斤以下。
2、板栗
板栗生产历史悠久,主要产区在牛镇、黄镇、寺前一带。据1985年板栗资源调查,全县有两亩以上成片板栗林近7000亩,散生板栗树19.8万株,产量50多万公斤,单株产量高的达100公斤。品种有大乌早、腰子栗、大油栗、油板栗、毛板栗、大黑栗、红光栗、乌栗子、紫光栗、小油栗、重阳栗等,其中以红光栗最优,产于罗溪塔镇一带,色鲜耐藏;大油栗、油板栗、紫光栗、重阳栗次之。板栗,营养丰富,香甜可口,每百克果实中,含碳水化合物44克、蛋白质4.8克、脂肪1.5克、粗纤维1.2克,还有多种维生素等,生食熟食均可,还可加工制作高级点心。它是县重要的出口特产,远销东南亚、日本、香港等地,深受客商欢迎。
3、柿子
太湖柿子,个大,每半公斤约3个;皮鲜红光滑,盈而韧,不易破,耐贮运;味甘美,营养丰富,含糖和淀粉15.3%,蛋白质的含量比梨和苹果多,且有多种维生素。柿树宜在谷雨前后栽植,3至4年开始结果,15年进入盛果期,可连续结果百年以上,每株可产果50——200公斤。全县年产量15万公斤左右。
4、油茶
油茶是乡土树种之一。建国初期,油茶籽年产量最低2.5万公斤,最高达10万公斤。1976年太湖被列为省重点补助的油茶生产基地县。此后,油茶生产有很大发展。到1985年,全县油茶林近10万亩,90%已挂果和处于盛果期。1981年产茶籽20955公斤,榨油5000公斤。
5、毛棕
县毛棕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栽在田埂地边、房前屋后。据1981年调查,当年全县共有棕榈26万株,产棕7.4万公斤;产棕最多的一年是1958年,达12.5万公斤。1985年在10万公斤左右,收购4万公斤。过去农民用毛棕制作蓑衣、棕绳,现在则被广泛用于制作棕棚、棕垫、棕刷、沙发。
6、桐油
县油桐栽培历史悠久,桐油外销安庆、芜湖等地。全县桐籽产量:1934年8.92万公斤,1939年达27.13万公斤,1940年5万公斤,1941年7.5万公斤,1942年8.1万公斤,1943年8.5万公斤。近年来最多的1982年为22.06万公斤。1985年显著下降,只有2.46万公斤。
7、皮油
乌桕树上结的乌桕籽,外层蜡皮榨取的油脂,俗称“皮油”。每百公斤乌桕籽可出皮油24——26公斤。乌柏树适应性强,主要栽植在屋、路、河、田旁边。50年代,县乌桕籽最高年产量达12.8万公斤,居全省首位。目前,由于资源遭受破坏,收购价格低,加之管理不善,年产量降至9万公斤左右。
四、古树名木
1、海会寺罗汉松
在县东15公里的白云山麓海会寺中,距今约1300年,树高9.5米,胸围3.8米,南北和东西冠幅分别为11.8米和12.9米,枝叶繁茂葱绿,侧枝条分布整齐,盘根错节,苍劲古朴。
1982年10月,县人民政府将海会寺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汉松亦得到妥善保护。1985年,县文物管理所在该树周围围起铁栏杆,并挂牌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采摘枝条、刻雕树干。
2、马龙黄岭银杏
在马龙乡黄岭村白树组,树龄约500年左右,高13米,围6米,东西冠幅10米,南北冠幅8米,树干扁圆,裂痕较深,半边树皮有腐烂状,根系盘结成块,裸露于地表。它的原主枝已自然枯死,新生枝叶长势较旺,还结出少量果子。
3、辛冲村方竹
方竹,亦称“四方竹”。明清时期,县法华寺(已毁)内有方竹。现辛冲乡辛冲村二房组有方竹一丛,计14株,高者3米多,矮者1.7米左右;基部直径粗者2.4厘米,细者1厘米;基节长的10——20厘米,短的8——10厘米。每年10月出笋,次年3月开始散枝,第六节出枝,每节并生三枝,又生小枝1——3根,叶枝排列如毛竹,叶狭长1.2——1.5厘米×10——12厘米,渐尖,基楔形。老竹杆多为红褐色。目见方竹基部,其方棱不甚明显,手摸有棱角感。县人民政府已将此丛方竹列为县级重点保护之物,供人们观赏。县文物管理部门还每年拨给管理费,委托原栽培人陈品恒负责管理。此外,岔路乡黄岭村也有方竹。
4、九田栓皮栎
在九田乡何家组朱占阳家门口,高8米,胸围2.4米,树冠形如伞,枝叶下垂,东西冠幅16.1米,南北冠幅16.5米。栓皮层很发达,树枝灰色,有纵状深沟,沟深2——3厘米,根系发达,侧根多裸露在外,根围径0.6——0.8米,网状分布。树干上布满青苔,树龄约300余年。
5、乌啼山侧柏
在九田乡乌啼山组胡春发家门口,树高10米,胸围1.4米,树皮灰褐色,条状纵裂,小枝扁平,有鳞片,两面均为绿色,距地面2米高的树干处分出两扭曲开裂的树桠,木质部显露。树冠的西北无枝桠,仅东南面存有三托侧枝,生长繁茂。一字形树冠宽7米。该树一直被群众作为水口风景树保存下来,至今约200年以上。
6、苏冲口老樟
在牛镇乡苏冲村口东北山脚,树高16米,胸径2.3米,3人合抱不能围其一周,冠幅27.8米,树冠投影面积600多平方米。远观似绿球,近看如巨伞。黑褐色主干和多数枝条树皮纵裂,布有很多苔藓植物。主干中心已空,在其底部形成一个可容纳3——5人的空洞。分叉处向西南方向伸一弯曲的长枝,形若人手,似在迎客,整个树体向东南倾斜。露出地面的根系已盘结成块,占地40多平方米。
这棵古樟树树龄无考,过去有“仙树”的传说,1978年未发芽出叶,似老死,但第二年春又复发青叶,至今仍枝叶繁茂,生机盎然,故又有“还魂树”之称。
7、戴屋古松
在九田乡赵冲村戴屋组,高约30米,胸围2.8米,冠幅东西15米,南北11米,断顶,树皮红褐色,深裂,树势挺拔,苍劲雄伟。此树《戴氏宗谱》有记载,说其座落的山场是戴怀贡兄弟四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从万家买来的,当时这棵马尾松已成大树。据此推算,该树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传说,戴屋所处之地名船形地,人们将这棵树视为船的桅杆,若杆断,船则沉,意为人畜必不安宁,故此树一直保留至今。
8、平阳奇木——“夫妻树”
寺前乡平阳村水口有一株苦槠与枫香同穴而生的古树。苦槠、枫香的树高分别为9.4米和12.2米,胸围分别为2.2米和1.4米。该树主干4米多,表皮相互粘连,合抱一起。在高2米处有一碗口大小、明显突出的吻合疤痕,远看似为一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男女常在此私约,后因受族主干涉而在此自尽,故当地农民把这两棵树称为“夫妻树”,相传至今。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